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2 ( 2022 ), Article ID: 48659 , 6 pages
10.12677/CES.2022.102051

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杨子发,姜良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1月12日;录用日期:2022年2月8日;发布日期:2022年2月15日

摘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关键渠道,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培养新时代高校良好学风也是一项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工程。对于学校来说,应该认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深刻分析学校当前校风学风建设中出现问题的成因,并采取不断建立健全校风学风机制、强化促教风树师德、优化学校文化氛围、完善学校服务和管理制度等多维途径重塑优秀校风,从而将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逐步调动为积极的参与者,以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学风建设,新时代,制度规范,校园文化,师德师风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ifa Yang, Liangjie Jia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Jan. 12th, 2022; accepted: Feb. 8th, 2022; published: Feb. 15th, 2022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s the key channel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t is also a project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a good style of stud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For schools, we should conscientiously adhere to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objective, deep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school atmosphere, rebuild the excellent school spirit by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school spirit,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spirit and cultivating teachers’ morality, optimizing the school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perfecting the school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us, the students will be gradually transferred from passive bystanders to active participa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words: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The New Era, System Specification, Campus Culture, The Teacher’s Ethics Strengthe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风是体现高校精神风貌的关键途径,在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方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优良的学风又是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明确表示,高校应该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消解躁气的文化空间。教师要静心从教,学生要静心学习,通过研究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 [1]。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期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学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高校良好学风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

2. 新时代高校学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较好地了解当前高校学风的现状,量化存在的不足,笔者对500名本科生开展了以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等为内容的问卷调查。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学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

2.1.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思想意识缺失,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目标

调查发现:在高校中,有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所学专业不够了解,甚至是被调剂的情况,不喜欢当前所学专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42%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等情况,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导致此种现象的发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走思、聊天、玩手机、睡觉等;对于任课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存在不写、抄袭等现象的学生占比37.2%,长此以往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有些低年级学生依旧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自主,为了填补学习上的不足,而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娱乐以及社团活动当中,营造一种“充实忙碌”的假象。调查显示有近8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很忙,但不知道每天在忙什么,没有目标”。另外,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有侥幸心理。29%的学生觉得“平时不学好,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非常有效。这些学生在平时并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认真学习,把大学学习理解为“应付式”学习,从而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综合学科素养也相对薄弱,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相对低下。部分学生觉得“60分万岁,多分一分浪费”、“合格就好、不及格了再补考、补考不过再重修”,缺乏对自身作为学习主体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目标涣散。

2.2. 部分高校学风建设方式较为传统,教师缺乏创新和责任意识

当前高校育人工作提倡多点进行,立体开展,增强高校管理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迫切需要把学风教育摆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高校学风建设在当下主要通过课程育人以及文化育人两个环节来实现,其他育人方面涉及较少,缺乏对科技创新和兴趣爱好的激发和培养;即使有相应的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但由于缺少老师的指导和科研氛围不浓厚,整体参与度较低。其次,高校已经迎来新鲜血液——“00后”,他们成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敢于创新,思想活泼开放。但目前高校在利用网络载体、平台等新手段新方法发挥育人功能方面内容还没有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这也导致当前的学风建设相对枯燥乏味。再者,高校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工程,全面覆盖与独立自主是学风建设工程中主要特点。虽然学校各部门分工不同,但部分教师缺乏大局责任意识,站位较低,对于边界问题还是会存在“两不管”的情况。虽然部分高校制定了学风建设目标,但实现方法、保障措施等缺乏明确的规定,致使建设过程难以管控,最终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3. 新时代高校学风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3.1. 经济实用逻辑诱导高校学风价值偏向

学习风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个折射,高校学风建设是在社会大环境里进行的,但由于社会环境纷繁复杂,所以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需要高校自身找准定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等院校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发展也离不开优良的外部环境,而恰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日趋加深和扩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日趋提升。但同时社会环境中消极、负面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 [2]。

一方面,由于受功利性的价值导向影响,部分院校盲目地跟风市场的需求,却又对自己所拥有的师资条件和硬件设备无暇顾及,于是大量开设新兴学科专业,尽管师资力量单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准也还有待提高,但学生却趋之若鹜;而一些传统的基础学科,也因为没有得到学校重视而出现了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教育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在“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环境下,部分高校师生过分追逐物质生活,对施教科研和学习目标的价值认同感有所动摇,无法做到潜心从教、静心从学。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手机屏、电脑屏、平板屏等移动设备信息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屏时代”的到来,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衍生出一些新型行业,例如:网红主播、直播等。但是来自网络平台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部分大学生信息筛选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道德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在多元文化世界的影响下,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容易受到动摇,滋生出新一轮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切向“钱”看。再者,由于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速增长、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且不同行业的薪资待遇差距也较大,尤其是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如片面畸形地解读“北大学子卖猪肉”、“七万名硕士送外卖”等,当把高校大学生从过去的社会精英分子定位为现代社会的一般劳动力时,一场“读书无用论”的风暴正在卷土重来,正是因为这种现象,使原本安静、纯洁的大学校园生活受到冲击,校园学风建设遭受影响。

3.2. 高校内生动力不足滋生不良学风生态

在影响高校优良学风的众多因素中,高校本身是首要原因。国家扩招政策的大力实施,使高校学生数快速增长。类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为更多适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力的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过程中,学术学业水平下降的现象开始出现。一方面,招生人数逐年攀登,但是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并未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导致国内高校普遍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本身也是由较为严格的高中模式过渡到较为放松的大学环境,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精神涣散,导致学生普遍出现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情况。在所学课程设置中,学生面临着选修课全靠“抢”且种类不多,但对必修课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部分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枯燥乏味,自然造成部分学生不喜欢类似课程。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部分老师依然秉承着“填鸭式”教学,从上课开始读PPT,一直讲到下课,没有师生互动,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致和热情,致使学生很难“抬起头,竖起耳,聚起神”。另外部分高校职称改革“破五唯”的进程不彻底,导致高校教师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热衷于钻科研和忙项目,疲于应付各种社交活动,在教学上则敷衍了事,不用心、不热心,进而导致高校学风每况愈下。

