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6
No.
05
(
2018
), Article ID:
28234
,
10
pages
10.12677/ML.2018.65092
A Study of Repetition in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
Kaixin Zh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Dec. 4th, 2018; accepted: Dec. 20th, 2018; published: Dec. 27th, 2018
ABSTRACT
Daily conversation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discourse research. As a form of language, repetitive language is very common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repetitive language of spoken language mainly focuses on educational discourse, such as teacher’s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repetitive language in daily convers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dialogues between a young mother and her young child as a corpus, and makes a formal and functional examination of the repetitive language. According to Huang (2010), this paper divides the repetitive words in the corpus into two categories, self-repetition and other repeti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in form, the repeated words are mainly two-syllable words. Functionally, the mother’s repetitive language is mostly used to acknowledge the receipt of information and ask the son to clarify or confirm. The son’s repetitive language is mostly used to imitate the mother’s words.
Keywords:Repetition,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 Self Repetition, Other Repetition
亲子对话中的重复语研究
张凯欣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摘 要
日常会话是话语研究的重要领域。重复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非常普遍。目前有关对口语形式的重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语篇类,如教师课堂话语,而对于日常会话中的重复语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择了20篇年轻母亲与其幼子之间的对话作为语料,对其中的重复语进行形式上和功能上的考察。本文根据Huang (2010)的研究,将语料中的重复语分为两类,自我重复和他人重复。研究结果显示,在形式上,重复语多以双音节词为主。在功能上,母亲的重复语多用于告知信息已收到,要求儿子澄清或确认。而儿子的重复语多用于对母亲的话语进行模仿。
关键词 :重复语,亲子对话,自我重复,他人重复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重复语的使用十分普遍,它既存在于口语中也存在于书面语中。在书面语言中,重复语可以作为一种衔接手段(Halliday & Hasan, 1976 [1] ),这种手段促进了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甚至是整个篇章的衔接。另外,在歌曲与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达到一种特定的效果,常常将重复语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付天军、付晓丽,2018: 89 [2] )。在口头表达中,重复语也大量存在。李悦娥(2000 [3] )考察了课堂话语中重复语的功能,结果表明,澄清,请求和理解检验是课堂话语通用的策略。课堂话语中重复语还发挥着教学方面的功能,如,第三话轮重复语可以作为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余泽超、罗洁云,2015 [4] )。目前有关口语中重复语的研究集中在课堂话语,对于日常会话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日常会话入手,旨在考察日常会话中重复语的形式表现和功能。
