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Vol. 11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1220 , 6 pages
10.12677/WLS.2023.114056

论李煜诗词意象中的情感表达

田占营,秦寿懋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5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5日

摘要

李煜是位艺术天分很高的帝王,多才多艺,工书擅画,诗词文赋无所不能,尤其是他的诗词是最为突出的。他的诗词受到花间词的华丽妩媚作用影响,但是也与花间词派的创作不同。如温庭筠、韦庄等,从成格中衍生出潇洒隽永,任性率真,刚柔并济,在词的发展过程中铸造了一种古彩。他的生活经历了南唐的勃兴,宋王朝的征服以及后来他亡国后的大彻大悟。作为一国之君,喜欢以赋诗为文,特别的是他在诗词艺术上的造诣,在唐诗宋词的这两个历史基本文化高峰时期中,都留下了极其鲜明动人的一笔,这对宋词的影响也很大。文章试从其作为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煜词及南唐等词创作在其当时特定环境作用下发生的深刻发展历史与心理变化,探究了其处于不同时期历史阶段时的主要词作风格,以及随之产生出的各种深刻影响。

关键词

李煜,诗词意象,风格特点

O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Images of Li Yu’s Poems

Zhanying Tian, Shoumao Qin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History, Yunn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Mar. 16th, 2023; accepted: Aug. 15th, 2023; published: Aug. 25th, 2023

ABSTRACT

Li Yu is an emperor with a high artistic talent, versatile, skilled in painting, and capable of everything from poetry to prose, especially his poetry. His poetry is influenced by the gorgeous charm of Huajian Ci, but it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creation of Huajian Ci School, such as Wen Tingyun, Wei Zhuang, etc., which derives from the stereotype of Sa Junyong, headstrong and frank, and combines hardness and softness, casting an ancient col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 His life has experienced the rise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the conquest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later his great enlightenment after his death. As a famous monarch of a country, he likes to write poems, especially his attainments in the art of poetry. In the two bas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ak periods of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he left a very vivid and touching mark, which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Song poetr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main style of his Ci works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the various profound influences that followed from the profound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his Ci works such as Li Yu’s Ci works and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s Ci works, which were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figures, under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Keywords:Li Yu, Poetic Imagery, Style Characteristic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李煜是五代十国南唐时期的第三位皇帝。他擅长书法、绘画、旋律和节奏。他在诗歌和散文方面都很有天赋,尤其是在词方面取得了最高的成就。他的诗歌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诗是他还是南唐皇帝时写的,主要表现了他的宫廷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第二阶段的诗是在被北宋占领时写的,主要反映了国家被征服后的悲惨生活。第二阶段的作品成果大大超过了前期的成果,被称为“神作”。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李煜诗歌中的花像实际上象征着诗人本人的人生轨迹,某种角度上这意味着诗人的繁荣生活最终会逝去。

此外,诗词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基本认识和感知,李煜的诗有其特殊的意义,诗歌是基于诗人的想象力,而不是他自己实际看到的东西,从而体现诗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他的渴望。然而,阁楼、窗帘、窗户和栏杆的形象存在于诗人的意识中,而诗人意识的形成与他曾经看到的场景密切相关。因此,这些形象出现在李煜的诗中,并不是凭空创作的。它们与诗人自己的经历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基于诗人所看到的真实空间,是在被诗人的眼睛过滤后被描述的。他因为这个国家的动荡而堕落,所以画面反映了这样一种无助和不安的情绪,表现出一种起伏的感觉。

2. 李煜诗词不同阶段风格特点

2.1. 李煜笔下的南唐词

南唐的词风也是从六朝唐诗中近体格律诗词中的格律精神而逐步延伸与发展起来逐渐形成出来的,受到晚唐六朝花间艳词派风格的影响。核心要义就是要通过把一些原有的因民风、韵意而显得生僻难懂的传统民间长短句加以改造,变成融入了当代文人士大夫中特有的优雅,场景斑斓的意象遵循,打破了传统民间市井粗略的语言和表达的形式,将这些传统的民间词语提升并转化为士大夫、文人墨客话语中所特有的高光时刻,将民间词语转化为文人墨客,而到了北宋初期,这个诗词风格逐渐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李煜则是当时南唐文学论坛的代表成员之一。审视下当时创作的一些南唐词,从南唐当时的地方豪强割据统治的特殊历史条件出发来看,与这些花间派词家几乎已毫无任何关联,感情逐渐变得深,风格更加趋向接近于一种纯粹朴素的自然。在尽情抒发情感的同时,融入了他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某种深刻心理感悟,使其整个作词艺术的个人审美的品位再次得到了全面提升,整体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2.2. 李煜初期词的风格特点

