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06 No.02(2018), Article ID:25082,6 pages
10.12677/ML.2018.62030

The Subjectivity and Interjection of the Discourse Marker “Haole”

Sumei You

ICCS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May 8th, 2018; accepted: May 18th, 2018; published: May 25th, 2018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Haole”, the discourse marker frequently placed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in a dialogue context. Based on the textual discours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processes that occur step by step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functions such as completion, negation and concession. As a discourse marker delivering certain tone with implications, “Haole” symbolizes a process of de-subjectivization, which means the transferring of subjectivization as well as modal sense of the speaker in a dialogue context, thus losing its original meaning and becoming an interjection used independently.

Keywords:Haole, Subjectivity, Discourse Marker

话语标记“好了”在语境中的主观化及叹词化

尤素梅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18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5日

摘 要

本文选取对话语境中常出现的句首话语标记“好了”作为研究对象,在语篇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好了”在言语交际中出现的结束完成、劝阻否定及让步功能三种层级递增的主观化过程。“好了”作为表达语气意义的话语标记,其去主观化的过程是对话情景中的说话人的主观化和情态义的转移致使其剥离了实际意义,形成了独立使用的叹词。

关键词 :好了,主观化,叹词化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本文主要讨论在对话语境中位于句首位置,表达否定及让步功能的话语标记“好了”。Schiffrin (1987)指出 [1] ,在句法上具有可分离性,即与前后的词语没有句法结构上的关系,在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对话语的命题真假不产生影响,功能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根据他的这一标准,位于句首的“好了”具备这一特征,因此我们认定它为话语标记。如:

1) 好了,不要谈我的事了,谈谈你自己吧。(白帆《女大学生综合征》)

2) 好了,我走!淑菱,我必有信给你!(老舍《残雾》)

3) 不用再逼我说什么吧!好了,我爱你,我爱你!行不行?(老舍《残雾》)

首先,在形式上,“好了”都位于对话语语境中的句首位置。

其次,在语用功能上,位于句首的“好了”不表达实际意义,只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和态度的功能。

另外,在语篇上,其起到了连接语篇的作用。

例1) 2) 3) 从意义上看,由实到虚,在一定程度上“好了”省去也不影响句子的完整结构和表达。“好”的实际意义已经完全剥离,在与语气词“了”组合后形成了独立语气意义;另外在功能上“好了”原本表达实际意义上动作或事件的结束或完成义,发展到事态或话题的结束或完成,已经从实到虚,真实意义已经基本消失,不需要再附着在动词后面表达实际意义;在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时常常可以叠用增强语气;语音上“好了”越来越弱化。基于这几点,本文认为在对话语境中位于句首的“好了”已经发生了主观化并已经成为了具备独立语气意义的叹词。

本文大部分语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也有部分截取的是话剧和舞台剧的台词,必要时自拟了一部分。

2. “好了”的意义和功能

2.1. 表结束完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好”的词条中有结束或完成义,放在动词后做补语,表示动作的完成。在对话语境中,动词省略,“好了”也可以独立使用在答句中表示完成或结束。这时候的“好了”的意义还没有完全脱离动词后做补语的语用功能,我们还是可以在句首把动词补充完整。如:

4) 官兵喊:你们[好了]吗?贼这边稍微布置一下,你往办公区跑,你往张翼翔家后边跑,半小时后煤堆集合,然后高喊:好了。(王朔《看上去很美》)

5) “好了,回去吧!过两天记着来换药。”(刘德鑫《罗瑞卿与赵一曼》)

6) 我出了大约有十分钟,他就在那儿不停的扣扳机,照了一张又一张。然后他说:“好了,我照好了,明天就给你。”(《廊桥遗梦》)

不难发现,例(4)中“好了”出现在答句中,其实就是回答前句“准备好了吗”,在“好了”前可将省略的动词补充完整,因为是出现在答句中,即使动词省略也不会产生句子的整体表达。例(5)“好了”虽然位于句首,但我们可以从后续句判断说话人的意思是今天的药已经换好了,结束今天的日程。

2.2. 表劝阻否定

当“好了”出现在句首,后句中往往出现“不”“不要”“别”等词句的时候,好了表达说话人对对方的行为动作作出劝阻,或是对对方的意见或行为直接否定。常常会出现在祈使句中。如:

7) 这几句话触起鸿渐的心事,他走进床畔,说:“好了,别吵了。”(钱钟书《围城》)

8) 茂才“哼”了一声道:“你这话还差不多。好了好了,不要赔不是了,你就买点我的花生吧!”(电视电影《乔家大院》)

9) 啊,你看,咱两口子这么一吵架,把什么正事儿都给耽误了。好了好了,别哭了啊。你还站这儿干嘛?(电视电影《编辑部的故事》

这几例中“好了”出现在祈使句的句首,跟“不要”“别”连用,其实就是说话人对对方的“吵”“赔不是”“哭”等动作的劝阻和否定,希望对方不要那么做。是说话人主观上的一种态度,其实也是一种要求对方对之前的动作进行结束和完成,切换到另一种动作或状态的提示或要求。因此这种劝阻和否定其实也是从动作的完成或结束义延续而来的,只不过增强了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态度和情感。

