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808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7789

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 引导路径研究

朱坤茜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3年6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31日

摘要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不可逃避的问题,“泛娱乐化”主要表现为网络新闻泛娱乐化、短视频的盛行、综艺节目“满天飞”等。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泛娱乐化迎合了他们求新求异的需求,再加上资本利益驱动,社会媒体“把关人”的缺失,致使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造成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迷失、审美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历史价值观的误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本文从学校、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在学校层面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在社会层面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与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个人层面提升防范意识,避免“泛娱乐化”造成价值认知混乱。

关键词

泛娱乐化,大学生,价值观

Research on the Value Guidanc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an-Entertainment” of the Internet

Kunxi Zhu

School of Marxim,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n. 21st, 2023; accepted: Jul. 21st, 2023; published: Jul. 31st, 2023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made the phenomenon of “pan-entertainment” more and more inescapabl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pan-entertainmen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an-entertainment of online news, the prevalence of short videos, and the popularity of variety shows.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se minds are not yet mature, pan-entertainment caters to their needs for novelty and difference, coupled with the drive of capital interests and the lack of social media “gatekeepers”, resulting in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the loss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values, the distortion of aesthetic values and the misleading of historical values.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phenomenon of “pan-entertainment” on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chool, society and individual levels. Strengthen the valu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at the school level;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create a clear cyberspace at the social level; Rais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o avoid confusion in value perception caused by “pan-entertainment”.

Keywords:Pan-Entertainment,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娱乐,是人们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适当的娱乐可以缓解压力,但是在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影响下,娱乐已经深入到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多个领域,接近“万物皆可娱乐”的场域,即“泛娱乐化”,而“娱乐”这个中性化的词汇也变成了资本控制下的“愚乐”。泛娱乐化是以追求感官刺激和身心愉悦为目的,将原来并不具有娱乐属性的文本转化为娱乐文本,从而使表现文本在思想价值、目标导向、内容安排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向娱乐化倾斜的文化现象。 [1] “泛娱乐化”问题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深受“泛娱乐化”的影响,因此,“泛娱乐化”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2.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

2.1. 网络新闻泛娱乐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新闻被包装上了“泛娱乐化”的外衣,网络媒体为了提高新闻点击率或者收视率,在新闻中加入各式各样的娱乐元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恶意更改新闻的真实性。一些新闻媒体通过假新闻来吸引更多眼球,使新闻低俗化、庸俗化。比如关于“协和医院硕士陈鑫复试存在猫腻”一事,部分网友爆料称陈鑫与济宁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陈廷之子同名,随后北京协和医院和济宁医学院均做出否定传闻的回应,但此事严重影响了陈鑫正常的学习生活。二是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使硬新闻软化。在内容上从政治、经济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和趣味性。三是降低严肃新闻的比重。侧重明星八卦、花边新闻、奇闻奇事等,一篇深度好文甚至远不及一则娱乐丑闻点击量高,比如在2022年5月22日,青海和云南发生多起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同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全国人民都在表达对两位院士的痛惜,但就在大家心情无比沉重的时候,微博热搜榜前却出现了一个不合群的热搜,标题为“虞书欣安崎不知THE9发新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高占热搜第二,在国家大事前显得格外扎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人们本通过新闻来了解国际形势、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信息,试想,如果媒体工作者不再恪守本职,一篇篇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不复存在,当人们点开新闻报道时,看到的是虚假新闻、充满噱头的新闻标题以及娱乐八卦新闻,也许到了某一天,人们已经分不清哪条信息是新闻了。

2.2. 短视频的盛行

近年来,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各大短视频应用的不断涌现使短视频俨然成为当今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短视频是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微型摄影机等设备对人或景进行拍摄,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 [2]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人,占网民总体规模的90.5%。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恶搞、调侃等行为借助短视频传播,使得出现全民“愚乐”的现象。比如Papi酱频频在视频中以一些低俗的内容获取大量浏览量,导致一些人尤其是大学生盲目跟风。又如被网友称之为“郭老师”的网红凭借“郭言郭语”成为网红中的“顶流”,但很多大学生却对这位网红很“崇拜”。如果大学生一味沉迷于短视频,追求靠短视频出名的网红,那么何谈学业,何谈梦想,何谈国家的未来?

