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1  No. 07 ( 2021 ), Article ID: 44090 , 5 pages
10.12677/AP.2021.117195

基于依恋理论分析电影《心灵捕手》中威尔的心理转变

赵源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21年6月19日;录用日期:2021年7月15日;发布日期:2021年7月23日

摘要

美国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讲述了一个有着数学天赋的问题少年威尔从拒绝外界善意,到接受心理医生桑恩的心理咨询后成功走出童年阴影,实现心灵转变的历程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依恋理论分析了威尔的心理阴影与亲密障碍以及威尔在心理医生桑恩、好友查克以及女朋友史凯兰的帮助下实现心灵转变的过程,旨在引导个体走出不安全依恋,重建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关键词

《心灵捕手》,依恋理论,威尔,转变心理

Analysis of Will’s Mental Change in “Good Will Hunting” Based on Attachment Theory

Yuanyuan Zhao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Jun. 19th, 2021; accepted: Jul. 15th, 2021; published: Jul. 23rd, 2021

ABSTRACT

The American film, Good Will Hunting, narrates the story that Will, a troubled math genius with insecure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style embarks on a spiritual journey from rejecting goodwill outside to accepting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vercoming his severe childhood traumas and realizing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analyzes Will’s psychological shadow, intimacy disorder and the process of Will’s realizing mental change with the help of psychologist Sean, friend Chuck and girlfriend Skylar, aiming to lead individuals to kick over the insecure-disorganized attachment style and rebuild intimacy with others.

Keywords:Good Will Hunting, Attachment Theory, Will, Mental Change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心灵捕手》简介

美国电影《心灵捕手》由美国导演格斯·范·桑特执导,1997年12月2日于美国正式首映,成功斩获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男主角威尔(Will Hunting)出生在波士顿南区的一个贫民窟里,自幼便被父母遗弃,换过三个寄宿家庭,经常遭受酗酒的养父殴打与折磨。威尔虽然在数学领域天赋异禀,但是情感缺失的他横行无忌、叛逆不羁,内心潜伏着强烈的自卑感。威尔在麻省理工学院做清洁工,轻而易举地解出了曾斩获了号称“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的数学系教授蓝勃(Prof. Gerald Lambeau)留下的各大数学高手都难以解答的数学难题。蓝勃教授珍惜威尔罕见的数学天赋,将威尔从监狱里保释了出来,并请心理医生桑恩(Sean Maguire)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在酒吧里,威尔替朋友出头,成功吸引并结识了哈佛高材生史凯兰(Skylar)。情窦初开的威尔几度鼓起勇气主动到史凯兰的寝室邀请她约会,而史凯兰也对天赋异禀的威尔生出了崇拜与好感。两人在相处中日渐亲密,两情相悦,威尔还主动地将史凯兰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们。史凯兰由于学业需要前往加州进修,邀请威尔一同前去,而威尔出于内心的恐惧与自卑拒绝了史凯兰的邀请并与其分手。在桑恩的心灵咨询与好友查克(Chuckie Sullivan)的劝说下,威尔最终打开了尘封已久的依恋心灵枷锁,重新建立了亲密关系,实现了从不安全依恋类型到安全依恋类型的自我转变。

2. 依恋理论

依恋(attachment)是一种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可以描述为儿童渴望和需要与某个个体保持长期的、持续的亲近,以获得安全和舒适的一种情感连接(吴薇莉,简渝嘉,方莉,2004)。英国精神分析师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个体早期与主要抚养者的生活体验会促进其对自我、世界以及自我和外界之间的关联产生期待和信念,形成心理表征即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 (马伟娜,曹亮,桑标,2009)。依恋关系主要分为全依恋(Secure)、回避型不安全依恋(insecure-avoidant)、反抗型不安全依恋(insecure-ambivalent)以及破裂型不安全依恋(insecure-disorganized)四种,而安全与不安全的依恋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和社会交往。

作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成人展现出来的依恋状态通常与其童年经历有关,在童年时期遭到抛弃以及情感忽视的个体通常会进入不安全型依恋模式,表现出回避、反抗以及冷漠型心理表征,这种模式会长期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中,影响个体的社会交往与为人处世。如果个体在童年时期需要协助时多次寻求依恋对象的回应,而依恋对象没有任何反应或者反应冷漠时,个体会出现两种可能的依恋反应方式,一是过激依恋方式,即个体不放弃其依恋寻求亲密的企图,并强化对依恋对象的亲密关系建立;二是不激活的依恋方式,即个体最终放弃寻求依恋的企图,并以转移注意力等消极防御来逃避依恋对象。养护者对待婴儿的方式会在无形中影响婴儿对成人的预期,并逐步发展为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具有很强的保持自我稳定的倾向,并且深入到个体的潜意识,对个体的社会人际关系以及婚恋关系产生长期的影响。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依恋经历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此依恋经历的评价。John Bowlby的著作描述了儿童的依恋会转变成成人依恋模式,并描述了三种不安全依恋类型,这三种分别是:强迫给予照顾型,强迫寻求照顾型以及强迫自我依赖型(吴薇莉,简渝嘉,方莉,2004)。强迫给予照顾型即为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功能并未发挥作用,儿童出现“反哺”,以母亲的角色来照顾亲人,这类人主要通过取悦和满足别人的需求来寻求接纳;强迫寻求照顾型即为个体在童年时期长期处于害怕丧失或被遗弃的状态,从而产生心理遗弃感,并表现出过度的依赖或信任;强迫自我依赖型为强迫寻求照顾型的对立面,一般认为两者有相似的童年经历,表现为把自我从他人身边移开,对旁人不信任,保护自己免受再次被遗弃的伤痛。这三类不安全依恋类型决定了个体对于建立亲密关系的态度与方式,如果个体试图转变,重塑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看法,则需要一定的引导与帮助。