2.3. 表让步

让步是交际双方之间发生意见不合,说话人不得不为了某种目的或动机放弃原来的观点、意见或行为,对对方的行为或意见消极地认同和接受。说话人言语上可能已经跟对方达成了一致,但实际上在认知层面上并未真正认同和接受。

10) 甲:你今天真是不应该那么对他。

乙:好了好了,就算是我做错了。

11) 傅老:好了好了,就算我们家不想要了。

老胡:不是就算,就是。

傅老:啊好好好好,就是就是。

老胡:承认了吧?行,你成了就好,我现在回去给你拿钱去。

12) 好了,总算毕业了,有工作了,每月有三十九块半的工资了!他高兴得忘乎所以。(贾平凹《情感历程》)

13) 宝贝,我的小傻瓜,再这么下去,弄得妈妈也要像你一样犯傻劲儿了。好了好了,既然你不想睡,妈妈也不困,咱们别这么哭哭啼啼地呆着,倒不如干点别的。(翻译作品《追忆似水年华》)

当交际双方意见不一致时,为了使得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有一方要作出妥协和让步。即使认知上不承认、不认同对方的意见和行为,但在言语上已经作出了让步,表现在后续句中常常会出现“就算”“即使”“即便”“既然”“总算”等表示让步关系的词语。例(10)中乙对甲的批评有点不耐烦,但迫于无奈,不得不承认自己做错了。“好了”的叠用增强了说话人的无奈和迫不得已的主观情态。例(12)中本来说话人的期待会更高,希望能得到更好的工作,目前的状态总算是毕业了,有了一份工作,可以养家糊口,退而求其次已经算是目前比较好的状态了,也是一种委曲求全。例(13)中妈妈本来的意图是希望孩子睡觉,但是由于孩子不想睡一直哭哭啼啼,妈妈只能同意宝贝不睡觉的想法,也是一种让步。

2.4. “好了”的叠用形式

在对语料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好了”在表达劝阻否定和让步功能时叠用的形式占比较高,这说明其主观化程度较高,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语气上也似乎更强烈一些。

14) 好了,好了,你别解释了。(谌容《梦中的河》)

15) “好了好了,别等他了,都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每次都迟到?还让不让人吃饭啊?我们开始吧!”(自省)

16) 菜里下毒药?真气得我半死!我一个人去了,你们不来,我满不在乎。好了,好了,总算认识了你们这两位大架子小姐,以后不敢碰钉了。”(钱钟书《围城》)

17) 子:好了好了,我错了,我不应该打同学,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父:牛敷衍我吧,我看你再打同学,我不打断你的腿!

试着比较这几句中表达劝阻否定及让步义的“好了”,如果单用一个“好了”,明显语气上没有叠用那么强烈,说话人的不耐烦和无奈的情绪表达没有那么淋漓尽致。当然这种叠用的高频出现跟言语行为的背景是有关联的。

3. “好了”的主观化特征

关于“好了”的词类归属,《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都尚未把“好了”看作词,王珏(2012) [2] 把“好了”算作复合型语气词的一类。随着“好了”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我们觉得它已经有词化倾向并已经有了主观化的语法义和范畴义。从语用功能来看,其有篇章连接功能和标记作用,是主观情态标记。因为其出现在对话语境中,又被认为是话语标记。我们认为“好”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义,出现在对话语境中省略动词本身,逐渐虚化以后,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情态,有一定的语气意义,最终独立使用形成了叹词化的话语标记。

3.1. 主观化理论

Traugott (1989)把主观化定义为一种从语用到语义上的演变过程 [3] ,由此“把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所谓语法化中的主观化是指一个在语法上可以识别的表达形式在向表现说话人对所说的话的信念和态度方面的发展。起先是由一些主要表示具体的、词汇的以及客观意义的形式和结构,在局部句法语境中经过高频使用,从而获得语用的、人际的和依赖于说话人的表达功能。也就是说,一些以前只表达客观意义的语法形式,在情景中反复使用,从而发生了主观化,结果是这些形式被用来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而表达语气意义的“好了”正符合这样主观化的过程。

3.2. “好了”的主观化

表结束或完成义的“好”通常附着在动词后,作动补结构,增强动作的完成意义。当省略动词“好了”在口语对话语境中主观性语境发生了主观化,结束或完成的实际意义剥离,发展到表达劝阻否定最后到让步,形成了无实际意义纯粹表达语气意义的主观化梯次等级。

彭伶楠(2005) [4] 把类似叹词的“好了”看作是“好了2”,表达结束语气。她对“好了”做了历时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语气词“好了”是由动结式中表示结果意义的“好了”演变而来,因此作为从动结式虚化而来的语气词“好了”是以某种结果意义或完善意义为语义基础的。

李宗江(2008) [5] 谈到近代汉语完成动词向句末虚成分演变时,认为语气词“好了”是从“就好了”而来,表示建议、请求、表态、希望、安慰、怨恚等六种语气。

韩静(2008) [6] 考察了常用语气词“好了”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分析了语气词“好了”在静态语义平面和动态语用平面之间的密切关联性,诠释了从语义到语用的实现过程。