日常会话有多种类型,本文所选的语料属于亲子对话。亲子对话是指发生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它也是家长与孩子互动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吴惠强,2003 [5] )。有关儿童重复语的研究,早在1980年代就已出现。根据Fee和Ingram (1980 [6] )的早期研究,重复是儿童音韵发展最早阶段的一般模式。Casby [7] (1985)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儿童语言中的重复语作了考察,研究显示,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为模仿。Klem [8] 等(2015)对216名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纵向研究,旨在澄清句子重复的本质及其与其它语言技能的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Huang (2010 [9] )从话语语用的角度研究了亲子对话中父母他人重复的形式与功能。父母使用不同类型的重复进行各种交流目的,如确认收到信息,要求澄清,要求确认等。另外,他还对亲子对话中儿童的他人重复的形式和功能进行了研究(Huang, 2012 [10] )。结果表明,并非所有文本类型的他人重复都是模仿,儿童使用不同形式的重复来执行各种交际功能,如表示同意或确认,表示否认或拒绝等。在Huang [9] [10] 对父母及儿童的他人重复的研究中,他首先对重复语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即精确重复、减少重复、修改重复、扩展重复,然后分别对这四类重复所体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功能上,Huang [9] [10] 的分类都十分清晰有条理。且他的研究中所提到的大部分功能都适用于本次研究的语料。因此本文将基于Huang (2010, 2012 [9] [10] )对亲子对话的研究,对语料中的重复语进行形式上的描写以及功能上的分析,对亲子对话中的他人重复以及自我重复进行探究。
2. 数据
2.1. 语料来源
本次研究所用会话语料的参与者为一名男孩与他的母亲。这位母亲是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她的本科教育与硕士教育均是英语专业,年龄为30岁。男孩年龄为3岁,刚上幼儿园小班。语料采集集中在两个时段,即放学后或是睡前。语料收集时间从2017年六月开始至2018年四月结束,会话地点一般在家里卧室。本研究选取了20篇亲子对话语料,每篇时长在两分钟至三分钟。20篇语料的总时长为57分02秒,总字数为15,250字。平均每分钟约为268个字,语速较慢。单篇平均时长约为2分51秒,最长为5分30秒,最短为1分45秒。单篇平均字数约为763字,字数最多的一篇为1297字,最少的一篇为387字。
2.2. 语料分析
重复语形式多样,且概念模糊,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Tannen (2007 [11] )在她的研究区分了自我重复与同声重复,重复的实现以语句形式的稳定性作为标准,从精确重复到释义,所涵盖的形式十分庞杂。而Bazzanella (2011 [12] )只考虑精确重复,即重复是有相同形式的成分的再现,从音素,话轮到整个文本,不会将变异重复考虑在内(各种各样的意译)。Huang (2010 [9] )采用了一个更为宽泛的定义,即:重复可以是精确的,减少的,修改的或是扩展的。另外,Huang (2010 [9] )提到,儿童经常重复他人对他们说的话(他人重复);同时他们也经常重复自己的话(自我重复)。本研究基于Huang [9] 对重复的这一分类,对语料中的重复语进行考察,将语料中的重复语分为两类。他人重复,即母亲对男孩的话语进行重复,或是男孩对母亲的话语进行重复。自我重复,即母亲或男孩对自己的话语进行重复。另外,Huang (2010 [9] )把他人重复分为四类,精确重复、减少重复、修改重复、扩展重复。基于这一分类,本研究对语料中的重复语进行了考察,鉴于精确重复以及减少重复在本研究的语料中比较常见,而另外两类重复比较罕见。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语料中出现的精确重复与减少重复。 精确重复,即以相同的顺序重复原话语的所有单词,不进行任何更改和添加。减少重复,即重复时涉及到原话语中功能词、语素或内容词的省略。
本研究严格按照上述定义对语料中重复语进行识别,对于其他类型的重复语本研究暂不予考虑。经考察,在20篇亲子对话语料中,共有174例重复语。具体的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Table 1.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petition in corpus
表1. 语料中重复语的分类
3. 重复语的形式描写
3.1. 词汇
本研究将语料中的重复语划分为三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经考察,单音节词占11例,双音节词占63例,多音节词占34例。另外,在本研究所用语料中还出现了大量外语词,共计43例。
在11例单音节词中,名词占4例,且都是生活中常用词语,如“鱼”、“梨”、“油”、“面”。动词占4例,如“是”、“点”(n = 2),“安”。人称代词占两例,即“我”、“你”,且发生在自我重复中。如:
1):男孩:你-你-你说一下跳高的英文吧。
副词占1例,即“还”。如下例
2):男孩:还有卖射箭的,还有-还-还-还-还-还-还有滑滑梯
例2中,男孩对“还”进行了多次自我重复,此时的“还”表示扬的语气,表示项目、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吕叔湘,1980 [13] )。
