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8 No.04(2018), Article ID:25856,5 pages
10.12677/AE.2018.84069

Preliminary Study on Constructing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

Zhigang Zhang1, Shuhua Chen2, Zhiyuan Shang1, Jingbing Li3, Wei Luo2

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3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un. 20th, 2018; accepted: Jul. 5th, 2018; published: Jul. 12th, 2018

ABSTRACT

Libe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dominant educational concept in the West. Its educational concep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ideas. Domestic universities also begin to implement liberal arts education through liberal arts cours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the liberal course. How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eaching method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beral cours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established an interactive mod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ce to face”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interactive model based on the “web platform” after class. The “interactive mode” is embedded in the liberal cours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study,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broad knowledge” and “elegant temperament” purpos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Lide Shuren”. This study expects to provide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education.

Keywords:Liberal Educat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Web Platform, University

博雅课程互动模式建设初探

张志刚1,陈姝桦2,商志远1,李晶冰3,罗伟2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3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12日

摘 要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一直是西方支配性的教育观念,其教育理念对现代大学教育思想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也开始通过博雅课程实施博雅教育。然而,目前博雅课程在实施模式以及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是博雅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建立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模式以及课后“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模式,将“互动模式”嵌入博雅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达到“广博知识”与“气质优雅”目的,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高校博雅教育的最终目标。本研究期望为博雅教育的高效实施提供一个创新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 :博雅教育,互动模式,网络平台,高校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发源于古希腊,成熟于19世纪,一直是西方支配性的教育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教育制度、课程实践和文化理念(沈文钦,2009) [1] 。博雅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批评性思维、有效交际以及公民义务的能力而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Jonathan Becker, 2005) [2] ,其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指导大学教育的改革(魏善春,2009) [3] ,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左凯旋和聂津君,2009) [4] 、人们的媒介素养教育(赵慧臣和张舒予,2009) [5] 、大学德育教育(张亚月,2014) [6] 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目前,教师课堂教授“博雅课程” (也称“通识课程”)是高校开展博雅教育的基本途径(王泽和张舒予,2010;方兵等,2015) [7] [8] ,然而博雅教育实施模式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未能很好把握时代特征来创建贴近学生需求的博雅教育新模式;其次,博雅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较低(方兵,2016) [9] 。因此,有必要对博雅课程的教学做相应的改革,以达到博雅教育的目的:邱玥(2011)认为欲使博雅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功,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确立新的教育观念、调整博雅教育目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实施博雅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博雅教育质量 [10] 。陈静(2015)建议“学校要将博雅教育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目标,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并通过学校文化和社会实践来实施博雅教育” [11] 。王泽和张舒予(2011),以“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为案例,提出了以学习环境设计为重心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 [7] 。方兵等(2015)建议高校可以自主建设本校的SPOC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内运用“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的翻转课堂方式来学习博雅课程,同时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上对传统博雅课程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以提升高校博雅课程的教学效果 [8] 。美国巴德学院的Jonathan Becker (2005)曾在其“博雅教育的内容”一文中,引用“瓦尔塔∙格雷戈里亚”的一句话“博雅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的实施” [2] 。

因此,基于博雅教育的理念、博雅课程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学者对“博雅课程”改革的探索,本文着重从师生间的“互动模式”的建立来尝试进行博雅课程教学探索。

2. 师生间“互动模式建立”

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随后经过发展将一系列强调师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都归纳为“互动式教学法”。其实我国古代教育中就体现了互动教学的理念,如:春秋时期孔子提倡学生“多疑”、多听,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战国时期孟子强调“自得”的学习原则,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能动性、自主学习;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就曾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学特点。综合而言,互动教学是指在相互平等和谐、彼此融洽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合作、讨论,从而使学生在交流中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终达到在动态的教学中形成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交互的过程(王伟伟和杨秀丽,2004;袁明月和李庆丰,2017) [12] [13] 。互动式教学具有情境性、平等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基础理论的支持(杜倩颖等,2016) [14] 。互动式教学具有调动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优点,在博雅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袁明月和李庆丰,2017) [13] 。

因此,本研究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课堂和课外两方面来建立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博雅课程的有效实施。

