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6820 , 6 pages
10.12677/ASS.2023.126392

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新探

李兴莹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收稿日期:2023年4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9日

摘要

大脑的自动加工是人类学习和进步的终南捷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熟能生巧”,表明重复存取的记忆往往具有“一触即发”的潜能。要跳出绝对化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认知行为的自动化现象。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要秉持思想“站位”、专注学习“本位”、着力施教“定位”、彰显方式“进位”、呈现生活“方位”,以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环境的积极化创设“无意识输入”思政课堂,积极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实现知识“自动化输出”的教育境界,发挥大脑认知加工的自动化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效应。

关键词

大脑的自动加工,无意识输入,自动化输出,思政课堂教学

A New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the Brain”

Xingying Li

School of Marxism,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Received: Apr. 10th, 2023; accepted: Jun. 1st, 2023; published: Jun. 9th, 2023

ABSTRACT

The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the brain is the ultimate shortcut to human learning and progress. There is an old Chinese saying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ndicating that memories that are repeatedly accessed often have “hair-trigger” potential. We should get rid of the absolutist thinking and look at the automation of human cognitiv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the brain” should uphold the ideological “position”, focus on learning “standard”, focus on teaching “positioning”, highlight the way “carry”, 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life, create “unconscious inp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with situational teaching content,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Let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automatic output” of knowledge by osmosis, and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 effect of the automation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the brai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Automatic Processing of The Brain, Unconscious Input, Automatic Outp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人的精神世界是由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构成。固然,人的精神生活以意识为外显的主要特征,在学习生活中发挥主导控制作用,但是无意识的效力同样不可小觑。因此,要全面分析利用大脑自动加工过程中的“无意识学习”,充分地调动无意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知识潜移默化地输入、加工、输出 [1] 。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本质上是顺应自然天性、展现自由本性,发现优势、发挥优势和发扬优势,让教育成为照亮生活幸福感的灯塔。以往的思政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外显学习来传输科学理论,强调理论知识的客观性。但一味地强调“术、法、器”的教学会让“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边缘化。如何有效利用和开发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有益的“无意识”实现大脑自动化加工,于“春风细雨润心田”中习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这需要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学习心理和学习情感构建改革路径以达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

2. 基础理论阐释

2.1. 大脑的自动加工

意识连续体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学习任务都是连续体上的一点,既包含了意识加工,也包含了无意识加工 [2] 。

大脑的自动加工是人脑对于非注意对象的加工,是一种不受意识控制的加工,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了信息获取和整合,俗称“潜移默化”。人脑信息处理自动化具有普遍性,大脑的自动加工就是无意识状态下习得某种知识的过程,这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效果更为明显。伴随实践活动而不自觉地形成某种认知,即是实现了大脑的自动加工。“淬火效应”又称冷处理,无法解决问题的暂时搁置,其间大脑的自动加工后或许可以迎刃而解。研究表明,无意识学习是一种本能,各种内隐认知活动、无意识输入、自动化输出等,都是人脑信息自动加工的表现。

2.2. 内隐学习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A.S. Reber对内隐学习进行首次概念阐释 [3] ,他认为内隐学习是个体在刺激环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此环境中个体虽然无法意识到影响其行为的“因子”,但任务表现却表明个体已经获得了相关知识 [4] 。特定规则下的无意识学习过程是自动的、模糊的,但学习效果是明显可观的 [5]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学者以A.S. Reber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创新性研究,提出内隐学习具有高选择性、高潜力和高效性的“三高特征” [6] 。“内隐学习”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通过与外在因素的接触,可以自动或无意地掌握环境中存在规则的抽象知识 [7] 。因此将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内隐学习界定为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无意识习得思政理论知识并塑造其核心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

2.3. 暗示教学法

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利用了“大脑的自动加工”这一原理,提出了以“心理暗示”作为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无意识的认知潜能,使学生在“无痕”中获得知识的暗示教学法。要求营造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学生以自然状态下的非理性认知参与学习,同时教师以科学的态度与尊重来看待无意识学习的价值机制,实现教学关系的积极化。