双音节词在语料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共计63例。其中,名词占34例,且多为日常常用词语,如“南瓜” (n = 6)、“桑葚” (n = 5)、“钢琴” (n = 2)、“球球” (n = 2),其他名词各自出现了一例。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吕叔湘(1982 [14] )将名词分成了四类,即人物、物件、物质及无形。在34例名词中,出现了4例人物类名词,30例物件类名词,其它两类名词未发现。4类人物类名词中有3例为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如“泰迪”、“卡文”。剩下一例为“妈妈”。物件类名词占比最多,多为水果,蔬菜或是日常工具。如“苹果”、“菜花”、“烤箱”。由此可以看出,在母亲与男孩的对话中,并没有出现像物质类名词,如“火”、“空气”,无形类名词,如“道德”、“法律”等诸如此类的词汇。出现最多的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件类名词,且都为一些简单词汇,这也符合儿童词汇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张廷香,2010 [15] )。
动宾复合词占7例,如“洗澡”、“刷牙”等。
指示代词占5例,即“这个” (n = 3)、“那个” (n = 2)。如:
3):男孩:嗯,那个-那个喇叭怎么说呀
在该例中,“那个”用在名词前,用来指示比较远的人或事物(吕叔湘,1980 [13] )。而在下例中,“那个”还有其它用法。
4):男孩:那个-那个-那个我走在下面往下我也不敢,怕
例4中,男孩对“那个”进行了三次自我重复,此时那个并不是在作为指示代词,而是作为一个代词,用来代替名词,称事物、情况、原因等。
多音节词在语料中占34例,多为复杂复合词,根据赵元任(2010 [16] )对于复杂复合词的分类,该语料中的复杂复合词共有五类,1) AN-N复合词,如“黄瓜酱”、“长寿面”。2) A-NN复合词,如“大棒棒糖”。3) NNN复合词,如“稻草人”、“幼儿园”。4) VO-N复合词,如“敲鼓车”。5) VV-N复合词,如“挖掘机”。另外,语料中还出现了3例带“不”的复合词,如“不喜欢”、“不知道”。除了复合词,语料中也出现了一些数词,数量词。由于例子较少,在此不做具体论述。
另外,数据显示,在词汇使用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外语词的大量使用,外语词出现了43例,约占重复语总数的四分之一。语料中的外语词都为日常用语,如“no”、“apple”、“monkey”、“bicycle”等,并没有出现较难的词或是句子。外语词的大量出现与母亲的职业有一定关系,母亲为高校英语教师,且母亲读本科以及研究生时的专业也为英语。受其教育背景的影响,母亲在与男孩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英语。同时,母亲也在教孩子学习一些英语的基础词汇。作为一名双语使用者,母亲有意识地在对男孩进行英语早教。
3.2. 句式
语料中的重复语多以词语形式出现,以句子形式出现的重复语仅有23例,在23例句子中,问句有10例,如“very good是什么意思啊?”、“应该怎么做?”等。在Li等(2017 [17] )的研究中,汉语中的问句被分为六类,它们分别为“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是非疑问句”、“反意疑问句”、“v-neg-v疑问句”以及“陈述疑问句”。根据这一分类,语料中出现的10例问句被分成三类,即特殊疑问句,占7例;v-neg-v疑问句,占2例;是非疑问句仅占1例。其中特殊疑问句所占比例最高。如:
5):
妈妈:噢,上次那个人冲关成功了吗?小马,你的手放在哪里了呢?
男孩:你的手放在哪里了呢?
v-neg-v疑问句提供了两个相反的答案。在汉语中,“v”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或是副词(Li Ya等,2017 [17] )。例子如下所示:
6):妈妈:爸爸表扬你了没?说小马勇敢。有没有?有没有
例6中,“有没有”为听话者提供了两个想法答案,即“有”和“没有”。该疑问句中的“v”用的是动词。
另外,在10例问句中,有7例属于母亲的自我重复,即母亲对自己所提问的问题进行重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亲使用自我重复的特点,在亲子互动过程中,母亲在询问孩子问题时,常会进行自我重复。
4. 重复语的功能分析
4.1. 自我重复
在本研究中,男孩或母亲的自我重复的例子占少数。男孩的自我重复占23例,母亲的自我重复占24例。
自我重复是自我修补常用的一种策略,主要指话者在言语产出过程中对词、短语乃至句子进行的重复(权立宏、吴旭东,2016 [18] )。此时自我重复所体现的主要功能为拖延与修正,即为了赢得计划语言所需要的时间,或对不恰当言辞进行修正(杨石乔,2013 [19] )。此类功能在母亲和男孩的自我重复中都有体现,但男孩的重复语情况居多。在男孩的23例自我重复中,有15例属于该功能。如:
7):男孩:那个-那个-那个我走在下面往下我也不敢,怕
例7中男孩对“那个”进行了三次重复,此时的重复是在为男孩组织语言争取时间,使得会话可以顺利进行。此外其作用犹如暂停,表明话者正在组合言语,在这一过程中,话者的记忆暂时受阻,词汇提取出现困难,需要时间来提取准确的词汇以克服当前的词汇选择问题(权立宏,2010 [20] )。
在母亲的24例自我重复中,表示拖延与修正的功能仅占3例,如:
8) 妈妈:你走-你走那个空中漫步,是不是看见小哥哥哭了呀,为什么小哥哥会哭呢?
对问题进行重复是母亲自我重复的一大特点,即母亲在询问孩子问题时,常常会将问题重复一遍,此时母亲的自我重复一方面是在寻求孩子对问题的回答,同时也是在保持自己发言的状态,使得会话得以继续进行。另外,由于孩子年纪较小,母亲对问题的重复也是在帮助孩子熟悉问题,给孩子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以便孩子尽快做出回答。如:
9):
妈妈:爸爸表扬你了没?说小马勇敢,有没有?有没有?
