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4  No. 03 ( 2024 ), Article ID: 83102 , 10 pages
10.12677/SD.2024.143077

世界遗产理念下西安城墙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韦逸飞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4年2月1日;录用日期:2024年2月21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22日

摘要

西安城墙是中国城墙建筑史上的典范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随着世界遗产理念在国内的普及,西安城墙的申遗工作——“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本文通过对西安城墙、中国明清城墙项目以及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城墙类遗产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对比,找到西安城墙申遗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据此提出相对应建议,促进西安城墙真实性、完整性的保存与恢复,使其突出普遍价值得到彰显,推动西安城墙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安城墙,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申遗策略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 City Wall under the Concept of World Heritage

Yifei Wei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Feb. 1st, 2024; accepted: Feb. 21st, 2024; published: Mar. 22nd, 2024

ABSTRACT

The Xi’an City Wall is one of the exemplary exampl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ty wall architecture, with extremely high cultural relic valu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world heritage in China, the application work for the Xi’an City Wall—the “Chinese Ming and Qing City Wall” project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2008. Through sorting out,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Xi’an City Wall, the project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ity Wall in China and the heritage of the city wall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this paper finds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ec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Xi’an City Wall for World Heritage,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Xi’an City Wall, highlight its universal valu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 City Wall.

Keywords:Xi’an City Wall, World Herit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ld Heritage Strategy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世界遗产是文化与自然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象征,代表着具有重要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1] 。世界遗产具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2] 。城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发挥着界定城市规模与规范城市平面格局的功能,也是保护城市内部政治机构、城市居民、工商机构安全的防御体系,是古代先民高超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与见证。

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许多不同历史时期各式各样的城墙建筑,其中已经有很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范围之内,具有相当的突出普遍价值并且依据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而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与保护。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但长期以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城墙类遗产方面始终存在着缺失与不足。西安城墙是中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保存完整度最高的古代城垣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文化价值,是中国古代城防工事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也见证了西安城市历史、规模和地位的发展与演变 [3] 。运用世界遗产的理念来规划、管理、保护西安城墙,推动西安城墙申遗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成功实现,是西安城墙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途径。

目前,西安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申报预备名单并会在适当的时机将申请文书材料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等待世界遗产咨询机构的评估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定 [4]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内,有若干处与西安城墙相似的文化遗产,本文在对西安城墙和“中国明清城墙”文化遗产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挖掘出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为西安城墙的保护与申遗工作提供借鉴,推动西安城墙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对象概况

2.1. 西安城墙概况

西安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是中国现存古代城垣建筑中时间跨度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初在隋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向北、向东拓建而成,后经各代的不断完善与修补形成现有规模,墙体高度约为12 m,顶部宽度约12~14 m,底部宽度约15~18 m,整体轮廓呈长方形,周长约13.74 km。城墙上每隔120 m修建敌台一座,顶部与城墙面平齐。主城门有四座,分别是永宁门(南门),长乐门(东门),安远门(北门),安定门(西门)。在四座主门中,目前永宁门格局完整,其余三门保留了瓮城,其中长乐门安定门城楼箭楼、永宁门城楼、安远门箭楼均为明清古建筑,永宁门箭楼及含光门遗址已实施了保护性展示工程。此外,在西安城墙中还有马面、角楼、瓮城、环濠、马道等多种建筑设施 [5] 。

2.2. 西安城墙修复保护历程

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自然灾害、人为损坏、战争破坏等原因,西安城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其文物价值被极大地损害和削弱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证西安城墙遗产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提高其延续性,西安城墙开始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主要可以按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大规模修复和后期多策略保护。

2.2.1. 前期大规模修复阶段(1983年~20世纪末)

1983年开始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修复重建工作,工程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清乾隆年间的墙体结构规格进行修复,到1990年底基本完工。此次工程主要完成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对城墙墙体进行修复,包括封堵墙体洞穴、墙体内侧夯土包砖、墙体外侧修补、修复垛墙、新建拓修马道、重建永宁门月城以及券修豁口门洞等。其二,对城墙上的古建筑进行修复,主要是维修加固北门的城楼、箭楼,全面修葺东门城楼和箭楼;在城墙上重建敌楼、马道门楼,重修南门闸楼等。

西安环城建设工程深化并完成,西安城墙得以新生。西安环城建设结束后,在实现古都完整的前提下,围绕城墙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一直持续进行。

