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10  No. 02 ( 2021 ), Article ID: 43475 , 6 pages
10.12677/MSE.2021.102028

新发展阶段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研究

完瑞红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1年6月1日;录用日期:2021年6月16日;发布日期:2021年6月28日

摘要

立足我国当前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探索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的重要作用。结合建设的现状,发现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在运行管理模式、经费来源管理、项目生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提炼,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促进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主要作用,现状问题,实践路径

China’s New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nk Tank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Ruihong Wan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n. 1st, 2021; accepted: Jun. 16th, 2021; published: Jun. 28th, 20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China’s current new development stage, we 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ina’s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nk tank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of China’s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nk tanks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funding source management, project generation management and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are found.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refining, we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nk tank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pecific analysis of specific problems.

Keywords:China’s New-Typ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nk Tank, Main Role, Status Quo, Practical Path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中国众多科研机构在服务国家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科技智库的决策支撑作用。随着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的启动,国家科技创新智库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在改革和开放发挥巨大潜力的同时,科技创新业已成为其关键因素 [1]。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对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在抵御风险挑战、释放科技创新驱动力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主要作用

科技创新智库主要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科技规律出发思考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判,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科技创新问题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和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科技创新智库自身具有科技创新战略的前瞻性、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性和科技创新理念的引领性等特征 [3]。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主要任务是围绕新发展阶段中国科技创新领域中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资源整合优化、深化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问题,加强形势研判、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对策研究、决策评估,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智力支持。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主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2.1.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 [4]。”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是党和国家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刻贯彻新发展理念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4]。新发展阶段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西方政治经济体制面临严重危机,我国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的前提下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限制和技术封锁越发严重,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在科技攻关解决关键卡脖子问题等方面经受各种考验和锻炼,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角度展现出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良好风貌。

2.2.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智库是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担负着国家或地区战略咨询、顶层设计、决策评估等各方面的使命和职责。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从人才汇集的角度来说集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优质力量。从目标任务的角度来说聚焦中国经济和社会运行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在顶层设计方面针对科研创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密切动态追踪和系统全面研究。科技创新智库的最终目标是以多种形式发布形势分析和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主张和政策建议,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当前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要以攻克技术难题为主要使命,以科技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和技术封锁的防线,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3. 增强公共外交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科技具有跨越意识形态藩篱实现全球流动和传播的特质 [5],并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影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各领域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以促进国内技术创新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为最终目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强战略思维、紧跟国际前沿,积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以开门办智库、开放办智库为发展方向,避免固步自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国际交流合作,打造智库外交、智库外宣新模式,助力国家提升公共外交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以“一带一路”智库公共外交为例。近年来,官方智库、高校智库以及社会智库等各类智库均参与到“一带一路”智库公共外交之中,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充分发挥其促进政府沟通,联通民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6]。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通过加强专业智库建设,积极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对增强我国公共外交能力和国际话语权同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4. 积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经验

在时代背景之下,虽然针对不同社会发展问题的智库所注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整体上来说各个智库在体制机制、经费管理、项目管理、人才汇集、指标评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互借鉴价值。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在建立指导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理论、模式、制度、方法,构建一套支撑高质量智库研究的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包含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智库成果转化在内的购买智库服务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探索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对体制机制建构、运营管理方式、经费聚拢来源以及人员吸纳方式的总结,可以为中国特色新型专业智库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更好实现打造中国特色新型专业智库的建设目标,实现智库优势作用的最大化。

3. 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

整体来说,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分别是创新需求侧缺乏科学的引导机制以及创新供给侧的基础能力缺位等 [7]。从智库建设的各环节来说,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 工作流程最优模式尚未达到,企业参与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智库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在把控发展方向、保障项目研究、发挥智库职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流程繁琐、复杂,工作推进缓慢,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随着智库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发展,拘泥于传统运行管理模式的科技创新智库可能难以适应把握国家大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要求。在主体参与方面,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在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方面参与度不高。作为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和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智库与企业的连接,面向企业收集需求、提出问题,对接企业需求,有助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企业担负科技创新的重要职责,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企业科技创新智库作用的发挥亟待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提出相关要求和帮助。

