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0804 , 6 pages
10.12677/ORF.2023.134392

城乡居民的邻里关系与社会公平认知

——基于CGSS (2021)数据的研究

汪梦雅,高宇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7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0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7日

摘要

研究对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当今社会不稳定的行为表现。当前学界对造成社会公平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多层面的讨论,但针对邻里关系与社会公平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还鲜为人知。本文采用CGSS (2021)数据,建立Logistics模型分析城乡居民的邻里关系对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从社会总体来看,邻里关系对社会公平认知具有显著影响,邻里关系越和睦,社会公平感越强。而从城乡差异来看,乡村人民更加倚重邻里关系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城镇居民则认为经济因素才是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分析,建设稳定的邻里关系有助于提升社会总体公平的认同感,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邻里关系,社会公平,和谐社会,Logistics回归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Equity Cogni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Research Based on CGSS (2021) Data

Mengya Wang, Yuxin Gao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Jul. 3rd, 2023; accepted: Aug. 10th, 2023; published: Aug. 17th, 2023

ABSTRACT

Study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cognition of social equity can help to find the unstable behavior of today’s social performance. At present,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nse of social equity have been discussed in various aspect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equity. In this paper, CCSS data from 2021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Logistics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n the cognition of social equity. The results found that: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society,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gnition of social equity, and the more harmonious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the stronger the sense of social equ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people rely more heavily on 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hood relations on social equity, while urban residents believe that economic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abl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identity of the overall social fairness, and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Neighborhood Relations, Social Equity, Harmonious Society, Logistics Regress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伴随着我国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总体满意度在近年来不断提升 [1] 。因此,研究群众的社会公平受何种因素影响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与理论价值。社会公平在现实中的表现一直隐含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们对待公平问题的认知直接会影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 。根据近两年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调查的CGSS (2021)数据中关于公平认知的回答,可以看出将近60%的群体认为目前是公平社会,而22%的群体认为公平性较为一般,18%的人认为当今社会不公平。综上,表明近年来社会总体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较为严重,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及问题表现。

学术界对社会公平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学科,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并从经济、政治、文化、个人因素等方面解释了社会不公的原因及表现,然而鲜有研究重视邻里关系的和睦性对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邻里关系的建设有利于个人社会网络关系的重组与稳定 [3] ,使其形成良好的和谐风气以促进文明社会的建设与社会公平感的提升。本文根据CGSS (2021)数据,通过建构Logistics模型,以邻里关系对社会公平感认知展开实证分析,并从城乡两个单位进行影响程度的差异对比,最后得出分析结论。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 邻里关系的文献研究

和睦且稳定的邻里关系对人们福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会和谐 [4] 。邻里关系一直是人文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例如:贺霞旭和刘鹏飞对影响邻里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居民的社群活动与稳定的家庭关系有利于邻里关系的建设 [5] 。冯健和林文盛认为住房条件、社会网络的建设有助于邻里关系亲密度的提升 [6] 。而把邻里关系作为分析变量的研究也有多数学者所涉及。张邦辉和陈乙酉把邻里关系对提升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呈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提升老人的身心健康 [7] 。冯健等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角度出发,把邻里关系聚焦于郊外社区建设,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邻里关系有助于改善破碎的社会空间状态 [8] 。

(二) 社会公平认知的文献研究

目前对社会公平感的研究集中于个人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结构和社会比较两个方面的研究。郭荣和傅鑫媛认为个人在社会阶层的不同对社会公平感有显著性的影响,越底层的人会认为社会越趋向于不公 [9] 。刘天俐等对近年我国城乡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各地社会公平问题集中表现在相对剥夺感的存在,这种心态间接的会引发社会性群体事件 [10] 。方学梅则认为社会公平感的分析单位体现在责任、环境、关系三个方面,人们自我对社会公平的认知与社会比较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11] 。然而,个人社会网络中的邻里关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否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公平认知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邻里关系越和睦,民众的社会公平感越强。

假设2:城市的邻里关系较弱于乡村,乡村民众更加倚重邻里关系与社会公平的联系。

3. 数据与计量模型

(一) 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是“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该数据采用的是多阶分层概率抽样的方法,其数据具有可信性与大样本的特点。CGSS (2021)的样本量共计8148个,覆盖面积为中国大陆所有的省份,且男女比例与城乡比例的均衡性为研究减少了较多的误差问题。针对本文所研究的社会公平问题在城乡层面的差异性,因此本文认为其数据最为符合进行研究。

(二) 变量设置

1)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因变量是社会公平认知,选用“总体来说,您认为当今的社会公不公平?”,其回答选项的分类为五分类,本文经过处理后把回答分类集中为三分类进行分析。

2) 解释变量。针对本文的研究问题,而选用的解释变量为邻里关系,选用的问卷问题为“您和邻居社交的频繁程度是怎么样的?”,回答选项为五分类,且经过处理后为三分类。

3) 控制变量。本研究将控制解释变量的稳定性,因此选择了家庭层面(户口性质、经济地位和家庭幸福度)与个人层面(性别和健康)作为控制变量。上述变量经过删选后有效数据8055个,总体概况及赋值见表1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variables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 模型选择

本文的因变量是社会公平认识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选用Logistics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其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