2.2.2. 后期多策略保护阶段(21世纪初至今)

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西方较为先进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的不断传入与被广泛接受,西安城墙在总结前一阶段保护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四点新举措,即精细化保护、数字化保护、预防性保护和利用性保护 [7] 。

第一,精细化保护即采用安全普查、科技运用、统筹保护等方式,将不可移动文物本身与其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相结合,统筹进行保护与管理,力求最大程度上保护好西安城墙,并使其文物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第二,数字化保护指通过三维扫描获取西安城墙各部分三维模型,实现空间尺寸信息的数字化; 利用GIS技术实现城墙的区域性位置信息的数字化;利用HBIM技术实现城墙建筑材料、建造工艺、保护工程管理的数字化;利用VR,AR技术实现西安城墙展示的数字化。

第三,预防性保护指在城墙发生病害和损毁之前,在日常对其进行监测及评估,防止其遭受破坏。西安城墙现有监测点位8000余处,做到了墙体、古建筑、周边水体、地铁、游人行为等监测全覆盖。并据此创造性地总结出“四色”分级预警监测体系,根据基础累计沉降量、海墁累计沉降量、基础沉降速率、海墁沉降速率、裂缝宽度增大值的级别五个指标,以绿、黄、橙、红4种颜色对计算出的城墙墙体裂缝宽度和沉降变化作出分级,便于及时监测和维修。

第四,保护性利用指在对西安城墙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根据西安城墙的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文化作用。目前对西安城墙的保护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依托西安城墙的空间资源、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积极举办唐文化、汉服文化、民俗文化、体育文化等文化活动;与其他景区联动,构建不同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发展文化旅游经济;与其他教育机构、博物馆共同开发寓教于乐的教育研学活动;构建并丰富西安城墙文化IP等。此外,通过不断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展示水平,充分发挥西安城墙的价值与作用。

在总结历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之中,西安城墙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分成熟有效的预警、保护、修复体系,能够对文物及其所表现的价值做出较好的保护和利用 [8] 。

3. 西安城墙的申遗工作

由于西安城墙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以及中国古代在城墙营建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传统,有关西安城墙的申遗工作已于2008年启动。该项目由南京明城墙最先发起,联合西安、襄阳、荆州、台州、寿县、兴城、凤阳共8座城墙如图1共同申报世界遗产并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目前“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注:该图基于奥维互动地图软件下载的审图号GS (2022) 3124的标准地图所制,底图未经修改。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cation of the Chinese Ming and Qing City Wall heritage site

图1. “中国明清城墙”遗产位置示意图

3.1. “中国明清城墙”遗产概况

“中国明清城墙”中的八座城墙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王城、府城和卫所四个等级的城市体制,是一种带有强烈的中国古典城市形态特点与具有内在逻辑架构关系的城市遗产体系。除此之外,它们也展现出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所打造的不同城墙模式:中国南方城墙受河流、山脉等地势影响较大,因此它们修建的平面布局并不规整;北方的城墙由于受自然地理制约较少,故而更加追求平面规整划一。城墙与环濠、瓮城、马面、箭楼等各类设施功能搭配互补,形成了集防御、交通、排水、防洪、景观协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池建筑工程系统,其中既体现出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也在不同的地域系统中呈现出不同特征 [9] ,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如表1

中国明清城墙的设计与建设水平体现了人类追求人工构造与自然禀赋相和谐的探索精神。南京城墙属于明代都城城墙;西安城墙属于明代二级王城城墙;襄阳、荆州、临海台州均为明代府城城墙;寿县城墙属于明代“州”级规格的城墙;兴城城墙是中国仅存的明代卫城;凤阳城墙是属于明代最初的皇城城墙。列入清单的8座“中国明清城墙”是中国古典城市形态的历史见证物,是中国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城市文明多样性的突出案例。同时,它们得以保存至今,还是中国传统城市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能够有机融汇、传承发展、和谐共生的典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heritage of Chinese Ming and Qing City Walls [10]

表1. “中国明清城墙”遗产对比 [10]

注:部分资料源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www.wochmoc.org.cn整理。

3.2. “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历程

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国明清城墙”的申遗工作已在2000年被明确提出,时至今日已有二十余年,通过对该项目申遗历程的回顾,明确之前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总结已有的经验教训,推动“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的继续深入开展。