3.2. 缺乏专职财务管理人员,经费使用程序有待完善

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展处于摸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规章制度相对来说完善程度不高。资金支持和智库产品实践转化效率作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重要的关键性因素 [8] 在激发科技创新人员工作热情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日前,科技创新智库经费管理的主体主要依托智库本身的财务部门或者由依托单位共同管理,但科技创新智库内部多为研究型人员,资金来源和花费往往是项目组负责人管理,内部专职财务管理人员相对缺乏。除此之外,在经费使用和管理方面一方面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细则)、流程,加强对经费监管不到位的制度补缺、持续改善经费使用程序繁琐等问题。如科技创新智库团队想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但由于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相关技术攻关指导意见,对于智库本身来说难以对资金进行合法、系统、有效的引进、使用和管理。

3.3. 咨询项目运行存在阻碍,项目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多数科技创新智库尚未制定或尚未形成完善的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智库本身对承担的项目具有进行监管和督促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环境中,科技创新智库对项目信息更新速度较慢,对各项目组约束能力较弱,项目组各自为政,存在工作重复或者不能及时开展下一步工作的问题。科技创新智库选题来源主要来自政府规划、企事业单位等,项目类型主要有软科学咨询、战略咨询类,咨询项目的研究定位比较模糊,难以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的要求。目前各科技创新智库存在交流平台系统建设不完备,组织架构复杂等问题,致使在实现项目运行有序管理高效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3.4. 项目专职研究人员不足,智库人才梯队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智库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各智库研究人员多由经验丰富的院士专家组成,随着智库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个别智库存在专职人员不足、学科配置不合理、专业人员招聘困难、人员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其中专职人员不足问题尤为突出。现有工作人员群体构成复杂,工作不对口,难以发挥长处而暴露短处,加大了科技创新智库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智库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青年高端骨干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学术技术交流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受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引进方式、引进人才的保障措施及人员编制根据不同科技创新智库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科技创新智库知名度没有打开,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对顶尖人才缺乏一定吸引力。

4. 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由于运行机制多元,参与主体多样的现实特征,从整体上来看要统筹兼顾、把握区域特色实现最终全国联动的良好局面,从个别环节上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激发组织建设和推动创新的活力。可以借鉴以下四条实践路径,促进中国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4.1. 坚持总体谋划,加强统筹引领与规划指导

根据国家对智库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科技创新决策的总体要求,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和发展进行总体部署和谋划,优化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发展的多元化互补格局 [9]。完善深化相关工作指引,推进科技创新智库工作持续规范化。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划,指导智库工作。通过前阶段智库的项目推进绩效,利用一定的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将国家中长期和地方“十四五”发展规划、国际科技形势变化作为短中长期规划的具体指引,以便科技创新智库在工作推动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方向。持续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智库项目、经费、人员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健全监管制度,强调规范化运行管理。明晰共建单位、依托单位、协作单位等各方基本职责,推动共建协议明确的投入资金预算化管理,落实人、财、物等各项保障,建立通畅、高效的多方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搭建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地方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数据、信息与社会资源是智库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技术条件下,强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搭建项目信息发布平台,面向全国发布项目需求和选题信息,鼓励跨区域、跨单位资源协调流动。交换数据链接,在科技创新智库官方网站增设或链接相关科技创新智库网站,及时收集和发布政策法规、工作动态、研究项目等信息,共享数据流量,实现信息互通;第三,探索电子化办公形式,建立咨询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线咨询研究项目网上填报系统,规范项目研究过程,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4.2. 把握区域特色,建设品牌化的科技创新智库

明确的定位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运行机制是科技创新智库的立身之本 [10]。科技创新智库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决策咨询的供需对接,提升战略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咨询研究有效嵌入政府部门的决策机制之中,发挥决策参谋作用,服务决策是科技创新智库的重要任务,科技创新智库应牢记自身定位和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关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现实需求。建立常态化的研讨机制,以“旋转门”机制探索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流动和互派,加强对话交流和人员互动,在与决策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把握区域战略发展需求,加强对形势与政策的研判,使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科技创新智库与相关单位协调共进,利用好地方资源。科技创新智库依托区域相关单位汇聚智库建设资源,要积极推动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共进。主动开展交流会、座谈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类型活动,通过工作简报、会议纪要、新闻稿、公众号等形式加强宣传。建立科技创新智库与相关单位的对接联络机制,通过专人对接、成立专项小组、部门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等方式,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科技创新智库与共建单位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民间智库机构的多维互动,发挥共建平台的联动作用,共享技术、人才、数据、场地等,围绕制约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咨询研究和协同技术攻关。