3. 威尔的转变心理分析

3.1. 威尔的早期依恋

威尔的童年是不幸的,连续经历三次抛弃与遭受酗酒养父的殴打下成长的他在面对暴力与冲突时,为了减轻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发展出的压抑(repression)的心理防御机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威尔的行为。

个体一出生所接触到的无条件关注一般来源于自己的父母,Bowlby依恋理论假设:当个体遇到生理或心理的威胁时就会激活依恋系统,寻求和维持与依恋人物亲近,把他们当作安全基地(侯静,2008)。儿童时期的威尔在渴望与养育者建立亲密时却没有得到依恋对象的回应,在情感上也一直是被忽略的一方,最终他放弃寻求依恋,拒绝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用顽劣不堪的外壳包裹住了脆弱敏感的内心。不幸的童年经历让主人公威尔内心存在着强烈的自卑情结,因此在生活中碰上暂时无法合理应对的问题时,强烈的自卑感会促使威尔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体验。而这些消极的情绪引导着威尔一直带有攻击性地来逃避这个世界。影片中当威尔碰上了曾经在幼儿园中欺负他的基尼(Guinea)时,悍然不顾地冲上去打架,甚至在警察到来时攻击了警察,最终被关进了看守所,此时的威尔很难自发地去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3.2. 威尔的成人依恋

3.2.1. 亲密关系的萌发

自信优秀的史凯兰是威尔的心动对象,她让威尔萌发出建立亲密关系的冲动。威尔对亲密关系的萌发体现在威尔主动找史凯兰约会的几次经历,尤其当威尔第二次在雨中打电话给史凯兰,电话接通了却赶紧挂掉。对于威尔而言,对于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去追逐美好的史凯兰,长期的情感忽视让威尔无法直接面对自己与依恋对象的关系。面对崇拜自己的史凯兰,威尔选择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史凯兰,他隐瞒了自己阴暗的童年经历和家庭状况,编造了自己十二个假哥哥的名字。

电影中的威尔大部分时间都留宿在史凯兰的宿舍里,史凯兰问威尔为什么总是留在这边,威尔回复因为比他的家好。对威尔而言,史凯兰能够给他温暖,能够满足他对于情感的需求,他享受与史凯兰在一起的时光。Sterberg认为形成爱情的三种成分包括动机、情绪和认知,三者各自独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和承诺(肖君政,江光荣,2006)。史凯兰与威尔的接触过程中,给予了威尔足够的自信与温暖,她始终保持着对威尔的热情与崇拜,让威尔产生了一定的安全感与信赖感,因此威尔主动带史凯兰见了他的死党们,这是威尔信任史凯兰的信号,威尔渴望与史凯兰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愿意将自己一部分世界向史凯兰敞开。

当史凯兰提出和威尔一起去加州的时候,威尔选择了拒绝史凯兰的邀约,在史凯兰的逼问中,不幸的童年阴影包围了威尔。在威尔的成长历程中,接连的抛弃、身体上的虐待与精神上的遗弃让威尔感受到了史凯兰离去时的不安全与恐惧,即使心中深爱史凯兰,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情感创伤,威尔毅然决然决定分手,并且告诉史凯兰他并不爱她。威尔被抛弃的经历让他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全感,而史凯兰在争吵中也告诉了威尔自己丧父的悲惨经历,史凯兰始终不在乎威尔的出身,只在乎威尔的内心。史凯兰深情的陪伴与爱使得威尔在潜意识中改善了对于亲密关系的看法,面对如此强烈的爱情,威尔对于亲密关系的建立的渴望更深,但是由于童年的忽视经历伤害太深,威尔不能直接接纳史凯兰的爱情,在后来的桑恩和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才得以彻底敞开心扉,勇敢前往加州追求史凯兰。

3.2.2. 亲密关系的支持

查克等三个处于“低级”、“卑微”但是很讲义气的朋友,作为威尔的死党与信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威尔足够的温暖与情感支持。威尔的成长经历没有来自父母的关怀与照顾,但是却有朋友的陪伴。对威尔而言,低下卑微的社会地位与不幸的童年遭遇让威尔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被接纳,只有长期的陪伴才使得让威尔去信任查克等人。对于信任的朋友,威尔会主动保护,因此他可以在查克被哈佛大学历史系的克拉克(Clark)羞辱时站出来为自己的朋友出头。查克等人与威尔的关系正是威尔对现有亲密关系的认知,在威尔的世界里,只有查克等人才能让他信任与放松,当查克亲手为他打造了一辆独一无二的汽车时,威尔这段亲密关系中感受到了来自朋友的友好与温暖。查克与威尔的亲密关系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威尔,正是由于体会到了亲密关系带来的美好,在面对外界的善意信号时,威尔才不会逃避与拒绝,这份关系支撑着威尔对于亲密关系的向往与维持。

