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6606
,
8
pages
10.12677/AE.2023.135490
后疫情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
——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杨涛涛,肖美玉,涂忠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兴义
收稿日期:2023年4月29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31日

摘要
创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和解决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入了解后疫情时期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显示:学生整体创业意愿较强,男生创业意愿强于女生,年级越高创业意愿相对越低,理工科专业相对于文科创业意愿要低,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意愿整体比汉族学生创业要低,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创业意愿比城市学生创业意愿高,同时学生内外部环境对于学生的创业意愿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而在后疫情时期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困境主要有,经济基础薄弱、创业的资金不充裕、创业领域受限制,选择性不足、地域限制,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学校教育存在不足等。因此,为促进民族院校学生的创业,政府应加强引导,推动相关政策落地生根、学校要优化服务,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念,提高创业能力和以地方民族文化为底色来打造创业环境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业意愿。
关键词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创业意愿,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后疫情时代

A Study on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Nationalities in Post-Epidemic Era
—Taking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 as an Example
Taotao Yang, Meiyu Xiao, Zhongfen Tu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 Xingyi Guizhou
Received: Apr. 29th, 2023; accepted: May 24th, 2023; published: May 31st, 2023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ve local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 employ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were conducted among students of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overall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tudents is strong,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boy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girls. The higher the grade, the lower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Science department and engineering course majors are less willing to start a business than liberal arts majors.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minority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Han student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rural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the main difficulties affecting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include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insufficient funds for entrepreneurship, limited fields for entrepreneurship, insufficient selectivity, regional restrictions, insufficient government support, and inadequate school educ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student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guidance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Schools should optimize services, build an entrepreneurial platform for students, students should establish a good entrepreneurial concept,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create an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with local ethnic culture as the backgrou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 Post-Epidemic Era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创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 ,也是一种行为动机,由创业者的意愿等构成,而非商机,没有一个良好的创业意愿,就不会出现创业行为 [2] ,其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带动市场经济和缓解就业压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已然成为社会创业的主力军。但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趋向有所下降,且生存率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大学生在创业一段时间后会相继退出寻找新的出路。与此同时,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遭受巨大的冲击,这也对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创业提出了考验。因此,在后疫情时期高等民族院校的学生创业意愿如何?创业意愿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呢?采取什么样的举措能增强民族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等都值得深入的探究,这些都需要通过实际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当前,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创业意愿、民族地区学生创业意愿等已有相关研究。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意愿受性别、年级专业、环境等影响 [3] 。夏仕武 [4] 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进行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整体意愿较强,但影响创意意愿的有家乡基础设施、民族特色产业、创业扶持政策等因素。冯君莲 [5] 等对国内8所顶尖高校2017~2021年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在疫情背景下顶尖高校总体就业率相对较好,但自主创业有所下降,且就业和创业区域分布不均。于博 [6] 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演变趋势、因素和效能因素研究,发现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所下降,考研考公等社会趋向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可见,现有关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上,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研究相对较少,且创业意愿作为创业行为的重要指标能较好的反映出学生的创业行为 [7] 。