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6062 , 12 pages
10.12677/AE.2023.13111424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提升研究提案

郭广帅,陈英葵*,郝一颖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22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7日

摘要

目前,中职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是制约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是其关键因素,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于中职院校来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根本核心。对于中职教育,必须提高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满足中职教育基础性、专业性、技能性的发展需求与时代转向。

关键词

中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A Research Proposal Report

Guangshuai Guo, Yingkui Chen*, Yiying H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Oct. 22nd, 2023; accepted: Nov. 20th, 2023; published: Nov. 27th, 202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ack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is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weak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is the key factor. The level of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fundamental cor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must be improved to meet the basic,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development need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urn of the times.

Keywords:Middle Voca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kills, Elevate Research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国家正在处于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殷实,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深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1]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土壤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着创新,创新服务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之风,吹满华夏大地,教师的发展是根基、是骨骼。随着产教融合不断深入,重点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中职院校应对新一轮产业升级必须要做的改变。

2. 选题背景

2.1. 教师专业化拥有悠久的历史逻辑,具有普适性的现实意义

2.1.1. 当前中职教师能力提高势在必行

教师,我国自古有之,不论是私塾里的先生,或者是太子的老师,都在扮演教师的角色。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对中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与日俱增,目前亟须一支专业性强、实践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浓厚的教师队伍来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 [2] 。

2.1.2. 教师专业化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 6号),清晰指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 [3]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为了更好为学生赋能、解惑,和培养学生求知、创新、思考、学习的能力。

2.2. 提高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2.2.1. 中职教师专业化推动时代发展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土壤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着创新,创新服务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的发展是根基、是骨骼。《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突出“双师型”教师成长、着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兼结合、综合能力突出、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2.2. 推动中职学生能力发展和价值观念健全

中职学生正处于行为、心理、生理都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节点期,对教师专业化视角下能力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中职学生得发展的第一指挥棒便是他们的老师,方有老师的综合素质高、能力突出、知识扎实、才能充分地发掘不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能动性。帮助树立健全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做锤炼学生坚定的品格和创新思维、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1) 通过中国知网对“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相关主题的检索,发现近十年来关于“此主题”的研究也仅只有36篇,而近五年只有10篇。而对高职以及高校相关主题进行搜索,数量是中职的几十倍还要多。说明“教师专业化视角下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研究仍需强化。对中职领域关注仍需要加强,本研究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中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会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进一步深耕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2) 以教师专业化视角去探讨和研究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拓宽了教师专业化结合具体教师能力发展的研究思路,有利于丰富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从而促中职教师领域横向联系以及纵向的协同发展,并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提供启发与借鉴。

2.3.2. 现实意义

本论文通过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视角下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提升策略,提升中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帮助和丰富中职教师成长,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

(1) 有利于推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化终身成长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三者联合共同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三者的根本核心是教师,教师能力的核心是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中职学生。专业化视角下对于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不断保持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4] 。

(2) 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培养质量

教师和学生好比海上航行的轮船与灯台、路标与行人的关系。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人、为事、为学的示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人员。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总航舵 [5] 。教师要在下力修炼“务学不如务求师”的至高职业境界中成就学生。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思一维度皆是追随的榜样。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现实性的重大意义。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科教强国、人才兴国关键战略转型期,各国之间基础教育质量的竞争方兴未艾。教师发展方式、发展内容、提升路径的改革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刃。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是十分重视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教育、人才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世界经合组织(OECD)报告所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目的是:根据教育领域最新发展需要,拓展教师知识体系;根据最新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更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态度和方法;促使教师适应教育教学变革,使之工作更有成效 [6] 。

在欧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具体包括:使教师具备欧盟核心能力《建议》中所罗列的一般能力;有效胜任学生多元化、差异化的异质实践教学;与家长、同事以及社区开展良好的的合作;能够通过积极的教育反思反作用于变革教育实践;做终身教育的实践者。美国公益组织——职业研究与发展中心(CORD)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支持背景以及科学的内容与组织过程才能获得成功,“三者合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7] 。

