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0429 , 5 pages
10.12677/CES.2022.104112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艺术类《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探究

刘春媛,赵敏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22年3月15日;录用日期:2022年4月13日;发布日期:2022年4月20日

摘要

围绕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针对当前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课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基础上,L提出在《设计概论》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角度进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探索,以期为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教学给予有价值的启发。

关键词

思政教育,艺术类,专业课程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the Teaching of Art Class “Introduction to Design” Course

Chunyuan Liu, Min Zhao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r. 15th, 2022; accepted: Apr. 13th, 2022; published: Apr. 20th, 202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urriculum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Design”, are proposed. The explora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beauty and beautifying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ssessments respectively. And it will give valuable inspiration for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art students.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 Professional Cours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通过发掘高等学校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所有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肩负育人职责的要求 [1]。课程思政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的问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问题,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过“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十九大即对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加以格外强调,并做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部署,这是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再解读、再落实和再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字为先恰恰体现的是国家育人政策中对“德”的侧重。

艺术类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程,关于二者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缺一不可。艺术类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科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艺术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补充,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促进艺术类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发挥各自作用,共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产生协同效应。

2. 艺术类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课程思政教育对我国艺术类学生影响面广。我国艺术类学生的数量和规模很大,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截至2021年我们国家目前共有1900多所大学(包括大专)开设设计专业,排除机械设计、工程设计等在外,仅艺术设计中工业设计、室内设计、视传设计方向的毕业生,每年不少于60万,这个数字是美国的10倍,世界设计大国非中国莫属。为中国艺术设计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战略指导意义。

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弥补了艺术类师生的美育教育疏漏。从学生角度讲,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文艺者和接班人,艺术类学生基于兴趣选择专业学习,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但知识体系缺乏全面性;从高校角度来讲,艺术专业教师作为育人主体,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育过程中,同样担负着对学生思想觉悟、价值观的引导责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艺术实践能力提升而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把握设计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思想根源处学会思辨、认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他们将来专业学习的发展和提升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和融入思政德育元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守正出新,通过多方协作做到课程的高效组织,使思政课程内容贯穿和渗透到美育教学实践环节中,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应用,在正确的三观基础上来指导和提升自身的设计综合能力。

3. 艺术类学生课程《设计概论》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艺术学生课程仍存在专业课和思政教育联系度不够、配合度不协调、美育程度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政内容抽象、说教性质居多,缺少“活”的教育 [3],即课堂教学所援引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符号未能及时与时俱进进行更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内容衔接生硬、不顺畅,表现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辅助的作用发挥不力;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缺乏明晰的课程融合设计清单,案例教学有待深入挖掘;互联网新媒体资源平台提供的学习形式单一,学生主动分享和展示的平台不健全。

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探讨:

1) 从学生层面看,轻视或不重视思政内容的学习,表现在部分学生产生拒绝心理,只抓专业技能学习,认为跟政治理论教育无关,拒绝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政内容;学生存在逃避心理,艺术类学生追求个性,自我意识较强,奉行的是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他们担心思政内容框架过多,跟专业需求的发散思维相矛盾往往会选择逃避;还有学生持应付心理,表面学习流于形式,仅满足应试学分需求,对思政学习影响个人长远发展的认识不足。

2) 从教师层面看,专业培训和知识探究面临众多未知的挑战。在授课知识方面,无论艺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课程教师都存在自身知识体系“术业有专攻”的短板,各学科均需要长年累月的知识积淀和延伸拓展,才能达到授课要求的旁征博引和触类旁通。思政课程教师应发挥好思想引导作用,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引导更需讲究艺术性,教学手段和形式需要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这将大大有助于专业领域造诣深但深感“无力”的思政教师从事授课教学。专业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哲匠”责任意识,做启迪智慧和哲思的高道德情操人师。

3) 从课程体系方面看,课程设置和“大思政”提倡的“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思政教学中互补、配合和协调一致”的授课格局存在差距。全方位整合、优化授课资源、结构和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学习资源,搭建学生网上分享和展示的空间和平台,营造浓郁的“混搭”学习氛围,促进学科之间的进一步交叉融合。促使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提升自主性和探究性,成为全方位学习的主人。

4. 艺术类学生《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解读得出: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由此可见,专业课堂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角色和任务。为了体现《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特色化,教师应围绕根据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评估的课程体系相匹配,达到思政和与专业设计的科学融入。

首先,明确《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生通过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五大重点内容的理论学习,充分认识设计的本质及地位、基本原则、及设计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关系,在正确的设计观指导下,为设计实践夯实理论基础。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立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阶段性标志,专业和课程思政协同作用,共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将文化理念融入设计实践,从而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其次,精准发掘思政和专业课程融汇点,使课程教学内容更优化。通过在《设计概论》课程中开发思政元素列表,形成“思政线”,建立《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元素的案例库,围绕相关重点内容开展立体式教学设计。

