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2  No. 11 ( 2022 ), Article ID: 58028 , 9 pages
10.12677/AP.2022.1211461

孤独感在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和领悟社会支持间的中介作用

黄日丽1,周丽荣2,张妮花2,陈美芬1

1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2清远佛山希望小学,广东 清远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14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11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8日

摘要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亲子亲合、孤独感之间的关系,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亲子亲合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对293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7.0和Process插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性别、独生子女和抚养类型三因素交互效应显著、独生子女和抚养类型的两因素交互效应显著,主观经济情况的主效应显著。(2) 亲子亲合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亲子亲合和领悟社会支持分别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3) 亲子亲合显著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在亲子亲合与领悟社会支持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亲子亲合,孤独感

The Mediating Role of Loneliness in Parent-Child Cohes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Rili Huang1, Lirong Zhou2, Nihua Zhang2, Meifen Chen1

1School of Education,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2Foshan Hope Primary School, Qingyuan Guangdong

Received: Oct. 14th, 2022; accepted: Nov. 11th, 2022; published: Nov. 18th, 2022

ABSTRACT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rent-children cohesion, lonelin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There are 293 left-behind children investigated by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arent-Child Cohesion Scale and 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applying SPSS 17.0 and Process plug-ins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that are the three factors interaction of gender, only-child type and upbringing type, the two factors interaction of only-child type and upbringing type and the main effect of subjective economic situation. 2) Parent-child cohes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hile parent-child cohes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oneliness. 3) Parent-child cohesion positively predict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ignificantly, and loneliness plays a part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parent-child cohes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Key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Parent-Child Cohesion, Lonelines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本留守儿童一般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工作等原因外出(段成荣,周福林,2005),且连续3个月以上(白翠平等, 2021)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18岁以下的儿童。已有研究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有更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瞿廷念等, 2022)和学校适应问题(宁宁,周正,2022)。

领悟社会支持,指个体对周围环境支持度和满意度的一种感知和评价(庞芳芳等, 2019)。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沈丽丽等, 2019),缓解他们社交焦虑的状况(李梦龙等, 2020),对心理健康和适应问题具有改善作用。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范兴华,范志宇,2020)。而亲子亲合,指父母与子女间亲密和谐的情感联结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感知双方积极良好的交流互动行为和内心对彼此间的亲密程度(赵景欣等, 2013)。根据家庭功能理论(徐礼平,邝宏达,2018)和生态系统理论,个体所处的家庭微观生态系统有效发挥出紧密与孩子间的情感联结、帮助孩子应对外部事件等家庭功能时,就会改善个体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心理认知情况。已有研究(潘毅,2020)表明,亲子亲合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且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

孤独感,指个体由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需求未得到满足,进而产生一种落寞孤单的心理体验(Weiss, 1975)。据已有研究,留守儿童体验到的孤独感显著高于普通儿童(范志宇,吴岩,2020)。根据社交需求理论,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容易产生孤独感;社交需求得到满足时,孤独感则可以得到缓解。有研究发现,亲子亲合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林昕潞,2019),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史滋福,谢云天,2019)。另外,根据生成情绪理论,情绪是个体具身地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能够影响并延展至个体的认知领域(叶浩生等, 2021)。研究发现,亲子亲合与孤独感互为因果(张庆华等, 2019),孤独感可以降低领悟社会支持(Zhou et al., 2008),领悟社会支持还可以调节和中介其他心理变量与孤独感间的关系(金文静等, 2021;李辉等 2022)。

综上,尚未有研究深入探讨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三者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探究三者间的关系,并为教育工作者在提升和建立留守儿童感知的社会支持系统方面,提供方向上的指导。由此,基于已有研究,提出关于三者间关系的研究假设:亲子亲合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亲子亲合还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如图1)。

Figure 1. Hypothe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arent-child cohesion, lonelin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图1. 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方便取样,选取湛江市和清远市某三所小学,共发放了610份 ,回收598份有效问卷(98%有效率);非留守儿童有305人,留守儿童有293人;留守儿童的平均年龄为11.34岁(SD = 1.004),其中女生137人,男生156人,四年级96人,五年级118人,六年级79人。

2.2. 研究工具

2.2.1. 亲子亲合量表

采用王美萍等人根据Olson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改编的亲子亲合量表(王美萍,张文新,2007),它由母子亲子亲合和父子亲子亲合两个分量表,各5道题构成,采用5点计分(1代表“从不”到5代表“总是”)。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

2.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姜乾金根据Zimet改编的领悟社会性支持量表(严标宾,郑雪,2006),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2.2.3. 儿童孤独感量表

