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01 ( 2020 ), Article ID: 34005 , 5 pages
10.12677/ASS.2020.91017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Tongtong Bi, Suping Guo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Beijing

Received: Dec. 27th, 2019; accepted: Jan. 9th, 2020; published: Jan. 16th, 2020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rich in content and profound in meaning, which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national spirit and moral tradition.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at they are divorced from their own mor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have no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nd have not fully drawn on and utilized our own ideological and moral traditions to form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with ourselves characteristics. One of the ways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is to integrate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Confucian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contemporary value and hel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path for traditional culture to play its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al Function, Realization Path

高校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浅探

毕桐桐,郭素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27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1月16日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义理深刻,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传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是脱离了自身的道德文化传统,没有结合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充分借鉴和利用我们自己的思想道德传统,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变此种现状的方法之一就是将丰厚的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去,尤其是其中底蕴丰厚、地位独特的儒家德育思想,充分发挥其当代价值,助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鉴此,本文试图将传统文化与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联系,探寻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功能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课堂教学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1.1. 学校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习传统文化之风渐兴,全国有些高校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和弘扬,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还有部分高校专门开设了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学习课程,尤其是对儒家经典著作的研读是重中之重,因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学习传统文化和研读传统经典的目的是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魅力,主动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道德资源,来应对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潮,不仅传承祖先智慧,而且突显民族特色。因此从全国范围来讲,高校应全面普及和拓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另外应使学生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不仅要提升内在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提高道德践行的能力。因此,各高校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学校应将诸子百家的德育思想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三观、价值追求、人生态度、理想信念、诚信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应加强诸子百家德育思想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结合度,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种破解之道,并具有中国特色和历史传承 [1]。比如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非常丰厚的德育资源,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无不对当代大学生有着育化的功能,其谦谦“君子”的人格理想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对大学生的完善人格的建构和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家国情怀的引导和培育都大有裨益。因此,“将儒家德育思想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从而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我们应深入挖掘诸子百家中德育思想的精髓,并借鉴吸收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相结合,并加入符合时代特点的元素,不断改进和完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 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

2.1. 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虽然课堂教育是主渠道,但是也不能局限于课堂的理论灌输,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儒家文化就一向注重“知行合一”。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依托地方文化底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学校可以借鉴‘游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儒家文化圣地,如孔子故里的忠良阁、仁德厅、义型轩、夫子履、平陆祠等文化遗址,使学生实地感受儒家文化的精髓” [3],深刻体会儒家德育思想中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学校还可以组织实践调研活动,让学生去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与当地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近距离的感受到儒家文化,领略儒家文化的魅力。这样学生就会在社会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和社会实践双向互动的作用下,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2.2. 组织大学生参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志愿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志愿活动,同时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最好方法和途径,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具体来讲,学生可以作为讲解员前往各大博物馆和展览馆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志愿服务,这样学生可以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生还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古文诗歌朗诵会、话剧、小品等,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课堂知识相互补充,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 教师是文化传播的积极主体

3.1. 教师应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应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教授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自身也要坚持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变化。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存储新知识和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学而不厌”的目的在于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谈不上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部分学生也就不会有兴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祖先的智慧和灿烂的文明。“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2. 教师要树立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动意识

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播给学生。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不仅要在理论层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培养学生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分辨是非,认知真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意识。

3.3. 教师要不断提高践行传统文化的能力

教师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尤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起到表率作用。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因为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践行传统文化的能力,以身作则,把传统文化贯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榜样指引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改正不良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能力。

4. 网络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还成为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还作为收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在网络上购买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供学生免费观看学习;可以开设线上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可以组织学生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观看名家传统文化讲座,与专家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使其通过网络观看传统文化节目,比如电影、电视剧、戏剧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就大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推送;图书馆还可以向学生们提供有关传统文化的免费电子图书,让学生们能够方便快捷的阅读传统文化知识,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5. 校园文化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补充

5.1. 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孟母三迁”、“千金买邻”等典故都是强调周围的环境对个人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发挥儒家德育思想的环境育人功能,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体现在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学校可以以校园广播、学校宣传栏、学校网站、学校公众号等媒介为载体,定时推出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使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2.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学生社团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当代高校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生社团,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校可以将学生社团作为宣传传统文化的平台和渠道。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建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社团组织,把喜爱传统文化的学生们组织起来,大家相互交流传统文化知识,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人们喜爱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比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这些节目都旨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社团也可以效仿这些节目做一些活动;还可以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使学生们在比赛中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还可以组织摄影爱好者,举办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摄影竞赛,使学生们不仅只是在课堂课本中学习传统文化,而且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用自己的双眼,用自己的镜头捕捉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凝聚了我们祖先的集体智慧和民族精神,已经作为基因深植于我们民族性格之中,在当今注重文化软实力的世界格局中,重拾记忆并发扬光大,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意义深远。

基金项目

本论文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项课题支持(800015NV-2)。

文章引用

毕桐桐,郭素平. 高校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浅探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Universities[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01): 100-10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017

参考文献

  1. 1. 丁成. “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1): 13-15.

  2. 2. 赵宏恩, 李宝席. 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 22-23.

  3. 3. 高丽萍. 孔子“仁、礼”思想对构建现代公民意识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 106-11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