查克给予威尔的转变力量还出现在威尔与史凯兰分手后,决定碌碌无为的过一生时对威尔的劝导:“你拥有我们没有的天赋,等我明天醒来五十岁了,我还在干这种事(工地),而你已拥有百万奖券,却窝囊地不敢兑现”,“如果你再待20年是侮辱我们,窝在这里是浪费你的时间”,查克的话启发了威尔对于自我的构建,在威尔的心中自己始终是自卑与不堪的,而查克却用真心话告诉威尔他有多被人羡慕,查克的坦诚让威尔相信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去追逐自己的幸福未来。对于威尔而言,查克等人的存在是对亲密关系的支持,是威尔卸下心防的助力。

3.2.3. 亲密关系的重建

桑恩作为威尔的一个“特殊”的朋友,对威尔对于亲密关系的重建过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整部电影中,威尔与桑恩有过七次心理交锋。相同的经历让桑恩深知威尔的心结与问题所在。不幸的童年经历让威尔的内心封闭而自卑,压抑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威尔逃避与恐惧过去,转移的攻击心理机制让威尔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的不幸所带来的痛苦与愤怒转移到了想要探索他的童年的人,因此在接连羞辱了几个蓝勃教授找来的心理医生后,威尔也直接通过指明墙上的画的含义攻击了桑恩。然而桑恩却选择继续帮助威尔,他引导威尔去感受宽容与爱,感受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时的幸福与温暖以及拥有心灵伴侣时的满足与美好。在接触中,桑恩看出威尔处于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与惧怕建立亲密关系的矛盾中,识破了威尔看似顽劣而叛逆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敏感而脆弱的内心。桑恩给了威尔放松的环境,在蓝勃教授想要强制替威尔安排工作时保护了威尔。

综述研究发现,安全依恋启动在情绪方面会产生治愈、安抚的效用,改善个体对自我以及身边人的评价,降低组内的敌意,增加共情和帮助他人的意愿(潘彦谷,肖遥,胡俞,刘广增,李知洋,2019)。桑恩始终无条件的关注着威尔,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最脆弱的部分展现给威尔,让威尔逐步放下戒备,并引导威尔去直面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摘下自卑的面具,能够真正地去体会与感受身边人的善意。在第七次心理咨询时,威尔与桑恩交谈了自己的童年悲惨的经历,而桑恩认真地连续九次告诉威尔:“It’s not your fault”最终将嚎啕大哭的威尔拥进自己的怀里,让威尔彻底卸下心防。

桑恩对于威尔而言,是心灵的启发者与引导者。通过对威尔无条件的关怀与保护,让威尔感受到了温暖,也让威尔逐渐愿意对桑恩敞开内心,桑恩的友好让威尔潜意识中愿意与桑恩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从不被信赖到被依赖,桑恩始终站在关心威尔的一方,并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威尔被忽视的童年创伤,治愈了威尔的不安全型依恋模式,改善了威尔对于亲密关系的不自信与逃避,最后勇敢前往加州重建与心仪女孩史凯兰的亲密关系,实现了心理转变。

4. 结语

影片中的威尔在从一开始的不安全依恋、强迫自我逃避到最后主动的建立亲密关系,勇敢追逐自己的幸福的过程中,威尔的转变离不开史凯兰、查克以及桑恩的帮助。不幸的童年经历让威尔封闭,而温暖友好的外界关怀让威尔渴望重建亲密关系,在爱与关心的感化下,威尔彻底卸下心防,走出不安全的漩涡,实现了巨大转变。童年创伤与情感忽视会对个体心灵产生不可逆的作用,但是如果个体在感受到了外界友好信号时,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人去获得属于自己的转变力量,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个体敢于直面自己的童年创伤,并勇敢地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心理转变。

文章引用

赵源源. 基于依恋理论分析电影《心灵捕手》中威尔的心理转变
Analysis of Will’s Mental Change in “Good Will Hunting” Based on Attachment Theory[J]. 心理学进展, 2021, 11(07): 1754-1758. https://doi.org/10.12677/AP.2021.117195

参考文献

  1. 1. 侯静(2008). 依恋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的进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4(1), 123-128.

  2. 2. 马伟娜, 曹亮, 桑标(2009). 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依恋稳定性. 心理科学, 32(4), 894-896.

  3. 3. 潘彦谷, 肖遥, 胡俞, 刘广增, 李知洋(2019). 安全依恋对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7(12), 2077-2083.

  4. 4. 吴薇莉, 简渝嘉, 方莉(2004). 成人依恋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31-134.

  5. 5. 肖君政, 江光荣(2006). 成人依恋理论的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5(9), 859-86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