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6712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6511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陈甲文*,卢楚贤,莫建菊,梁家露,赖西纳,徐雨欣,肖刚#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广西 百色

收稿日期:2023年5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7日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临床学科知识技术水平的融合提升,医疗卫生领域得到不断推进,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国家越来越需要具备综合性服务能力的高质量高水平医疗卫生行业人才,这也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要求。当下传统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显得尤为紧迫。通过查阅目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献,笔者提出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秉承有利于社会医疗卫生健康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实践能力的医学教育理念,解决目前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完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为构建更加平衡、合理、可持续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教学模式,学生发展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Jiawen Chen*, Chuxian Lu, Jianju Mo, Jialu Liang, Xina Lai, Yuxin Xu, Gang Xiao#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Baise Guangxi

Received: May 3rd, 2023; accepted: Jun. 1st, 2023; published: Jun. 7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integ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various clinical disciplines, the medical and health field has been continuously promoted, and the people’s demand for health is rising rapidly. The country’s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 increasingly needs high-quality and high-level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service capabilities, which further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for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s facing great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so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By consulting the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literature, the author advocates improving 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focusing on students’ development, adhering to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at is conducive to social medical and health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o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elites with more excellent practical medical capacity. Furthermore, we also insist on eliminat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patterns, improving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more balanced, reasonable, and sustainable teaching patterns.

Keywords: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ing Mode, Student Developmen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医学生成为临床医师发展的关键一步,在当今精准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医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要求。随着医疗卫生模式的发展转变,各高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有所改进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保障人民健康,大幅度提升健康水平 [2] 。为了提升国家卫生领域水平,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医学高校发展改革的重点,学校应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实际的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医学知识理论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把临床本科医学生培养成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卓越医师。当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专业轻思政现象,医学教育教学应以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论述为指引,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适应医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 现阶段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发展现状及策略

2.1. 学生缺乏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政府和国家的分工到双向自主选择,就业模式定位多元化,医学生就业环境也变得愈发复杂。中国医生所占人群的百分比相对国际水平较低,人民对医生需求量很大。但现实中,中国医生数量存在着严重的分布不均衡,城市医生的数量较为充足,农村医生数量相对较少 [3] 。大部分刚进入校园的医学生没有明确认识到社会就业状况,容易缺乏清晰的医学职业生涯规划。很多临床专业学生理想的就业选择都是经济发达城市的三甲医院。通过中国部分高校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发现,约占18.9%的医学生完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 [4] ,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而是存在就业从众心理,忽略自身实际情况,不能明确毕业后选择考研还是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理性认识,导致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容易出现偏差。解决医学生涯规划不清晰的问题需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指导授课。而对于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说,具有意识传递性的开导式职业生涯规划课更有实际优势。目前,大多数学校具备生涯规划师资质的教师缺乏,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负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大多不具备相关医学知识,无临床工作经历,缺乏对医生职业的深刻体会,很难合理地为学生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传统课程主要以传播就业知识概念和就业选择为主,授课方式单一,内容陈旧枯燥,加之部分学校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课程效果非常不理想 [5] 。对此,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不同专业性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进行小班学习,开展课堂讨论,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讲解择业规划思路,提高课程质量效果。二是学校开展课堂知识讲授和课外实践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以课堂讲授为主,高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和模拟求职面试等相关活动,持续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让学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扎实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6] 。

2.2. 医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现象

医学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关怀人,体现人的尊严,彰显人的价值,实现对生命的深层次关照 [7] 。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精神科医生恩格尔教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子系统在多层次上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也让医学人文精神逐渐得到社会重视。然而在医学本科教育阶段,仍有很多医学院校教育都是“重技能,轻人文”的,开设的人文课程寥寥无几,仅有的几门人文课程大多为选修课程,给医学生一种人文素养“不重要”的错觉。医学人文精神成为一个空旷的概念和要求,没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包涵的重要意义。医学人文精神主要来源于医学实践,但目前医学人文教育却偏离了这个方向,“重技能,轻人文”的畸形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并重,变成了单纯局限于传授知识的理论教育。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医学生今后工作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8] 。目前医学院校课程缺失了人文情感熏陶和人格培养,仅依靠单薄的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传授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医学人文实践体会。很多在工作当中的医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与共情,将患者看作一台坏掉的机器进行诊治,忽略了人生理心理之间的联系,容易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缺乏理解和关爱的医学行为得不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增加医患矛盾产生的概率。对此医学院校应改正“重技术,轻人文”的教育模式,完善医学人文课程,重视人文教育的传播。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高校必须打破理论知识传授的局限,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真实地感受人文精神、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此外,把人文精神纳入考察科目,人文精神的考核成绩与晋升挂钩等也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 [9] 。

