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4307 , 8 pages
10.12677/ML.2021.94128

“给到”的词汇化过程探究

于明明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7月9日;录用日期:2021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21年8月3日

摘要

“给”是表给予义的及物动词,“到”是表动作结果义的动词,两者最初是偏正性的动补结构,由于在线性结构上相邻,随着用频的增加,“给到”逐渐固化成了一个词。“给到”一词虽然在各大词典中均未收录,甚至有人认为“给到”不符合语法规则,但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言语中,获得了合乎语法的使用地位,因此建议可将“给到”一词收录到词典中。“给到”是在现当代才凝固成词的,由于语义相关,线性顺序相邻,它经过重新分析固化成词,它的形成受到了汉语双音化趋势、组成成分功能泛化以及语用动因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给到”,词汇化,动因机制

The Lexicalization of “Geidao” in Chinese Language

Mingming Yu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l. 9th, 2021; accepted: Jul. 28th, 2021; published: Aug. 3rd, 2021

ABSTRACT

Gei” in Chinese is a transitive verb and “Dao” is a verb which represents the meaning of purpose or result. “Gei” and “Dao” were once a verb complement structure, but as they are often adjacent and frequently appear in the same syntactic position, “Geidao” merges phonologically and becomes a word in modern times, and it is used as a double object transitive verb. “Geidao” is not included in the dictionary yet, and someone even thinks it does not conform to grammatical rules. “Gei” is a transitive verb, which has the resultant meaning of “to make someone get something”, and it needs to be followed by the object; “Dao” is also a verb, which means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and it needs to follow the intransitive verbs. However, the word “Geidao” has been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spoken language,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It has obtained the status of grammatical use after the Lexicalization, so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word be included in the dictionary. Because of the related semantic meaning and the adjacent linear structure, “Geidao” is reanalyzed and lexicalized as a word in modern times. Its formation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disyllabic trend of Chinese vocabulary,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mponent functions and the analogy mechanism of compound words “verb + Dao”.

Keywords:Geidao, Lexicalization, Motivation Mechanism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给到”最早是作为动补结构使用,但在现当代,“给到”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给到”在动补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双宾及物动词的新用法。目前,“给到”一词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语、社交媒体和网络中。例如:

(1) 社保基金陈文辉:积极参与蚂蚁IPO,额度给到社保就是给到全国人民。(新浪网2020-10-25)

(2) 说的很轻巧的安全感,也许并不那么容易给到和得到。努力过就好,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要还债的。(BCC语料库:微博)

(3) 我们会将您的信息进行核查,麻烦提供您的手机号码和邮箱地址,您给到的信息越具体会有助于我们为您解决这件事,我们希望能尽快帮您解决。(BCC语料库:微博)

(4) ……黑珍珠、珍珠酚、樱花、巧克力、杏桃、椱合莓果12款任选!给到肌肤最全面的呵护。(BCC语料库:微博)

然而,在当前通用的各类语文词典中,均未收录“给到”一词,还有一些人认为“给到”一词的使用是不合语言规范的,“给”是一个及物动词,有“使对方得到”的结果义,后面需要直接跟宾语;“到”是动词 [1],也表示“行为动作的结果”义,且“到”前大多是不及物动词,如“等到”“得到”“想到”等,“给到”放在一起使用不仅语义重复,而且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汉语层面上,“给到”的语义更为抽象,句法位置也有所变化,这是“给到”发生进一步词汇化为词汇词的结果。董秀芳(2017)认为动补结构本身就已经可以算作句法词 [2]。同时,“给到”一词虽然词义羡余,但是它的形成是历时发展的结果,“给”与“到”句法位置上的相邻为词汇化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而且,“一种言语创新,开始并不符合语言共时作用规律,但由于类推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言语事实反复多次就被社会接受而成为语言事实,形成新的语言规则。” [3] “给到”正是在高频使用和类推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取得了合乎语法的使用地位。本文拟通过具体语料来分析“给到”意义和用法的变化,梳理“给到”一词的形成过程,并分析该词形成的动因。1