3.3. 家庭教育错位缺失激化高校学风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被称为“千禧宝宝”的“00后”,在“4 + 2 + 1”家庭结构中成长的学生,自幼被宠溺较多,导致学生对家庭这个“避风港”依赖严重,缺乏一定的自我独立和自主思考能力,眼高手低。在学习上,没有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再把学习放在首位,考上大学好像已经完成任务,毕业工作等都靠着父母一手操办。学生的学习态度深受家庭父母的学习观和认知观影响。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惰性,部分学生的中学阶段都是在父母的说教劝导下学习的。大学生活远离了父母,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逐渐衍生出享乐主义,缺少坚毅精神,开始心浮气躁,缺乏脚踏实地、求知好学的勤奋精神,进而出现迟到、旷课、放纵自我的现象。

4. 新时代创建高校优良学风的路径

4.1. 建立健全学风制度,严把落实关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繁杂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一方面把学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既要提炼形成优良学习风气、教学风气和治学风气,另一方面又要让学风建设浸润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这与学风建设中制度规范、流程标准、管理精细息息相关。建立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是强化高校内部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需要以构建约束机制为依托,推进教学、学习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养成,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风建设体系的健全反映在学风制度的完善性,现行的学风制度体系,一般可以分为:日常管理、学术评估、学风教风与学生考核。学风制度不仅要覆盖大学生学业指导、评价、奖惩、预警和退出的全过程,而且要面向学习和治学全方位,既有日常学习规范如实验、考试规范等;也有学术道德规范。高校要加强和完善学业考核标准和制度,严肃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控制毕业率,取消“清考”制度,坚决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做到“严进严出”,把严管紧抓的度掌握好,把规定和标准立出来,加大力度整治学风,促进学生勤奋努力、求知好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脚踏实地和内生动力。学校形成末位淘汰机制并不是把路封死,不给学生改正和补救的机会,将学籍预警和末位淘汰机制相结合,在学生不达标课程达到一定标准时,及时予以警示,但对经过再次考核确实未能达标者再予以淘汰。“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当有了较为健全的制度规范,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体现在执行上。严格执行学风制度要一视同仁,保证执行标准的统一性,防止有人严,有人不严,有时严,有时不严 [3]。统一程序是指严格遵照制度程序调查、认定、处理、申诉、复核,使学风制度的严格执行不仅体现在内容和结果上,更要体现在方法和过程中,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程序公正、规范,执行勿枉、勿纵。

4.2. 促教风树师德,严把考核关

在学风建设中,教风是关键,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学术素养等对学生有着较大的作用和影响。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良好的教风和高尚的师德对学风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高校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的思想。积极引导高校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明白教书育人才是第一责任和本职工作,把精力和心思放在教学上。积极关注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做到教学相长,亦师亦友,并发挥课程思政的效用,在各类专业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中,把“做人处事的基本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会贯通,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要完善教师授课考查评价机制,严把考核关。学校要开辟对老师课堂教学考评的多方途径,要认真倾听来自多方的评议,建立严格的奖励惩处机制,要将来自多方面的教学工作考核纳入到教师评职称和晋升的体系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激发教师教学上课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老师的专业素养也需要进一层提升,多开展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交流会,分享经验,互通有无。还可以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创新教学形式,积极激发学习兴趣,打造更多优质课程,让学生真正主动去学,并且学有所得。此外,要更新教育理念,善于将新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丰富教育内容呈现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优化校园文化氛围,严把培育关

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不仅和教师、学生等主体有关,也和整个校园文化氛围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培育优良学风,高校要积极创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育人为主题的独具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通过举办形式新颖的校园课外活动,例如:参观校史馆,播放视频影音以及邀请优秀的毕业校友来做经验分享,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校风校训,来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促进师生以校为荣。其次,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充实而多彩。以学校特色活动为抓手,以当代学生特点为依托,结合学生的需求,着力开展以兴趣为导向的文化活动,举办各种辩论赛、学科比赛、知识讲座、经验分享等交流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丰富第二课堂,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人文内涵,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期能较好地创建优良学风班,形成优良学风。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提高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4]。再次,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利用宣传栏和校园媒体宣传科研学习优异、思想道德高尚的先进模范,以点连线,以线扫面,用榜样的力量促进更多的学生求知好学,让求实创新的学风充满整个校园。

4.4. 加强服务与管理,严把质量关

学校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最基础的就要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首先,要加强与改善校园的软硬件基础配套建设,包括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设施的完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和文化通过服务于师生才能体现其育人功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其次,学校应破除各行政管理部门与学院之间的管理上的壁垒,不仅要履行各自的职责,还又要加强沟通,分工合作,形成全方面、多维度齐抓共管的学风管理氛围 [5]。特别是要保障任课老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渠道畅通无阻,方便各位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对于不良势头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齐心助力学生成长发展。再次,为了使得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教授参与学生管理,提高育人水平和成效。对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文章引用

杨子发,姜良杰. 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2): 285-29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2051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2. 王蕊.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 87-89.

  3. 3. 骆郁廷. 启发自觉与制度规范: 学风教育的双重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4): 68-73.

  4. 4. 吴小军. 新时代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7): 41-43.

  5. 5. 王涛.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5): 76-7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