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4257 , 5 pages
10.12677/ML.2021.94125

原型范畴理论下“2020年十大流行语”的 语义分析

王红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21年7月20日;发布日期:2021年7月29日

摘要

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网络流行语是当下最能表现时代特色以及当代人生活状况和心理诉求的言语模式。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通过语言中的原型范畴实例论证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表征。基于该理论,对中国语言杂志《咬文嚼字》评选出的“2020年十大流行语”进行研讨,从网络流行语基本范畴的意义引申探讨其语义演变的认知过程及其中反映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Top Ten Buzzwords in 2020” under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

Hong Wa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May 28th, 2021; accepted: Jul. 20th, 2021; published: Jul. 29th, 2021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member of the language system, network buzzwords are the speech mode that can best represent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The archetypal category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demonstrates that language is an organic part of human cognition and a categorization representation of things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ognition through the examples of archetypal categories in language. Based on this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op Ten Buzzwords of 2020” selected by the Chinese language magazine, Quibble, and explore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network buzzwords and the linguistic valu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reflected in it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basic category.

Keywords: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 Network Buzzwords, Semantic Analysi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上来看,网络新兴词汇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以网络词语的模式为主体,以网络沟通和信息传达为目标,每个网络词汇的产生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都与人们的生活相联,每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来源,同样地,这些社会性也促进着网络流行语在各个平台中的传播和使用。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0“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直播带货”“双循环”“飒”“后浪”“神兽”“内卷”“打工人”“凡尔赛文学”。本文以这十个流行语为例,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其语义演变的认知过程及其反映出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1]。

2. 原型范畴理论下“2020年十大流行语”的语义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是受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范畴具有模糊性观点的影响而产生的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与经典范畴理论不同,所有的范畴都是模糊范畴,同一范围内的成员都具备家族相似性,但每个成员的所属位置是有差异的,相似性大的是该范畴中典型或核心的成员,即原型,相似性小的是非典型成员甚至边沿成员;范畴是人们在面对客观事物在认知上的一种归类,把原型作为认知参照点来建构,并随着成员相似性成分的递减向外拓展,直至模糊的边缘。如“鸟”范畴有其基本属性,但这些属性显然都只是若干而非所有鸟的共性;具备这些基础属性越多,就越属于“鸟”的原型,否则就是非典型的、边缘的鸟。因此麻雀是原型的鸟,孔雀就是非典型的、边缘的鸟 [2]。王寅指出,范畴是以原型为核心,以家族相似性不停向外展开,在此过程中是以中心意义为基础的 [3]。网络流行语的生成符合原型范畴理论的概念,每个流行语以原型义项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边缘义项,由《咬文嚼字》评选出的“2020年十大流行语”每个都有自身的原型义,且由于使用语境的不同以原型范畴义为中心进行不同方向的意义拓展,从而拥有了新的语义。

1) 网络流行语上位范畴的纵向意义引申

上位范畴依赖基本范畴来得到完型和大部分属性,上位范畴具有两个功用:一是聚合功能;二是凸显所属成员独特的共有属性 [4]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复杂,有些网络流行语是人们通过将基本层次范畴的属性聚合在一起,引申而得到的上位范畴,以此形成便于交流的概念。作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提出的,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提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该词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各大场合不断被使用,以习主席的话为原型,随着引用频率越来越高,其核心地位逐渐突出。由一个普通词汇最终变成具有特殊含义、核心地位的高频特定使用词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原型范畴,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的进程。

逆行,通常指逆众人而行,走反路;逆行者,则指由于职责信念所在,在突发危难时不在突发危难时不顾个人,逆流而上,去拯救他人健康幸福的人。2020年,“逆行者”成了对在疫情抗击中出现的先进个人和团体的称谓。在“战疫”斗争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都可被称为“逆行者”。此时的“逆行”已并非普通意义中的“逆着行走”,通过对“逆行”这一基本义的引申,使“逆行”的概念范畴化、抽象化,从而形成“逆行者”这一具有特定意义的称呼,其基本范畴义也得到了扩展。

“直播带货”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直播手段,来开展线上的展览、推销、售卖的新型商品买卖方式。疫情期间,“直播带货”合理解决了线下门店顾客锐减,货物积存滞销的问题,一批“大流量”的卖货主播成交了惊人的销售额,从而引来了众多行业采纳这种营销方式。逐渐地“直播带货”成为了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语,步入大众视线。现如今,“直播带货”已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通过网络直播来进行商品销售”的意思,更多的是该词汇已经成为一个范畴化的概念,适用于众多行业及场合,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抽象化的商业模式理念。该词的核心范畴义由具体所指的通过网络直播卖货扩展到抽象的商业模式理念,这一变换契合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语义演化规律。

“双循环”一词出自中央提出的“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一词体现了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由于国家相关部门的多次引用,因此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社会上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双循环”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做出的政策指导,有其特殊的内涵意义,属于一个特定的范畴。“循环”本义指事物周而复始地变化运行,在这里抽象化表示为国家的内部发展及国内国际间的发展要不间断地运动变化。在这里的抽象的范畴义由原来的词义引申而来且形成了新的概念范畴,符合基于原型范畴的语义演变的规律。