2. “给到”一词的形成过程

“给”和“到”相邻有两种情形,其中一种是“(V)给 + 到X”,如:

(5) 供给到唐文,护持等商斝。(国家语委语料库:北宋《东坡文集》)

(6) 谢觉哉部长曾亲临指导,并向会议作了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报告,给到会人员以很大的鼓舞和启示。(BCC语料库:人民日报1952年12月24日)

以上两例中的“给”和“到”分属于不同的句法层面,因此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我们要分析的是“给”和“到”单独使用的情形。“给”最初是形容词,本义是“衣食丰足;充裕”,后引申为动词;“到”最初是动词,本义是“到达,去到”,后来逐渐演化出介词、附着成分的用法 [4]。“给”“到”由于句法位置相邻且重复使用,在双音化趋势和类推机制的作用下,逐渐从动补短语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时间详细分析“给到”的词汇化过程。

2.1. 动补结构“给到”

“给”和“到”单独相邻使用的例句最早见于北宋,但一直到清代,“给到”都是作为动补结构使用,“给到”多出现于政府公文或判决书中,其中,“给”是主要动词,“到”是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例如2

(7) 若依格磨勘,恐选人诉论。今欲只据南曹给到失坠公凭,便与施行从之。(CCL语料库:北宋《册府元龟》)

(8) 嘉熙三年,岘尝以淘沙利便乞増置田畮,前政都承赵公以夫给到刘泳没官田二十九亩三角二十五歩,每年收租米二十一石二斗。(BCC语料库:南宋《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9) 壬辰,太常少卿颜度言:藉田合得千亩。自绍兴十五年给到五百七十余亩,以备亲耕,续因玉津园等处占拨,目即只二百余亩。(BCC语料库:元《宋史全文》)

(10) 将帐房交与武清侯石亨外当跟舍人,石铎过关回卫在队差操,并不曾给到顺天府文引。(BCC语料库:明《忠肃集》)

例(7)~例(10)中的“给”和“到”是动补结构。唐宋时期,“到”做补语的用法得到发展,在以上句子中,“给”是主要动词,表示实物从一方到另一方的传递,“到”是“给”的结果补语,只表示“给”的结果。“给到”后跟的直接宾语“失坠公凭”、“官田”、“五百七十余亩(藉田)”和“顺天府文引”都是具体的事物名词,是动作“给”的受事;主要动词“给”的施事是人,是“南曹”“前政都承赵公以夫”“石铎”,例(9)中施事未出现,与事则除例8)外均未在句中出现。

(11) 当日我们小的时候,只知道跟着父母过日子,及至长大了,父母要给到谁家,就是谁家,那里知道自己挑小女婿子呢!(CCL语料库:清《续红楼梦·第二十回》)

(12) 有一人说道:“今天咱们的小姐跟少奶奶,上庙去烧香,真叫孝顺啊。再说余江他这个女儿,给到咱家,总算门当户对。(BCC语料库:清《大八义》)

到了清代,“给到”后跟的宾语变成了间接宾语,例(11)、(12)中的“给到”仍然是动补结构,“谁家”和“咱家”是处所宾语。受事“我们”“余江他这个女儿”则位于“给到”前;例(11)的施事是“父母”,例(12)的施事隐含在句子里。“给”和“到”的语义也有所虚化,这里的“给”不表示实物的传递,而是一种隐喻的交接,“到”表示动作“给”的结果,“到”也开始和受事宾语“谁家”和“咱家”建立了联系。

从北宋到清代,“给到”主要充当动补结构,其后常跟动作“给”的受事(直接宾语),在检索到的132个有效用例中,“给到”后紧跟受事的有112例,占比84.85%;紧跟与事(间接宾语)的有8例,仅占6.06%;“给到”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给到 + 与事 + 受事”的用例,但使用频率很低,只有7例,占5.30%。“给到”后所跟句子成分的分布如表1所示:

