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7790 , 8 pages
10.12677/ae.2024.145807

社会治理背景下社工专业“1234”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研究

郭美晨1,邵培樟2

1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系,浙江 嘉兴

2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法律系,浙江 嘉兴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23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30日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其实践教学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结合实际调研和文献阅读来看,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存在实践教学理念落后、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内容碎片化、实践师资实务性弱、实践基地活力缺乏等问题。为更好地应对当前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培育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迫切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社工人才为目标,抓住机遇,顺应发展,从育人理念、师资配置、教学层次和实践板块等多角度不断优化,探索出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社工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路径,帮助社会工作更好发挥专业优势,更高效服务社会各群体,更好地发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1234”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Social Work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Governance

Meichen Guo1, Peizhang Shao2

1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School of Law and Social Work, Dongfa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xing Zhejiang

2Department of Law, School of Law and Social Work, Dongfa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xing Zhejiang

Received: Apr. 25th, 2024; accepted: May 23rd, 2024; published: May 30th, 202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lthough practical teaching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ased on actu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ading, the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social work majors still faces problems such as outdated practical teaching concepts, single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fragm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weak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practical teachers, and lack of vitality in practical bases.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social governance and cultivate social work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 urgently needs to aim a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social work talents, seize opportunities, adapt to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optimiz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educational concepts, teacher allocation, teaching levels, and practical sectors,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1234”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uitable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 social work better leverage its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more efficiently serve various groups in society, and better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basic livelihood security,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basic social services.

Keywords:Social Work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恢复重建至今,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从探索初期到逐步建立专业教育体系,再到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阶段 [1] 。进入新时代后,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等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把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具体化,传递政府与社会对受益者的关爱,对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以及突发性事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进一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3月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更加注重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优势,对社会工作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参与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本土进程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在此进程中,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院校数量规模不断壮大,专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也蓬勃发展。然而,整体而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已有的研究聚焦新文科视角下的社工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包括社会工作研究落后于服务实践、专业教育师资力量“专”“精”能力不足、教材教学资源无法匹配教学现实、专业教育缺乏“专业胜任力”导向等 [2] 。学界普遍认为,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离不开与时俱进、健全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文试图在分析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前提下,从社会治理视角下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为以实践立学的专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中均明确要求社会工作学生必须完成相当数量(一般不小于800小时)的实践教学内容,就调查结果来看,本科高校一般以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三大类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或社会机构/组织,采用“专业导师 + 实习导师”双导师制进行实践教学指导,由专业导师根据实习导师的评分给出最终考核成绩。当前,注重实践教学,推动产教学研一体化是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普遍趋势与必然选择。但从现实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2.1. 实践教学理念落后

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对自身认知和职业认同,把应付作业与考试作为学习目的,注重考试成绩而非注重个人能力与素质提升,没有很大兴趣主动参与课堂和自主探索学习,因而当任课教师做实践教学项目安排时,不少同学无法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觉得实践教学时间花费多,学习任务加重。而教师有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互动式、案例化教学,但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或者由于场地、时长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本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坚持“多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认可专业、接纳专业,并愿意学习专业,成为社工服务人才。

2.2. 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舶来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易受西方理论的影响而忽视本土实践探索。就从学生访谈调研结果来看,在个案工作课程教学中一些老师会更偏向讲授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案例,而不结合中国实际,忽略本土社会脉络、价值观念和实践经验的传授。正如G同学所说:“个案工作的理论学了也不知道怎么做个案”。因此实践教学虽有课时规定,但仍以撰写实习报告和完成课程作业这两种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且流于形式,真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实务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较少。就实习效果来看,很多同学反馈:“感觉课堂和现实有很大差距,现实也不太像社工”。

2.3. 实践教学内容碎片化

各个高校由于专业建设标准化的需要,大多数社会工作专业的都开设了比较完整的专业课程,但是构建实践教学形成一个整合体系的较少,尤其依托地方特色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尝试缺乏,导致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性弱,且缺乏本土特色。如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等专业核心课程及《社会工作机构运作与管理》等实务课程都有实践教学安排,但缺乏实践教学的整体串联,使学生在面对完整个案或项目时,仍显得无从下手,无法达到能力整合、系统提升的目标 [3] 。

