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09  No. 03 ( 2019 ), Article ID: 30181 , 8 pages
10.12677/AE.2019.93050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no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Based on Micro-Information Platform

Liping Wang*, Xinxing Zhang

School of Busines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pr. 28th, 2019; accepted: May 7th, 2019; published: May 14th, 2019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inking mod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Relying on the mobile Internet to create a “micro-information platform” 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firmly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mobile Internet. By combining the “micro-information platform” with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 can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path of “Internet + education” of enlightenment and, in turn, make it a new platform and new means of education.

Keywords:Micro-Information Platform,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Path

依托微信息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研究

汪丽萍*,张新星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19年4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7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14日

摘 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依托移动互联网而产生“微信息平台”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把握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遇,通过将“微信息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互联网 + 教育”的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平台与新手段。

关键词 :微信息平台,思想教育,创新路径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8.3%,学生网民在所有职业中占比最高,达到24.8% (见图1)。

Figure 1. The occupational composition and scale of Chinese netizens

图1. 中国网民职业构成及其规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 [1] 。微信、QQ以及微博等社交软件为大学生构建了交流沟通的微信息平台,其方便、实时的优点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给高等院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作为信息承载的互联网所呈现的内容良莠不齐以及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给传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冲击,还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微信息平台”的优势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应对新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是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以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微信息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引起的问题,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并给出充分发挥“微信息平台”优势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的相关措施建议。

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询和分析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他高校依托微信息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进展和成功经验。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商学院学生通过“微信息平台”接受思想教育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存在问题。

3. 现状分析

微信息平台是迎合移动互联网潮流,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而产生的特定平台,主要以微信、微博、QQ等微信息软件为载体,将互联网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一个创新型平台。微信息平台作为互联网新的衍生方式,不仅具有互联网海量性、全球性、多媒体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 [3] 。

调研组设计了《微信息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状况调研问卷》(见附录)。参与调研的对象全部为商学院本科学生,共计658人。其中,大一学生占52.89%,大二学生占26.14%,大三学生14.44%,大四学生占6.53%。调研组共发放问卷658份,有效率为100%。

通过问卷调查,调研组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被调查的学生在手机上都至少安装了一个或多个微信息平台软件,QQ以及微信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主要用于社交、发布通知、浏览公众号以及查看新闻等。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安装了QQ和微信平台,只有94.68%的学生安装了微博。并且,在调查使用微信息平台的主要用途中,99.84%的学生会通过微信息平台接受学校和学院发布的各个通知,99.39%的学生认为使用微信息平台是为了更便捷地与朋友交流,75.68%的同学还会关注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依托微信息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是可行的。随着4G时代的到来以及WIFI的广泛覆盖,移动终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微信息平台上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交互,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

2) 大部分学生支持依托微信息平台进行思想教育,但同时也认为维信息平台上信息繁杂、良莠不齐,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

调研数据显示,17.78%的学生非常欢迎学院利用微信息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46.35%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这种思想教育方法,30.70%的学生认为是否通过微信息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没有影响,只有5.17%的同学不支持利用微信息平台进行思想教育活动。此外,仅有55.78%的同学对自己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比较有自信。

3) 绝大多数同学均关注了学校和学院的公共账号,学校和学院依托微信息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还存在提升的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96.20%的学生关注了学院的公众账号,并且就学院公众账号更好的运营提出了一些建议。

4. 依托“微信息平台”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微时代背景下,原有的教育言论生态环境和单向度的交流话语格局得以改变,不受空间限制的信息传递、实时的交流反馈机制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

1) 突破空间限制,促进实时信息传递

“微信息”平台所具备的交互性特征能够使师生在该平台上进行实时交流与互动。传统的面对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受限于老师与学生双方的时间安排与地理位置,而在微信息时代下,师生交流的途径更为多样、也更为简便。依托“移动互联网”构建的微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动态地为目标群体推送大量图文,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授课不再受到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限制,学生群体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相关内容。