Table 1. Object type statistics of the verb complement structure Geidao

表1. 动补结构“给到”的宾语类型统计

动补结构“给到”后与事是集体名词、受事为具体名词的例子如:

(13) 近于正月初四日,承中书省官冯宣使传奉都堂钧防给到驰驿圣防,令防赴都事扶疾,聴命战兢无措……(BCC语料库:元《勤斋集》)

(14) 其未降指挥已前给到吏部公据者,并令吏部验实,依条收使。(BCC语料库:清《宋会要辑稿》)

此外,还有5例,占3.79%,其受事位于“给到”前,“给到”后是其他成分或无句子成分,如:

(15) 仍仰百二娘照遗嘱供奉阿冯终身,不得背弃。所有伪契,候府判厅给到日毁抹。(BCC语料库:宋《名公书判清明集》)

(16) 窃虑奸弊滋生,欲乞将未有差帖印纸之人限一季陈乞出给,候给到,并依限经所属陈乞批书。 (BCC语料库:清《宋会要辑稿》)

2.2. 复合词“给到”

到了近现代,“给到”仍未结合成词,但有了逐渐融合的趋势。“给”仍然是主要动词,而“到”的语法意义进一步虚化,表示动作“给”所达到的程度,“到”后的间接宾语范围从处所词扩大到抽象的度量词。“给到”也有了逐渐融合的趋势,例如:

(17) 寇准听得真宗敕旨竟许给每年赔款至百万之巨,忙召曹利用至自己行幄,吩咐道:“圣上敕旨虽承认给到百万,但尔若承认过三十万,我便要杀尔以徇辱国的罪哪!”(CCL语料库:民国小说)

(18) 清秋道:“你给那储衣室茶房的年赏为什么给到十块钱?”(BCC语料库: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17)和例(18)中的“给到”结合得更紧密,“到”充当“给”的程度补语,表示“给”的动作使受事“赔款”“年赏”所达到的程度,施事隐含在句子中。“给到”后的间接宾语“百万”是数词,“十块钱”是数量短语,相较于之前的空间处所词更为抽象。

“给到”发展到当代,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用例逐渐增多,在早期仍然偏向于动补短语,最早在21世纪初期,“到”做补语的语法功能弱化,开始作为附着成分往前靠,与前面的“给”合成了一个动词,“给到”的间接宾语(与事)也频繁地与直接宾语(受事)同时出现在句中:

(19) 对于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愿意“继续以最高额的补助费”供给,“该会希望此项补助费到何时,即给到何时”;“基督教文字和促进乡村教会等,都可利用国外教会的捐款”。(BCC语料库:人民日报1951年04月25日)

(20) 铁西区一盆名为“侯兰”的花,卖主开口要价六万元,买主给到五万四还未能成交,君子兰变成了一种特殊商品。(BCC语料库:人民日报1984年06月16日)

(21) 他建议,这个权力给到省一级的税务机关就足够了。(BCC语料库:人民日报2000年04月11日)

例(19)~例(21)中的“给到”仍应该被看做动补结构,但是“给”和“到”之间的分界已经不明显,韵律上结合得也更紧密,而且例(21)即2000年的用例,“给到”后的间接宾语“省一级的税务机关”既不是处所词也不是度量词,而是更为抽象的表示机构的名词。例(21)中的“到”的语义进一步虚化,语法功能进一步弱化,这里的受事“权力”也已经不是实物,而是抽象概念,“到”既不表示动作导致的受事的空间位移义,也不表示行为动作达到的结果或程度义,而是表示受事(即权力)所“给予”对象的范围。

(22) 我在电话里希望你能够出演这部影片,但是作为一部只有180万投资的影片,又不知道能否给到你所要的酬金。(BCC语料库: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8日)

