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5
(
2022
), Article ID:
51567
,
7
pages
10.12677/ML.2022.105119
党政文献术语英译中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研究
秦小淮*,姚紫芃*,程果,王绘素#
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收稿日期:2022年4月14日;录用日期:2022年5月13日;发布日期:2022年5月23日

摘要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背景下,翻译工作肩负起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其中党政文献术语的英译更是关键一环。但本文注意到,文化缺省现象为党政文献术语英译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缺省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然后基于汉英对照版党政书籍,分析了党政文献术语英译中常见的几种文化缺省现象,并提出了直译加注、意译、省译、增译及套译等补偿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实用的翻译补偿策略,以期克服文化缺省现象,助力党政外宣工作,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
党政文献术语,翻译,文化缺省,补偿策略

A Study on Cultural Defaults an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erms from Party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Xiaohuai Qin*, Zipeng Yao*, Guo Cheng, Huisu W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Apr. 14th, 2022; accepted: May 13th, 2022; published: May 23rd, 2022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telling the Chinese story”,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Party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However, cultural default brings many difficulties. So,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the common phenomena of cultural default in 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Party and government books. Then, based on Chinese-English comparison book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 paraphrase, omission, amplification and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ractical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overcome cultural default, help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external publicity, and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Terms in Party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Translation, Cultural Default,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走出去”战略是将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1]。在使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中,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政文件的翻译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的不同,包含大量特色表述、政策方针的党政文献术语往往存在着文化缺省现象,影响翻译效果。因此,如何弥补文化缺省,将其翻译到位,成为了当代译者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文化缺省产生的理论依据及其现象,同时分析现有党政文献术语英译中所采取的补偿方法,探寻对未来党政相关内容翻译有所助益的策略。
2. 文化缺省与补偿
在交际的过程中,若是双方想要达到预想的交际效果,交际双方需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或语用前提 [2],省去解释这些共同的背景文化即省去了不必要的解释,以获得交流的经济性(economy)。因此,我们将交际过程中被双方作为共享而加之以省略的内容叫做缺省(default)。其中,如果被省略的内容是“作者与其意象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 [3],则称其为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s)。
文化缺省的内容往往不会在语篇中有所体现,而是以“图式”(schema)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大脑中存储知识的图式可以将信息关联、组织起来,形成某种思维或者行为模式,该思维或行为模式即为“图式”。因此,图式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或行为模式。在图式的基本结构中,包含有若干个“空位”(slot),一个个的“填充项”将空位填满,构成图式。如,当我们被告知“雪”这一概念时,那么我们脑海中的“雪图式”就会被激活。我们可能会将这一事物与白色、寒冷、水、我们脑海中雪应有的形象,以及任何与雪相关的活动联系起来。那么,白色、寒冷等等与雪相关的概念就是填充项,而抛去这个具体的内容所剩余的即为空位。
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读者往往同译者的文化环境有所差别,译者所表达的内容并不能够激活读者脑海中“文化缺省”内容的对应图式,因而在话语理解上出现困难,这就需要采取文化补偿策略。
所谓文化补偿,其原理是实现文化图式的补偿翻译,将读者脑海中相关图式的空位在翻译的过程中用译者所传达出的填充项加以补偿。首先应对目的语进行修饰与补充,将其转化为读者可以接受,并能够激活其头脑中与原文化信息相匹配的填充项,并进一步形成图式,以达到文化信息有效传达的目的。文化补偿的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补充相关的填充项即可激活某些空位,从而激活其他的空位,最终激活整个图式。我们仍以“雪”为例。在阿依语中并没有“雪”这一词语,那么在翻译时需要对“雪”的具体形态以及形成原理进行翻译加注,对空位上的填充项加以补充,如增加“白色”“寒冷”“冬天”等填充项填补“雪”图式的空位,最终激活整个“雪”图式,以达到填补文化缺省对应的图式空位,消除理解隔阂的效果。
