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Management
Vol. 09  No. 02 ( 2019 ), Article ID: 29778 , 6 pages
10.12677/MM.2019.9203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Institutional Pens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Qi Jiang, Chenguang Zhao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Mar. 28th, 2019; accepted: Apr. 11th, 2019; published: Apr. 19th, 2019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advent of the aging era, China’s pension model began to shift from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to social pension. “Old and healthy, old and happy” is an ideal life in old ag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old-age service system proposed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is based on the home, relying on the community, and supporting the organization. The “Five-Five” plan further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old-age service system,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in the home community,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fficiency of the old-age care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pension is not only a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model, but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China needs to increase institutional pensions and develop socialized aged care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family pension.

Keywords:Institutional Pension, Pension Model, Pension Service System

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发展 模式研究

姜琦,赵辰光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收稿日期:2019年3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1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9日

摘 要

面对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养老模式开始由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理想的晚年生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是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十三五”规划则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机构养老不仅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更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我国需要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增加机构养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关键词 :机构养老,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体系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重大战略性的问题 [1]。传统孝道文化是支持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主要文化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不断转型变迁以及不同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我国养老模式出现了由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但我国机构养老起步较晚且我国对于养老模式的研究注重于应用研究而缺乏理论研究,70后至90后所面临的421家庭模式使得家庭养老压力重重。即使我国于2015年开始逐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城市中421家庭模式仍是当前准老人以及即将迈入老年人队伍的60后,70后所在的家庭结构。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具有现实必要性及局限性的城市机构养老亟待发展。

2. 城市机构养老的现实必要性和局限性

2.1. 城市机构养老的现实必要性

1) 减轻家庭养老压力。在人均寿命增加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多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2],421或8421模式的家庭结构导致家庭养老压力巨大,相伴而生的也会出现诸如空巢老人现象与“候鸟”老人现象等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安定。2) 提供专业化及定向服务。家庭养老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及情感需求的传统养老模式,其对于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的情感寄托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失独老人、失能老人以及“候鸟”老人很难提供专业化及定向服务,而机构养老则会弥补家庭养老在专业化及定向服务方面的欠缺。3) 代际间的移情与共鸣。70后与80后正处于或即将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期,尤其是70后所面临的家庭养老压力是巨大的,70后对于自己的养老模式选择将会更为多元化,从而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

2.2. 城市机构养老的局限性

1) 养、护、医、娱四类服务分离。养老机构涉及多种类型,但每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医、娱四类服务很少形成一个闭合的完善循环系统。“医养结合”是当前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以更好地解决老年人把医院当做养老院而使得医院床位不足,老年人在家与医院间来回奔波等问题。2) 社会关系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养老机构资源利用率及入住率低且缺口很大,目前我国多数的民办养老机构是通过个人或组织利用社会资本投资经营 [3]。

3.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记录我国65岁以上人数由2011年的12288万涨到2016年的14933万,老年抚养比由12.3%上升为15%,目前我国的总抚养比为37.9%。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与巨大的养老压力推动了机构养老的产生与发展。

《2017-2023中国人口老龄化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中指出,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6亿。通常国际上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

《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2018年人口走向分析预测》中的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8%。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51.3% [4]。

我国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等明显的态势,与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我国养老问题异常严峻。老龄人口的数量巨大,且中国现阶段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机构养老将成为多数老人安享晚年的不二选择。

机构养老不仅是一个民生的话题,更是一个民生的热点。据民政部2017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3,590个,比上年增长9.7%,民办养老机构1.25万家,同比增长7.8%,所有养老机构中注册登记的有28,710个,与上年持平,注册比仅18.7% [5]。各类养老床位合计约73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较上年有小幅上涨 [6]。

4. 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基于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走访以及现状了解总结我国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而言,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资金补贴不足,另一个是国家扶持政策落实不当。除此之外,还有宣传力度不足,研究与实际脱轨等问题。

4.1. 国家资金补贴不足

国家资金补贴问题会对养老机构各项设施的建设以及入住老人的居住水平、享受的服务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影响到多元化养老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专业护理服务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也会影响到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

4.1.1. 影响机构设施及服务水平

一般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的补贴是按床位计算,每月一张床位自理老人是50元,半自理老人是80元,不能自理老人是100元,而平均养老机构的收费一个老人每月是1500~2000元,护理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是1000~2000元,职工月平均工资是4000元左右。对于421家庭而言,如果需要托送4位老人且夫妻双方均为在职人员,除去入住养老机构费用几乎没有多余的费用用于其他开支,而对于养老机构而言,除去护理人员的工资、机构设施建设包括问题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以及部分养老机构需要缴纳的房租,剩余的国家资金补贴对于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的良好运营是不够的。适度提高的政府资金补助,有助于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进而满足入住老人的多元化需求。

4.1.2. 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

养老机构入住率低是我国机构养老普遍存在的问题。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一般在40%上下浮动,公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虽然也不高,但普遍要高于民办入住率,其中收费问题是关键 [7]。后者由于国家资金补贴少于前者,因此在机构设施建设方面不如前者。养老机构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的完善提高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到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根源是国家资金的补助不足问题。