男孩:嗯
4.2. 他人重复
在本研究采用的语料中,他人重复的例子占多数,接下来将对他人重复所体现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论述。首先我们将对母亲的他人重复所体现的功能进行分析。
根据Huang (2012 [10] )的研究,亲子对话中父母对孩子的精确重复有以下三个主要功能,1) 告知信息已收到;2) 要求澄清;3) 要求确认。本研究所考察的语料中的重复语除了具有以上三种功能,还有指向下一话题和进行更正的功能。
告知信息已收到是精确重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父母通过重复孩子所说的话来标志他们已经注意到孩子所说的话,来告知他们已经收到孩子话语中所包含的信息。同时,通过重复父母有时会表达对孩子所说话语的认可和同意,当重复语用作此功能时,前面常带有一个叹词,通常是“嗯”,“嗯”被看作是表示同意的最弱的形式(赵元任,2010 [16] ),或者是形容词“对”,“对”表示相合,正确(吕叔湘,1980 [13] )。因此母亲在使用此类词时是在对男孩的话语或答案表示认同。如
10):
妈妈:刚才妈妈跟你说的那个成语叫做什么呀?[东
男孩:东]张西望
妈妈:东张西望,东张西望是什么意思嘞?你还记得吗?
男孩:看看那看看这
妈妈:嗯,看看那看看这
例10中母亲询问男孩成语“东张西望”的意思,男孩做出回答之后,母亲又对男孩的话语进行了重复,且在重复之前加了一个叹词“嗯”。此时母亲的精确重复表示她已接受到男孩提供的信息。同时,通过一个叹词“嗯”我们可以看出母亲也对男孩所说的话语表达了认可和同意。
另外,精确重复在作为信息收据的同时,有时还扮演着记忆支撑的功能。此类功能在本研究的语料中只发现了1例。如下例所示:
11):
妈妈:又开了好厉害啊,锁上了,密码是多少啊?
男孩:6458864
妈妈:6458864
男孩:点
妈妈:啊,开了,点
例11中,母亲和男孩正在手机上解锁一个课程,母亲不知道密码,询问男孩密码,男孩说出数字之后,母亲又进行了重复。此时母亲的重复一方面在告知男孩自己已收到信息,另一方面,母亲通过重复这个数字表达来暂时准确地记住这个信息。此时,重复不仅具有信息收据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作为记忆支撑的功能。
父母的精确重复经常具有要求澄清的功能,该类重复表示父母在理解孩子的话语上存在问题,因而通过重复向孩子寻求更多相关的信息。当精确重复用于要求澄清时,通常使用升调,且后面常常跟着一个要求说话者进行澄清的问题。如下例所示:
12):
妈妈:栗,李子
男孩:李子
男孩:xiangxin
妈妈:xiangxin?
男孩:就是xiangxin
妈妈:xiangxin什么呀?
例12中,母亲和男孩正在玩水果接龙的游戏,在第三行,男孩说出了一个发音为“xiangxin”的水果,母亲没有理解男孩所说的是什么水果,用升调的形式对男孩的话语进行了精确重复来要求澄清。另外,为了使自己重复的目的更加明确,在最后一行,母亲用了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来询问男孩“xiangxin”一词的意思。此时,母亲的重复所行使的功能是要求澄清。
要求确认也是父母精确重复的一个重要功能。这种类型的重复表明父母对所询问的信息已经有所掌握,通过重复进一步寻求孩子的确认(或不确认)。当精确重复被用于要求确认时,通常以一个助词“啊”或是“呀”结束。当“啊”或“呀”用于陈述形式的问句,提问的目的是要求得到证实(吕叔湘,1980 [13] )。例示如下:
13):
男孩:再放点酱
妈妈:什么酱啊?我知道,番茄酱
男孩:黄瓜酱
妈妈:黄瓜酱呀?
男孩:嗯
例13中,母亲询问男孩放什么酱,男孩回答“黄瓜酱”,母亲随即对男孩的话语进行了精确重复,而且在该精确重复之后添加了助词“呀”,之后男孩回答“嗯”来表示确认。我们可以看到该精确重复在这里起到了要求确认的功能。
第四种功能,即指向下一动作并进一步阐述,是指说话者重复另一个说话者的话语,目的是在下面的谈话中进行进一步的阐述,重复语被当作说话者的一个主题。在本研究的精确重复中也发现了这一功能。如下例所示:
14):
妈妈:不一会儿猪爸爸就喊他们来了,佩奇乔治快来干嘛呀?