3. 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觉察可利用的思想政治教学载体,依托“无意识输入”课堂教学情景和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打造以“潜移默化”施教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引导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心理倾向。

3.1. “潜移默化”思政课堂教学秉持思想“站位”

思政课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主渠道。办好思政课就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铸魂,秉持思想“站位”,切实达到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润心智、激昂斗志的作用。“潜移默化”的思政课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基,用科学的理论启迪学生,夯实学生思想基础,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8] 。

3.2. “潜移默化”思政课堂教学专注学习“本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9]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浅层感知,要注重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从感性共鸣走向理性认同,推进学、思、践、悟一体化。毕竟立足情境引申出的“脑补”是进化所赋予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强大的能力,也是大脑的自动加工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自主搭建知识脉络,形成规范体系;在明理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以“理”晓之,又以“行”践之。

3.3. “潜移默化”思政课堂教学着力施教“定位”

准确把握思政课堂教学的“定位”,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人因时差异化施教。充分考虑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精准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大水漫灌”过渡到“精准滴灌”。在思政课初期,创建体验式课堂,构建逻辑性的内容体系和哲理性的话语表达体系,以形象化特征唤醒学生心灵;在思政课中期,辅以情境传递理论,使之从感性认同走向理性认知;在思政课后期,以自主性学习之姿点亮理想信念之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实现思想熏陶、心灵启迪的境界提升。

3.4. “潜移默化”思政课堂教学彰显方式“进位”

思政课堂实现“大脑的自动加工”要借助信息智能化技术手段,建立课堂新形式,以鲜活的事例为引,化基本原理性知识于生活案例,关注传道授业过程中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以积极情感体验感悟建构知识脉络。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要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平等对话式”“情景交融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教学内容具象化、情境化的沉浸式思政课,多渠道整合课堂与生活,多举措调动教学主体的广泛参与度。

3.5. “潜移默化”思政课堂教学呈现生活“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10] 因此,要建立富有生活气息、体现生活方位的思政课堂,把真善美融于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进而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将学习的意义融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思考中,嵌入对美好生活的奋力追逐中,在学习致用的过程中加深记忆,无意识地输入大脑。同时要求思政课教师既具有“经师”的专业素养,又富有“人师”的德行品格,用心教用心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感染学生,以真理的力量引导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

4. “大脑认知自动化”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机理

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这与其知情意行的统一属性一致。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理论灌输并不是传道授业的唯一渠道,大脑的自动加工为转变和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抽象理论的理性化。因此要将思政理论元素与具体教学实践相融合,打造情境真实、蕴含思想的“大脑认知自动化”思政课堂教学。

4.1. 教学内容的情景化

基于“大脑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内容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要加大理论阐释力度,聚焦学生主体,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基本原理化为生动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学思践行。波兰尼在《缄默维度》一书中提到:“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说的 [11] 。”因此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在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注重隐藏在情境中隐性思想的传达与交流,由抽象说教向生动感化,创新思政课话语的表达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12] 。悄无声息的感悟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做科学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真正达到入耳入心入行。

4.2. 教学环境积极化

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一种隐性的学习资源。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构建对学生的心理体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内驱力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增加积极情感体验,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立体格局,让学习者在浸润的环境中实现知识与情感的飞跃。“大脑的自动加工”就是无意识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环境的塑造对学生的“无意识”学习有着隐性效力。因此,思政课要想实现知识和思想“无意识输入”和“自动化输出”,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育”生,以香甜的真理力量“化”生,立足于时代之问、中国之问,营造一个兼具自主性和规范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学校除了基础设施环境的建设,也要发挥校园文化的隐形力量,实现以文化人、以制塑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这体现的就是校园物质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13] 。

