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9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81672 , 7 pages
10.12677/Design.2024.91153

景观设计与传统村落:历史遗产和景观保存

樊倩,陆峰,薛梅

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19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9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29日

摘要

往往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遗产价值,除去具有历史悠久建筑外形和顺应地方地理特色的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在遗产保存中同样需要顺应当代的社会需求与文化需求。通过景观设计与传统村落的保存与发展相结合研究,从维系历史遗产修护过程中重视传统自然文化景观,涵盖历史遗产、生态可持续性、社区参与等多个维度,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综合考虑活化价值和保护传统村落,从而激活传统村落的新生动力资源有效利用,完成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关键词

历史遗产,传统景观,价值传承,可持续发展

Landscape Design 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Landscape Preservation

Qian Fan, Feng Lu, Mei Xue

School of Desig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Received: Dec. 19th, 2023; accepted: Jan. 9th, 2024; published: Feb. 29th, 2024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often have rich heritage value. In addition to the spatial layout with the long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shape and the loc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design also needs to meet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cultural needs in the heritage preserv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process of maintaining historical heritage, covering historical heritag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dimensions, which is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activation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so as to activate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new power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comple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Keywords:Historical Heritage, Traditional Landscape, Value Inherit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传统景观村落的现代发展

连接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是艺术与科学呈现,其中独特存在的传统村落在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经过岁月洗礼的,对景观设计意义非凡其涵摄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1] 。《世界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标榜的教科文组织作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国家政策和国际公约的大力推崇下,景观设计着重关注现代景观设计在传统村落中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师与景观规划者在保护村落传统面貌同时把握现代元素的融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蓝图。从景观设计方法出发不仅仅强调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同时阐明对传统民居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景观的持续性关注。传统村落现如今被现代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靠近城市化地区的村落,受城市的影响伴随工业化进步或多或少发生转变,经济带来的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传统村落因人口的外迁逐渐衰败。在传统阶段,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是跟随自然从而形成的块面,其内部空间布局,建筑形态依靠当时农业经济为主的并取决于不同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气候等多重因素形成的小集体,通常具有高度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风采。当文化传播阶段,旅游业迅速发展,科技带动发展很多的传统村落通过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政府与非政府对传统文化遗产采取保护行动,政策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护共同出发点都是利用历史文化吸引游客,将传统村落向旅游景点转变,也正是因为过多的商业化导致很多的传统文化、景观被复刻也就失去原有的特殊性。现代阶段中,21世纪初期我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行动”重点是在保护的同时极大可能地恢复传统村落原有的景观风貌,也正是目前这最新的阶段中,可持续更新的景观设计和传统村落价值保护,通过政策文件的着重保护着眼物理形态以外对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引入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提升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景观规划目标。依照《欧洲景观公约中涵盖》从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工作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范围,从古至今,传统村落在景观设计中是核心要素,可持续景观环境管理,根据地区的不同对其自然形成分析总结,同时充分反应设计对自然和传统的理解与尊重。

2. 历史遗产与传统景观保护困境

2.1. 商业开发过渡

近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虽说带来高效的经济效益和公众对于历史遗产的高度关注,但是重复的“千村一面”让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没有了主导权,不恰当的开发对传统的景观也带来很大的损坏。为了旅游经济导致文化价值的不断被忽视,让本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遗址为了满足商业经济的发展失去原有的文化活性,利益为主导对传统景观的造成的影响,首先明显地感受到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其次原有的农田生态体系也受到很大的波动。为满足旅游市场古民居原有居住者从之前的生活中脱离为了适应而适应新的以利益主导的生活节奏,原有的传统习俗和手工艺被挂上商业进行商品化贩卖,失去价值活力。虽然商业化的大幅度发展但真正受益的人群并得是古民居原有居民,地区的经济压力和不平衡性,垄断的房地产开发经济承包性的建设,将村落的生活成本变高,导致大家纷纷迁居,这已然成为普遍现象。大幅度的吸引游客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和传统生活节奏被打破,所以过渡的商业开发并不一定是符合实际 [2] 。

