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02 ( 2020 ), Article ID: 34254 , 5 pages
10.12677/ASS.2020.92032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Li Zhang, Ning Zhang

College of Busines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an. 31st, 2020; accepted: Feb. 13th, 2020; published: Feb. 20th, 2020

ABSTRACT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wide range of research.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ve continued to flourish, but the complex and ever-changing management environment of today’s society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to focus on its innovation and applicability. Although management science has numerous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discipline’s structure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has strong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particularity, which leads to innovate difficultly. To establish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metho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work together from many aspects. We must consider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science development, an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ill promote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discipline.

Keywords: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tatus, Innovation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管理科学创新研究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丽,张宁

青岛大学商学院,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20年1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20日

摘 要

管理科学与工程由于研究范围广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延续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要求学科的发展要注重其创新性和适用性。管理科学虽研究方向众多,但学科构成十分复杂,且具有极强的实践应用性和管理特殊性,导致创新的难度较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创新性,同时也要兼顾管理环境的特殊性,理论联系实际,才会推动整个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现状,创新困境,对策研究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具有基础性、结构性、复杂性、交叉性、实践性等多重属性。它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重点研究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念、模型和方法。因此,管理科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对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式发展在整个学科发展体系中处于轴心地位。但由于其复杂的社会研究背景及交叉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管理科学与工程虽研究成果众多,但创新性的研究仍占据少数。特别是适应中国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当前发展现状做简要回顾,并通过识别现有条件,总结管理科学创新发展的困难,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2. 学科发展回顾

管理科学与工程创立数百年来,学科领域内的新知识新内容大量涌现,且近几年来,在全球网络数字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密切,管理科学也因此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并在二战前后伴随运筹学的广泛应用快速发展。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中期,西方管理理论大量涌现,其中包括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重要管理学思想。中国的管理科学起源晚于西方近半个世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多样的企业发展模式为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机遇。随着管理科学的系统体系和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管理科学与工程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类别。1998年8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第一次将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管理学科门类的一个一级学科设置,这标志着该学科在我国的确立 [1]。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发展的20多年来,形成了多种研究方向,在多个方面均有研究突破,论文发表数量持续增长。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统计,2007~2016年中国管理与工程领域的发表论文总量排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英国。当前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管理、决策理论等方面。如今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研究规模,部分院校的管理学院和科研机构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带头人。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9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管理科学与工程参评的187所高校中,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85所,A-及以上类别的院校约占参评学校的9.6%,B-及以上类别的院校约占30%,C-及以上类别的院校约占31.6%,其余约占28.8%。可见当前学科的发展仍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和良好的研究素材,未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解决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作为目标和方向,对研究机构和重点项目进行长期支持,弥补与国际先进研究水平的差距,创造出符合未来发展进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

3. 学科创新困境

虽然管理科学在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其发展仍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其中如何在当今时代进行学科创新式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成为当代管理科学人员面临的新问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同管理环境下所需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均不相同,一味地沿用过去的经验和判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管理决策。因此管理科学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创新式发展,不再做墨守成规的经验派。管理科学由于其本身复杂的学科背景及交叉性极强的知识体系,加上环境的动荡多变,导致管理科学的创新面临着多种问题。提出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对学科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1. 管理理念与观念的多样化

由于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了多种领域内的知识和工具,导致管理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多样化的观点目前还未达成统一共识,所以无论是在学科发展还是管理实践中,研究人员或管理者通常认为管理领域创新程度较高,成果显著。但现有的学科研究大多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进行完善和补充,很多理论与方法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的管理环境,这就造成管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成为管理学科创新发展中的绊脚石。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一门实践学科,倘若心中没有真切的管理世界,任何管理科学研究都是徒劳的 [2]。

3.2. 科研人员创新思维的薄弱

任何创新理念都与一定的研究环境密不可分。大量高校学科发展的研究实例证明,创新发展之所以停滞不前,多与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思维的薄弱有关。从高校本身来看,创新宣传力度不够,人才引进规模小,部分高校大量招聘本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导致知识体系固化、创新思维输入不足等问题。从学院师资队伍来看,部分管理类教师承担过多的行政事务,对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暇分身,长时间没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另外,许多管理类研究生进入学校之后仍遵循本科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学习并创新的意识,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不合理。管理科学的创新思维通常与企业的管理实践及经验密切相关,但部分管理科学研究人员认为管理活动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用来指导实践而已,与企业融合度不高,既不主动发现问题,又对传统理论深信不疑,因此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3.3. 培养模式的不完善