因此,研究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生为调研对象,采取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后疫情时期学生创业意愿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这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和促进民族区域的发展,也能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提供参考和策略。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区域概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校园地处黔滇桂三省交界处,其中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处于珠江中上游。目前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市内校区、中心校区和安龙校区,总面积约为1118亩,学生有12,000余人,拥有12个二级教学学院和40余个本科专业,包括理工科类、体艺类、文学类、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和专业,主要以招收本省学生为主,且学校处于民族自治州又是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涵盖多个民族类型的学生,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全体学生,调研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主要以通过信效度检验的问卷,借助问卷星线上平台进行发放问卷和线下访谈为主,问卷发放和访谈对象包括三个校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其涵盖所有学科和专业类的学生。其中,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15份,回收率为92.2%,实际有效率415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创业意愿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后疫情时期创业面临的困境四部分,并结合访谈来了解民族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意愿的心理和行为,以此获得较为全面的分析资料。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后疫情时期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本信息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专业、居住区域、年级、对创业的理解”等内容。如图1,男生有157人,占总数的37.83%,女生有258人,占总数的62.17%。其中,少数民族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和侗族等共有201人,约占总数的48.4%,汉族有162人,约占总数的39.3%。学生就读专业文史类约占总数的34.9%,理工类37.1%,艺体类约占总数的18.8%。而通过数据和访谈结果显示,总体上男生的创业意愿和兴趣高于女生,正如有学者指出,在性别上男生创业意愿比女生高 [3] 一样。这可能与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有关,男性更多的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更具有挑战风险与冒险精神和女性参与创业的满意度较低与实践不足所致 [2] ,故男性创业意愿强于女性。在民族上,访谈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的创意意愿整体比汉族的要低,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学生所处的区域位置、获取的信息、对创业的理解受到限制和个体因素、学校教育、社会和家庭环境 [8] 等因素有关。而在专业上,理工科创业意愿低于人文和艺体类,可能是由于理工科的就业方向更强调专业对口,创业门槛较高,就业竞争相对于文科要小,故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创业意愿相对较高。
从所在年级上看,如图1,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有58人,占比为14%,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有90人,占比为21.7%,大学三年级的学生113人,占比27.2%,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有154人,占比为37.1%。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整体上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创业意愿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创业意愿要强,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创业意愿较低。
从居住的区域上看,如图1,居住在县城及以上的学生有215人,约占总数的51.8%,农村和乡镇有200人,约占总数的48.2%,但农村学生约为27.3%,是整个居住区域性质中学生人数最多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调研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可能对于创业意愿比居住在城市中的学生创意意愿更强烈,正如有学者指出:“很多农村学生具备更高的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 [9] 一样。同时,约有25%的乡镇和农村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只要是开创一份事业就是算创业,这也验证了农村和乡镇学生对于创业意愿的强烈。
Figur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tart a business
图1. 学生创业意愿的基本信息
3.2.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内部环境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内部环境是指创业系统内部影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要素,包括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背景、创业的地点选择、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满足创业要求、家人对于创业的态度和提供的创业条件等几个主要方面。从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背景上看,创业动机是推动创业能力实现创业的重要驱动力,根据调研发现学生选择创业的背景和动机具有多重因素,包括通过创业减轻家庭负担、生活变得更好、锻炼自己、实现财富自由、增加财富等。可见,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环境在创业意愿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9] ,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成长。
如图2,从大学生创业地点选择上看,居住在乡镇及农村的学生将创业地点选择在农村的意愿约占总数比的24.6%,而居住在县城及以上的学生选择在城市创业的意愿约占31.56%。可见,居住区域一定程度上决定创业地点选择。正如有学者指出:“创业地点具有特殊性,一般大学生将创业地点选在机会更多的大城市,而农村学生更偏向于将创业地点选在农村” [10] 一样。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的信息、资源、政策和创业条件等比农村更具备优势。同时,学生认为在后疫情时期创业是机会与挑战并存,虽然对企业和创业者都带来了困境,但创业的机会也是存在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我国受到疫情冲击时反复强调“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11] 的辩证思维一样,这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
从知识技能是否满足创业上看,知识和技能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在创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2所示,约有23.6%的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创业,32.8%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和技能基本满足创业要求,32.6%的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满足创业的要求。可见,知识对于学生的创业影响是多维度的,其知识包括较多学科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启示,组成的要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12]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含了较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交经验与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策划和市场洞察力等方面。从家人对于学生创业的态度和提供的条件上看,有34.49%的学生家人支持学生创业,42.65%的学生家人对学生创业呈无所谓的态度,23.86%的家人反对学生创业。这表明学生创业意愿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调研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的家人能为学生提供一定创业资金、创业教育和亲朋好友等方面的支持,而大多数家人对于创业没有任何的资金或朋友对其进行创业支持。也正如有学者指出,家人对创业行为和项目的认可,以及朋友的帮扶是对其认可最可靠的支持,其不仅体现在资金上,还体现在精神上 [13] 。