2.2. 双向协调性低

经济与保护下城市化高速推进,双向协调的状态不平衡,开发压迫视角在保护与发展传统景观的双向需求相互起冲突,经济资源保障不够充分,这一现象在发展中股价最为明显,资金和专业能力的缺乏也是主要的止步原因。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以特色文化所指引,很难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短期的效应收获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协调同样是相互矛盾,商业的投资带来的是“速食经济效益”而对传统村落和景观的保护是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长远目标。排除开发与保护主观问题,其中政策支持和人力物力的多方参与也是构成传统村落景观重要需求。因为信息的了解不全面保护计划的实施相对困难,可能因为文化差异与社会地位的不同对待保护形势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平衡性导致利益的不平衡。借此推演多方参与的共性也就较低,加上政策的决策群众参与度较低导致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并为切实符合当地是的实际情况和社区需求 [3] 。

3. 价值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1. 价值认知为“基”

历史遗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层叠和积累,对与传承和保护而言,是传统村落自身的记忆积聚所持续的特性下为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的集成,以及是对记忆中价值认识刺激所激发的情感和同感,从而带动传承和保存的可持续发展。巢湖地区洪疃自然村作为合肥地区首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示范村,600多年的建村历史,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村落布局形制完整。价值认知作为夯实的基本,承载着文化、社会、经济、教育、景观等多个方面,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历史遗产的评估产生新的定义,很有可能会削弱对传统景观保护的支撑,然而这一现象已经被证实,价值作为传统的表达方式,包含一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表达的多样性组成,是传承价值的场所,是成果的展示。对传统的价值保护可以说是维系现在与过去之间的联系。过去村落经济多以农业为主,现如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地方带来更多的就业机遇。不可忽视的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传统村落在多数方面呈现完整的体系,为教育事业提供理想的教科教材,在学习教育视角下地区的教学更显得难能可贵,其中传统村落内生态体系的形成,作为当代学生对研究传统农业实践的生态价值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样经过当代学生对价值基础的学习更好的为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提供可持续发展策略。

3.2. 保护发展为“先”

时间对于传统村落持续性表达为曲线型波动,文化价值的发展不是作为消失的最终点,过去未实施未完善阶段保护修复为首的启示,过去没有绝对的过去,相较未来而言现在是过去,瞬间保护和发展任务,那过去也不会是真正物态消失,“先”出发,我国2013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指出:“对传统村落调查和档案记录,对于特征的分析和价值的评估,明确保护对象和规范范围,针对性措施实施,从现状、规划、发展多角度精准保护发展,达到改善人居环境和文化保护的理想标准”。结合发展夯实的基础,避免不可逆的损失重复出现且宝贵的价值丧失,保护传统村落不被破坏和挽留现存的遗址,发展基础变为宝贵的经济资源,教育资源,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统村落是社会身份的象征是社会连续的承载者,保护发展是对居民的责任、村落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是实现未来对传统知识学习和创新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者探讨保护传统价值同时,通过技术把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设计,因为传统村落不仅仅是部分人的责任,对于全球而言都具有高度的价值意义,是人类公共的文化遗产 [4] 。

4. 生态持续为“根”

保护传统村落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和景观再利用。传统村落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涵括建筑和村落布局,同样包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传统村落从最早成型时期依靠地理位置和生态自然资源生存,现在城市化的影响部分生活方式,是在设施技术上改进从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现代村落景观设计还是需要不断强调生态持续发展,保护景观和生态多样性,尊重区域地理同时为居民提供所欲的生活空间和基础设施。更新后同样重视的生态知识传承,资源利用是多代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调整和实践的结果,在利用同时尊重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系自然之间的平衡,很多村落地理位置特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水土流失和农业活动的损失等问题,也为生态教育提供宝贵的范例和研究场所,传统村落不仅仅是物质的传承,更是生活方式社区群体的传承,往往都是可持续性的,这也为现代景观保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5. 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平衡

保证双向的平衡发展,开发与保护之间如何把握是研究人员与设计规划者共同考虑,如今旅游业的充斥着经济市场,为避免过度的商业化、类似化、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为了迎合市场,设计变成一种框架体系没有原有的特色和文化的价值,借鉴和仿建已经成为大部分传统村落带来的主流印象,考虑到文化的特殊性,尊重原有的历史价值,传统景观保护。在维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是关键性问题。