李煜初期的许多词作则是写了宫廷中的情爱生活,表达了宫中男女之间的纯质爱情。比如他最出名的诗词《菩萨蛮》里面说的那样:“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悠意怜。”但是也有伤春悲秋之作,如他的另外一首诗词《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 , pp. 52-57)作品的意境则较少之于对古代宫廷生活的平淡的细腻描写,多则充满出了一股淡淡的愁绪和一种别样而缠绵动人的情怀。但如今再回头纵观这这些李煜的初期词作,呈现出的更多的是另一种词风的雄奇和瑰丽、旖旎与柔情,尽述出了一部宫闲之所乐、闺房之所妙趣作品。可以说,该部李煜之初期的词作内容大致与和花房间的词曲创作水平大体上保持相当,艺术风格则大体上也更加倾向于疏朗和典雅秀美,画面上简洁和干净,意境纯粹( ‎[2] , pp. 64-70)。

李煜试图以纸醉金迷的生活来麻醉自己,但身处摇摇欲坠的国家现实之中,他也不无忧虑,加之天生敏感多情,所以除了宴游和女色这样的享乐之作,此时还写有不少抒发闲愁的梦词,多代女子抒写相思之苦,表现出男性对女性的关注。“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将相思之苦凝于纱窗后、醉梦中,可见愁之深重。“可奈情环,欲睡朦胧入梦来”《采桑子》则在漫长和无聊的夜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期待着思念之人入梦相见( ‎[3] , pp.71-75)。《谢新恩》也要梦中的相见,哪怕只有瞬间的甜美,哪怕是虚幻的,此词下片用了两个“梦”字:“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2.3. 李煜中后期词的自我形象与赤子情怀

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因自太子李弘冀以上的五个兄弟皆早死,得立为太子。中主李璟死,李煜最后得以皇太子嗣位。公元961年,李煜以太子之名继位,南唐诸人已几经奉和北宋称臣,苟安于江南弹丸这一隅。此时李煜虽已继承皇位,但南唐国力已经是萎靡不振,而李煜作为新君主却在社会政治活动上似乎还迟迟不能振志图强。史书就曾详细记载他说过他的是“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4] , pp. 35-40)。为此李煜本人虽多次想以此自证贬高其身价,以企求国是之安稳,但这些终究也还无济于事。在这内忧外患之际,这位网友李煜竟居然还在疯狂的迷恋着佛教。据五代十国南唐汉文史料《十国春秋》卷中所记载,李煜作为南唐国主时就曾受命于北宋太祖赵匡胤之令,在开宝二年农历正月十五日(969)开始在金陵城大肆普渡僧侣。可能这也许本身就是源于他骨子里这份虔诚敬畏的佛心信仰之使然,所以这位李后主生来本性谨纯恭孝、不是那么的喜欢血腥与杀戮,继位之前及在执政之闲余时,他一直卑躬屈膝地听命于北方宋朝,不曾在乎有一点的卑微和受半点之屈辱;对内的社会管理政策是多讲仁慈,宽缓刑罚,主张可以适当的减轻部分国家赋税,来保证努力和提高社会全体国民物质生活及发展水平。南唐尽管也有了这么的一段很是短暂的和平安稳发展之期,但最终它却在大宋朝宋太祖开国宝历八年(975)左右仍是先后分别被宋军攻破,南唐都城攻破和都城里的唐军不战而降,宋军得以攻破金陵城,南唐灭亡。最后只有南唐国主李煜才是被宋兵强掳到大宋朝都城开封。至此,只有李煜还在他国了却残年。

宫闲人生不失沉浮,潇洒,雄浑,幽怨,构成了一种既潇洒隽永,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既具有刚柔和济性,又具有五代词的性格标签( ‎[5] , pp. 63-64)。入宋后,身在异国的李煜忧愁失意,常与金陵旧宫人作词,以解心头之愁。在位之忧,亡国之痛,皆与时俱往矣。而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听细雨帘外,清清楚楚可闻阑珊春色,寒意依然如故。比如昨日,却是梦,而自己的今天,却是“易见难别”。这是何等痛苦的领悟,百转千回,天高地厚。另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对一个丧国之君,其心之苦,其情之切,时时虐心,其情之切,尤其以秋之萧索之夜为甚( ‎[6] , pp. 77-79)。