2.4. 实践师资实务性弱

目前,全国已有348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每年至少向社会输出4万多毕业生。在高校教育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社工实践师资力量却显薄弱,且实践师资实务性弱。首先是部分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虽专业素养较高,但有唯论文、唯职称等倾向,不注重实务能力提升。其次是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引进来”实务导师制,但是真正走上课堂的少,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帮助有限。社工专业建设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现阶段师资力量虽能满足现有教学体量的需求,但未形成校内教师与实务导师两者良性互动,实务师资力量不足。

2.5. 实践基地活力缺乏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已成为社工人才培养的标配,但是在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且缺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机制,导致实践基地一经建立就“失声”,无法发挥实效 [4] 。部分社工机构存在专业能力有限、内部治理不规范,对学生专业性引导不足,甚至歪曲学生的专业认知,挫伤学生的专业情感。此外,实践基地日常管理维护中缺乏监督反馈机制,无法发挥衔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桥梁作用。

3. 社会工作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

为更好地解决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根据国家战略对社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转变,本文以浙江省XX学院为例,构建了“一个育人总目标” + “两大师资力量” + “三个教学层次” + “四大实践模块”为内容的社会工作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Figure 1. Structural diagram of the “1234”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social work majors

图1. 社会工作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3.1. 一个育人总目标

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一育人总目标,在学校课堂实践、机构“移动课堂”和社会“综合课堂”的不同场景,多层次、全方位、分阶段地开展实践教学,打造“移动课堂”,以“项目贯穿制”为主轴的社会工作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在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在能力层面,培养学生保持专业关系、人际沟通、资源链接与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专业能力;在素养层面,培养学生热心服务群众、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创新、善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在理论知识输入,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操,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三方面系统教学下,学生最终成为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恪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务技能较高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3.2. 两大师资力量

社会工作实务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是校内专任教师的实务能力提升,还在于将产教学研融合。一方面是校内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现有师资队伍要求专业知识基础扎实,且类型多样,特长鲜明。除此之外,在“政、校、协”协同育人平台基础上,实践教学团队还秉承“走出去”的原则,通过参与机构运营、指导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实务督导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引进来”指的是校外建立层次多元的“实务导师”队伍。具体是建立一支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各类社工机构等的行业精英构成的兼职教授或实务导师队伍,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全过程。目前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大多以“实务精英进课堂”(已开展12期)或“东方社工大讲坛”(已开展8期)的形式邀请实务导师走上讲台,走近学生,让学生聆听行业前沿资讯,与行业精英对话。此外,实务导师也将利用专业实训基地提供的实习机会,将课堂搬到机构形成“移动课堂”,以“项目贯穿”为主轴,以专兼师资结合、手把手指导的“新师徒制”方式,引领学生真实体验社工项目运作,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专业技能。

3.3. 三个教学层次

实践教学体系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技能,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过程。基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阶段侧重点不同,相对应地配置专业实践内容(实践学时和实验室教学),同时利用暑期社会实践、阶段实习和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机会,以“项目贯穿”的方式联动起实践资源,打造“移动课堂”,坚持分年级分层次地推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可以从教师课堂教学中“求知学习”、在专业实践的活动中“反复实践”,最终“自我养成”,进一步内化到个人品格中,完成从“认知–行为–养成”三个教学层次的转化,成为一名有着较高专业认同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具体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阶段化安排如表1所示。

Table 1. Staged arran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social work major

表1.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阶段化安排

3.4. 四大实践模块

基于浙江省XX学院现有的“政、校、协”多方协同培养平台,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构建起“课堂实践 + 校内实践(‘聚光行动’公益项目策划大赛、浙江省社工模拟大赛及其他挑战杯等学科竞赛) + 专业技能实践(包括专业实习、专业实践、暑期社会调查) + 社会综合实践(创业培训、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形成“政、校、协”良好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提供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机会,提升其实务操作能力 [5] 。

1) 课堂实践打牢知识基础

从专业培养方案上来看,本专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60学分,实践总学分为56.5,占总学分比例为35.31%,在专业教育的45门课程中62.22%的课程设置了实践学时,并根据课程内容,教师自主开展了165项实践项目。在课堂实践教学模块中要求形成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设置了实践教学课时的课程都要补充实践教学安排的具体内容,更新课程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书》。此外,形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监督方案,如在学评价阶段增加实践教学的问卷调查,在期末要有实践教学归档。