4.3.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然发生变革,知识的碎片化、信息的流动性,增强了人们知识的“无意识输入”。但“熟知并非真知”,要知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因此需将系统化、条理化的思政理论附着、渗透、隐含于多元方式方法中,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识读理论以初学、融于情境以悟学、讨论分析以思学、创新形式以乐学等,实现“学理”“明德”“铭史”“铸魂”的“自动化输入”。多渠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加深理解、于多元活动中提升认识,最终实现知识的“自动加工”,并在学思践悟中将外部思想内化为自我信念。总之,“大脑的自动加工”在思政课堂教学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无意识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恰好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5. 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的价值意蕴

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和谐性,否定一味灌输,鼓励采用情景引思、活动体验等激发无意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融入、自觉实现道德内化和行为转化,达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无痕教学效果。

5.1. 推动思想政治学科实现内涵式新发展

首先,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思政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多种教学资源,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无意识输入”的思政课堂教学强调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将学习资源引入课堂,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延伸了思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教学资源体系。其次,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思政课堂教学兼容多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于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中开创新局,并实现“变则通”。最后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思政课堂教学在环境氛围浸润导向上,仍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锻炼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14] ,立体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并实现内涵式新发展。

5.2. 推动思政课堂内容革新、方法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试教育体制下思政课教学内容一般为教材中记忆性、结论性知识,理论性富足但鲜活性不足。就学生认知机制来看,显性知识的一味灌输会让“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边缘化。“大脑的自动加工”的认知模式作用于思政课,能够引领思政课走出教材、走进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对接,有效整合课堂内外的多种资源打造具有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高质量课程。

在教学方法方面,现如今思政课堂教学方式形式多样但应试僵化,着眼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其“无意识输入”和“自动化输出”将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让学引思”。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全方位理路的思政课堂教学方法将会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效用性,将其中夸夸其谈的讲授化为栩栩如生的阐释,让课堂更加生动引人入胜,进而“无意识”地习得知识。

5.3. 推动思政课堂教学实现思想与价值的引领

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传统思政课堂教学聚焦显性知识,关注学生有意学习等理性的力量。但是仅单纯传授和实践理性的系统化知识,是不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 [15] 。思政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输与记忆,更应注重思想与价值的引领。基于“大脑自动加工”思政课,以潜在“无意识”的作用机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作用,形成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克服应试教育重理论轻思想、“只教不育”的倾向。思政课堂教学要遵守“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自觉地把“学理”“明德”“铭史”“铸魂”结合起来,实现教书育人功效的最大化。

6. 结语与展望

本文对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整合取向研究,分析了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以及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价值意蕴。本论文所涉及的发展前景就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如何唤醒“大脑的自动加工”以实现“无意识输入”和“自动化输出”,发挥无意识学习的功效,更多的部分仍然等待探索。

文章引用

李兴莹. 基于“大脑的自动加工”的思政课堂教学新探
A New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the Brain”[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6): 2869-287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6392

参考文献

  1. 1. 霍涌泉. 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当代意识心理学新进展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2. 2. 赵晓旭. 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无意识加工水平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8.

  3. 3. 高鑫, 郑一筠, 杨宝玲. 人工语法学习迁移效应研究进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8(1): 52-57.

  4. 4. 杨海波. 内隐序列学习中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测量[D]: [博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5.

  5. 5. 陈圣栋, 陈永强, 高伟, 等. 认知加工的自动化现象: 从二分法到渐进观[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9): 1556-1563.

  6. 6. 李欣. 内隐学习视域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向[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 28(4): 78-80.

  7. 7. 邹雄伟. 基于内隐学习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策略研究[J].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2(5): 95-100.

  8. 8. 李岩, 白延红.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立德树人之根[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2(1): 39-42.

  9. 9. 本报评论员.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 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N]. 光明日报, 2022-04-26(1).

  10. 10.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11. 11. 高巍奇, 任静媛. 从内隐认知加工视角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调整[J]. 新闻战线, 2015(12): 38-39.

  12. 1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2020-08-31.

  13. 13. 徐华. 内隐学习视角下的德育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 20(1): 83-85.

  14. 14. 乔德元. 高中思想政治课“浸润式”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

  15. 15. 张静. 不同认知风格初中生外显与内隐学习的差异[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大学, 200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