在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面不设二级学科。实际上原来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包含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工业工程、系统科学等二级学科。所以要求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必须要在数理统计、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但现有的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科的整体性把握。例如一部分人侧重于经典模型的拓展,建立新型的研究模型;一部分人则倾向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解决特定管理情境下的管理问题。这种培养方式将导致研究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和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研究人员的基础知识将会出现漏洞,越来越难以适应管理实践的要求,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4. 相关配套举措的缺乏

创新发展很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不仅是因为学科本身创新难度大,还因为缺乏必要的“硬件”来保障其持久性。首先,高校缺乏教学有关的硬件配套设施和创新平台。管理科学的发展有时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并建立虚拟实验室,学校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投资建设,因此面临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其次,实习实训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校企联盟的实践教学基地少,学生缺乏实践创新经历。国内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的程度较国外相比已严重不足,校外实践课程项目又不深入,不连续,很容易造成实践经验缺乏,长此以往既容易导致理论不能落地指导实践,灵活处理问题,也容易将思维固定于书本上,故步自封。

4. 对策研究

创新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正在中国独特的情况下走一条创新之路,探讨我国建设中的管理问题,总结我国管理的经验,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的主要途径 [3]。在我国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追求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管理理论,也要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相契合。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具体而言,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努力:

4.1. 深入管理哲学的研究

研究人员或管理者若将管理的研究深入到管理哲学层面,整个管理科学体系就拥有了良好的构建基础。哲学理论可以将多样化管理理念背后的规律抽象表达,总结一般性规律,再将总结出的一般性规律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并提出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科学理论,将大大增加研究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同时也能促进研究人员对创新型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行,提高管理科学的创新发展。研究人员真正掌握了管理科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加自如地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出更有效率的管理模式。

4.2. 理论与实践相互激活

理论联系实践对于中国的研究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中国高校中的研究人员的成长模式是从校门到校门,甚至没有在企业中工作的感受。因为没有真实的企业体会,对管理问题难以产生真知灼见。因此高校内部要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形成产学研同一的研究战略。研究人员的课题项目也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对管理创新做出新的解释,甚至预判。如果不考虑现实的管理情境,本质上就是在否认管理科学本身也需要创新。大量的社会实例表明,一味地沿用国外的管理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会严重影响本国管理科学的创新,西方的研究理论不能为我国的全面发展提供完全详尽的发展方针。因此,管理人员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入基层的管理环境中锻炼,培养发现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如果要使中国管理学得到发展,对当今世界管理科学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然要从‘照着讲’向‘接着讲’转变” [4]。

4.3. 改革研究人员培养过程

管理科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在招生时,应充分考虑其生源背景,注重跨学科、跨高校的联合培养。一种比较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吸收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学习计算机、数学、控制或其他工科门类专业的学生攻读管理科学专业,这种跨领域的联合培养模式会使不同理论与方法结合,创新成果出现的几率将大大提高。同时可以通过不同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人才,高校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学科发展较强的高校进行学术合作,联合培养研究人员,提升自身及研究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论文的选题立意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考虑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并同时注重实践调研环节。深入企业管理现场,与企业家和工作人员不断交流才会产生新的研究项目,并且在每一阶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设置对应的创新成果展示。

4.4. 监督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

高校管理者应该积极营造一种创新的学术氛围,在特定范围内赋予研究人员和学生一定的权力与自由,鼓励试错行为,避免故步自封,安于理论。只有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敢于尝试才会有进步。首先在硬件建设上,高校应该建设配备信息化设备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开展数字化课程,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任何学科的创新与进步都取决于其实践过程,而不是口号。高校管理者要鼓励研究人员和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试错和调整,扩大校友组织,开展校企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其次在软件制度上,高校要制定多元的管理制度,不仅要对导师进行制度培训,进行学术水平考核,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要制定激励制度,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内部,通过发现问题来创新管理科学方法。

文章引用

张 丽,张 宁. 管理科学创新研究现状与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02): 203-20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2032

参考文献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2. 丛龙峰. 做面向真实世界的管理学研究[J]. 管理学报, 2017(9): 1297-1299.

  3. 3. 胡运权.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C]. 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 2007.

  4. 4. 郭重庆. 中国管理学界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 5(2): 32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