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7985 , 5 pages
10.12677/CES.2022.101017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师执教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曹丽婷,李平,胡立栓,牛安娜

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30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10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17日

摘要

当今世界已处于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开放的深入、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的措施。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实际运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执教能力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合作办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通过开展中外教师团队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执教能力的渠道和途径。为同类合作办学专业的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教师执教能力,虚拟教研室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Exploration on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Majoring in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Liting Cao, Ping Li, Lishuan Hu, Anna Niu

Colleg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Logistic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Nov. 30th, 2021; accepted: Jan. 10th, 2022; published: Jan. 17th, 2022

ABSTRACT

The world is now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opening-up and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more and more new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are needed,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aliz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practical running proces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especially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channels and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 teams.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ers’ ability in the same kind of cooperative school-running specialty.

Keywords: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Specialty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高校需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借鉴世界各国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来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的措施。新形势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1]。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实际运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执教能力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合作办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通过开展中外教师团队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执教能力的渠道和途径。

2. 存在问题与痛点

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合作办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物流管理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面向服务现代供应链和“一带一路”建设,具备工程和管理综合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该专业由北京联合大学和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培养,中俄双方教师团队共同开展教学。该专业为“4 + 0”模式,学生4年全部在国内开展学习。在专业教学实际运行过程中,教师团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中方专业教师、俄方专业教师和负责俄语语言教学的教师。基于双方教学团队各自的资源优势,中方教学团队主要负责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俄方教学团队主要负责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授课语言分别为中文和俄文。俄语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俄语的教学。

从教学效果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学生对教学运行中俄语教学以及俄方引进课程的不满意率偏高,同时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通过分析发现主要问题体现在:

一方面,教师问题:

1) 受疫情影响,外方教师无法来到中国开展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缺少教学管理。

2) 外方引进课程全俄文授课,未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调整授课进度与讲课语速。

3) 中方外方教师之间缺少、俄语教师之间、专业教师之间缺少沟通。

另一方面,教学问题:

1) 俄语教学过程中的阅读、口语、写作等多门课程之间缺少沟通,授课内容有交叉重复和脱节的现象。

2) 俄语教学的内容和专业课程没有关联,专业词汇不认识,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3) 引进课程线上教学没有互动,老师不了解学生是否能跟上授课节奏。

4) 引进课程不布置课外练习,不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的情况。

以上问题应该是带有普遍性的,相信在其他高校合作办学专业运行中也或多或少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任何专业的开设都要求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提供教学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所设立的专业也不例外,甚至要求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培养出一流的专业人才 [2]。教师自身的水平和执教能力对中外合作专业的实际办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加强对合作办学专业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路径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效果和育人水平。

3. 通过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提升合作办学专业教师执教能力

3.1. 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核心,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确保外方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帮助学生直接接触到外方的优质教学资源。合作办学中,外方教师和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 [3],但是由于语言沟通困难、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外方教师无法来到中国开展线下教学,只能开展线上远程教学。由于和学生互动沟通时间少,后者教学效果相比前者有很大差距。这些都不利于教学效果。

通过对物流工程专业教学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主要症结在于任课教师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事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同一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以及中方外方教师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师资团队建设严重缺失。外方教师与中方教师之间的合作、外方教师与中方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存在不畅通之处。

基于此,有必要开展教师团队的建设。该教师团队构成比较复杂,包括:中方专业教师、俄方专业教师、俄语语言类教师。教师分别隶属关系也比较复杂:中方专业教师和部分中方俄语教师隶属于北京联合大学,俄方专业教师隶属于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部分中方俄语语言教师和俄语外教属于第三方外聘教师。受疫情影响,这三方面的教师平时办公地点不在一起,无法开展传统的教学研讨,为解决以上问题,物流工程专业提出开展多方教师的“虚拟教研室”建设。

3.2.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虚拟教研室是在传统教研室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探索,是高校教师教学学术需求日益凸显的产物。它与传统教研室、学术共同体及现有各种类型教研室同中有异,承担着教学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先行先试、教学理念技能示范推广、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等职能 [4]。