男孩:洗澡
妈妈:洗澡,因为玩的太脏了,是不是?然后佩奇和乔治答应了吗?
男孩:没有
例14中,母亲和男孩正在阅读故事书,在第三行,母亲对男孩所说的“洗澡”进行了精确重复。重复信息“洗澡”成为了母亲话语的主题,之后母亲的话语都与“洗澡”这一主题有所关联。
在本研究所用语料中,精确重复除了具有上述四种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给予更正。父母对孩子的话语给予更正在儿童语言发展早期十分常见。低龄儿童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容易在一些词语的读音上出现错误,这时父母会通过重复来对孩子的发音进行纠正。如下例所示:
15):
男孩:滑板车
妈妈:扭扭车
男孩:挖掘机
妈妈:挖掘机
男孩:挖掘机
例15中,母亲和男孩在列举交通工具,在第三行,男孩所说的“挖掘机”在读音上出现了错误,男孩将“挖”读成了三声,正确的读音应为一声。在听到男孩的错误读音之后,母亲随即使用正确的读音对“挖掘机”一词进行了重复。该例精确重复是在对男孩的发音给予更正。
本研究中,母亲的减少重复共占17例。根据Huang (2012 [10] )的分类,父母的减少重复主要具有三种功能:1) 指向下一动作并进一步阐述;2) 指向下一动作并给予不合意的反应;3) 要求确认。在本研究中,母亲一方的减少重复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三种功能,个别功能与精确重复的功能有重合。母亲一方的减少重复主要体现了三种功能,1) 告知信息已收到;2) 指向下一动作并进一步阐述;3) 要求确认。要求确认是父母减少重复的主要功能,其他两种功能出现频率较低。当减少重复用于要求确认时,后面常跟语气词“啊”或“呀”。
16):
男孩:我送一个更大的礼物,你喜欢吗?
妈妈:什么礼物呀?
男孩:那个烤箱
妈妈:烤箱啊
男孩:嗯,最大的
在第四行,母亲对男孩的话语进行了减少重复,并在后面添加了助词“啊”来请求确认,随后男孩回答“嗯”来进行确认。此时减少重复具有要求确认的功能。
在本研究中,男孩的他人重复共计33例,数量相对较少,重复语所体现的功能也较少。 Huang (2010 [9] )对儿童他人重复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儿童的他人重复具有九种功能,分别为1) 模仿;2) 同意;3) 拒绝;4) 用于回答问题;5) 做一个选择;6) 阐述;7) 作出要求;8) 提出反对要求;9) 询问。
在男孩的他人重复中,精确重复占20例,这20例精确重复主要体现了三种功能,即模仿,阐述以及拒绝(否认)。模仿是最主要的功能,占18例,其他两种功能各占1例。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模仿功能多发生在母亲教授男孩学习汉语单词或是英语单词的语境中。如下例所示
17):
男孩:嗯,那个-那个喇叭怎么说呀
妈妈:Tramp<转英>
男孩:什么
妈妈:Tramp<转英>
男孩:Tramp,tramp<转英>
例17中,男孩询问母亲“喇叭”的英文,母亲回答之后,男孩的重复是在对母亲的发音进行模仿。
另外在母亲对男孩的发音进行更正时,该功能也常被使用。即母亲更正男孩说错的话语,之后男孩对母亲提供的正确话语进行模仿。如下例所示
18):
妈妈:然后像这次咱们说蔬菜好不好?
男孩:好,我说胡萝卜
妈妈:西红柿
男孩:南瓜
妈妈:南瓜
男孩:南瓜
例18中,母亲和男孩在玩蔬菜接龙的游戏,第四行中男孩列举了“南瓜”,但将“南”读成了三声,随后母亲对男孩的发音进行了纠正,之后男孩的重复是在对母亲的发音进行模仿。
男孩他人重复的另一种形式,即减少重复占13例,通过对其功能的考察,其中有12例为模仿功能,与上述精确重复中的情况相似,模仿功能都发生在母亲教授男孩学习英文单词或汉语词的情境里。如
19):
男孩:你-你-你说一下跳高的英文吧
妈妈:跳高就是highjump<转英>
男孩:Highjump<转英>
例19中,第三行男孩对母亲的话语进行了减少重复,对母亲所说的跳高的英文进行了重复,是在对母亲的发音进行模仿,属于模仿功能。
有一例重复语所行使的功能是“倒转问题或者话语的方向”(Reverse the direction of the question or of the utterance.) (Carla Bazzanella, 2011 [12] )。如下例
20):
妈妈:噢,上次那个人冲关成功了吗?小马,你的手放在哪里了呢?
