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3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910 , 6 pages
10.12677/acpp.2024.134111

洛克的绅士教育与卢梭的自然教育之比较

高山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30日

摘要

洛克与卢梭作为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者,深刻批判了当时欧洲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他们共同认识到实现自由须建立在个人道德发展的基础上,教育则是必要手段。同时,他们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也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洛克以“入世”思想贯彻绅士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卢梭则以“出世”思想提倡自然教育,为塑造“自然人”。本论文旨在通过比较洛克的绅士教育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探讨西方德育思想中不同理念之间的异同,进而更加明确二者教育理念的价值,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反思。

关键词

洛克,卢梭,绅士教育,自然教育

Comparison between Locke’s Gentleman’s Education and Rousseau’s Natural Education

Shan Gao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Apr. 2nd, 2024; accepted: Apr. 22nd, 2024; published: Apr. 30th, 2024

ABSTRACT

Locke and Rousseau, as pioneers of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offered profound critiques of the feudal authoritarian rule prevalent in their time. They both recognized that achieving freedom hinges upon moral development, with education being an indispensable tool. However, their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exhibit notable differences. Locke advocated for a “worldly” approach to education, emphasizing gentlemanly education to nurture high-caliber individuals, while Rousseau, promoting a “worldly detachment”, advocated for natural education to shape the “natural man”.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Locke’s gentlemanly education with Rousseau’s natural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Western educational thought, thereby clarifying the values of their respective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and offering insights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ractices.

Keywords:Locke, Rousseau, Gentleman Education, Natur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政治、经济、人文思想蓬勃发展,人民意识逐渐觉醒,从而认识到教会的种种弊端。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催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他们为反对封建统治和思想束缚发起斗争运动,即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德育思想在德育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启蒙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背景下形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教育的探索和思考。通过二者有代表性的教育观——绅士教育与自然教育的对比分析,挖掘二者的联系与异同,进一步浅观西方德育思想的价值体系,对于当代德育研究有一定裨益。

2. 绅士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内涵

绅士教育是由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所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绅士教育出自他的一部著作《教育漫话》,他在其中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绅士教育体系,它体现出鲜明的实用性特征,旨在满足英国新兴工商业阶层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潮流对教育的迫切要求 [1] 。洛克的绅士教育观是其对教育问题的重要思考和贡献。在洛克看来,绅士教育是培养有责任感、具备理性思维和道德品质的人才,使其能够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绅士教育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和理性自由的平衡,旨在培养出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公民。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个体的自我实现,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因此,绅士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培养个体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品质,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自然教育是由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所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洛克的绅士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天性发展,主张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的、自然的过程,以个体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标。卢梭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由平等的,但社会制度和教育方式导致了人类的堕落和不平等。他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公正和虚伪,主张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的、自然的过程,不应该对个体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卢梭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实践的体验来促进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一种强制的、机械的过程。总的来说,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观念,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天性发展,主张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的、自然的、个性化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实践的体验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3. 绅士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相同之处

3.1. 时代共谋

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崛起,对旧有的封建主义制度和教会的控制感到不满,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启蒙运动应运而生。欧洲启蒙运动是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开创于英国,兴盛于法国,并影响至整个欧洲。在这场运动中,众多的思想家和文化精英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思想解放方式,倡导用理性和经验观察来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本质。这一运动以理性为核心,强调独立思考、摒弃封建迷信和追求科学真理。洛克和卢梭作为英法两国的代表思想家,通过教育这一手段发挥理性的功能,积极推动社会改革,旨在引领人们摆脱愚昧,实现社会的光明和人类的自由。

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灵魂,它要求人们摆脱无知和偏见,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以科学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在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中,理性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人们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摆脱封建迷信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理性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发挥理性功能的最大化,洛克和卢梭都强调将教育作为启蒙运动中的关键手段。“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 。”洛克认为教育对个人发展、塑造品性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卢梭也指出“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2] 。”洛克的绅士教育和卢梭的自然教育都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精神,他们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束缚,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发展。洛克和卢梭跟随启蒙时代的思想浪潮,将教育的地位推向至高,各自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育观。

3.2. 自由共鸣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和卢梭的自然教育观中,对自由的重要性都占据着核心地位。虽然在具体实践和教育理念的侧重点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强调了个体自由的重要性,并将自由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洛克的绅士教育中,自由被视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理性的表现。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培养有责任感的绅士,这种责任感不是通过强制实现的,而是建立在个体自由的基础上。他强调个体应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从而在自由和责任之间找到平衡。与此相类似,在卢梭的自然教育中,自由同样被视为个体发展的关键。卢梭认为,社会制度和教育方式往往会限制个体的自由发展。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选择上,更体现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发展上。因此,他主张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的、自然的过程,不应该对个体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而应该尊重个体的自由和天性,让个体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因此,无论是洛克的绅士教育观还是卢梭的自然教育观,都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自主性。它们认为,个体的自由是人类尊严和自主性的基础,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和领悟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3.3. 道德共振