2.1. 课堂互动模式建设

互动式教学中,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是建立课堂互动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详细、充分准备相关材料、巧妙合适地设计热点话题、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组织辩论、学生演讲等互动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问题,深入剖析,提出见解(图1)。

Figure 1. Constructing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

图1. 博雅课互动模式建立

2.1.1.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要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互动氛围,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谢少安,2010) [15] 。博雅课程由于是全校公选课,班内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因此,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2.1.2. 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

“互动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能否“动起来”,那么除了教师的个人魅力(知名教授、专家等)之外,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是互动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应该满足具有兴趣性、致用性、普适性等方面的特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又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最终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学会思考。博雅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以博雅思想为基础,而且要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学习反馈来获得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2.1.3. 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上,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语言、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展示,使抽象内容变得具体、使复杂原理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谢少安,2010) [15] 。也可以通过“情景设计”、“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且能够参与教学过程(颜醒华,2005) [16] 。博雅课程基于其选课学生的特点可以在考核过程中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与课程相关联的“成果”来展示。

2.2. 课外互动模式建立

“互联网 + 教育”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互联网思维与教育基本规律相结合为指导,构建开放、平等、共享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主流世界观的公民,在人的精神世界构筑和平、幸福图景(李芒和李子运,2016) [17] 。国外互动式教学法已经进入利用互联网、Clicker等工具进行在线互动的时代,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也逐步偏向于对各种互动工具的应用(袁明月和李庆丰,2017) [13] 。基于网络的发展以及聊天工具的开发(微信朋友圈等),教师可以在课外将知名学者的博客、微信朋友圈等发布的与课程相关的专题转发给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网络平台”,这样教师能够利用自身的课外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因此,针对博雅课程的教学实施,在课堂互动之外,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学习资料、进行相关测试、完善考核制度,弥补课堂上有限的师生互动,提高“互动”频率和质量,从学生最初的教师监督式的学习,逐渐形成后期的主动性探索,从而高效完成博雅教学的目的(图1)。

3.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博雅教育对未来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博雅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 + 教育”计划的实施,通过课堂内互动模式和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外互动模式的建设来促进博雅课程的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文章引用

张志刚,陈姝桦,商志远,李晶冰,罗 伟. 博雅课程互动模式建设初探
Preliminary Study on Constructing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J]. 教育进展, 2018, 08(04): 454-458. https://doi.org/10.12677/AE.2018.84069

参考文献

  1. 1. 沈文钦. 西方学者对博雅教育思想史的研究: 1890-2005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6): 104-112.

  2. 2. Becker, J. 博雅教育的内容[J]. 开放时代, 2005(3): 23-34.

  3. 3. 魏善春. 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9, 2009(9): 69-70.

  4. 4. 左凯旋, 聂津君. 博雅教育理念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 当代青年研究, 2009(12), 48-52.

  5. 5. 赵慧臣, 张舒予. 博雅理念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促进人的终身发展[J]. 现代教育管理, 2009(5): 11-13.

  6. 6. 张亚月. 从博雅教育维度审视大学德育: 目标,方法及途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8(6): 147-149.

  7. 7. 王泽, 张舒予. 高校博雅课程混合式学习研究与实践——以“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为个案[J]. 电化教育研究, 2010(10): 37-41.

  8. 8. 方兵, 杨成, 陈然. “后MOOC”时代高校博雅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5(3): 48-52.

  9. 9. 方兵.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博雅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16(1): 14-17.

  10. 10. 邱玥. 刍议博雅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7): 12-13.

  11. 11. 陈静. 高职院校开展博雅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6(4): 63-66.

  12. 12. 王伟伟, 杨秀丽. 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 教学与研究, 2004, 11(4): 65-66.

  13. 13. 袁明月, 李庆丰. 互动式教学法研究综述[J]. 教育进展, 2017, 7(6): 415-422.

  14. 14. 杜倩颖, 刘旻昱, 杨坤. 浅议互动式教学[J]. 教育进展, 2016, 6(5): 204-209.

  15. 15. 谢少安. 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探索, 2010(1): 61-63.

  16. 16. 颜醒华. 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 21-24.

  17. 17. 李芒, 李子运.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新思路[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0): 11-1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