1) 从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着手,提升文化自信。首先,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骄傲、对国家更深沉的热爱。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设计发展演变历史,回顾和熟悉中国经典的代表性作品内容及其社会背景知识,从设计的意识形态层面强化前期的理论认知,深刻领悟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和审美内涵所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弄懂中国传统经典设计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中国经典设计实例的分析,在案例的解构分析过程中不断拓展视野,增强民族自豪代入感,高度的文化自信心不禁油然而生。最后,摸索现代优秀设计的表达手法,体现中国自信。充分利用近期的国际设计获奖作品,剖析其设计手法的独特之处,使学生体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含义,将中华文化精髓融入设计作品中,体现中国特色的设计特点。面向世界的设计视域下,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

2)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塑设计的破旧立新理念。回望设计与传统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敢于突破和创新是设计的重要属性。我们一方面遵循西学东渐包豪斯设计教育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走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今天“四新”背景下的中国设计更需要用发展的、辩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及哲学思想去看待,并且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检验和迭代提升。

3) 培育学生大局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的道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作为设计师要有家国情怀,要用高水平专业知识去服务行业、社会和国家。我国在5G技术应用的领先让美国深感不安,面对美国的威胁,华为的任正非和孟晚舟铮铮铁骨的父女,即使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坚持自己的人格和祖国的尊严!无论何时,作为设计师同样需要具有大局意识,时刻做到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党和国家大局指导下做好本职工作。

4) 树立以人为主体的大设计观,用设计伦理观贯穿和指导设计全过程。人作为人造世界的主体存在了很多年,如今随着自然生态问题的出现,人类生存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孤立、片面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观已然发生改变,设计伦理学应运而生。中国未来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不光是各自领域里的专家,他们还应该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设计美学和严格遵守伦理道德规则的创新发明家,是能够综合协调人、社会、环境、自然关系的系统设计师。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将大设计观有效传达给学生?“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4]。蕴含思政内容、思政元素的伦理学知识的大设计观能否在学生身上发生正点的“化学反应”,我们就应该观察他们的表现,看他们是否着眼于未来的设计整合和统筹规划,是否学会运用综合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法去解决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以及第三世界等因素的和谐,践行设计责任感和设计操守。

再次,创新教学内容和主体的互动,实现《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真正落地化。把握好“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辩证关系,探寻教学“贵在得法”“重在成效”的实践路径 [5]。

1) 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主题 + 讨论”翻转形式发挥师生课堂互动的作用。教师要考虑艺术类学生逻辑思维弱和人文素养不高的特点,厘清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知识的讲授路径,可以采用课堂“思政 + 案例”教学法,动员学生与教师共同搜集与设计理论知识互搭的思政案例,创建课程内容丰富、案例真实生动、学生乐在其中的教学氛围,降低课堂低头率的同时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和悦纳度,从本质上提升艺术生课堂学习的教学效果 [6]。

2) 积极利用专业相关社会资源,发挥体验式教学优势。校内外导师制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促成资源的相互补充,这为学生创造更多设计实践的机会,使“行走的”思政课程与实践教学贴合度更高,相互间渗透、融合度更强。

3) 运用智数化教学的创新工具,发挥其在思政课程改革中的赋能作用。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科技工具的能力和主动性强,专业教师创造性融设计内容于日常生活,实现学生借助手机等设备的主动式学习。如教师可以在《设计概论》课程中采用主题式命题作业,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擅长的手法去创造性学习、体悟和表达,那么苦涩难懂的思政内容经过他们主动式艺术化处理,可能会变得简单而独特。而这正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善美价值观追求的目标。

最后,健全考核制度,使《设计概论》课程教学评估实现多维化、多元化。一方面考虑课程的评估指标,另一方面要把授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纳入进来。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双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和个性化 [7]。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以引导性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式研究的能力,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实现全方位学习。因此,考核应具有明显的教考分离特点,课程考查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教材,而应具备适当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教师的考核不仅体现在专业教授水平上,应该把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的融会贯通和运用引导因素纳入进来,推动教师发挥以身垂范、先锋带领的作用,培养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

5. 总结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中国目前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相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艺术类课程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思政素养,进一步筑牢政治底色的重要支撑基石。艺术类高校要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把价值塑造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使《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与思政内容融会贯通,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合力指导作用。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政素养也是艺术类专业培养大格局中的重中之重。《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并非单纯将思政内容强行加塞进专业课程,由教师讲授完成便罢,而是强调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相互糅合后的“化学反应”结果,从而使学生能够兼收并蓄消化和吸收。

文章引用

刘春媛,赵 敏.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艺术类《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探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the Teaching of Art Class “Introduction to Design” Course[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4): 684-68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4112

参考文献

  1. 1. 李静. 理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才智, 2019(3): 29-30.

  2. 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 求是网.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2022-08-31.

  3. 3. 孙尚诚. 主角确定、符号辨识、自性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0): 120-123.

  4. 4. 人民日报评论员. 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11(1).

  5. 5. 季卫兵.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J]. 群众, 2021(7): 32-33.

  6. 6. 陈平. 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战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2): 38-39+46.

  7. 7.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J]. 共产党员, 2021(3): 4-5.

  8. 8.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9(9): 2-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