2) 提高学生参与度,增进师生交流

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便捷性和微平台所具有的易操作性使得高校思想教育的开展变成了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微信息平台的发展能够帮助辅导员及时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此外,通过建立微信群、微博群等方式,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群体能够及时向老师反馈自身想法,并得到相应的指导,这对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3) 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课程吸引力

借助微信息平台,高校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形式得以变得丰富多样。思想教育课程的授课形式逐渐摆脱传统的课堂说教形式,思想教育的讲授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理论素材、话题选择等方面的革新,制作微课、微语录等方法代替传统的面对面讲授、专家讲座等形式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来安排思想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将微信息平台服务于思想教育工作。

5. 依托“微信息平台”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调查结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当我们注意到“微信息平台”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的同时,也得注意到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冲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一段时间去探索、实践和适应微时代下思想教育形式的变化 [4] 。

1)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挑战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尚未成熟,网络监管机制也不够健全,网络泡沫信息广泛存在于以微信、微博、QQ等主要APP组成的微信息平台之上。据调查发现,移动网络信息中垃圾广告类信息占到80%以上,欺诈、色情、反党反政府类信息也十分常见。可见,大学生在使用微信平台时面临大量不良信息的诱惑(见图2)。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同学反映网络传播的垃圾信息较多,但33%的同学表示网络上的信息在一定程度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上他们的知识面。如果大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信念不够坚定,网络泡沫信息往往会对他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其次,移动互联网给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心态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放纵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以及

Figure 2. Survey results of the impac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图2. 对网络信息影响的调研结果

传播网络泡沫信息的情况,这往往会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也会诱发一些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和传播谣言的行为。最后,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普遍偏长,大部分同学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身,他们主要用来打电话、QQ聊天、微信聊天、刷微博等通讯娱乐行为。尽管部分同学明知沉迷于手机不利于学习,并且有害身心健康,但仍然无法抵挡诱惑。

2) 新教育模式对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提出新要求

微信息平台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采用微信息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思路可以有以下两种:

a)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授课安排定期在微信息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的线上录制与作业的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时间安排选择听课时间,并按规定完成课程作业。为确保学习效果,定期组织课程学习交流活动,要求学生汇报近期学习成果,并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b)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交流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突破空间限制,使校内外甚至国内外实时交流成为可能。在开展依托微信息平台进行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活过程中,高校可以邀请国内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专家学者为本校学生进行授课,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其次,不同高校可以通过组建思想教育工作小组等方式,定期进行交流沟通,不断完善本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状况。最后,学校学生之间可以就学习相关理论课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其他高校学生进行交流,这也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6. 依托“微信息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

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的这种改变对思想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要求,这使得“微信息平台”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不断地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大学的实践经验,遵循互联网的内在规律,不断推动、创新、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

1) 构建“微信息平台”思想教育的校园文化体系

在21世纪,高等院校更应该握好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依托互联网打造微信息平台,加快构建起以“微信息平台”为思想教育媒介的校园文化体系。首先,通过构建“学校–学院–专业–班级”一体化的公众号及微博公众号等思想教育云平台,并指派专人负责;其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充分把握好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及思想动态,迎合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微信息平台即时与学生互动,促成“互联网 + 教育”模式的产生,以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最后,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对新思想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宣传。

2) 净化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教育内涵

大学生由于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非常容易受到微媒体上所传播信息的误导,因此,在借助“微信息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高校应注重对良好网络文化氛围的建设。首先,高校应出台相关的网络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方案,加强对微信息平台所传播信息的选择和过滤,在发现恶意诽谤的不实信息或危害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时,应当即刻找出信息来源,并对信息传播者进行严厉处分。此外,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对微信息平台上涉及的信息进行监督,鼓励学生对相关不良信息进行举报,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

3) 革新教育观念,顺应网络时代思想教育新潮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平板等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微信息平台”迎合大学生追求新事物的潮流,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然而,这也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逐渐弱化。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必须正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自身角色的转变,充分把握好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思想动态,在开展思想教育时加快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地树立“微信息平台”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不断提升运用新时代网络技术的能力,推进微信息平台建设。高等院校和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必须重视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对教育的需求,防止与学生思想观念上产生脱节导致出现交流不畅通等问题,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迎合大学生的兴趣点,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4)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微信息平台”教学能力

