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801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7786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任治1,刘天晴2*

1湖南工商大学保卫处,湖南 长沙

2湖南工商大学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3年6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31日

摘要

高校资助育人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资助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育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资助育人环境复杂、资助对象认定存在漏洞、资助体系不完善、资助成效不明显、资助的教育意义没有凸显等问题。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发挥育人合力、注重阶段性育人、多元育人方式方面提出建议以提升资助育人质量,探索高质量内涵式的资助育人模式,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价值取向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ath of University Funded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Wide Education”

Zhi Ren1, Tianqing Liu2*

1Security Divisio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hangsha Hunan

2School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Jun. 21st, 2023; accepted: Jul. 21st, 2023; published: Jul. 31st, 2023

ABSTRACT

University funding for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model that adheres to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using funding as a means, and aiming to educate peopl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ducational equity and building a nurturing system.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fund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complicated environment, loophol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funding objects, imperfect funding system, ineffective effectiveness of funding, and no prominent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fun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bsidized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guidance,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joint efforts of education, focusing on phased education and diversified education methods, and explore high-quality and inclusive funding and education models to better cultivat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words:Three-Wide Education, University Funding,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要求。 [1]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理念,对于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就包含了资助育人。 [3] 高校资助育人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资助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构建育人体系,引领更多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塑造优秀品格。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定位、新挑战和新路径,是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贫困生的规模逐步增大,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如大部分高校资助重物质轻精神、资助信息保护制度不健全、帮扶评价体系存在问题、资助学生培养水平欠佳、工匠精神自觉意识不强、诚信感恩的文化氛围不浓厚等 [4] [5] [6] 。

为了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路径,形成“三全育人”的育人长效机制,让每一位高校学生都能享受公平教育机会,本文旨在研究“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路径,以深化育人体制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探索发展模式。

2. 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要运用全面地、辩证地思维去构建,是物质激励和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激励帮扶,资助体系的构建包括资助制度、资助环境、资助对象、资助方式、资助激励、资助评价等多方面。资助育人经历了“普惠型资助”“奖学金和贷学金并存”“多元资助体系并存”“创新型资助体系”四个阶段(陈博旺) [7] ,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体系。高校通过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材料及户口所在地出具的民政局贫困材料进行建档立案,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建档情况及建档立卡等“七类”特困学生的材料进行评选,评选主要依据家庭困难程度和学生成绩、综合表现等方面进行个人申报,由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予以资助。但是,在目前的资助体系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资助育人环境复杂

大学生的信仰总体较为主流和理性,但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功利化的特点,大多具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如有的受助学生功利意识较强,认为奖助学金是个人凭成绩、能力等应得的,而忽视了国家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缺乏感恩与奉献精神;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还有待加强,如在处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系方面也显示出较强的差异性,总体认同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但家国情怀还有待加强。

2.2. 资助对象认定存在漏洞

资助对象认定标准不同 [8] ,在建档立卡的认定过程中,地方民政局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认定贫困户,如西部和中部地区、沿海和内陆的经济有所差异,认定评判标准不一,会导致一些经济水平欠佳的同学没有贫困证明,但实际家庭生活困难;资助对象认定不及时,部分同学因家庭突发事件陷入贫困,但不能及时的建档立卡参与到资助评选中。资助对象认定调研性不足,在开展资助工作中,单凭材料作为依据是不合理的、片面的,大部分高校并未成立调研组通过家访、电话联络等形式深入了解家庭同学的困难情况、致困原因,未与家长建立及时的联系,导致受资助对象认定等级存在偏差;部分同学因自卑等原因并未将情况主动上报,辅导员掌握情况不全面会导致受资助对象覆盖性不强,真正需要资助育人的同学并未纳入范畴,学校的评选制度需要公开,资助透明度与隐私保护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2.3. 资助体系不完善

资助评定的源头方面,政府认定贫困与高校材料收集缺乏情况沟通,容易出现责任不清问题,在校认定评选中,主观因素影响结果较大,不利于评选的公平性; [9] 资助方式不够多元化,资助手段除经济补助外,还通过设立勤工俭学岗位进行资助,但是岗位供需不平衡,岗位设置的标准也并未以资助为导向,导致资助力度不佳;对于贫困学生的学业帮扶、心理帮扶等工作缺失,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精神迷茫和较大的心理落差;资助评价体系不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评价队伍需要具有政策性强、育人能力强的老师们组建,目前部分高校有专人负责资助工作,但是专业性的资助工作队伍缺失;发展型资助的效果不好,资助金多为一次性发放,缺乏长效的监督渠道,从而出现了部分学生资助金滥用情况,使得资助金的使用过程与国家初衷不符;对于资助过程的监督、资助学生培养成效、资助质量、资助手段具有很大的影响。

2.4. 资助成效不明显

高校资助育人没有充分地发挥好三全育人的作用,宣传氛围没有达到预期,对于政策解读、宣传方式还不够重视,资助环境不佳;资助需求响应具有滞后性,学校的资助受到制度、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能及时响应,会影响到资助对象的教育质量;资助工作主要参与人是学工系统老师,其他教师对于资助育人的意识较为淡薄,资助效果不突出。在物质资助方面,因资助力度不足、资助影响因素较多导致部分学生受资助金额少难以缓解家庭的贫困,甚至需要外出兼职赚取生活费,耗费较多时间兼职影响了学业和个人发展。在个人能力方面,因平台受限、校内外资助育人力度有差别等情况,在创业视野、成长路径方面成效较弱。