3. 党政文献术语中的文化缺省现象
尤金·奈达将文化划分为五类,分别是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与语言文化。对应以上区分,文化缺省也可分为:生态文化缺省、物质文化缺省、社会文化缺省、宗教文化缺省与语言文化缺省 [4]。这五类文化缺省现象在党政文献中均有所涵盖,其中占比较大的是社会与语言方面的文化缺省。
社会文化缺省方面,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事件与组织活动乃至思维方式都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也或多或少地展现在语言的使用中。人们所处的历史文化氛围不同,所接触到的生产生活因素迥异,因此所形成的文化图式、产生的文化意义均有所差别,该差异也随之反映在语言上。比如,“党的最低纲领”指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英译中通常将其译为“The minimum programme of the Party”,但是对于英语读者来说,由于缺少文化背景,这样的英译无法激活其文化图式,自然也影响理解。因此附注具体的解释,如“eliminating internal disorder and overthrowing the warlords to achieve peace in the country; overthrowing oppression by world imperialism to gain complete independenc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unifying China as a genuine democratic republic”是必要的 [5]。而对于其他许多专有名词,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土地承办经营权”、“大锅饭”,也可能出现因为对应文化图式空白,从而致使理解出现障碍的现象。
语言文化缺省方面。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成语、习语与谚语都是常见的文化负载表达。政治活动的宣传语中常使用四六字的缩略性词汇,并多带有数字,以实现简洁而生动的表达。而这些表达,通过单纯字面意思揣测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缩写。其译文为“stay confident in the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只有向英语读者说明四个“自信”的具体所指,而不是以“four confidences”敷衍了事 [6],才能交代明确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否则就会让他们产生如坠五里雾中的感觉,从而影响上下文的理解而对于“两个凡是”(“Two Whatevers”)、“三严三实”(“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三步走”战略(“Three-Step Strategy”)也是同一个的道理。
4. 党政文献术语英译中的补偿策略
针对以上党政文献术语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译者应采取恰当的补偿策略,激活英语读者的文化图式,以传达完全而准确的意义。常用的补偿策略包括直译加注法、意译法、省译法、增译法以及套译法。
4.1. 直译加注法
直译加注法即直接翻译原文,并注释补充出完整内容或文化背景。该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的内容形式和表达习惯,还能使目的语读者有效理解原文内涵,同时使译文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例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7]
译文: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脚注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is to promote coordinated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advancement.) [8]
党政工作中,具体的政策和举措往往较为复杂,为使表达简洁,它们会被合并为数字缩略词的形式。这类词高度凝练,缺失相应文化背景的读者无法感知其具体内容。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例,《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的英译本将其直译为“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然后以注释的形式补充出该数字缩略词包含的具体内容“to promote coordinated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advancement”,有效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其丰富内涵。
例2:三严三实 [9]
译文: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 (脚注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 are to be strcit with oneself in practicing self-cultivation, using power, and exercising self-discipline; and to be earnest in one’s thinking, work, and behavior.) [10]
“三严三实”同样体现了党政术语高度精炼的特点,三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浓缩表达,三实则指“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译者需要为缺失文化背景的读者作出相应补偿。但在“三严三实”具体释义较长的情况下,若将其完整置于正文中,不仅会使句子变得过长影响上下文理解,而且使译文重点模糊,不再明了易懂。因此,译者选取以脚注的形式补充说明,避免影响行文流畅,极大地保证了原文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
例3:扶贫领域的‘苍蝇式’腐败 [11]
译文: the corruption by ‘flies’ [low-ranking officials] in the fiel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12]
通过直译加注,译者还可以有效补偿出缺失的文化背景信息。在中文政治语境中,由于苍蝇多出现于腐烂物体周围且体积小,该生物常代指身处基层的腐败官员,而这一文化背景信息正是多数外国读者所缺失的。如果只译为“corruption by flies”,读者容易误解为苍蝇这种生物的腐败现象。因此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英译本中,译者以括号的形式补充说明了“苍蝇”的真正指代对象。
4.2. 意译法
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形式,准确传达意思和内容即可,该方法能使目的语读者轻松理解原文,且不易产生误解。