(23) 值得称道的是,此次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新兴产业,摒弃了过去“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不是将钱直接给到某个企业,而是……(BCC语料库:人民日报2011年9月19日)

(24) 通过微信登陆、身份标签、智能推荐和轻松收藏分享,精准给到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优质微信公众号内容,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BCC语料库:人民日报2015年01月22日)

(25) 教育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也成为迫切之需。把学习的能力给到孩子,是近年来教育改革关注的话题。(BCC语料库:人民日报2020年7月5日)

但是从例(22)~例(25)可以看到“给到”已经具备了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典型结构,即“V + 与事 + 受事”,例(23)和(25)则用介词“将”“把”把受事宾语提至动词前。“给到”后紧跟的间接宾语已经变成人物名词和人称代词,如“孩子”“用户”和“你”,或由人组成的集体名词,如“企业”。“到”没有具体的语义,它无法表达“到达”或“达到/实现”的语义,因此“到”只能被分析为附着成分,表达一定的方向性。例(22)~例(25)的直接宾语均是“给到”的受事,间接宾语均是与事,其施事虽未出现,但仍然可以认为施事是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团体。

我们对BCC语料库中和近日实时更新的微博语料进行了检索,共有有效例句1138条,用例1186例。其中,“给到”做动补短语有89例,占7.5%,做复合词有1097例,占92.5%。复合词“给到”后跟成分的统计数据见表2

Table 2. Object type statistics of the compound word Geidao

表2. 复合词“给到”的宾语类型统计

通过对具体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作为复合词的“给到”所支配的受事大都是抽象名词,而非具体的实物。例如:

(26) 看到每一位患者给到正向的反馈,这就是工作中给我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微博:2020-12-02)

(27) 公布成绩的本意是为了让学生能有个对比,给到学习压力同时创造学习动机。(微博:2020-12-02)

“给到”后的与事中,指人的名词以及人称代词占主导地位,处所名词也大多表示虚拟的处所,部分抽象名词也可以是与事充当间接宾语。例如:

(28) 如果你们问如何转型,那肯定要把这一层次的资料给到我,而我也会问RIGHT?(BCC语料库:微博)

(29) 租客付了房租给到蛋壳公寓,但他们没给房东,是这个意思吗?(微博:2020-12-02)

(30) 动漫的那种滤镜给的压抑感是慢慢给到心里的,感觉拍真人的压抑感就只在表面。(微博:2021-01-21)

(31) 生活里太多的事情导致另一方只能把3分的爱给到爱情。(微博:2021-01-21)

此外,“给到 + 与事”中有一部分可以看做是“给到”原型双宾结构的变式,如上例28)和31)是利用介词“把”将受事提到动词“给到”前。

在“给到 + 与事 + 受事”的典型给予类双宾结构中 [5],与事大多是人物名词和人称代词,也可以是集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受事大多是抽象名词,只有少数是具体名词。例如:

(32) 好比给到乞丐一元钱,乞丐得到的快乐是一元。而施者的快乐却是对自己行为无限的愉悦!(BCC语料库:微博)

(33) 但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请勇往直前给到自己答案。(BCC语料库:微博)

(34) 曼联和巴黎圣日耳曼的这场比赛我觉得不用参考其他的数据,就看盘口方面有没有给到曼联一个舒适且回报不错的受让盘。(微博:2020-12-02)

(35) 宜宾纸业迅速翻倍的意义,就在于给到超跌股一个示范效应。(微博:2021-01-16)

相较于动补短语“给到”,复合词“给到”后紧跟受事的占比仅20.42%;“给到”后跟与事、与事和受事的比例上升,分别占39.56%和26.53%;“给到”后是其他句子成分或位于句尾的还有148例,占比13.49%。例如:

(36) 原生家庭没有给到的温暖和爱,在小家庭里感受到了,所以勇敢的为自己负起责任。(微博:2020-12-03)