2000年3月,南京市成立“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明清城墙遗产的申报由此开始。2003年7月,南京市文物局向江苏省文化厅递交了《关于申请南京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请示》,正式申请将南京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南京、西安、荆州、兴城四城的城墙共同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后,湖北“襄阳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安徽“寿县城墙”“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也相继提出加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2012年7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最终来自六个省的八座城墙共同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2014年,在南京召开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成立了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随后在湖北荆州、辽宁兴城、陕西西安、河南开封等地举办了多次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会议,该申遗项目也在不断向前推进。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申遗工作也在快速恢复与进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明清城墙能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

4. 世界遗产名录内部分城墙类遗产与西安城墙的对比分析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存在着很多具有防御属性的城墙类遗产,其中既有单独申报的城墙遗产,也有跟随城市、堡垒等共同申报的遗产,通过将西安城墙与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城墙遗产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推动西安城墙申遗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其可持续发展。

4.1. 世界遗产中部分城墙类遗址的分布

世界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了众多的城墙防御类遗产,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大陆,本文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选取了7处具有代表性的城墙防御类文化遗产如图2进行对比研究,分别是:长城(The Great Wall;中国),卢戈的罗马城墙(Roman Walls of Lugo;西班牙),圭内斯郡爱德华国王城堡和城墙(Castles and Town Walls of King Edward in Gwynedd;英国),贝林佐纳集镇的三座城堡、防御城墙和壁垒(Three Castles,Defensive Wall and Ramparts of the Market-Town of Bellinzone;瑞士),罗马帝国边疆(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德国、英国),沃邦防御工事(Fortifications of Vauban;法国),边境驻防城镇埃尔瓦斯及其防御工事(Garrison Border Town of Elvas and its Fortifications;葡萄牙)。

注:该图基于奥维互动地图下载审图号GS (2022) 3124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未经修改。

Figure 2. Distribution map of some city wall heritages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图2. 《世界遗产名录》中部分城墙类遗产分布图

4.2. 保护与管理措施对比分析

法律是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有力武器 [11] 。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过程中,法律法规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法律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城原貌不受损害,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与重视,为世界遗产的申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本文根据UNESCO世界遗产网站,对所选取的7处城墙类世界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了整理与比较如表2

Table 2.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s of some world heritage sites with city walls

表2. 部分城墙类世界遗产的管理与法规

注:资料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ttps://whc.unesco.org信息进行整理。

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一切属性必须得到整体、妥善地保护,以实现对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保护。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管理必须考虑到遗产自身的文物特点、保存条件、管理规范、旅游发展等因素,使得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即时化。同时,通过加强对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与其丰富内涵的研究和传播,充分、持续地发挥世界遗产的社会文化效益。

5. 西安城墙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的总结、对比与分析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保护、申遗等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层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即真实性受损、突出普遍价值不显著和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下文将对这三个问题做出详细说明,并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经验,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5.1. 西安城墙的真实性受损

导致西安城墙真实性受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近代以来,西安城墙受战争、人为破坏极为严重,青砖、土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损毁,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修复、重建过程中,由于对于文物价值评估的不足、遗产保护理念的缺失,加之修复工作工程量极大、时间紧迫,因而未能遵守“最小干预原则”和“可识别干预原则”,导致现存城墙青砖大部分都为80年代新造,城墙上重建的建筑也无法真实完整地体现出其历史风貌。

第二,各种砖石类文物病害对西安城墙遗产的真实性提出挑战,由于西安城墙的主体结构为砖土混合式,致其面临的风化情况与单纯砖石和夯土建筑有着很大不同。夯土内墙裂隙发育异常严重,内部可溶盐也容易随水分迁移到墙砖表面 [13] 。因此,西安城墙中部经常在雨后出现大面积泛白现象,这种特殊的水盐运动造成了这些区域砖体表面出现严重风化,目前已成为古砖损坏的最重要因素 [14] 。

第三,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墙商业旅游属性的不断提升,西安城墙墙体内近年来建设了办公楼、酒店、商店等设施 [15] ,这一行为极大地破坏了西安城墙的原真性,对于其文物价值的危害极其严重,并且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四,由于城墙地处西安市中心区域,周边的大规模建设,如高楼、地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都在一定程度上给西安城墙带来了破坏与问题。尤其是周边高楼的修建,使得西安城墙出现了天际线问题,在观赏城墙景区的过程中由于背景中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显得极不和谐,城墙原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带给参观游客的视觉体验也大幅下降。