男孩:你的手放在哪里了呢?
妈妈:我放在这了,我放在脑门上了,所以不用妈妈再提醒你噢,那两个条件,妈妈提的那两个条件
例20中,母亲询问男孩“你把手放在哪里了?”,是想得到男孩的回答,但男孩并没有回答母亲的问题,而是对母亲的问题进行了重复,同时倒转了问题的方向,将问题转向了母亲,让母亲来回答这一问题。此时男孩的减少重复是在倒转问题或是话语的方向。
5. 结论
本研究对所选语料中的重复语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在形式上,重复语多以双音节词为主,多为名词词组。另外,语料中还出现了大量外语词汇。以句子形式出现的重复语多以问句为主。在功能上,男孩的自我重复所体现的主要功能为拖延与修正。母亲自我重复的一大特点是对问题进行重复,主要是在寻求孩子的回答以及保持发言的状态。在对他人话语进行重复时,母亲和男孩的重复语在功能上存在很大差异。母亲的他人重复主要功能有告知信息已收到,要求确认,指向下一动作等。男孩的他人重复主要是在对母亲的话语进行模仿。
本研究旨在对亲子对话中的重复语进行相对全面的研究,但受语料限制,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另外,本研究采用的是一名三岁左右男孩的语料,在年龄以及性别上存在限制。进一步的研究可考虑扩充其他年龄段或是不同性别的儿童语料。
致谢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付晓丽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付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在论文选题,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上,我都得到了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同学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著,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章引用
张凯欣. 亲子对话中的重复语研究
A Study of Repetition in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J]. 现代语言学, 2018, 06(05): 781-790.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5092
参考文献
- 1. Halliday, M.A.K. and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gman, London.
- 2. 付天军, 付晓丽. 认知•交流: 生活中的语言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89.
- 3. 李悦娥. 话语中的重复结构探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1): 5-7.
- 4. 余泽超, 罗洁云. 外语课堂第三话轮重复语的作用[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2): 48-54.
- 5. 吴惠强. 论亲子对话的实质与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 2003(10): 56-59.
- 6. Fee, J. and Ingram, D. (1980) Reduplication as a Strategy of Phonological Evelopment. Child Language, 9, 41-54.
- 7. Casby, M.W. (1985)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of Repetition in Child Language.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s Research, 15, 127-140. https://doi.org/10.1007/BF01067518
- 8. Klem, M., Melby-Lervag, M., Hagtvet, B., Halaas, L., Solveig-Alma, G. and Jan-Eric, Hulme, C. (2015) Sentence Repetition Is a Measure of Children’s Language Skills Rather than Working Memory Limitations. Developmental Science, 18, 146-154. https://doi.org/10.1111/desc.12202
- 9. Huang, C.-C. (2010) Other-Repetition in Mandarin Child Language: A Discourse-Pragmatic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ragmatics, 42, 825-839.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09.08.005
- 10. Huang, C.-C. (2012) Parental Other-Repetition in Mandari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44, 542-562.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12.02.007
- 11. Tannen, D. (2007) Talking Voices: Repetition, Dialogue, and Imagery 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618987
- 12. Bazzanella, C. (2011) Redundancy, Repetition, and Intensity in Discourse. Language Sciences, 3, 243-254. https://doi.org/10.1016/j.langsci.2010.10.002
- 13.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221-222.
- 14.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16.
- 15. 张廷香. 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0.
- 16.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 吕叔湘,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370.
- 17. Li, Y., Tao, J.H., Lai, W. and Xu, X.Y. (2017) Quantitative Intonation Modeling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for Mandarin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Communication, 89, 92-102. https://doi.org/10.1016/j.specom.2017.03.002
- 18. 权立宏, 吴旭东. 汉英会话自我修补的重复和替换策略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 2016(4): 516-527.
- 19. 杨石乔. 同话轮自我重复修正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2): 9-15.
- 20. 权立宏. 中国大学生英语会话中的回指修补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2):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