Figure 2.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tart a business
图2.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内部环境
3.3.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创业意愿是个体对创业行为的期望度,对个体是否选择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个体的创业意愿中,外部环境具有基础且重要的作用 [14] 。根据调研和问卷显示后疫情时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意愿包括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后疫情时期对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影响、少数民族可以依托那些方面进行创业、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做什么扶持等方面。从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上看,在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没有得到实施的学生约占总数的54.2%,已经开始创业的约占总数的8%,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约有37.8%。同时,在后疫情时期,学生选择求职就业的约占总数的36.9%,自主创业的约为32%,考研深造的约占总数的27.7%,出国深造约占3.4%。而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的数据资料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创意意愿的学生高达75%,具有强烈意愿的有25%。可见,疫情对于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强烈的冲击性,以及在后疫情时期选择求职就业、持续深造和稳定的工作已成为学生的一个趋向。
从后疫情时期学生对创业积极性的影响上看,有58.8%的学生认为疫情对创业积极性是消极的。这可能是因为疫情打破了外部环境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很多行业都面临倒闭的风险,这增加了创业的风险,学生在学校树立起的创业意愿、热情、信心和规划与方案都受到了打击,创业的风险管控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让学生对创业易形成一个消极和悲观的状态,从而使创业意愿降低。从少数民族可以依托那些民族文化进行创业上看,学生认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载体可以以饮食、建筑物、服装服饰、手工艺品和技艺等进行创业,同时在手工艺和服饰上,其特有的布依族和苗族服装服饰是推进学生创业的一个突破口,并依据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节日进行手工艺和技艺上进行创业。
从政府视角看,在后疫情时期学生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创业基金支持、专业化管理服务、政策支持和开展系列创新创业培训来帮助和扶持学生创业,同时应有目标性、规划性和责任性的引导学生创业,并及时对相关创业政策进行解读,并研制规章制度和创业政策,以此来更好和广泛的推进创业的进行。从学校视角看,通过问卷显示,学校经常会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培训和指导。譬如,2021年学校组织开设为期1个月的线下SYB培训课程,让学生通过培训学习到创业过程中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这些课程体系并不够全面和深入,也不能从实践中去充分发挥效能。正如有学者指出,当前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投入资源不足和缺乏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师 [15] 一样。
4. 后疫情时期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困境
从统计数据看,后疫情时期民族院校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有,经济基础薄弱,创业的资金不充裕、创业领域受限制,选择性不足、地域限制,资源不足、线上或线下创业,后疫情时期影响了创业的渠道、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从经济上看,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资金上是其创业的难点,同时有大部分学生来自于乡镇和农村,其家庭经济难以支撑和提供其创业资本。从创业领域上看,虽然学生可以依托餐饮、建筑、服饰和手工艺等当地特色的资源进行创业,但这些创业在选择上还存在不足。像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创业的类型较为欠缺。从创业的形式上看,线上创业也逐渐成为创业的一种主要方式,虽然新的一些教育平台、短视频、学生在线教育辅导等成为契机。但线上创业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学生对其运营平台、发展方向等了解还不充分,这也是学生认为线上创业受到了阻碍的原因之一。而线下资源调动有限,创业困难增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政策的扶持力度包括学校的政策支持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整体上,政府和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创业支持力度还存在不足、鼓励性措施欠缺,包括资金、场地设置、创业指导等方面。
5. 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加强引导、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引导者,也是创业者的指挥者。在创业上政府应该积极的鼓励、扶持学生创业,推进相关政策落地生根,以此来优化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从政府视角上看,政府部门之间应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并结合民族院校的发展特点、地方资源和学生的优势出台符合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优化政策制定方案、执行效果、监评等方面的管理举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创业政策链条体系。在政策制定方案上,应制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方案,提供资金支持,简化创业的审批流程和税收减免,并加大对创业学生的扶持力度和提供创业的一些方案。在执行效果上,虽然政府出台了系列的政策,但从学生的需求和实践的关系上看,政府创业政策与学生匹配度不高,需求不一致,这就需要强化政府政策与目标群体的执行效果,有效的针对性的收集创业群体、学校和学生对创业的意见。在监评上,监评是指对政府政策的执行或宣传的监督与创业群体或落地实施的进行评估。在政策方案、政策执行和制定的过程中,其涉及到创业的多个方面,这就必须对其从多个角度进行监督,以便掌控创业政策的方向性。同时,构建合理的创业评价指标体系,让创业政策可评、可测,以此来建立科学的、高效的评估监督体系,为学生创业提高制度保障和完善创业政策提供参考,来推动创业政策的落地生根。
5.2. 学校优化服务、搭建创业平台
学校作为学生创业的直接培育者,良好的师资队伍、课程教学设置、实践基地等方面是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保障。从师资队伍上看,当前学校创业师资队伍较为欠缺,这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进行,内部培养主要是加大对创业教育的知识、实践经验进行培训,并激烈教师不断学习创业知识,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和水平;外部引进主要是以聘用为主,面向社会聘用不同类别的、经验丰富的和知识渊博的创业者、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和学者到学校中来开展创业培训或传授创业知识,以此来强化学校创业师资队伍,并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从课程教学设置上看,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的设置上,将创业基础课程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中或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程,来保障创业课程的实用性,形成专业知识为主,创业为辅的课程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强化创业知识。从创业实践上看,学校应该设置创业实践基地,以此来帮助学生增加创业实践和研判创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在学校实践基地建立创业辅导工作站,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分析、指导和咨询,发挥“产学研”“深化校企社合作”相结合的创业实践网。