目前来说,短视频平台还是不够规范,网络主播的素质有待提高,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视频内容的思想和实质都以娱乐、博人眼球为取向,娱乐功能借助网络平台被无限放大。视觉效应代替理性思考,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一个问题。 [3]

2.3. 综艺节目“满天飞”

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带有娱乐性的节目。截至2022年12月22日,全年各电视网站累计上新综艺289档,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奔跑吧》第六季、《王牌对王牌》第七季等,这些节目实现了由传统电视媒体向网络媒体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日常消遣的主要内容。综艺节目的盛行成为“泛娱乐化”的突出表现,但其中以“博观众一笑”为看点的综艺节目不断涌现,不乏出现了一些问题。像名为《青春有你2》的选秀节目,从“尬出天际”的场外八卦,到“舞台reader”的横空出世,再到“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的魔性循环,承包了不少观众的笑点和尬点,但背后更多的是资本外衣包装下的“流量”,相比过去以“选”为主的节目,更多的是以“秀”为主。

许多综艺节目一味迎合受众需求,甚至背离社会道德,缺乏深度,摒弃了“严肃”、“深刻”等意义,使节目流于低级趣味,形成浅而薄的社会文化。

3. 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3.1. 道德价值观的迷失

道德价值观是主体根据自己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 [4] 不可否认,一些娱乐媒体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泛娱乐化”思潮的攻击下,这些积极影响是招架不住的。目前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为博取大众眼球故意制造的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比如西安财经大学李某某在微博上对一名癌症患者“恶语”攻击,发布不当言论,对这位癌症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伤害,影响恶劣。再比如影视、游戏中的一些暴力元素使大学生启动攻击认知,产生敌意情绪,甚至成为大学生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重要诱因。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5] 媒体通过网络世界把“暴力行为”聚焦放大,大量的“媒体暴力”向大学生展示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世界,这加剧了大学生对暴力的麻木感和宽容度,削弱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审美价值观的扭曲

审美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审美价值把握,它表现为人们从审美角度作出的判断、评价和行为倾向。 [6] “泛娱乐化”思潮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感官审美和文化审美。关于感官审美,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虽然能通过一些丰富的图片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但在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一些网络媒体奉行“以丑为美”,一些网红为博取流量不惜扮丑来迎合大学生的求异心理,使大学生美丑不分,削弱大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甚至把最低级庸俗的话语当作最高级流行的常用语。关于文化审美,正如泰勒·考恩说,“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人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内容。” [7] 相比于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戏剧、诗词等,大学生普遍对于恶搞、戏谑文化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饭圈文化,一个明星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掀起“微博热搜”,甚至能压过政治新闻,更有一些大学生盲目追星,比如在某机场,某明星的粉丝为了接机,在飞机还在滑行时就冲进头等舱,撞倒路人,肆意践踏草坪,影响恶劣。“泛娱乐化”现象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文化审美,弱化了中华传统美德。

3.3. 历史价值观的误导

知史可以知兴替,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但一些网络媒体却对历史人物恶搞,恶意剪辑,故意加上“解密”、“秘史”等吸引人的标题,甚至篡改历史,大量同质化低俗化的内容致使历史文化在“泛娱乐化”思潮下不再严肃,比如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哗众取宠,这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也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播。再比如某网络主播以南京大屠杀作为调侃的笑料,挑战道德底线,使得一些大学生忘却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将这段黑暗当作谈资。在众神狂欢中,娱乐以轻松、嬉笑、调侃为主色调的涂抹在历史感被抹平、厚重感被均质的现时代,迅速占据一定的市场,个体也极有可能被欲望、符码、感性、快感所占据。 [8] 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关键期的大学生来说,贫瘠、歪曲的历史文化,极易减弱大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心,使其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漩涡。

4. 网络“泛娱乐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4.1. 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迎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需求

一是大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强。以抖音为例,目前大学生用户数已超过2600万,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80%以上。网络媒体通过个性化推荐引擎术,根据大学生的浏览记录,不断推送大学生感兴趣的娱乐内容。源源不断的“精神鸦片”,腐蚀大学生的思想,消解其主流价值观,使不少大学生将“佛系”、“摆烂”定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二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互联网时代,人的主体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容易受到对现实不满的话题的引导,形成盲目跟风的习惯。虽然网络表达更贴近于个人的“本我”状态,但大学生心理防卫意识薄弱,造成大学生在非理性状态下盲目追求快感,物质消费带来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大学生的欲望,在网络群体中形成了从众虚荣心理。 [9]

4.2.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资本追求经济利益

娱乐本是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但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和影响,在资本推动下,娱乐扩展到了各个场域,为追逐利益最大化,媒介平台运用大数据深度挖掘大学生在各类社交娱乐App中产生的信息流,通过分析信息数据,精确锁定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送短平快的娱乐内容,使大学生陷入资本构建的“娱乐景观”中。在资本的打造下,娱乐明星和网红节目层出不穷,节目营销策略日益多样化,“泛娱乐化”成了资本的一个又一个游戏。比如杨超越在《创造101》中一开始就以“全村的希望”获得关注,她的形象刚好符合当下一些特定阶层的“胃口”,资本对她的人力改造和包装为她带来大量流量的同时,也为节目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观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资本设计好的“烟雾”中。 [10]