在洛克和卢梭看来,道德教育是实现自由的最佳途径。洛克认为,“自由并非简单的无约束状态,而是一种理性和道德指导下的自主状态” [3]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个体理性和自主性的关键。洛克强调,人的德行并非天生,而是后天通过教育和经验养成的。他认为,教育是塑造人德性的关键。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人们可以培养出善良、公正和理性的品德,从而实现个人的道德自由。在洛克看来,道德自由是个人自由的最高境界。一个道德上自由的人,不仅能够自主地做出选择,而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会受到外界的强制或束缚。这种自由状态是建立在对理性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卢梭同样强调道德教育在实现自由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社会制度和不良教育会腐蚀人的德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4] 。”这意味着,真正的自由并非简单地摆脱束缚,而是在道德的框架内实现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因此,他主张通过自然教育来恢复人的本性,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卢梭的自然教育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他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来,一个道德上自由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良知和理性判断来行事,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或压迫。这种自由状态是建立在对自我和他人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

二者都认为,道德教育是实现内外自由的关键。通过培养个体的理性和道德品质,可以使其在行使自由权利时不会侵犯他人的权利,也不会受到外界的束缚或压迫。这种内外一致的自由状态是建立在对理性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

4. 绅士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相异之处

4.1. 教育目的

在教育目的上,洛克与卢梭都主张培养自由的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洛克的教育目标是由外而内,塑造真正健全的心智,是为了培养绅士,而卢梭则是由内而外,回归原本自然的状态,乃为培养“自然人”。

随着十七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壮大,洛克提出绅士教育理念,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绅士”,要将现实中士绅阶层的孩子,培养成有德知礼、理性自主,能治理社会、领导国家的真正绅士。洛克坚信教育的实用性,认为所学知识应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他特别推崇对法律、财务以及手工艺等实用技能的深入学习。这种教育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崭新要求,同时也彰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迫切需求。在洛克看来,真正的绅士是那些能够理解并行使自然权利,进而成为能够缔结契约、构建政治社会基石的公民。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无疑为当时的英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培育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即自然而率性发展的人,是顺由天性发展的新人,是完全为自己而活的。卢梭特别关注儿童这一教育对象,他强调教育应尊重并保护儿童的天性,避免他们受到社会的压迫和人为的扭曲。他提倡的教育并非一味地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而是致力于营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让他们的天性和本性得到自然的、和谐的发展。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儿童的自然状态,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个体,能够享受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这一理念强调的不仅是儿童个体的发展,更是对人性、对自然的尊重和推崇。在卢梭看来,应该从作为个体的“人的自然”开始,也必须以这样的“自然”为止,人由于其自然状态“生而自由和平等” [4] ,必须作为人最终的教育目的。

洛克和卢梭的教育目的都是根植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且都是基于对当时教育现状的不满而提出的。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旨在培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理想典范,这类人不仅在经济和社交领域表现出色,更在道德和智慧方面达到卓越。而卢梭的自然教育,则着重于塑造能够摆脱封建压迫、身心健康且充满自由的个体。这两种教育理念的不同侧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目标在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2. 教育原则

洛克的绅士教育理念与功利主义原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人才,他们不仅能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还能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教育理念深深地扎根于功利主义,因为它坚信教育的目的远超出个人的德行和智慧,它更关乎社会的整体福祉和发展。他强调,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的追求,更是为了在现实世界中发挥实际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应对生活的挑战。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正是功利主义原则的体现,它追求的是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教导人们珍视生命、追求自由和保护财产,同时运用理性来实现个人的自由。洛克认为,道德不仅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且个人的德行应当既对自己有利,也对他人有益。他明确指出:“在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首要的,不可或缺的 [1] 。”这种道德教育的重视与功利主义原则中对个人和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追求是一致的。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深深根植于他的自然教育理念之中。他坚信,真正的道德教育应当遵循自然主义原则,顺应人的天性,而非逆其而行。在他眼中,“一个有德之人,是那种能够驾驭情欲,遵循理性和良心的指引,恪尽职守,主宰自我,不为外界所动摇的人” [5] 。卢梭主张,人的本性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纯洁无瑕。因此,我们的任务并非强行改变它,而是在尊重其天性的基础上,精心雕琢,使其绽放出应有的光彩。这种自然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道德发展,更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坚信,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个体的道德状况,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这是一种以自然为本,以人性为基,以自由为目标的道德教育观,它强调了人的自然天性与道德教育的紧密联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4.3. 教育内容