5.2. 西安城墙单体建筑的突出普遍价值不显著

由于西安城墙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加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西安城墙原有的军事防御、政治象征、区分城郊的作用已经基本完全丧失,目前西安城墙作为单体建筑来说,仅仅具有其文物价值,并没有明显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这一问题的应对与解决对于西安城墙的申遗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对西安城墙的突出普遍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与诠释,找到符合西安城墙实际情况的遴选标准,是西安城墙申遗工作的重中之重。

5.3. 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针对西安城墙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西安城墙保护条例》,这两份文件至今都已经历了数十年时间,其中许多内容都存在过时、不全、缺失等现象,亟须对现有文件进行更新与补充,或重新制定新的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在“中国明清城墙”项目中,也缺少对所包含遗产点进行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导致各地保护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不够统一且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申遗工作的统筹开展。

6. 西安城墙可持续发展建议

针对西安城墙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经验与成果,本文主要提出三点改善建议。

第一,针对西安城墙真实性的保护,在未来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中,应该坚持“最小干预”“可识别干预”和可逆性的理念与方法,在实现提高遗产延续性目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遗产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与价值,在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同时避免再次损害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第二,针对西安城墙单体建筑的突出普遍价值不显著的问题,从国内外已经申报成功的城墙类世界文化遗产来看,它们绝大多数的突出普遍价值都符合遴选标准(iv),即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在西安城墙申遗的工作之中,首先应当针对其“杰出范例”和“展示的人类历史重要阶段”进行深度挖掘,并将此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基础,高度提炼概括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其次再寻找是否符合其他世界遗产遴选标准。除此之外,也需要将西安城墙置于“中国明清城墙”整个项目体系之中去分析其独特作用与意义,通过整体申遗,弥补西安城墙单体建筑所存在的缺陷,将其放在整个明清城墙体系之中来探明西安城墙个体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第三,针对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部门要根据已有的历史经验和国外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出台符合遗产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用以保护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不受损害,为其申遗工作保驾护航。

7. 结论

西安城墙作为明清时期城墙建筑的历史遗产代表之一,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修复的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将西安城墙和其他7座中国明清城墙及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城墙类遗产进行对比分析,大致发现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三点问题,分别为遗产真实性受损、文物建筑突出普遍价值不显著、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推动西安城墙的申遗工作和其可持续发展。

致谢

诚挚地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教授对本篇文章写作的指导与建议。

文章引用

韦逸飞. 世界遗产理念下西安城墙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 City Wall under the Concept of World Heritage[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03): 673-682.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3077

参考文献

  1. 1. 孙克勤. 世界遗产学[M]. 第2版.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2.

  2. 2. 孙克勤, 孙博. 世界遗产[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3. 3. 万红莲, 王宝琪. 西安明城墙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保护与开发[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9(6): 88-93.

  4. 4. 徐知兰. UNESCO文化多样性理念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影响[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清华大学, 2014.

  5. 5. 王自力. 西安地区古城垣保护与展示模式初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3(5): 88-94.

  6. 6. 蒋苑, 崔陇鹏, 严少飞. 近代以来西安城墙保护历程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4(2): 60-65.

  7. 7. 刘海. 西安城墙预防性保护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22.

  8. 8. 赵丹, 黄姣, 李欢. 基于价值认知的西安城墙保护策略思考[J]. 山西建筑, 2022, 48(17): 25-28.

  9. 9.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南京城墙护城河体系研究[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

  10. 10.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M]. 第3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3.

  11. 11. 李文华, 闵庆文, 孙业红.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地理研究, 2006, 25(4): 561-569.

  12. 12. 惠心然. 世界遗产视角下的乡村聚落全球对比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0, 10(4): 618-626.

  13. 13. 黄四平. 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病害抢救性治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14. 14. 张悦, 金普军, 王肃, 等. 西安城墙古砖表面风化病害及腐蚀机理研究[J]. 文博, 2019(4): 106-112.

  15. 15. 海玮. 西安城墙体内建办公楼破坏古城墙原真性[J]. 城乡建设, 2015(3): 18-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