例4:发扬钉钉子精神 [9]
译文:make concrete, meticulous, and effective efforts in our work [10]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将干事业比作钉钉子——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中文语境里,“钉钉子”不仅意味着细心找准方向,更体现了广大劳动者锲而不舍的韧性。而在英文语境里,“hammer a nail”只是普通的钉钉子动作,并不能体现前者丰富内涵,出现了明显的社会文化缺省现象。因此译者并未将其直译,而是以“concrete, meticulous, and effective”三个形容词对“钉钉子精神”进行高度概况,起到了文化补偿效果。
例5:乡村扑下身子 [11]
译文:townships and villages ensure implementation [12]
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是由各级领导干部衔接上层精神和下层工作。“扑下身子”作为党政术语,并非指弯腰趴下这一动作,而是干部深入基层、全心全意做事。但对于英语读者,他们并不能将“弯腰”和“领导走近群众”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因此译者不应将“扑下身子”译为“throw oneself down”,而需要将其“落实工作”这一内涵表达出来。《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英译本使用“ensure implementation”提炼出了其深层含义,起到了有效补偿作用。
例6:通天干部 [13]
译文:be all extremely powerful and capable [14]
“通天”是“上通于天”一词的缩写,在中文语境中,常以“通天本领”等词形容人能耐大、能力强,甚至能接触到最高当权者。对于不了解该背景的外国读者,容易出现文化缺省。因此在《民主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向未来》英译本中,译者提取出“通天”的核心内涵,即“extremely powerful and capable”,以常见易懂的“powerful”和“capable”两词补偿出缺失的文化背景信息。
例7:谁的孩子谁抱 [11]
译文:take more initiative concerning one-to-one assistance [12]
在强调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和帮扶责任时,习近平提出了“谁的孩子谁抱”这一扶贫论述。其表层含义是不同的孩子得由各自家庭负责,深层含义却是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承担后果,“抱孩子”实指是自身的职责。在脱贫攻坚语境下,“谁的孩子谁抱”体现了中央不救助原则,促进地方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因此,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英译本中,译者跳过“抱孩子”这一表层概念,以“one-to-one assistance”揭示帮扶体系的精准,并以“take more initiative”表示对责任落实的敦促。
4.3. 省译法
汉语中常会出现大量的词语伸展、重复和停顿 [15],党政文献术语更是常常为了保持结构统一、加强语势、增强感染力,使用语义相近的词语。如果将这些冗余的成分照搬着翻译,就会显得拖沓,甚至影响读者的理解。省译法是汉英翻译的重要策略之一,目的是删除那些影响语篇连贯的文化缺省,使译文尽量简洁,更符合英语简练的表达习惯和修辞特点 [16]。
例8: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17]
译文:incessant efforts [18]
例子中的句子是习总书记用来勉励同志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来进行接力的,更是鼓励同志们要守好自己的这班岗,交接好接力棒。如果直接翻译为“incessant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dozens of generations, even scores of generations”会显得啰嗦。“incessant”一词已足以表达出原文中想要传达的薪火相传、代际接力之意。
例9:雷厉风行、不折不扣一抓到底 [19]
译文:be implemented immediately and thoroughly [20]
“不折不扣”一词在原文中作副词,用来形容“一抓到底”这个动作,强调“完全、十足”之意。这两个词的连用在汉语中并不显累赘,但在其英译过程中,译者注意到了这一冗余现象,将其一并翻译为“thoroughly”,用一个词突出“彻底”之意。
例10: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19]
译文:whether the people support or not, approve or not, are happy or not, and agree or not [2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就将这四个“人民”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四个“人民”重复的用法是为了凸显出党领导班子坚持党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在英译时为了贴合英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译者只需采用相同的句子结构便可以达到增强语气的目的,不需要再将后面三个“人民”译出。
4.4. 增译法
增译法,也叫增益,增词,或加译 [2],是指译者要译出原作者感到理所当然,而译文读者却因文化缺省而不知所云的意义。笔者在构建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汉英平行术语库的过程中发现,增译法主要被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涉及固定表达、歇后语、古诗词等具有文化特色的表述。
例11:“不破楼兰终不还” [11]
译文:“not turning back until we destroy the ultimate enemy” [Wang Changling, Tang Dynasty poet] [12]
上例补充了诗文的背景知识,增译了出处及作者。原文中习总书记是想以王昌龄的诗句来鼓励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切切实实做出点成绩、为老百姓谋到福利,就不能罢休。但不熟悉诗词的英语读者是不了解背景的,会觉得这句话的出现很突兀,译者选择在诗句原本的翻译上增译了“王昌龄”“唐诗”,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定位和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例12:打铁必须自身硬 [6]
译文:As the saying goes, 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steel [21]
上例在句首增译了英语中的固定表达“俗语说”,以指出这句话为汉语俗语。
在这类党政文献术语的英译中,译者往往采用补充背景知识,增加文化介绍等方式进行增译,以在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保障读者阅读的通畅和连贯。