2.4. 李煜“千古词帝”地位的确立

李煜“千古词帝”的地位得以确立,当是另一首在南唐国彻底灭亡了以后出现的词作。过去的那种不知战事,不闻战事,不想战事的那个“几曾识干戈”的时代中的那些尴尬与那些无奈,就那样浮现在眼前。可以说,李煜本人大彻,以最真实的情绪表现形式,回归民间词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家国情感。特别是亡国痛,更是浸透着一种对时间、对生命的忧患意识。他自己常常也在此词作品中反复感叹着人生苦短,时光的易逝,因而他使此词作风的艺术思想内涵得以更加深刻丰富,思想境界由此也大大得到了提高。他在词境中表达的忧愁,有另一种超时空、具象的情事的抒情特质,给予人一种以一种更具现代艺术张力的自由联想的更广阔想象空间,使其词已摆脱出了中国传统抒情风格下所自然形成出来的花间尊殿前曼妙的吟唱。他的词《望江南》以直接明了的当地方言开题,使一个南唐的繁花似锦的人生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使那种挥弃之去不愿去的无限思念久久无法得到释怀,将一幕幕人间爱情的悲剧在今昔的强烈对比映衬中被演绎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全词虽寥寥两五句,读词之余我却又更顿觉痛楚,悲怆从中来,所向披靡,嘘寒问暖。而此词却亦似举重若轻,有一种“车如流水马如蛟龙,花月正春风”的轻松的笔触,细细地品来,却是令人回味无穷,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李煜的任性。李煜在他后期作品的写作构思中,重点就放在了这一条抒情曲式的民间词汇上。李煜的诗词中的词汇在一方面来说是优美的、富有情感的。他以表现丰富,表达全面,条理清楚,打破了传统的写法。这其中一方面是与他本人李煜式独特强烈的民族身世情结和豪放个人性格有一种特殊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也与李煜本身独有的性格不无关系,从而才更会使其在独特的抒情词路之中形成出了自己的另外的一种浑然天成,意气风发。

3. 李煜诗词意象中的情感分析

3.1. 词体的美感特质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李煜丰富的文学著述与创作中,以四十余首词最为后人称道。《破阵子》这首曲子在词调中可称为雄曲,这首曲子本是一首武舞乐,演奏时由军士、军马演奏,带有军乐的音容,非常气派。且此作确为李煜词中风格偏豪放之作,但与七言律诗《归宋渡江作》相比,更多的女性含蓄温婉之美,则明显地表现了出来。“江南江北故园、三十年梦一场”是《归宋渡江作》的一个两联。“宫中闹着无人理,广陵过庙已经是凄凉一片。”( ‎[7] , pp. 235-237)这是李煜的乘舟脱离金陵,当渡长江北上入宋时,看见江南江北,感伤当今世界不死。由此可以看出李煜此时内心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悲伤之情。

而从他的诗词风格可以看出,李煜词的文学体式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不同于诗体,叶嘉莹称之为“弱德之美”,她说“这种美感所表现的乃是一种在外势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克制和收敛的一种属于隐曲姿态的美”,“指的是自己在承受的压抑中的那种情感上的承受,以及自己的执着。”所以,虽然有弱德,也有弱德。弱德的美感,弱德,是我们儒家传统,行不行反求诸己,躬身自厚,薄责于人,是我理想中的坚持,是我在苦闷中的坚守,是我的坚守,是我“守而不改”的坚守( ‎[8] , pp. 127-130)。《破阵子》是一首比较粗犷的词,但是在与同类主题同主题的《归宋渡江作》中,仍有一种低回婉转、收敛、富有特征。就算在亡国的命运中,也不能哀鸿遍野,废心,仍一心一意地向善、矜持、坚守着自己的操守( ‎[9] , pp. 38-40)。