2.3. 医学教育中医德教育重视不足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高教[2018] 4号)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 [10] 。目前不少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目的逐渐变得功利化,学医的原因更多的是就业前景好,社会地位高,经济效益好,而非救死扶伤,实现人生价值。这与医学院校教学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忽略医学道德有很大关系。相关医德教育课程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育模式单一,这些都是导致高校学生医德信念缺乏的原因。医学生课业繁重且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养成了“重理论,轻品德”的习惯,在道德发展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对此,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提倡从全员、全过程、全环境三个方面统筹育人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协作 [11] 。医德理论教育和医学实践教育并重,优化课程设计,改变教育模式,同时还要加强传统医德文化的传承,从自身行动践行“大医精诚”理念,加强实施传统医德教育,筑牢学生医德教育理念。将良好的医德医风传承下去。良好医德教育会让整个医疗服务行业变得更有感情,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可以推动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12] 。

2.4. 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也是检验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很多医学生对自己学习没有清晰的规划认识,容易出现上课态度不端,产生临时复习应付考试的学习心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认真钻研,对临床知识技能没有充分掌握,这对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影响甚大。临床医学生的毕业证、规培证、执业医师资格证是参加工作的必备条件。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无法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就意味着无法拿到从事医疗行业的资格证明,无法正式进入医院进行医疗卫生工作。这部分无法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生也许会面临失业或者转行的风险。所以在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应当重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普及执业医师培养计划内容,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避免“填鸭式”教育教学。同时医学院校应重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应当给新任教师传递教学经验,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动,以便于让新任教师少走弯路,快速适应岗位工作 [13] 。

2.5.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内容安排与课时的矛盾

高校课时内容规划不尽相同也是导致学校教育水平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刚踏入校园的医学生缺乏临床思维和学习方法,医学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教师经验总结和技巧解读才能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否则课堂气氛沉闷,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实践课程内容少也是让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和感悟的重要原因 [14] 。由于近些年出现的医患矛盾事件,也让患者对实习医生产生排斥,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如果理论内容无法和实践内容同步,或者实践内容课时缩减严重,则会导致学生轻视实践的重要性,容易导致其对理论知识产生更多的错误理解。课时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授课不符合逻辑,实践课程无法和理论课程形成良好链接,则会大大降低课堂传授效率。学校既要有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能够按时完成授课内容,也要合理安排课程顺序。课时不足容易导致课堂速度不合理提升,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授课内容。这样的授课其实是失败和不合理的,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理论内容讲授不清晰,实践课又不能合理安排,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非常不利。正确的课时内容安排应该将理论内容和实习内容安排紧凑,比如上午讲授的是肺部疾病和儿科护理,那么下午的实习应该是肺部疾病,晚上实践课程内容应该是儿科护理,类似这样的课程安排会容易减少学生遗忘程度,加深知识印象。理论课程的课时应该与实践课程课时相当,要保证每一个疾病或者症状内容学生都能去参与诊断学习,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更容易加深知识理解和提高学科感悟兴趣。对此学校可以运用讲授–内化–讨论三阶段整合模式(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PAD),在该模式下的教学,教师讲授课程之后,通过组建学习小组促进课程讨论,并余留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效率。PAD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过程,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调整 [1] 。随着标准化模拟病人(simula-tedpatient, SP)培训教学的不断发展,以SP和人体模型的教学被医学院校广泛接收应用。SP教学可以为医学生提供反复学习的机会,且可以摆脱临床病例不足、病例无法公平共享等问题。通过反复的练习指正操作,学生临床技能将日趋成熟,更容易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患者信任,也锻炼了学生问诊心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5] 。

3. 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方向

3.1. 教学模式的转变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也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大力推广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内容,同时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 [16]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是指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巩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电子书、听取录音等方式学习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发挥解决知识疑惑和加强知识巩固的作用,随着近些年的模式发展,目前也成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大热点 [15] ,现如今网络资源发展迅速而丰富,当代各所大学的教学资源已经可以跨越空间限制传播到世界各地。学校拥有众多渠道拓展教学形式,分享教学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大学生慕课、知到、学习通等教学应用观看全国各所高校的精品课程。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授课也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学校应当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授课教学通道相结合,充分利用优秀教学资源,借鉴共享教学经验,努力推进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同时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应增加互动,增加学生自主表达机会,引导学生勤思好学,提升医学发展能力。

3.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学校重视将工作计划围绕学生发展进行合理制定。在课程安排上,学校通过评估本校教育资源水平,结合教师资源与学生素质进行合理规划。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信息媒体技术逐渐成熟,近些年,全国高校普遍开展了线上教学授课。线上教学的发展成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当正确引领学生走入医学学科的殿堂,帮助引导学生制定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后进行针对性教学补充。临床知识的传授,不仅要注重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学校要让学生具备专业思维和职业素养,学会利用临床思维解决医学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高校要重视学生医德素养和人文关怀理念的养成。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忽视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医学教育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然而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凡事以学生为中心”。受到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价值观念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而出现偏差甚至扭曲的情况,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对学生不良行为现象予以纠正和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而不是任其随意发展,否则其结果将有悖于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目标 [15] 。