李小军(2009) [7] 考察了语气词“好了”的话语功能,认为语气词“好了”表“妥善处理”和“随意、轻描淡写”的语气并具有较强的交互主观性。

互动对话语境中表达结束或完成的“好”发生了主观化,形成了劝阻、否定到让步的主观化梯次等级。由于它已经虚化,那么它的这种现实的动作意义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出来,而只能体现在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者心理预期上。这个等级体现了从语用到语义上的演变过程,使得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

4. “好了”的叹词化特征

叹词是整个语段的语气和情感先行引导词,具有代句功能。当动词被省略以后,“好了”所表示动作完成的结果意义就大大减弱,“好”与“了”的紧密度更高,原本负载的本意就开始变虚,更侧重于传达语气意义。这为“好了”位于句首独立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也为它的叹词化特征提供了可能。“好了”位于句首,形式上相对独立,叹词化是因为对话语境出现的主观评价,当客观的结束完成发展到主观的劝阻否定再到对主观情态上的让步,主观性越来越强时,它就演变为了叹词。

4.1. “好了”的叹词化

“好了”位于句首,它所引领的不是针对句内某个成分,而是一种全局性的,为全句及后续句的否定奠定基调和情感态度。在对话情景中,“好了”的基本表现是:1) 用在句首,可以独立使用,不能添加任何附加成分。2) 主观情感比较强,没有实在的语义,只表达结束完成、劝阻否定义或让步义。3) 具备叹词的功能,有强烈的情感义。4) 可以叠加使用,增强语气色彩。5) 可以用“好啦”代替,在表达说话人强烈主观情感意义上也可以适当拖延语音表达。

“好了”之所以能够叹词化,首先来源于其原本的语义基础,其次是句首的语法位置。张旺熹(2006) [8] 指出,一个词汇单位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其初始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化后形成的语法意义之间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和谐一致关系,这是语义相宜行的要求。“好了”的结束完成义是劝阻否定和让步义的语义基础。

18) “好了,我走!”祥子没话可说,只好赶紧离开这里;无论如何,斗嘴它是斗不过他们的。(老舍《骆驼祥子》)

19) 做个诚实的人真难呵!好了,就这么决定了,忘掉真实吧。(王朔《动物凶猛》

4.2. 叹词化的语法相宜性

固定的语法位置具有特殊的信息、话语意义以及情感语气功能。句首是统摄整个句子的位置,为整句的内容或情感语气奠定了语气基调。刘丹青(2011)强调叹词实际上是整个语段的语气和情感先行引导词,具有代句功能。形式上,因为“好了”是叹词,为整个句子的语气、口气、情感奠定基调。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人发出的整体语义及表达功能跟句首的叹词功能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情感色彩。

“好”的完成义,可能是动作的完成、事件的完成,也可能是话题的完成,这最终为完成义转为劝阻否定义提供了可能。“好”的完成义不断弱化,最后导致“好”的词汇意义被完全抽离,使它不再成为句子的信息焦点,同时在语音上也相应出现了轻音化或者弱化。基于这一点,“好了”在互动语境中发展出劝阻否定义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话语标记。结束完成–劝阻否定–让步反映了“好了”的语义演化过程和机制,形成了主观化的梯次等级。

5. 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互动对话语境中位于句首,表达结束完成、劝阻否定及让步意义的“好了”的主观化与叹词化功能。研究发现,“好了”在由完成义发展为表达话语否定最后形成让步功能,其中逐步显示出主观化的梯次等级。在去主观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叹词化,伴随着“好了”的主观化及叹词化,语用意义渐渐弱化,纯粹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主观化由低到高,词类也由动词补语演变为叹词在语音上也出现了弱化,可以用“好啦”代替。主要特征如下:

1) 语用到语义的演变,从实际意义到对话题内容的主观情感和态度。

2) 主观化过程,结束完成–劝阻否定–让步(逐级递增)。

3) 叠用说明其主观化的程度,已不表示实际意义。

4) 叹词功能明显,只表达语气意义。

文章引用

尤素梅. 话语标记“好了”在语境中的主观化及叹词化
The Subjectivity and Interjection of the Discourse Marker “Haole”[J]. 现代语言学, 2018, 06(02): 247-252.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2030

参考文献

  1. 1. Schiffrin, D. (1987)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 2. 王珏.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2, 38(6): 58-65.

  3. 3. Traugott Elizabeth C (1989) On the Rise of Episetemic Meanings in English. Language, 65, 233.

  4. 4. 彭伶楠. “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J]. 语言科学, 2005, 4(3): 74-80.

  5. 5. 李宗江. 说“完了” [J]. 汉语学习, 2004(5): 10-14.

  6. 6. 韩静. 语气词“好了”的语义与语用分析[J]. 南开语言学刊, 2008(2): 105-111.

  7. 7. 李小军. 语气词“好了”的话语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 2009, 23(4): 465-474.

  8. 8. 张旺熹. 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