洛克的绅士教育理念,将教育巧妙地划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大支柱,确保了绅士的全面发展。体育是绅士教育的基础,洛克坚信,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支撑精神幸福的基石。在《教育漫话》的开篇,他便明确指出,健康的身体与精神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再高的精神追求也显得苍白无力 [1] 。因此,他反对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坚韧意志和健康体魄。德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洛克认为德性是绅士第一位的品德,礼仪则是第二。这种对品德的极度重视,使得德育在绅士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培养良好的品德,洛克提倡与孩子们进行深入的道理交流,但更重视的是通过实践,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真正内化道德规范。智育是绅士教育的辅助,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内容上,洛克为绅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分为三部分:一是实用型的课程,二是修养型的课程,三是娱乐型的技能技巧。洛克认为,通过一套完备的课程系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洛克指出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实践养成习惯,重新建立起人的良好习性。

不同于洛克相对规范的教育内容,卢梭不认为自然就是习惯,把孩子们训练得“谦恭有礼、张弛有度”,就会培养出好的自然,建设出好的社会来 [6] 。相反,他认为习惯非但不是自然,而是社会的产物。卢梭所推崇的自然教育,核心理念在于尊重与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确保教育过程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紧密相连。他认为,教育不应超前或滞后于个体的成长阶段,而应按照自然的节奏逐步展开。卢梭将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教育重点。在婴儿期,教育主要围绕身体保健与养育进行,家庭在这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与保护。进入儿童期,教育的焦点转向感官训练。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进而提升感官功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少年期,随着孩子身体和感官的日益成熟,以及好奇心的萌发,知识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此时,应当加强对孩子的知识传授,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最后,在青年期,性格和价值观逐渐完善,道德教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除了传统的书本知识外,青年还需要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与体验来深化对道德、宗教及公民责任的理解。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确保了教育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避免了空洞的理论灌输。

洛克的绅士教育和卢梭的自然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洛克注重个体的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卢梭则认为人的教育始终要围绕自然本身的限制而展开,自然的消极作用正是人获得自由的保证,对自然的人来说,他之所以自由,也因为他的行动永远符合他的意志。

5. 结语

在西方德育思想中,洛克的绅士教育和卢梭的自然教育无疑是两个极具影响力的观念,这两种观念在对待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显著不同。洛克的绅士教育,只是在外在条件方面依赖“绅士”的财富,而他所力求培养的人的品质,却不限于任何特殊阶层和身份。因此,洛克的教育不是属于某一阶层的教育,而是面向所有现代人的普遍教育。虽然他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并希望这些绅士能够通过社会交往和政治活动来领导国家的方向,使符合理性自由的教育通行于公民社会。但在根本上,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信仰、有自由的人。这样的普遍之人,才是真正的现代人。这种教育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个体社会角色的明确。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念更注重个体的天性发展和情感品质的培养,主张教育是一种情感充沛的体验,是一个自由的、自然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实践的体验来实现教育个性化。为避免被那些违反自然的社会习惯所侵害,卢梭的教育可分为三类:一是受之于“自然”的教育;二是受之于“物”的教育;三是受之于“人”的教育,但教育必须根植于“自然人”的基础,以自然的内在要求为引领,协调其他两种教育形式,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虽然洛克和卢梭在教育观念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认为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和认识,使得他们的教育观念在西方德育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对于未来的德育研究,我们可以从洛克和卢梭的教育观念汲取智慧。未来的德育研究应该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在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双向发展。通过结合洛克和卢梭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探索出一种既尊重个体发展又符合社会期待的德育模式。未来的德育研究应该关注教育方法的创新。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方法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自由教育的重要性。未来的德育研究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本性和成长规律,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教育,探索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如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未来的德育研究还应该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德育观念的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德育观念相互碰撞和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各国优秀的德育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德育事业的发展。

文章引用

高 山. 洛克的绅士教育与卢梭的自然教育之比较
Comparison between Locke’s Gentleman’s Education and Rousseau’s Natural Education[J]. 哲学进展, 2024, 13(04): 748-75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4111

参考文献

  1. 1. [英]约翰·洛克. 教育漫话[M]. 傅任政,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 2. [法]让·雅克·卢梭. 爱弥儿: 论教育(上、下卷) [M]. 李平派,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3. 3. [英]约翰·洛克. 人类理解论(上、下册) [M]. 关文运,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4. 4. [法]让·雅克·卢梭. 社会契约论[M]. 何兆武,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5. 5. 滕大春. 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133.

  6. 6. 渠敬东, 王楠. 自由与教育[M]. 上海: 三联书店, 20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