4.3.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专业型的科技创新智库

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高层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与科技创新意识是影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根本性动力因素,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智库建设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在建设方向上要聚焦中国特色科技与技术的逻辑主线,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决策需求。在现实实践中关注关键行业、重点产业中的科技创新迫切问题和现实需求,积极推动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项目研究开展,产出更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的研究成果,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创新发展。共享高端智力资源。首先,加强专家学者联络服务工作。明确并落实专家在地方研究院工作过程中的职责和待遇,调动专家参与地方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专家领军作用。增强柔性引进专家力度,建立专家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激发其回馈家乡、参与地方建设的热情。其次,加强专家资源协调流动。建立专家资源协调流动机制,组织专家到地方开展考察调研、专题报告、咨询服务等,与地方政府、相关单位、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充分合作,以项目为纽带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和技术联合攻关。

4.4. 对标典型智库,建设知名型科技创新智库

建立专家库、案例库、需求库,多维度汇集资源。建立重点领域专家库。根据项目类型快速定位专业领域人才,加强跨地区合作,通过工程院推荐、院士自主申报、定向邀请等形式,组建由高水平专家构成的智力团队,将合作方式从与专家本人的合作拓展到专家团队、科研院所,集成专家群体智慧提供高质量咨询研究服务。建立经典案例库。及时整理项目研究成果,客观总结科技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梳理建立典型案例库,通过对案例进行全面展示,扩宽科研人员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深化调查研究,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为推广科技创新成果经验搭建平台,持续、深入、稳步推进研究成果的交流利用与普及转化。建立技术与现实需求库。发挥资源汇聚作用建立数据库,利用好地方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团队等地方性智力资源,汇聚市场、金融、科技、行政等创新要素,充分整合数据和信息资源,根据科技创新智库的发展异质性和需求差异性,提升数据挖掘能力、战略咨询研究的支撑服务能力。扩展传播渠道,提升科技创新智库影响力和知名度。首先,形成多渠道的研究成果发布机制。可以通过出版书籍著作、研究报告和发表专刊等方式阐述观点;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会和论坛研讨等方式向社会展示创新性科研成果;通过报纸、期刊、官方网站等社交媒介与政府官员、媒体和公众进行交流,增加曝光率;通过建设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及时更新机构动态;通过接受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的采访扩大社会和国际影响,实现多途径宣传报道,打造科技创新品牌。其次,创新宣传形式,扩展传播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社会公关手段,通过现代化文体风格、编排方式等现代化表达方式,探索利用图文、音频、视频、动漫、VR、网络直播等新形式,建立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切实增强对智库成果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善用各类移动终端应用,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自媒体平台,及时更新咨询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积极有效地表达主张,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升地方研究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章引用

完瑞红. 新发展阶段中国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研究
China’s New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nk Tank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Construction Research[J].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1, 10(02): 209-214. https://doi.org/10.12677/MSE.2021.102028

参考文献

  1. 1. 吴志雄. 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动力变迁和科技瓶颈[J]. 求索, 2004(9): 117-118.

  2. 2. 李南凯. 探索中国特色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思考[J]. 安徽科技, 2015(3): 19-20.

  3. 3. 鄢波, 杜军, 王许兵. 科技创新智库构建与治理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6): 29-37.

  4.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J]. 中国医疗保险, 2021(2): 3.

  5. 5. 房琳琳. 对外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的实践与策略——以科技日报社“国际科技传播联盟”为例[J]. 传媒, 2020(12): 29-31.

  6. 6. 王飞, 胡薇. 中国-拉美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问题与启示——基于智库研究视角[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11.

  7. 7. 袁海瑛. 我国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机制研究[J]. 情报杂志, 2018, 37(4): 48-54.

  8. 8. 张笑楠. 信息生态视角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20, 22(4): 41-47.

  9. 9. 丁明磊, 陈宝明. 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智库体系的思路与建议[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5): 10-13.

  10. 10. 姜春林, 戚万磊. 地方特色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分析——以大连科技创新智库为例[J]. 情报杂志, 2018, 37(6): 40-45+5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