综上所述,世界发达国家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尤其注重中小学和高校教师的能力提高。几次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工业和职业技能领域铺垫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国外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相对成熟,因此国外对于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几年研究很少。每个国家的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状、历史等等各大因素都各有不同,相比于国内来讲,西方国家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本国所需要的自由、独立、民主、权力精英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我们只能借鉴其适用于本国国情的先进理念、思想、体系、模式等 [8] 。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在我国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对其偏见让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开辟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独立与进步的重要支撑。

2.4.2. 国内研究现状

(1) 研究成果统计

Figure 1. The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2013 to 2023

图1. 2013~2023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研究成果数量

为全面了解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笔者以“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截止2023年6月),仅27条结果。根据发表的论文数据来看(如图1),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研究仍需深耕。图2是以这25篇文献出处进行分析,来自于贵州的仅有一篇,而笔者作为规制师范大学该专业一百多位研究生团队当中的一份子,丰富该领域研究、为本校该专业研究添砖加瓦是义不容辞所在,是十分必要的。

Figure 2.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of articles published on this topic from 2013 to 2023

图2. 2013~2023年此主题发文来源分析

2.5. 研究内容梳理

2.5.1. 教师专业化相关概念研究

图3,其资料根据相关文献加工整理。

Figure 3. Specialization connotation definition diagram

图3. 专业化内涵界定图

2.5.2. 理论基础

(1) 终身学习理论

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生教育理论:人在一身当中所受教育的综合,包括各个阶段和各个方式的教育。该理论从上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的反响。终身学习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社会化学校体系,它包含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学校学习、社会学习等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每种学习方式所占的比重也大相径庭。终身学习的核心目的便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完善人。它具有全民性、自主性、终身性 [9] 。

中职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对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素养要求很高,教师学习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校本培训、企业实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学习途径,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进行正规和非正规式的学习,涉猎多方知识、助力个人发展。终身学习对于成年人而言具有普遍性意义,中职教师也不例外,中职教师成长与终身学习密不可分,要在终身学习视角下讨论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中职教师需要具备该能力才能胜任教学、科研以及个人发展。因此从终身学习理论视角研究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现实价值 [10] 。

(2)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教师专业化话发展理论是一种指导教师从业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涉及到教师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致力于教师能力提升 [11] 。该理论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知识理论基础、教学能力和教师成长。三大板块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中职教师要有着扎实的知识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从而提升自己。

休伯曼从职业生涯视角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① 入职期间(入职一到三年内,是求生期);② 稳定期(入职4~6年);③ 实验和歧变期(入职7~25年);④ 平静和保守期(从教26~32年);⑤ 退出期(任职34年后)。也有学者从关注视角将其分为:① 任教前;② 早期生存;③ 教学情境关注;④ 关注学生,四个时期。教师在每一个时段的重点是不同的,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螺旋式动态过程,在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培养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拓宽中职教师的成长空间 [12] 。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己各种能力和素质,致力于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构建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以及经验的交叉碰撞,来丰富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影响着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在中职院校如果没有职业实践为先导,教师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要在真实的职业情景当中,利用适当的方法和媒介去开发未来就业者的能力。

中职教学最重要的是进行实践方面的学习以及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动作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要达到这种目的,教师一定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去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启发和渗透。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关系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 [13] 。

2.5.3. 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研究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含义是指“一个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教育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从教育个人变成专门教育者,以及在教育中逐渐转化为成熟工作者的一种过程。刘捷在《专业化: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一书中,对“教师专业化”的解释是指教育中个人专业能力提高的历程,和整个教育专业整体成长的历程 [14] 。

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依据相关基础概念进而认为中职教师专业化:是指中职教师个体综合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发展的过程,教师队伍整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职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其中包含中职教师职业专业化和中职教师个体专业化两个方面。个体专业化具体指,中职教师在生涯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个人的职业情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15] 。中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应具有自己的体系和标准,具体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行业自主权,专业伦理规范。

2.5.4. 对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研究

至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发展,世界多数国家将教师视为提高国民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因素,放在国家重要战略位置上。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化开始蓬勃发展 [16] 。但是就研究对象和内容来看,多数学者把关注点放在了中小学和普通高校上面,对其领域内教师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他类型教育关注度还有待提高。当然,这与本国国情密不可分,但随着《职业教育法》与《职教20条》的重新修改与颁布,中职教师专业化可以说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类型教育所要求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肯定是不同的,每一类型教师都有自身所独特的专业性和能力要求,因此,中职教师专业化是紧跟时代、紧跟国情的 [17] 。