3.2. 词体的声情里孕育的情感

词语的出现是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对字的选取与判断也都有一定的讲究。因此,填词工艺可以用自然来形容,但是随着词律的发展和完善,词体自身在脱离曲调、格律完整的文学体式后,得到了单独的发展,可是仍然没有一种特殊的风度。以《虞美人》为例,该词是他入宋被幽禁后,怀恋故国,寄托思国之情而写成的。词分上、下两片,共56字。从句式上看,每句话都是单数句,音节依次为7151719,既无3个短句,也无连数句的延续推进来打断节奏,属于很长很优美的句式。它的韵位编排也很均匀,只是换成了平仄,两句一调。一曲中平仄押韵递变,一般随情而变,将情绪的起伏表现在音节的长与短的交替中( ‎[10] , pp. 85-92)。

回头再看词的内容,开篇就是词人哀怨的追问,“春花秋月几时有,往事知几时有”。此词写于春日,秋月为衬春花的事物,代表世间美好,但李煜却反问道,这些美好的事物何时才能尘埃落定,往事如何,自有可知。此乃自伤不能言,春光明媚的李煜何尝不欲赏之,而身处此境又何尝不能赏之,因为在美好的事物面前,只会多了一份凄凉,多了一份哀愁。以短级接长级,将声调意气地转动,造成了一片唏嘘的声波。上级四级,问之,叹之。下片打开的声波再次往下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词人对故国早己、物是人非南唐宫室的衰落的描写。以七言带五言,虽然单句相连,没有打断继续延伸的节奏,但前长后短都压在韵面上,产生抑扬顿挫之感。沉重的心情郁结在中间,不吐不快,后两句又扬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词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名句。哀思的抒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千千万万种,而惟有李煜以这样一种超脱于时光之外,超脱于绵绵长叹的姿态抒发出来。俞平伯赞曰:“盖诗之作,曲曲折折,似难而非难,唯直而非难也。”直截了当的人如何?天马行空之谓也。直来直去不难,天马行空也不难,难就难在一望无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马行空、生生不息,真可谓举步维艰。“其绵绵不绝之感,既出自东逝之江之象,又可由言外之声而感之,皆压平韵,声调上扬,并与另一更长的九言奇句,以七言奇数句衔接,造成流畅、延绵向前的流美语势,与江水之象,浑然一体。”因此,李煜诗词的写作常常会巧妙地利用词中的意象情感来表达自己“由天转向地下”的大起大落的心情,比如词中提出的“小楼”,这种“小楼”顾名思义就是规模很小的楼房,同时这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物,而“小楼”在李煜诗词中表达的就是李煜对故国思念之忧伤之情。由词体的声情描写来表达诗词作者本人的忧伤思念家乡之情。

4. 总结

可以说,作为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李煜后期词作有了质的飞跃,突破了花间体、南唐体的题材以及表达方式,出现了阔大的主题和意境,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国维说:“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同情李煜作为帝王的遭遇,更敬佩他大悲大悟后真挚深邃的表达,以及由此形成的词的创新和突破,并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李煜的诗词将意象中的生活性、情感的自然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自成一派。一定程度上来说,李煜的诗词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章引用

田占营,秦寿懋. 论李煜诗词意象中的情感表达
O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Images of Li Yu’s Poems[J]. 世界文学研究, 2023, 11(04): 320-325.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3.114056

参考文献

  1. 1. 丁开, 王军. 基于语料库的李煜词英译本对比研究[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2, 36(5): 52-57.

  2. 2. 南超. 李煜诗词中的禅意书写及风格成因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2): 64-70.

  3. 3. 闫塞男. 李煜诗词意象的认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2: 71-75.

  4. 4. 徐博. 认知视角下李煜诗词情感隐喻的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工业大学, 2022: 35-40.

  5. 5. 朱昊然. 论李煜诗词中的情感表达[J]. 汉字文化, 2021(14): 63-64.

  6. 6. 徐博, 张华. 认知视角下李煜诗词情感隐喻的英译研究[J]. 现代英语, 2021(11): 77-79.

  7. 7. 陆文君. “以诗解诗”比较阅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李煜《乌夜啼》课堂实录[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 2021: 235-237.

  8. 8. 张学椿. 古诗词情境的“沉浸式体验”——试赏李煜诗词的“悲情美”元素[J]. 邢台学院学报, 2020, 35(4): 127-130.

  9. 9. 张恒. 李煜诗词意象翻译的若干选择[J]. 英语广场, 2020(31): 38-40.

  10. 10. 周旺. 李煜诗词用韵考[J]. 湘南学院学报, 2020, 41(4): 85-9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