2.5. 资助的教育意义没有凸显

高校资助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不强,并未将思想政治融入教育全过程,在育人过程中更多重视物资资助,精神层面的帮扶和引导较少 [10] ,部分贫困家庭及学生对于受资助存在敏感、自卑等情绪,育人效果不佳;资助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规范学生思想行为、提高个人思想品质和奉献精神较为欠缺 [11] ,学生主观上解决生活经济问题的能力不足,诚信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质没有形成。例如,很多资助奖学金的前提是以学生诚实守信、热爱国家、品德优良、具有奉献精神为前提条件,但是在培养教育中学生并未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投身基层建设紧密结合,甚至部分学生存在考试作弊等情形。

3. 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路径

3.1. 加强思想引领,提高内在品质

资助体系不仅是高校人才培育的有力支撑,也是党和国家政策关怀落实的有效途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能够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思想价值培养贯穿到成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要加强爱国爱校教育,强化诚信、感恩、励志意识 [12] ;要定期开展思想理论培训,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受资助学生制定远大理想目标;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下乡等活动,培养受资助学生创新创业、敢于担当等精神品质。

3.2. 发挥资助合力,提高育人水平

学校、学院要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各级资助育人工作组,工作组的组成应包含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教务老师等,工作组的成员要严格审核受资助对象的条件,开展实地走访或电话询问以深入了解,严把资助对象的入口关。要充分调动育人积极性,高校专业教师、行政人员、职能人员都要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意识,要真心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忧,为学生做好资助平台搭建和资助教育指导工作,为资助对象提供心理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关注资助对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面的指导,形成良好的资助育人氛围。校院可以举办“我为学生做实事”、“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等活动,以树立典型引导更多老师主动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提高育人水平。

3.3. 制定资助计划,注重阶段性育人

在资助政策的指导下,各校、院都应结合实际去制定资助计划,并积极争取多方面的资助渠道,为资助对象提供更多地物质帮扶。在资助阶段性方面,应根据国家方针、最新政策、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培养方案制定资助计划。大一期间,重点培养资助学生的价值观和专业知识积累,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政治“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和感恩意识,夯实基础。大二期间,重点培养资助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多元知识的积累,提供更多勤工俭学、校企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大三期间,重点培养资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精神品格,可以通过专业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素质。大四期间,重点培养受资助学生的就业导向、情感意识,强化育人效果。

3.4. 多元育人方式,全方位培养人才

高校资助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要通过营造资助育人氛围、开设资助政策讲座、组织健康励志的活动、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以丰富育人形式、加强育人效果 [13] ;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出有远大理想、有道德情操的学生;坚持智育培养,要求资助学生扎实学识、增长知识、积蓄力量,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自身本领;重视体育培养,增强资助学生的体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学生突破自我、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行,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进美育教育,养育资助学生的性情,以文化人,通过事物的外观感受本质美;坚持劳动为本,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加强资助学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并将教育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实际行动中。构建“五育并举”的全方位资助培养理念能够更好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对于提升资助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4]

4. 结语

资助育人是高等学校十大育人手段的重要一环,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困”和“精神解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安心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有力保障。当前,新时代资助育人体系已逐渐成熟,但在研究中也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三全育人为指导,将匠心精神培养融入到资助工作当中,实现资助、育人、匠心精神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积极探索高校资助育人的新路径,打造高质量内涵式的资助育人模式,以更好地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以“工匠精神”为指引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践研究(编号:20F10)。

文章引用

任 治,刘天晴.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ath of University Funded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Wide Education”[J]. 教育进展, 2023, 13(07): 5014-501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86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 2016-12-09(001).

  2.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创造, 2022, 30(11): 6-29.

  3. 3. 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7, 16(6): 33.

  4. 4. 金峰, 王腾飞. 深化发展型资助育人成效的机制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6): 153-156.

  5. 5. 周赛君. 新时代研究生资助工作特点、问题及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 381(12): 118-123.

  6. 6. 唐志文. 论新发展阶段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的高质量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 511(11): 105-111.

  7. 7. 陈博旺, 晋家洪, 冯力. 高校学生贫困资助的政策逻辑、实践困境及其突破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10): 29-34.

  8. 8. 邝洪波, 高国伟.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 641(2): 66-67+89.

  9. 9. 兰海涛, 屠明将, 余燕青.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 教育与职业, 2021, 987(11): 48-51.

  10. 10. 李立, 周义.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583(16): 58-60.

  11. 11. 任颖.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 869(29): 93.

  12. 12. 张海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育人的关联与互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 840(48): 97.

  13. 13. 娄志刚. 校企合作资助育人: 模式、优势和实施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 749(25): 75-79.

  14. 14. 肖丽, 肖蓉.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22, 213(5): 14-21.

  15.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