2.6.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探析

2.6.1. 中职教师

中等职业院校老师,是指承担中等以上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任务的专门教育技术人员,教师必须进行系统的培训,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并掌握教育系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本科专业课老师和实验指导老师则要具备丰富企事业管理工作经验或教学实践经验,并必须达到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程度 [18] 。

2.6.2. 教师能力

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为:“它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教师能力”概念而言,具体是指数师以优美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完成以教言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的能力,是教师为社会培养含格人才所必备的一切职业能力。

2.6.3. 实践教学能力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全面性、整体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建设作用。目前对于实践教学能力内涵的解读各有千秋,笔者在糅合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实践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基础上进行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中职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构成分为以下四构成要素:实践设计能力、实践组织实施能力、实践引导评价能力、实践反思能力。

2.6.4.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理论基础

教育强则国家兴,教育兴则国家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作出重要指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以伯顿为代表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阶段论认为教师的发展阶段分为:职前教育、入职培训、专业能力形成、热心教育和个人成长等五个阶段。该理论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比拟为人的生长,为教师职业发展赋予生命周期,介绍了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不同侧重点。以德耶弗斯为代表的学者将教师专业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手期、优秀新手期、胜任期、熟练期和专家期。

2.7. 中职实践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2.7.1. 实践设计能力

实践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和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体系和认识发展水平,熟悉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项目或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7.2. 实践组织实施能力

组织实施能力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生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效果以及每一位同学的知识吸收都能达到最优化。组织实施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全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本研究的组织实施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讲授、实践指导、师生交流以及课堂管理。

2.7.3. 实践引导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实践评价能力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育人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按照多元化、科学化、公正化的原则进行教师的教和学学生得学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双方互评,促进教学相长。

2.7.4. 实践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进行全方位深度思考。对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2.8.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探析

2.8.1. 缺乏实践技能培训

中职教师分为年轻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多数从高校毕业的年轻老师理论知识储备充裕,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相关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掌握比较薄弱,而想要有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并应用,无疑是一个漫长且相对有难度的过程。而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因为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在他们当老师的时候,国家正处于爬坡期,因此各方面支持受限、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

2.8.2.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就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来看,创新意识不足与创新能力欠缺是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背后,则与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有着直接联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当中逐渐发展的。中职教师存在相当比例的科研意识淡薄,对中职学生和中职教师缺乏深刻的内涵意识,不能很好地满足中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2.8.3. 教学反思失缺

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中多数采用的是既定性和技术性路线,按照传统以及前人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去进行授课,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低下,没有个人特性。一些老师课后也会进行教学反思,但反思深度与广度欠缺 [19] 。另外,由于日常生活需要分散他们很多精力,以及教学工作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对教学积极性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处于典型的“职业受挫阶段”,教学反思也处于倦怠状态。

2.8.4. 专业知识内涵匮乏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专业知识进行了明确,具体包括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通识性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这四个维度的知识是教师所必备的,是成为一名教师最基础的条件。中职教师需要对上述四个维度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有所研究、做到相互融通,形成相对成熟立体的知识体系 [20] 。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师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仅仅只是教到表面、不到深层。通俗的说,中职教师面对学生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学习需求时候,现有的知识结构不能支撑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狠难对教学内容动态性调整,这就容易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的下降。

2.9. 研究述评

综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对人培养规格的要求更加全面、更加标准化,尤其是对“大国工匠”技能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孵化池,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更是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如何发展与确保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成为了当下政府、学校、企业、教师等主体需要深入细致思考与研究的重大课题 [20] 。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1. 研究目标

(1) 调查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以贵阳市三所公办中职为例),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提出完善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3.1.2. 研究内容

(1)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以及中职学生对老师教学活动给的分析,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

(2) 提出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策略

本文将通过中职教师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优化路径,以促进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实现“三全”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如何提升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 如何在中职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3.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运用查阅、分析、整理等方式进行事物本质属性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研究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搜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主题文献和资料,并通过政府部门网站收集相关政策文件等支撑性材料,作为本论文的基础。