2) 校内实践提升思维能力

校内实践围绕着学院的第二课堂展开,通过专业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立项、科技创新等,给学生一个专业模拟场景,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提升综合素质。教师在这个层面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不断开发新的第二课堂项目,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以学生社会工作协会为主导,目前已开展国际社工日宣传(7届)、创新创业品牌活动“聚光行动”(5届)、社会工作专业新生训练营(6届)、浙江省社工模拟大赛(6届)、浙江省社工案例大赛(2届)社会工作专业新生系列教育讲座、社工大讲坛等专业活动。

3) 专业技能实践塑造专业形象

这一模块基于我院联合政府、行业协会共同建设“政、校、协”多主体协同培养平台,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明确专业职业能力清单,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打造“移动课堂”,以“项目贯穿”为主轴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基地提供的真实社工项目,以专兼师资结合、手把手指导的“新师徒制”方式,让学生亲临工作现场,切身感受一线社工的工作场景。如《社区社会工作综合实务》这门课,将课程的学时全部设置为实践学时,安排学生参与实践基地的真实社区社会工作项目,通过项目参与习得实务能力 [6] 。

4) 社会综合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外社会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属于学校社会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志愿服务实践、暑期社会调查活动和大学生科研能力提升训练三个方面,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的如“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三下乡活动、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志愿活动公益服务等,或者自主联系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实践。

4.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成效与反思

我国社会治理内涵发生变化,在党建社会工作、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和信访社会工作三大领域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期待。而社会工作便是通过解决人的问题,达到提升社会福祉目标的专业和职业。作为“社会医生”的社会工作者更需要以专业的姿态和坚定的信仰面对挑战,本文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总结和反思现有的建设成效,同时进行自我反思,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工专业人才助力。

4.1. 建设成效

通过社会工作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指导方面取得了重大专业实践教学成果 [7] 。首先,通过精心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得以坚守,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初步实现。其次,已初步形成以“司法社会工作项目”与“社会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项目”为主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顺利落地实施。然后,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作为全省独立学院唯一一家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完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近万人次。学院承建和运营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深度参与和推动地方社会治理创新。最后,在学生指导方面,一方面,专业学生通过将服务学习项目实务经验总结,撰写案例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社工案例大赛,获得三等奖4项。学生连续6年参加浙江省社工模拟大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4项。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技能学习和学术研究,不断追求自身实务指导技能提升,分享和发表相关试点成果,教师撰写的学术论文刊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

4.2. 自我反思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虽已落地,但校外实践的深度与系统性需强化。目前虽然已经开展了以需求识别、方案策划、技巧训练为重点的校外实践,但是实践的系统性和深度还有待强化。依托当地的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承接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拓展项目来源,依托多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重点强化校外实践环节,争取更多像“项目贯穿”和“移动课堂”等实践模式落地,切实提升相关实务能力。其次,实践教学团队还需进一步打造。目前,已实现教学团队的师资来源多元化,但是,以什么方式把上述多种力量有机整合进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政、校、协”三方深度融合,让浅层的参观与交流深入到育人教学的实质,是本项目后续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 结语

本文以浙江省XX高校的实践教学实践为例,构建以“一个培养目标,两大师资力量,三个教学层次,四个实践模块”为内容的社会工作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从育人理念、师资配置、教学层次和实践板块等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期待能解决现存实践教学理念落后、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内容碎片化、实践师资实务性弱、实践基地活力缺乏等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融合,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

2022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社会工作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编号:jg20220787)之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郭美晨,邵培樟. 社会治理背景下社工专业“123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1234”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Social Work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Governance[J]. 教育进展, 2024, 14(05): 1066-107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807

参考文献

  1. 1. 黄晨熹, 韩见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措施[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6(5): 10-13.

  2. 2. 马凤芝. 以学科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6(5): 1-5.

  3. 3. 刘杰, 邹英. 社会工作专业“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建构[J]. 社会工作, 2021(2): 60-68 108.

  4. 4. 温蓉.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 教育观察, 2023, 12(7): 23-25 30.

  5. 5. 王秋香. 地方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四三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 38(3): 118-123.

  6. 6. 姚云云, 张文喜. 社会工作专业“54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2): 66-72 95.

  7. 7. 陶艳兰.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高教论坛, 2021(12): 54-6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