2) 网络流行语基本范畴的横向意义扩展

网络流行语基本范畴的横向意义扩展主要指扩展原词意义,意义由抽象变为具体,或者是由具体变为抽象,即旧词新意 [5]。“飒”本义为描写风声。而作为流行语的“飒”专指帅气利索、潇洒爽朗,多用于赞美女性,也可以是赞扬肯定某一事情或行为。“飒”最早用于评价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里的女艺人做人做事独具一格,有独特魅力,后多用来形容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逐步演变为人们赞誉社会中优秀女性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作为声音的“飒”和作为形荣词的“飒”有音节的相似性,所以“飒”成为流行语有音节语素化的原因存在。形容词“飒”的流行一方面是发音响亮,用来表示感叹更能表现对人或事物的赞赏;一方面是“飒”的使用符合语言的实用、便捷原则;还有就是“飒”这一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媒体的推广和公众求新求异心理的影响使其更受欢迎。这也说明“飒”用来称赞人的这一义项用法作为边缘义项有逐渐取代表“风声”这一核心义项的趋势。

“后浪”一词成为焦点起自2020年某视频网站为青年节制作的一个视频。视频中,演员何冰用“后浪”称赞新一代青年人,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后浪”一词走红。“后浪”本指晚辈,而在视频“后浪”播出后,在流行使用过程中其词意范畴由宽变窄,成为专指生活水平高、拥有众人羡慕的诸多自由选择和权利、出身殷实家庭的小部分青年人。“后浪”渐成为几亿普通青年的对立面,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年轻人表达社会压力过大和无奈无力感的新载体。“后浪”出自“长江后浪推前浪”,原指年轻后辈义,而在流行中其边缘范畴义逐渐凸显,已成为一个新的词汇范畴,但其还是基于原型范畴之上演变而来的。

“神兽”神异之兽,原指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动物。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中小学无法正常开学,孩子们改为在家上网课。由于许多孩子顽皮又聪明在家学习没有在学校那样严格,因而家长不得不和这些孩子斗智斗勇,好似与“神兽”相战。既而“神兽”便成为疫情时期在家上网课的孩子的别称。作为流行语,“神兽”的意义已发生巨大改变,不再是传统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而成为了孩子的代称,其基于原型范畴发生的意义改变由此可见。

3) 网络流行语下位范畴的纵向意义引申

下位范畴的纵向意义引申指下位范畴词通过对核心范畴词的借用、演变、引申从而得到抽象或具体的意义 [5]。“内卷”又叫“内卷化”,来自英语involution,原为社会学术语,主要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止步或无法转变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2020年一位“边骑车便用电脑”的学生被网友称作“卷王”登上热搜。“内卷”风行开来,许多高校学生用其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随着使用的普遍,社会上各行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都用“内卷”来表达。由一个社会学术语引申为表“行业内部非理性竞争”的涵义,意义进一步泛化,更加抽象,这是以原来的语义为基础进行语义演变。

打工,本指做工,经常用来表示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原来多指那些从事体力劳作的人,一般指外来务工人群,现在成为很多上班人的自称。这个表达最早源自一个网红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来有意吹捧自己体力劳作者的身份,悄然在网络上走红。“打工人”在传播中使用范围变大,指称对象多元化,几乎成了社会上各行业中的劳动者的通称。“打工人”指称对象范围的扩大,可以说是原型范畴的泛化。而且“打工人”在如今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代部分年轻人对职业上升通道的缩小及现实生活的无奈,这也可视为年轻人在重重生活压力之下的一种自嘲式反抗,这些内涵意义都是原型范畴所没有的,“打工人”的意义由形象义的小范围变成更有内涵更具抽象义的大范围,概括性内容性增强。这一网络新词的产生也是基本层次范畴词的扩展,前后两者之间有潜在相似性,这也符合了原型范畴理论中范畴成员之间有家族相似性。

“凡尔赛文学”,简称“凡学”,主要指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的手法或者第三人称视角的叙述,不经意间表现自己的“贵族生活”。“凡尔赛文学”这一词汇源于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该作细致描画旧时法国贵族生活的奢华,网友便用“凡尔赛”来指代高级、奢华的生活。11月初,有网友在网上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因其中流露出的炫耀姿态引来网友吐槽。“凡学”因而走红。现在的“凡尔赛文学”已多数不再是自我夸耀,而仅是一种调侃。“凡学”由表示一种文学写作模式的原型范畴义,逐渐演变为带有褒贬色彩意义的专用术语,再到一个表调侃的流行语,意义不断演变但都离不开原型范畴的基本义,这其中也是家族相似性的体现。

3. 结语

本文剖析了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成长,一方面是社会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新词新语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流行语本身就带有的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经过对这些流行语的语义变化分析,可以得出语言是对社会存在的体现,语言可展现人们在认知上的进步,反映人们的认知进程,同样人类认知范畴的不断扩大也在促进新词新语的出现和使用,从而更加丰富语言本身,促进社会交流与发展。

文章引用

王 红. 原型范畴理论下“2020年十大流行语”的语义分析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Top Ten Buzzwords in 2020” under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4): 930-93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4125

参考文献

  1. 1. 刘妹花. 原型范畴理论下“2019年十大流行语”的语义分析[J]. 语言研究(小说月刊), 2020(1): 190-191.

  2. 2. 夏珺.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网络新兴词汇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2): 203-204.

  3. 3.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16.

  4. 4. 陈君. 认知范畴与范畴化[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7(1): 99-101.

  5. 5. 岳好平, 黄钰涵. 从原型范畴理论探析网络流行语的变异[J]. 长沙大学学报, 2018, 32(6): 102-104, 10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