(37) 心疼赵老师每天都要十一点半下班,天天带上课回家长消息搞班级的事情。要更加关心她的心理跟生活。对于这样的敬业老师,resp要给到。(微博:2020-12-02)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判定“给到”成词的四条依据:1) “给到”之间分界消失,经常被用作可以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2) “给到”的语义泛化,不再是“给”和“到”语义的简单叠加;3) “给到”在句中的位置发生改变;4) “给到”可以与词汇词对举使用。

(38) 我们只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到很多盲人一些必要的帮助,你比如说啊,引导他们过马路,你比如说引导他们安全的上公交车引导他们安全下公交车,等等等等。(微博:2020-12-04)

(39) 下周二去面试,到时候要把最好的状态和自己的潜力给到面试官。(微博:2020-12-03)

(40) 零卡糖(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香蕉可以给到一些甜味) (微博:2020-12-04)

(41) 我允子哥谢允的排面必须给到。(微博:2020-12-03)

(42) 干饭给到的快乐是暂时性的,干饭完就会很自责、懊恼。(微博:2020-12-03)

(43) 说的很轻巧的安全感,也许并不那么容易给到和得到。(BCC语料库:微博)

例(38)中,“给到”不管是在语义还是韵律上都是一个整体;例(39)中“给到”的语义不是“给”和“到”语义的简单相加,不表示“给”实际的动作,而是指“展示”;例(40)中的句子主语是“香蕉”,根本不具有有生性和自主性,不能实施动作,由此可以看出“给到”的语义更为抽象;例(41)中的“给到”位于句子的结尾,其受事宾语和与事宾语都在“给到”前,其后没有成分出现,句法位置的改变说明“给到”已经经历了词汇化;例(42)中的“给到”和“的”共同构成定语修饰“快乐”,句法位置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例(43)中,“给到”和“得到”并举,而“得到”已经成词,这说明“给到”也已经凝固成了一个词。

3. “给到”一词形成的动因

“给到”连用最初是动补结构,在句法机制、语用环境和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给到”词汇化为一个高度融合的词,其形成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汉语词汇系统双音化的趋势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因此从韵律和谐的角度来看,双音节是汉语中的“标准音步”。冯胜利(1998)认为双音节组合是纯韵律的“自然音步”,而单音节形式不足以构成独立的音步 [6]。“给”和“到”在句法位置上相邻,经常作为动补短语使用,且“给”和“到”连用最早见于北宋,唐宋时期正是双音节化趋势发展的时期,因此,“给到”发展成词汇词是顺理成章的。例如:

(44) 方欲再陈乞间,今日吏部已给到公据一道,臣窃思讲堂官専为曽讲经读史之人臣。(BCC语料库:宋《文忠集》)

(45) 张艺兴深夜直播前往黄磊家做客,而镜头给到厨房时却引发网友吐槽。(微博:2019-05-23)

例(44)中的“给到公据”的音步在韵律上应该被划分为“1 + 1 + 2”,“给”和“到”的结合还不太紧密,随着“给”和“到”相邻使用的频率增加,发展到现在,“给到”在形式上的粘合度增强,且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因此例45)中“给到厨房”在韵律上应被划分为“2 + 2”。

3.2. 组成成分功能泛化的重新分析

陈昌来(2017)指出,发生词汇化的重要前提是两个成分语法功能的泛化和虚化,而语法功能泛化的过程就是抽象化的过程,抽象的结果造成语义和范畴外延的模糊,进而为两个成分的语义兼容整合提供了可能 [7]。

“给”和“到”的词汇化也要归因于“到”语义的虚化和语法功能的弱化。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到”的语义越来越抽象,从“达到义”发展到“结果义和程度义”,最终变成无意义的附缀;“到”经历了从结果补语 > 程度补语 > 构词语素的演变,其语法功能逐步弱化。“到”的虚化使得“给到”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最终经过重新分析变成了一个词,试比较以下例句中“到”的语义及“给到”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性质及句法位置:

(46) 限半年,四川、二广限一年,经所在州军陈乞。如仍前不曾给到公据,不许参选,州军并不得放行请给。(BCC语料库:清《宋会要辑稿》)

(47) 在爬第二个大坡时,在离上坡很远的地方,他就开始撒砂子,随手把电流给到最大限度,等到爬到半道速度开始降低时,他又熟练地洒防滑砂子。(BCC语料库:人民日报1959年12月09日)

(48) “好事就应该好好做”,台湾当局如果真正为台农利益着想,就应该消除障碍,把大陆政策的优惠实实在在地给到台农的手里。(BCC语料库:人民日报2005年07月20日)

(49) 发现个案想要感情能走向婚姻的稳定,但男方又会因为在乎感情的小事而无法自我放过,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又都没给到对方实在的照顾和安稳(=又都没把实在的照顾和安稳给到对方)。(微博:2020-11-11)

从例(46)到例(49),“给到”的直接宾语逐渐从具体实物的“公据”演变到抽象概念的“照顾和安稳”,其句法位置也从“给到”后变成了可以放到动词“给到”前;“给到”的间接宾语也演变成了指人的名词,而且大多位于动词“给到”后。

3.3. 说话者加强强调的语用动因

“给”和“到”有部分语义重叠,虽然语义羡余,但由于它表达出了说话人对于动作结果或程度的强调、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和预期,因此也取得合乎语法的使用地位。“给到”作为词汇词使用,不仅表示“给”的动作,还强调“给”的结果和程度,加强了行为动作的实现意义。例如:

(50) 你太可爱了,也更谢谢你要睡觉想起来答应给到人力资源部同事的测试题目,明天就要用的,于是短信开始写。(BCC语料库:微博)

(51) 狮子座的你也是这样的吗?能给到你安全感的男人才是最靠谱的!(BCC语料库:微博)

例(50)中的“给到人力资源部同事的测试题目”去掉“到”也是成立的,“给”本身就有“使同事得到”的语义,“到”的加入进一步强调了“给”的结果;例(51)中的换成“能给你安全感的男人”也是可行的,但加上“到”更加凸显了动词“给”的结果和方向性,符合说话人对于“安全感获得”的预期。

4. 结语

语言总是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给”和“到”经过“到”的语义虚化和语法功能泛化,两者的粘合度增强,分界失落,在现当代逐渐凝固成了一个及物的复合动词,但是其用做动补短语的用法尚未消失。在“给到”的历时演变中,“到”经历了结果补语 > 程度补语 > 构词语素的演变,“给到”的主语可以是有生的人或由人组成的集体,也可以是无生的,“给到”后的直接宾语经历了具体名词 > 抽象名词的变化,而间接宾语经历了从处所名词 > 人物名词/人称代词/集体名词 > 抽象名词的变化。“给到”的形成是具体语境、认知方式、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受到了双音节词汇化趋势、组成成分功能泛化和语用强调的影响,并最终通过类推和重新分析固化成了一个词。

文章引用

于明明. “给到”的词汇化过程探究
The Lexicalization of “Geidao” in Chinese Language[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4): 947-95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4128

参考文献

  1. 1. 车竞, 唐厚广. “到”的词性考察[J]. 理论界, 2010(2): 169.

  2. 2. 董秀芳.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与规律[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17: 13.

  3. 3. 王铭玉. 语言符号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52.

  4. 4. 陈练军. “到”语法功能的历时发展[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3): 137.

  5. 5. 亢世勇. 双宾动词语法特点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3): 82.

  6. 6. 冯胜利. 论汉语的“自然音步” [J]. 中国语文, 1998(1): 41.

  7. 7. 陈昌来. 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17: 172.

  8. NOTES

    1本文语料库主要来自于国家语委语料库、BCC语料库、CCL语料库、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微博和网络。

    2例句中“ ”表示动词“给”或动词“给到”的间接宾语,“ ”表示直接宾语。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