3.3. 小班化教学改革探索

医疗卫生领域技术要求的提升,使医学教育发展逐渐走向精细化。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上来讲,传统的大班学习存在诸多缺陷。大班授课模式,师生比率低,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知识接收情况,课堂效率低。在大班授课模式中,学生知识水平不一,教师的教学安排缺乏针对性,容易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一堂课结束后,实际效果往往是有的学生学会了操作,有的学生完全不理解概念,还有的学生趁教师讲课之际低头玩手机,开小差不专心听讲,教学效果不佳 [17] 。由于小班教学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因此,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来解决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小班化教学是在缩减班级人数的基础上,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的一种新型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因此,学校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改革 [17] 。首先应当将课堂学生进行分组,在开课前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让每组同学进行思考,小组成员落座在集中区域,上课完毕之后让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并随机选取同学进行总结交流,同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教学补充,强化记忆。在小班教学模式中,教师合理安排课程讲授时间,给予同学思考和讨论教学内容的时间。这样的设置让学生更加善于思考问题,促进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4. 建设医学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当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育德元素。“人”是医学教育的内源价值追求,医学是“人学”,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其卓越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更体现在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医学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增强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发展以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结合、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结合的教学思路,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医学职业素养教育、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综合发展。在思政教育建设当中,学校要钻研教学内容,收集思政教育案例,创建学校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库,并运用合适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学校需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医学专业思政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会,组织示范教学比赛和学习经验交流会,加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特色案例的推广和应用。除自之外,学校要坚持改良教学方法。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研究为导向(research-based learning, RBL)、以案例为导向(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程教育上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多空间、课内课外全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推进“情景思政”“床旁思政”“实践思政”,通过情景模拟、床边指导、社会实践,围绕医疗卫生领域发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研究,将理论融入实践,加强医学价值引领。应当丰富思政课程教学方式,着力推进在线教学力度,合理构建和运用医学思政教育精品课程,利用现有教学APP建设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发展直播教学、慕课教学、研讨教学等授课方式,开辟更广阔的医学课程思政新阵地 [18] 。

4. 结语

临床医学的本科教育是培养优秀专业医疗人才的关键一步。在面临各种复杂的医疗卫生状况背景下,学校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变,找出现实存在问题,利用新型教学模式和资源,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医学院校应当注重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生涯规划,综合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领域精英。在医学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安排课程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美好的大学校园环境。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督促学生学好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加强精神道德的修养,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医学教育提倡“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人命至重,贵于万金”的行医理念,每一位医学生都应铭记对生命的尊重 [19] 。学校唯有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发现问题,并对此做出改善,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医学教育的提升,才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于“五育并举”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125;右江民族医学院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22-08;右江民族医学院2022年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YYCXCY202230Y。

文章引用

陈甲文,卢楚贤,莫建菊,梁家露,赖西纳,徐雨欣,肖 刚.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Specialty[J]. 教育进展, 2023, 13(06): 3241-324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11

参考文献

  1. 1. 邵延萱. 精准医学背景下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 经济师, 2021(11): 217, 219.

  2. 2. 曹阳. 从临床医学迈向健康医学[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0): 1287-1292.

  3. 3. 于淼飞. 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6): 164-165.

  4. 4. 许旷宇. 医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探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9, 24(3): 309-312.

  5. 5. 尹晓娟, 郭珍磊. 健康中国视阈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7(3): 32-35.

  6. 6. 胡婷婷.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化教育中的作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1): 69.

  7. 7. 苟艳. 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逻辑: 溯源和展望[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1(2): 117-128.

  8. 8. 邢莹莹.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牡丹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 https://doi.org/10.27757/d.cnki.gmdjs.2020.000077

  9. 9. 王宇.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433/d.cnki.gxyku.2022.000043

  10. 10. 代成书, 欧阳明月. 四川省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学版), 2020, 18(2): 22-25.

  11. 11. 施博书, 李旭东, 秦雪, 等. “三全育人”体系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升学工作路径研究——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 2023(3): 145-148.

  12. 12. 欧阳静, 吴永刚, 张亚军, 等. 基于“大医精诚”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 35(8): 912-915.

  13. 13. 陈琰.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路径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11): 204-205.

  14. 14. 张静华. 本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https://doi.org/10.27149/d.cnki.ghdsu.2021.002563

  15. 15. 贠建蔚, 朱正平, 樊红, 张德奎. 当代中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现状和改革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11): 8-9.

  16. 16. 柳云.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111/d.cnki.ghyku.2022.000157

  17. 17. 吴爱莲, 叶记林, 焦啸波. 高职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课小班化教学改革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5): 84-86.

  18. 18. 徐翀. 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3(S1): 154-157.

  19. 19. 陈浩天, 张枫林. 高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改革思路探微[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8): 125-126.

  20.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