4.2. 国家扶持政策落实不当

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会影响到养老机构管理的科学化、一致化、完善化。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对于养老产业愈发重视,颁布实施了很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和意见,2010年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完善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并逐步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2015年民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在实际了解中却发现银监会与国家扶持政策不能对接,如民办非营利社会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无法进行贷款。

4.3. 宣传力度不足

早期养老机构的宣传主要以报纸刊登、电视传播、传单发放为宣传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养老机构的宣传方式也有所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宣传方式以网络宣传为主,同时辅以入住老人亲友推荐、依靠口碑等宣传形式。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而言,资金匮乏问题也会影响到宣传力度。

5. 机构养老发展对策及其发展趋势

5.1. 机构养老发展对策

5.1.1. 合理应用PPP机制,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发展模式

国家资金补贴不足问题并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期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问题,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老年人的入住需求不同,除去完全由国家负责支付入住费用的“三无老人”外,失能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候鸟”老人和自理老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入住支付水平,国家资金补贴应根据实际入住老人的情况决定。但国家投放于公共事业的资金有限且具体落实情况各个省份地区是不同的,很难达到兼顾各方面的补贴标准。因此要想缓解养老机构资金匮乏问题需要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发展模式,采取多方投资资助的方式,应用PPP机制。PPP管理机制具有融资功能,且能将合作双方的经济风险降低,达到社会综合效应的最大化。

PPP机制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融资功能,二是职能外包功能。PPP机制的融资能力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2004年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建项目中,私人资本的投资贡献率达到了44%,而养老机构的资金匮乏直接影响到机构设施建设,因此采用PPP机制吸引私人资本投资有助于弥补国家资金补贴不足的问题。

5.1.2. 落实对机构养老多元化需求的针对性满足

通过扩大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对机构养老的认可度,这就需要政府完善自身的监督职能,定期对全市各养老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养老机构的政策优惠和统一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全市机构养老发展的长远规划,提高机构养老的公共资源利用率。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 [8]。也就是说,未来数年,机构养老服务床位近半的市场供给的任务依然通过直接提供工具完成。

5.1.3. 建立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养老体系,扩大入住老人的支持网络

机构养老是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机构养老发展的目的绝不是用机构养老去替代其他养老模式,而是综合适合的养老模式共同担负起社会养老的责任。根据此次调查显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代人们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要大于机构养老,主要原因是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以及目前机构养老发展的不完善导致社会对机构养老认同度不高。

5.2. 发展趋势

5.2.1. 民间社会资本利用加强

政府应对各类养老机构一视同仁,进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注重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与补贴,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形成资金投入运营的良性循环。国家可通过社会福利拨款和社会集资对养老机构直接投资,也可以实行奖励制度,定期划拨一部分资金,奖励运行良好且具有示范作用的养老机构,不仅可以起到完善养老机构的带动作用,还可以将资金用于培训专业的护理人员。

5.2.2. 建立民办养老机构行业协会

目前民办养老机构之间是没有交流合作的,各个养老机构的管理制度,经营模式都是根据自身的经营实际总结而来,为了政府可以了解实际的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建立民办养老行业协会将会在政府与养老行业直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养老行业协会为各个民办养老机构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包括服务标准、价格标准及监管制度等并及时将养老机构发展的状况反馈给政府,以更好地解决实际存在的养老机构发展问题。

5.2.3. 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除了养老机构外,存在很多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小型居家式的托管中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滴滴打车、微信支付等网上服务支付模式可应用于养老服务行业。中国第一家“0元养老”机构是基于居家生活服务平台“星光管家”的一种商业模式,能够减缓子女的生活压力,降低用户费用。同时“候鸟”式机构养老新模式也是养老机构发展的显著趋势。在养老机构选址方面要考虑老人对于环境的基本需求,这也是适合建设发展“候鸟”式养老机构的原因。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当前中国的家庭结构状况,老年人的不二选择就是进入机构养老。从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当今中国养老院本身的现状,中国未来养老机构的发展一定要兼顾营利性和公益性,在收费标准上进行合理的调整,服务形式多样化,不断提升养老院机构的软实力,满足老年人情感和精神需求。各类养老机构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养老上升到尊老爱老,这也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No. 16SHD0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No. 14B018)。

文章引用

姜琦,赵辰光. 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发展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Institutional Pens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Aging[J]. 现代管理, 2019, 09(02): 290-295. https://doi.org/10.12677/MM.2019.92033

参考文献

  1. 1. 赵辰光, 杨肖肖.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营模式[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22): 5714-5716.

  2. 2. 穆光宗. 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2, 51(2): 31-38.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15005382.shtml, 2017-08-03.

  4. 4. 罗自超. 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影响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52): 23.

  5. 5. 代菲. 老龄化背景下成都市机构养老问题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6. 6. 王经绫, 华龙. PPP机制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4(52): 57-61.

  7. 7. 陈可冀, 张亚群, 洪国栋, 等. 积极应对我国老龄问题的建议[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5): 77-84.

  8. 8. 杨帆, 杨成钢. 家庭结构和代际交换对养老意愿的影响[J]. 人口学刊, 2016, 38(1): 68-7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