4.3. 政府缺乏有效监管,缺失网络“把关人”

近些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强调,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和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生活秩序的娱乐活动,虽然这些监管条例划实了“娱乐”生态红线,对泛娱乐化的信息传播和扩散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具有一定权威性,但标准鉴定较为模糊,无法科学区别行为范畴的本质特征,在现实中很难对标执行相关规定,其权威性被实际软化,依然存在监管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另外,行业内部监管体系建构还不太完善,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把关”仍显不足,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及时性、匿名性、海量性等特点增加了监管难度。 [11]

5. 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路径

5.1. 强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者可以以一些榜样示范、红色经典、历史英雄为例,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这些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担当。借助社交媒体和网络,构建贴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文化交流平台,将主流价值观与网络媒体融合到一起,聚集正能量文化,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还可以解读与转载大学生文化交流平台上的信息,在提高正能量文化传播效果的基础上,扩大大学生的文化交流范围,使大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增强理性意识和批判思维,突破信息茧房,结合正能量的网络文化理性批判“泛娱乐化”现象,进而发现互联网娱乐中的真善美,最大程度降低“泛娱乐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校园生活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另外,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深化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运用新媒体技术,远离泛娱乐化思潮,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思辨力和判断力。 [12]

5.2.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与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为了抵制“泛娱乐化”现象,自2012年起,国家广电总局通过四次“限娱令”,限制各大卫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倾向,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首先,国家和政府应根据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根据青少年的网络责任和义务,制定详细明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增强针对性、前瞻性和预判性,对网络文化、网络建设、网络传播等进行具体有效的管控和引导,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坚持娱乐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加强对网络游戏的道德风险评议,对违规娱乐网站媒体、自媒体予以关停或整顿。同时,互联网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网络监管能力,与政府部门协同作战,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纵向联动处置机制和横向协调机制,提升联合监管能力。畅通网络举报受理渠道,推动群防群治的社会监督治理体系和机制。其次,进一步引导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关爱大学生成长,服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切实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促进行业自律,建设良好的舆论生态。积极推动网络媒体以身作则、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主动担负起净化网络的职责,维护和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5.3. 提高大学生防范意识,避免泛娱乐化造成价值认知混乱

为了减少“泛娱乐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高校要发挥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学校官方网站、校园广播站的建设,发挥好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微媒体的交流互动功能。及时更新网站信息资讯,引导学生对娱乐热点焦点的认知和评判,促进其对娱乐资讯的理性关注,帮助学生认清“泛娱乐化”思潮的实质,让学生了解网络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形成网络防范意识及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传播正能量。其次,“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13] 高校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提高网络防范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升防范能力,熟悉各平台运营规范,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低俗的视频和综艺节目等,适当控制上网时间,利用好自媒体传播,接受正能量信息,弘扬社会的真善美,正确认识新媒体的特征及影响,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把关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守护好网络阵地。

6.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要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视“泛娱乐化”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从学校、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其更好地成长成才,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坚实后备力量。

文章引用

朱坤茜. 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Value Guidanc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an-Entertainment” of the Internet[J]. 教育进展, 2023, 13(07): 5037-504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89

参考文献

  1. 1. 王懂礼.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6): 12-15.

  2. 2. 马苗苗, 白德华. 论短视频时代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J]. 教育观察, 2019(14): 56-57+80.

  3. 3. 姚兰. 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2(6): 71-77.

  4. 4. 孙恩渠, 曲悦. 国内道德价值观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 教育探索, 2011, 238(4): 128-129.

  5. 5. [美]尼尔•博兹曼.娱乐至死[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 6. 黄希庭, 郑涌, 等.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39.

  7. 7. [美]尼古拉斯•卡尔. 浅薄: 互联网如何毒害了我们的大脑[M]. 刘纯毅,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0.

  8. 8. 刘迅, 杨晓轩. “泛娱乐化”: 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挑战与应对[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9(3): 38-43.

  9. 9. 刘博雅. “泛娱乐化”现象下的青年文化教育[J]. 人民论坛, 2019(25): 140-141.

  10. 10. 陈柯雨. 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 以资本为核心的偶像产业——以《创造101》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9): 192-193.

  11. 11. 谭江林. 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12. 12. 卜建华, 徐凤娟. 网络社会青年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风险的“文化景观”与破解策略[J]. 中国青年研究, 2020(1): 33-40.

  13. 1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53-15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