5.1. 敏感性和尊重原有文化

设计初衷充分考虑并且尊重传统村落的文化特性结社区结构,这是标榜在现实意义上班里遗迹的价值,文化价值是身份的根基是传统人居环境的重要形成组织,根据本土地区的文化尊崇理念有且独有的文化敏感性,在这些元素为前提下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关系是必要操作,反之我们将会失去。传统村落不仅仅是建筑同是口口相传的习俗,地域的宗教、习俗通过保护加以体现和传承,敏感性和尊重特性更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可持续规划设计在保护为基础上考虑到原有的核心价值,社区的参与让规划实施起来更贴合地方,让规划工作可以长期的实施,也让社区的居民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重视。可持续规划保障历史的连续,承载代代相传底蕴,敏感性和尊重有助于维系起源与发展。对于敏感性和尊重下的可持续规划可以避免文化的单一性,在现代化给予传统的压力避免被侵蚀和通话下,有助于保护传统村落的多样性。

5.2. 灵活性与适应性

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说是即便每一个设计都需要考虑并深刻理解的关键,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相较于传统村落需要设计多种用途和展示空间,满足住户需求外也考虑到外来人口和旅游业带来的产业结构,并不断更新。灵活性面对的是文化动态性,因为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动态性在保护可持续规划过程中融入和适应,反之如果只是单纯的维持一个世界一种特性会与社会脱节,文化也得不到传承。法侓法规在不断调整对于传统村落的把控和保护,适应性可以说是对当地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更好的反应及满足不断变化的条件,同时技术进步对于传统的费时费力且不能很好和保护的方式,适应科技带来的便利让价值高效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应对自然不可忽视的影响下灵活应对和适应各种气候,以确保传统价值的保护。

6. 现代化整合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现代化影响下传统村落在适应现代需求的同时尊重且保留传统元素,顺应可持续发展策略 [5] 。充分理解地域历史元素,适应时代的多变要求,在早期形成原有的形状下,景观设计师考虑多种新方案,从社会背景了解文化的历史,从自然环境了解风貌和水土植被的种植特性,避免受到气候和水土不同的损耗影响更新规划进程,从传统的村落布局和建筑结构了解风格的偏向,现代化整合中提到可持续可以从修复手法和可持续材料出发,从而确保与地方的人情,记忆,地域更好的融合,避免“千村一面,万楼一貌”。

6.1. 挽留“乡亲”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院潘鲁生院长提到:“保护传统村落,制定专家团队和吸引大学生参与,对村落历史、风貌、技艺、民居样态、文化等整理研究,做到访问村落老人经可能还原本土记忆”。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横岭村制作竹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手工艺人整理马尾毛发,在四川乐山农业企业家重金打造“萤火虫酒店”,都江堰也采用“稻虫共生模式”生态与旅游业共同结合,展现传统价值离不开人的参与,目前传统村落面临诸多跳转,其中人口的流失导致村落呈现“空心村”现象,维持传统村落体系中关键元素,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下人作为激活传统和社区的工具,将原因的放大看经济对村落的影响巨大,所以为村民提供经济机会和提升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开发旅游业、手工艺术品、当地特色食品的销售,带动人们的经济发展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当地的人们对于社区有着浓厚的情感价值和独有的归属感,挽留人们为传统村落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确保设计师的设计符合要求,政府政策的支撑给予人们精神支柱,充分反应和强化传统村落的更新和保护设计。

6.2. 记住“乡愁”

将“乡愁”泛指为增强传统村落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是文化和历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居民之间相互影响且不局限于专利属。民间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特性展示之一,如今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现象。刘昆财务部副部长说到:“传统古民居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最浓郁的乡愁,是历史文化现货的载体”。贵州省陈敏尔省长曾提到:“分批次坚持重点原则,试点先行兼顾全体,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要义,留住山水保护风俗、风貌、风物,记住乡愁”。人为破坏、环境影响、手艺人的减少等导致那些具有高度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渐渐消失,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才的培养,通过景观规划减少环境带来的不可逆的损耗。“乡愁”对传统的内容和含义,以及涉猎的价值领域如何定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含义中传播的部分,给予到“分散传递”区域性定义,这是对文化弘扬具有身份意义的认可,是在可持续发展范围界定方法之一,同时是决定“本土乡愁”转折模式,但是明确的强调“内容”同样是难以理解的范畴。另一种是不被确定的内容边界,是站在“含义”中间提取的核心元素,“乡愁”以情感的方式定位,在模糊记忆领域有且同时不具备限制性意义。两者希望强调的是通过不被规定的领土意识造价值传承和景观保护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在物理形态上成为培养与传承的场所,而不单是技艺与文化上的。结合现代化建设中景观可持续性对村落文化历史做出意境美化,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方式,更是一种保护文化和历史的手段。