Yequal = a 0 + b 1 relation + c 1 economy + c 2 happiness + c 3 sex + c 4 health + c 5 residence (1)

上述(1)式中Y equal为被解释变量“社会公平认知”,a0为方程截距项,b1与c1、c2、c3、c4、c5表示为方程系数。把总体样本划分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为两分类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分别对应与表2中的模型1,模型2,模型3。最后做稳健型检验,分析结果分别对应与表2中的模型4,模型5,模型6。

4.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 实证分析

将从社会总体、城镇、乡村三个单位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后,模型1结果用于解释我国社会的总体公平现状:城乡居民的邻里关系(relation)越融洽,家庭经济(economy)状况越好,家庭(happiness)越幸福,那么就认为社会的公平性越高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假设1得到了验证。从户口所在地来看,乡村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普遍大于城市居民。而在性别(sex)变量中可以看出男性认为社会越公平的比重高于女性。此外,健康(health)变量不显著,说明当前社会总体认为公平感与健康状况无联系。

Table 2.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with a robustness test

表2. 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稳健性检验

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

为分析影响城乡公平感的因素是否有差异,把数据分为城市单位与乡村单位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城镇居民(模型2)与乡村居民(模型3)都易受到邻里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幸福度的正向影响。但经过对比后发现在邻里关系层面,乡村地区的系数(0.153)大于城市系数(0.112),说明乡村居民认为邻里关系更能体现社会公平的现状,假设2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经济层面中可以看出城市居民(0.314)更加依赖于经济地位来衡量社会公平,而乡村(0.167)地区比重较低。在幸福层面上乡村(0.764)与城市(0.925)的比重都很高,说明人们认为幸福度最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然而,城乡地区有所不同的是乡村的男性认为社会的公平性越高,而女性的公平感较低,所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乡村地区受男尊女卑的思想较严重,而城市男女地位较为平等,所以性别变量对于公平感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二) 稳健性检验

通俗的来讲,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真实性。稳健性检验的基本方式有三种:更换某个控制变量后,再进行检验;增加某个控制变量,再进行分析;替换分析模型,比较结果。而本文采用的是更换性别(sex)的控制变量与使用Oprobi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其数据同样来源于CGSS (2021)。

本文采用Oprobit回归分析作为稳健性分析模型。其结果显示模型5与模型2、模型6与模型3完全匹配,而模型4与模型1除性别变量之外全部相同,其他变量均与模型1的系数方向一致,且都是显著的,表明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且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同时,表Oprobit模型中性别变量依旧不显著,说明在当下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评价不存在性别因素的影响。综上,通过替换控制变量与更换回归模型后的主要结论与Logistics模型下的结论完全一致,这说明上述的实证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5. 结论

本文针对邻里关系对社会公平是否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别从城乡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的模型是Logistics回归且主要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 从社会总体来看,邻里关系的亲疏程度对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邻里关系越亲近,越认为社会趋向于公平。2) 从城乡两个层面来看,乡村的人民认为邻里关系与社会公平认知的联系更紧密,而城市居民更加倚重经济层面与社会公平的联系,但城乡群体都认为幸福度与社会公平认知紧密相关。3) 经过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性别变量与社会公平的认知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当前社会总体的男女地位较为平等,但乡村层面上依然存在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的建议认为:第一,政府应该重视对邻里关系的培养,加强居委会与村委会的基本职能,维护小家的稳定用于促进大家的繁荣。而从个人层面来看,应该努力打造和谐的邻里关系,维护社会的总体稳定性。第二,从城乡差异来看,政府应加强对乡村地区层面的平等性教育,破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解放女性的社会地位。

文章引用

汪梦雅,高宇欣. 城乡居民的邻里关系与社会公平认知——基于CGSS (2021)数据的研究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Equity Cogni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Research Based on CGSS (2021) Data[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04): 3900-3905.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4392

参考文献

  1. 1. 张瑜, 葛薇. 社会公平感、主观幸福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CGSS2019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的分析[J]. 新媒体研究, 2023, 9(5): 95-99.

  2. 2. 黄永亮.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公平感——基于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J]. 学海, 2022(6): 150-157.

  3. 3. 李秀玫, 桂勇, 黄荣贵. 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公平感[J]. 社会科学, 2018(7): 89-97.

  4. 4. 黄锐, 孙斐. 安置情境、社区社会关系网络与灾害社会工作——以鲁甸地震H社区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1): 56-61.

  5. 5. 贺霞旭, 刘鹏飞. 中国城市社区的异质性社会结构与街坊/邻里关系研究[J]. 人文地理, 2016, 31(6): 1-9.

  6. 6. 冯健, 林文盛. 苏州老城区衰退邻里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36(2): 159-170.

  7. 7. 张邦辉, 陈乙酉. 邻里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流出地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17(11): 178-179.

  8. 8. 冯健, 吴芳芳, 周佩玲. 郊区大型居住区邻里关系与社会空间再生——以北京回龙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67-377.

  9. 9. 郭荣, 傅鑫媛. 社会阶层信号及其对人际水平社会互动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7): 1268-1274.

  10. 10. 刘天俐, 徐晨, 章书婷, 崔晓娜, 朱廷劭.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J]. 人口与发展, 2018, 24(1): 33-42.

  11. 11. 方学梅. 不平等归因、社会比较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2(2): 72-78, 9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