2021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通过建设虚拟教研室,坚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国内高校间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已经逐渐得到共识,国内校际间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尝试在合作办学专业开展中外高校间的虚拟教研室建设,目前尚无经验可以借鉴,做了很多新的尝试。

中俄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为:锻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中俄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内容包括:

1) 创新教研形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形式多样的、“线上 + 线下”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外教师教研建设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

2) 加强教学研究。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中俄双方教师加强对合作办学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

3) 共享优质资源。中俄虚拟教研室成员在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库。

3.3. 虚拟教研室的实施情况

3.3.1. 加强中方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方教师队伍,直接影响者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质量。从教师结构看,中方教师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占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学生4年全部在中国开展学习,疫情期间外方教师无法来到中国开展线下教学这些情况下。中方教师在各项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同时中方教师还承担着班主任、导师、辅导员等相关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更多,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也更大,这是外方教师无法替代的。另外,国家鼓励开展合作办学的目的,在于引进优质教学资源,而如何把引进课程内化为自身优势,更是需要中方教师开展相关建设工作。

在中方教学团队建设中,物流工程专业通过定期开展线下教研活动加强俄语教师之间、俄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将专业词汇融入俄语教学中,在俄语教学中列举专业相关的范文等,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引进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中,俄语教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体现在:1) 制定高标准的俄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规范;2) 严格管理俄语教学质量;3) 建设俄语教师团队;4) 发挥语言优势,沟通校内外俄语教师、俄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中方和外方专业教师,起到桥梁作用。

3.3.2. 加强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团队的沟通和交流

为提升引进课程的教学效果,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合作办学)专业为每一门引进课程配备一名中方教师。中方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课前准备课程教学文件;全程听课,第一时间了解引进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引进课程教学过程中,中外专业教师分别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时参与教学;定期开展课程教学内容的中文串讲;定期和俄方主讲教师开展交流;课外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及时整理课件、教材等教学资料,按时归档备案,将引进的外方资源形成标准化教案,有利于形成自身的教学与育人特色。中方专业教学团队定期集体观摩外方专业教师的授课,并开展中外双方教师的教学研讨。

3.4. 虚拟教研室的实施效果

实践中,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聚焦新时代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培养关键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办好中外合作办学,办出品牌和特色。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及学科专业等的国际化建设。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聚焦学校人才培养关键问题,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以较高的原创性、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前景为靶向,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中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

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建立了一种跨地域跨国度跨校间的新型虚拟教研室,该虚拟教研社成员涉及到国内外两所大学的教学、管理相关人员。具体包括:北京联合大学主管院领导、教科办人员;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北京联合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心俄语教师;俄罗斯交通大学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相关专业教师。该虚拟教研室是跨专业、跨校际、跨地域的开放合作,突破常规边界,创新国内外高校间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5] [6]。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突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研室成员将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协同共建,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于教学实践,体现于教学改革,体现于课堂,体现于学生。教研室成员对实践情况进行集体反思,形成了新的教改成果,在实践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升了教师团队建设质量和教师执教能力。

4. 结语

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合作办学)专业通过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利用“互联网 +智慧教育”的先进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经、运行模式等,锻造高水平育人团队,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全面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整合中外方师资力量,统筹中方专业教师、中方俄语教师、外方专业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行政人员综合发展,实现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依托,助力学科建设和教师培养,提升育人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论文得到北京联合大学2021年度教学促进师专项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号:JF2021CJS003)的经费支持。

文章引用

曹丽婷,李 平,胡立栓,牛安娜.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师执教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Majoring in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1): 91-9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1017

参考文献

  1. 1. 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0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

  2. 2. 李悦.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1): 71-72.

  3. 3. 刘硕, 吴和林. 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 教师教育论坛, 2018, 5(31): 57-61.

  4. 4. 吴建潮, 吴淑琴, 张春秀. 虚拟教研室: 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11): 64-69.

  5. 5. 夏友周. 论学科虚拟教研室的价值、机制建设和实施策略——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J]. 当代教育科学, 2014(24): 26-30.

  6. 6. 王君, 董明利, 娄小平. 多校联合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8): 224-22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