二是涉及政策方针相关的表达。
例13:两学一做 [9]
译文:gain a good command of the Party Constitution, Party regulations and related major policy addresses [10]
上例将“两学一做”中的“两”和“一”进行了增译,翻译出了这两个数字具体都代表着“学什么”“做什么”,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出现在公文报告中的特定术语表达。
这类党政文献术语的英译往往会增译政策方针的具体内容,以避免字对字翻译对读者造成的不知所云的困扰。
4.5. 套译法
郭玉超、任晓慧认为,套译法就是在不影响原文语义表达和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套用译语中的固有表达模式如诗歌、习语、口号等进行翻译 [22]。套译法既保持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又能让目标语言的读者在看到译文时,马上领会译文的意思,对文化缺省有一定的补偿。
例14:留出缓冲期 [11]
译文:allow a “grace period” [12]
上例以英语中意为“宽限期、优惠期”的固定搭配“grace period”来对应汉语中的“缓冲期”,填补了文化缺省,能让读者清晰定位。
例15:名为集体负责、实则无人负责 [19]
译文:“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20]
上例则直接套用英语中的谚语进行表意,这句话在英语中为一句谚语俚语,意识是“说人人都要负责,就等于没有人来负责”,类似于汉语中的“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样采用套译法进行翻译,既避免了字对字翻译带来的啰嗦和冗杂,又能让英语读者直接根据英语俚语对汉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直接对应。
5. 结语
文化缺省现象实则是对特定文化内涵的承载,其涉及方面多,覆盖范围广,往往使缺失对应背景的英语读者感到困惑与不解。因此,要讲好中国故事,真正起到外宣的目的,文化缺省现象就需要得到必要的补偿。在党史文献的英译中,选择性运用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增译法、省译法以及套译法就可以有效地跨越文化缺省的障碍,在世界舞台上塑造真实的中国形象,发出属于中国的声音。
基金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TJZZ21-002)。
文章引用
秦小淮,姚紫芃,程 果,王绘素. 党政文献术语英译中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研究
A Study on Cultural Defaults an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erms from Party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5): 892-89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5119
参考文献
- 1. 杨燕. 民俗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补偿策略[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1, 40(6): 159-162.
- 2. 苏跃.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 175-176.
- 3. 王东风. 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9-249.
- 4. 王立松, 张静敏. 关联理论重构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1): 68-72.
-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 6.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 7. 谢春涛.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M].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4.
- 8. Xie, C. (2014) Challenges for China: How the CPC Makes Progress. New World Press, Beijing.
-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编写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 10. Editing Group for Document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2017) Document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 12. CCCPC Party Literature Research Office (2019) Eradicating Poverty.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 13. 林良旗. 民主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向未来[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 14. Lin, L. (2012) The Strength of Democracy.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 Beijing.
- 15. 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 16. 潘鸣威. 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汉英翻译省译策略研究——兼谈对汉英翻译测试的几点思考[J]. 外语研究, 2010(5): 72-77.
- 17. 张荣臣. 走近中国共产党[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 18. Zhang, R. (2021) Getting to Know the CPC.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 19. 沈传亮. 中国共产党如何决策[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9.
- 20. Shen, C. (2019) How Does the CPC Make Decisions. Intercontinental Communication Center, Beijing.
- 21. Xi, J. (2021) Speech at a Ceremony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Press, Beijing.
- 22. 郭玉超, 任晓慧. 从广告翻译看英汉翻译中的创译法、套译法与零译法[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3): 320.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