6.3. 保护“乡土”

环境也好,价值也好,都是不断升华金奴的概念,以不变应万变,面对不同时代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历史遗址和传统景观与生物不断进化有同样的结构,方向不同呈现的效果不同,现阶段面对需要保护和受城市影响大面积覆盖下传统村落做出应对方式。景观设计师尊重过去同时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村落,利用技术的手段相公众展现历史遗址和传统景观,传统村落不只是名称和人类居住场所,包含了历史的特殊性和高度的文化底蕴,是层层叠加形成的整体,以现如今的样貌呈现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视野中,极大限度的保存是对下一阶段责任使然。山东大学刘铁梁教授曾说“村庄的各种资源和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等对城市内的人们更具有吸引力,在这需求下旅游业对传统古民居更有利,但如此也带来了竞争关系,合理分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护“乡土”利用现代技术GIS、3D虚拟空间来展示、更有效的去分析传递传统村落的景观和文化特色,鼓励多学科合作参与,提供更多视角对传统村落进行更新和传承。通过GIS数据分析收集,对其地域的建筑布局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分布情况,有效的理解村落的自然和历史变化。科技的发展,3D建模可以更好地模拟出建筑早期的外观和相公众呈现历史变迁。VR技术的融入可以将原有的多数历史情景静距离的展现在大众视野中。设计师与研究者们利用技术更好的理解和规划设计。通过GIS和3D技术还可以模拟自然灾害带来的潜在影响,并制定应对策略。

6.4. 突破政策困境

我国“三法一条例”是保护传统村落基本框架体系。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对历史的文脉延续坚持高文化自信,高建设质量,在思想建设上对各个时期遗留的遗址及时修护,坚持统筹规划价值保护,合理的设计原则和利用原则,以多方面的参与,共同建设传统村落与传统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提到对于困境的突破,明确保护对象及其保护重点,推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展示历史特色标志和特色,坚持做到不拆毁另建,切实保护建筑遗址,让历史和现代融合,实现代代相传。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社区空间和自然景观布局,鼓励特色创新。2020年6月实施的鹤壁保护传统村落规定中标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优秀文化遗址,对传统村落认定进而规划保护利用,适用方法。整体保护、有序修缮、因地制宜、活化传承、政府引导、社区参与。将传统村落纳入国土空间总规划加,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支持,各单位各司其职做好相应工作。普及公众意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并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在政策保护上建全政策管理统筹规划,资金的大力支持和奖励机制,从而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大幅度开展教育课题,学习专业知识体系和弘扬传统文化。

7. 结语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见证者也是文化重要载体,景观设计的参与保留村落原有特色,将传统村落作为主体,社区人们的参与是传承下的个体,传统村落与传统景观的保护是对文化的责任是对全人类人居环境的责任,满足各层次需求对可持续发展提供夯实的记忆基础、历史基础,是凝集生态与价值的必要举措,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相互制约,坚持促进和保护让文化遗产与传统景观有效利用,成就大众社会中的新标志,新记忆。从而确保地方特色经过长期的社会更替、经济变动、政策支持下的可持续发展,承载着的是生生不息的基因需要被保护,需要在社会化湍急的河流中通过创新站稳并传承。

文章引用

樊 倩,陆 峰,薛 梅. 景观设计与传统村落:历史遗产和景观保存
Landscape Design 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Landscape Preservation[J]. 设计, 2024, 09(01): 1270-1276.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1153

参考文献

  1. 1. 宁丹华, 王健. 现代审美语境下滩头年画图案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 2(12): 132-133. https://doi.org/10.16824/j.cnki.issn10082832.2018.12.045

  2. 2. 叶佳雯. 古村落的传承与新兴——富春江慢生活区茆坪村战略发展[C]//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0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 2020: 5. https://doi.org/10.26914/c.cnkihy.2020.009751

  3. 3. 金一, 严国泰. 基于社区参与的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思考[J]. 中国园林, 2015, 31(3): 106-109.

  4. 4. 韩锋. 探索前行中的文化景观[J]. 中国园林, 2012, 28(5): 5-9.

  5. 5. 许又文, 张晓燕. 文化景观视角下万涧村保护与发展研究[J]. 建筑创作, 2021(2): 192-19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