同时,由学校、企业或政府开设线上和线下创业平台,以此来优化学校创业服务和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5.3. 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认识到创业不仅仅是如何建设企业和实现财富自由、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和财富堆积的观念,还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创业理念,明白为何创业,厘清创业的意义、价值和局限性。同时,明白创业道路上充满着许多的困难,除了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外,还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其是学生对自身是否具备完成某种工作能力的判断。表现出学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和态度,并认清自身所处的环境来制定属于自己的创业目标,拓展创业思维和观察创业市场。这此过程中既有失败也有成功,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从学习和生活中去发现、思考、领悟和感受创业的过程和市场的变化,同时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辩证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并学会审视与定位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缺陷,以此来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增强创业的综合实践能力,构建学习效能,积极的作出创业方案规制,加强创业思路、方案、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为后疫情创业提供启发和夯实创业运营基础,规避盲目创业。
5.4. 以民族文化资源为底色打造创业型环境
Maxim认为民族文化资源和高等教育对学生创业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为高等院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思路和坚实的保障基础。高等民族院校要依托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来持续推进以民族文化为底色的创业。从政府上看,政府要以民族文化资源为创业的载体,依托系列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建立民族文化创业园,在其中设各种民族文化资源非遗展品、文化资源体验区、电商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创业区等多功能区域,在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的同时,为学生和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创业服务。从社会上看,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创业经历,其要依托学校主动寻求与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家或创业者以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点进行融合,探寻经验和需求帮助,同时社会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包容他们的失败。从学校上看,要依托地区民族资源,在校建立相关的民族课程,增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的多元化模式。从而通过从政府、社会和学校融入民族资源文化底色的方式来优化和打造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这既能够引起学生对于民族文化资源学习的兴趣,也能通过民族文化开展创业的思路和拓展创业视野。
6. 结语
研究通过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生的创业意愿调查,发现性别、居住区域、专业和年级等都对创业意愿会产生影响,且男生创业意愿强于女生,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学生创业意愿和想法各有不同,同时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的创业意愿逐渐下降,这与学生的认知理念存在密切联系,以及专业不同创业意愿的偏好也不同。除个人基本信息外,学生的创业意愿在内环境和外环境上各有不同,内环境是基于自身内部的环境,对于创业意愿上有一定的先天影响。外部环境是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机会得到改变。但是,这些内外部环境都与学生的创业意愿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信息网,都影响着学生的创业。同时,在后疫情时期对学生创业最大的困境是经济基础薄弱,创业的资金不充裕、创业领域受限制,选择性不足、地域限制,资源不足、线上或线下创业等方面,而针对这些创业困境,应该从政府、学校、学生和民族文化资源等方面去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创业,以此来推进民族院校学生的创业生成和发展。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项目)“新冠疫情下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S202210666426)。
文章引用
杨涛涛,肖美玉,涂忠粉. 后疫情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A Study on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Nationalities in Post-Epidemic Era—Taking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5): 3111-311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90
参考文献
- 1. 刘志阳, 吴桂兴. 混合创业:一种进退有据的创业新模式[J].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2(1): 141-156.
- 2. 卓泽林, 龙泽海, 徐星蕾.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困境: 一项循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6): 80-88.
- 3. 叶映华.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 2009, 30(4): 73-77.
- 4. 夏仕武, 张明明. 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探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20, 31(1): 125-133.
- 5. 冯君莲, 李小艳, 刘琼. 疫情影响下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变化——基于8所高校2017~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调查[J]. 大学教育科学, 2022(6): 87-97.
- 6. 于博.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演变趋势、驱动因素与效能影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3, 45(5): 38-52.
- 7. 杜函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J]. 教育学术月刊, 2023(2): 43-52.
- 8. 黄忠源.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 37(9): 224-227.
- 9. 杨道建, 陈文娟, 徐占东. 创业动机在创业成长影响因素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 2019, 13(6): 103-112.
- 10. 于丽卫, 刘倩. 大学生回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 调研世界, 2015(12): 33-37.
- 11. 霍小光, 张晓松, 邹伟, 等. 从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N]. 人民日报, 2020-05-29(1).
- 12. 殷玲玲. 大学生创业知识习得机制的优化逻辑[J]. 教育学术月刊, 2021(3): 69-73.
- 13. 王聪颖, 赵曙明, 秦伟平. 一心创业, 一路坚持: 青年创业者创业韧性影响因素的扎根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1, 38(4): 25-39.
- 14. 杨文燮, 胡汉辉. 大学生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外部环境支持与意愿之关系——基于江苏五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6, 36(3): 244-250.
- 15. 何庆江, 雷祺, 吴学兰. 基于政策梳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3): 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