建立有关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微信息平台”的同时也对广大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下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很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息平台”进行教学的能力。首先,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者在移动互联网上构建“微信息平台”的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培养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思维,增加他们解决在“微信息平台”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其次,思想工作教育者应当把“微信息平台”作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加强对网络媒介基本知识的学习,例如对微语言的运用、公众号、微博等新平台的使用,主动将自身武装为熟练掌握现代化先进技术的人才;最后,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大学生的兴趣点和最新思想动态,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进行理想信念的学习。

5) 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微信息平台”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受教育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推进“微信息平台”教学的同时,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时刻铭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接纳学生的想法,遵循“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原则 [5] 。在平台的管理方面,应当有一部分由学生管理以充分发挥该新型模式的民主性。在宣传微信息平台校园文化方面,可以组织一批微信息平台校园文化传播的志愿者同学,积极传播网络文明文化,建造正能量的微信息平台。在活动开展方面,高校应当积极呼吁学生组织组织开展网络科技文化节、微电影、微新闻等相关活动并给予相关支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不断拓宽微时代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阶段性成果2015JYDJ-YB0093。

文章引用

汪丽萍,张新星. 依托微信息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no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Based on Micro-Information Platform[J]. 教育进展, 2019, 09(03): 296-303. https://doi.org/10.12677/AE.2019.93050

参考文献

  1. 1. 陈磊, 朱舒然. 微媒介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探索[J]. 科教导刊(下旬), 2018(10): 87-88.

  2. 2. 高立军, 张晓蕾, 张蓓. 微课视角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报告——以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为例[J]. 亚太教育, 2016(24): 167-169.

  3. 3. 张闻.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J]. 才智, 2016(30): 24-26.

  4. 4. 姜瑶. “三微平台”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 2016.

  5. 5. 李凡凡, 张春艳, 肖瑱.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J]. 福建质量管理, 2015(10): 252-253.

附录:微信息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状况调研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感谢您抽空填写此份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微信息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状况。本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结果仅用于调查研究。请将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内容给予严格的保密。(请在所选项目做标记,对多项选择题,同样在每个对应答案上做标记)感谢您的参与!

1. 您的年级是?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2. 您平时使用以下哪些微信息平台软件?(可多选)

A. 微信 B. QQ C. 微博 D. 其他

如果您使用以上微信息平台请继续填写以下问卷,如果您不使用,请将问卷提交,再次谢谢您的支持!

3. 您用使用微信息平台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A. 方便与朋友与家人联络 B. 可以认识新朋友

C. 可以接收新闻、邮件、文件、语音等 D. 可以关注公众账号,接收推送信息

E. 用于办公、学习、接收通知 F. 其他

4. 您关注了学校或者学院的公众账号吗?

A. 已关注 B. 未关注

5. 您借助微信息平台浏览公众账号的频率是?

A. 0次/天 B. 1次/天 C. 2~4次/天 D. 5次以上/天

6. 您对微信息平台所传播的信息的鉴别能力如何?

A. 非常好 B. 比较好 C. 一般 D. 比较差 E. 非常差

7. 网络传播的信息对您有什么影响?

A. 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B. 广告信息较多,欺诈、色情、反党反政府信息十分常见

C. 由于这些信息二上当受骗 D. 其他

8. 您认为微信息平台对您的思想建设有影响吗?

A.影响很大 B. 影响较大 C. 一般 D. 影响较小 E. 影响很小

9. 如果利用微信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您觉得较易接受吗?

A. 十分欢迎 B. 比较欢迎 C. 无所谓 D. 比较不欢迎 E. 非常不欢迎

10. 您认为使用微信息平台会给您带来哪些困扰?(可多选)

A. 微信息平台上的消息过多,无法鉴别真伪 B. 私人信息被泄露

C. 使用时间过长,影响身心健康 D. 其他

11. 您对本学院在微信息平台运营的公众账号有何建议和意见?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