(2) 对比研究法

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参照其他对象进行纵向以及横向对比的基础上,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共同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法。

(3) 问卷调查法

是与调研对象相关的一组题,或为开展调研而准备的一份问题表。

(4) 数据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类汇总,对数据进行详细研究和归纳总结的过程,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形成结论。

3.3.2. 可行性分析

(1) 选题可行性: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选题小而深,具有很强的应用实践意义。

(2) 方法可行性:通过前期文献的积累和阅读,加上陈英葵导师的悉心指导,为本研究的撰写提供了方法,路径、技巧方面的支持(图4)。

Figure 4. Research technology road maps

图4. 研究技术路线图

3.3.3. 实验方案

(1) 理论基础阶段

本研究的准备阶段包括:通过查阅中职教师能力结构有关的期刊、论文和书籍,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评价,确定研究主题,并完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

(2) 调查研究阶段

根据前期准备阶段的文献研究和对比其他类型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共性,针对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找出所研究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

(3) 分析对策阶段

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与理论基础对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策略。

(4) 总结阶段

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结论、研究的不足和建议,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展望。

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可能的创新之处

(1) 研究内容的创新:各教育领域关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研究成果丰富,而对中职这方面深耕不足,笔者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拓展和丰富该领域内容研究是顺应职业技术教育时代发展的。因此,研究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程度创新性的。

(2) 研究视角的创新:从微观的角度对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行研究,以保证论文贴近教育实际、扎根教育土壤。

5. 结语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虽然笔者针对本研究梳理出明确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途径与措施,但是受到个人研究能力、研究视角、领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问题的研究深度和解决办法的细度方面仍有不足,未来尚需要进一步的深化与完善,但望笔者所书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添砖加瓦。

基金项目

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研通字“2020”66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建设点项目(教高厅函[2019] 46号)。

文章引用

郭广帅,陈英葵,郝一颖.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提案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A Research Proposal Report[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9215-922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424

参考文献

  1. 1. 李阳, 闫静. 德国职业教育新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3): 74-81.

  2. 2. 徐微, 闫亦农.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 教育与职业, 2016(5): 53-55.

  3. 3. 何婉亭, 赵计平.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三维三阶培养模式[J]. 教育与职业, 2021(15): 93-96.

  4. 4. 马青青.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现代化, 2019, 6(64): 107-108.

  5. 5. 李阳, 闫静.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2, 1017(17): 61-67.

  6. 6. 李阳, 闫静. 德国职业教育新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3): 74-81.

  7. 7. 刘元元. 行动学习理论下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 教育与职业, 2018(11): 80-83.

  8. 8. 徐艳. 职技高师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J]. 职教论坛, 2015(11): 13-16.

  9. 9. 娄志刚.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的动因、问题与实践进路[J]. 教育与职业, 2022, 1005(5): 46-50.

  10. 10. 于萍. 中职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基于课程开发的任务分析[J]. 职教论坛, 2013(10): 30-33.

  11. 11. 张玮芝.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生成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秦皇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3. https://doi.org/10.27741/d.cnki.ghbkj.2023.000009

  12. 12. 李鸣华, 刘龙.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水平提升途径研究[J]. 职业技术, 2022, 21(6): 64-69.

  13. 13. 范蓉, 曹晔.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能力培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5): 82-86, 92.

  14. 14. 张婷婷. 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H中职学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 扬州大学, 2023.

  15. 15. 金奕成.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三维建构[D]: [硕士学位论文]. 宁波: 宁波大学, 2022.

  16. 16. 郝子悦. “双高计划”背景下农牧类高职院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探索[J]. 湖北畜牧兽医, 2021, 42(4): 47-48.

  17. 17. 李闽. “类型化”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0): 70-74.

  18. 18. 孙长远. 我国政府的职业教育发展责任探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 2018.

  19. 19. 陆佩琴. 中职专业课教案设计的实践研究[J]. 职业, 2019(29): 72-73.

  20. 20. 李嘉, 唐湘宁.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机遇与实践路向——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指引[J]. 职教通讯, 2023(7): 24-31.

  21.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