采用汪向东等人1993年根据Asher等人1984年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汪向东等编,1993),共24个题目,其中16个用于评定儿童孤独感,其余8个关于个人爱好,适用于3~6年级的学生,并采取5点计分量表(1代表“一直如此”,5代表“并非如此”)。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主试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向被试宣读指导语和测试要求,然后发放调查问卷,施测完成后,回收问卷。施测时间约为15分钟。数据收集录入后,运用SPSS 17.0以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施测量表的全部题项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提取出了10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且第一因子的变异量为20%,<40%的临界标准,表明三个量表间不具有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基本特点

3.2.1. 性别、独生子女和抚养类型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检验

对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进行性别、独生子女和抚养类型的单因变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性别和独生子女的两因素交互效应显著(F (1, 2270) = 9.33, p < 0.05),性别、抚养类型和独生子女的三因素交互效应显著(F (1, 2034) = 8.36, p < 0.05)。统计结果具体如表1

Table 1. Difference test of gender, only-child types and fostering types i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表1. 性别、独生子女和抚养类型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检验

进一步对性别、抚养类型和独生子女的三因素交互效应进行简单两因素交互效应检验。以抚养类型为分组依据,检验三因素交互效应上的简单两因素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抚养类型=祖辈时,性别和独生子女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F (1, 3140) = 12.90, p < 0.05),如图2。随后,继续对抚养类型=祖辈时,性别和独生子女进行简单效应检验,结果:男生中独生子显著低于非独生子(F (1, 1316) = 5.41, p < 0.05),女生中独生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女(F (1, 1827) = 7.51, p < 0.05)。

Figure 2. Interaction diagram of gender and only-child types when fostering type = grandparent

图2. 抚养类型 = 祖辈时性别和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图

3.2.2. 年级、留守类型和主观经济情况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分析

对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进行年级、留守类型和主观经济情况的单因变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只有主观经济情况主效应显著(F (4, 611) = 2.50, p < 0.05)。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主观经济情况较好的留守儿童显著高于较差的(p < 0.05),主观经济情况较差的留守儿童显著高于很差的(p < 0.05)。

3.3. 留守儿童的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

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如表2。亲子亲合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p < 0.05),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p < 0.05);亲子亲合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p < 0.05)。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parent-child cohesion, lonelin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N = 293)

表2. 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N = 293)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4. 孤独感在亲子亲合和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效应

采用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进一步分析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三者间的回归关系,详见表3。从亲子亲合、孤独感和自我认同的回归关系检验结果可知,亲子亲合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β = −0.15, t = −2.63, p < 0.01),亲子亲合能解释孤独感2%的变异;亲子亲合显著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β = 0.50, t = 9.86, p < 0.01),亲子亲合能解释领悟社会支持25%的变异;亲子亲合和孤独感显著负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p < 0.01),亲子亲合和孤独感能解释领悟社会支持31%的变异。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arent-child cohesion, lonelin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表3. 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采用非参数百分位法Bootstrap 5000次的方法,检验孤独感在亲子亲合与领悟社会支持间的中介效应。温忠麟等人(温忠麟,叶宝娟,2014)认为,使用非参数百分位法Bootstrap法,若95%置信区间不包括0,则存在中介效应。经检验后得知,孤独感作为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1, 0.15],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孤独感在亲子亲合和自我认同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 = 0.07,效应量占8%,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具体结果见表4

Table 4. Analysis of mediating path table

表4. 中介路径分析表

进一步检验中介模型的路径系数,结果如图3。亲子亲合→领悟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显著(p < 0.01),亲子亲合→孤独感→自我认同的路径系数显著(p < 0.05),孤独感在亲子亲合对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上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Figure 3. Mediating model path coefficient diagram

图3. 中介模型路径系数图

4. 讨论

4.1.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分析

性别、抚养类型和独生子女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性别*抚养类型*独生子女的三因素交互效应对领悟社会支持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累积生态风险理论,生态系统中的风险因素往往是互相影响、交互作用的(郑明娟,2021),个体面临的多重风险因素可能更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此外,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时,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存在简单单独效应,男生独生子女的领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非独生的;女生独生子女的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的。这可能是因为在面对独生子女情况时,祖辈的教育观念具有性别差异。传统教育观念中,男生往往具有传宗接代的、光宗耀祖等责任(张群林,2014),而当家庭中只有一个男孩时,祖辈可能对其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也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压力,而非理解和支持,所以这些独生的留守男孩能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就显著低于非独生的。相反地,女生作为独生家庭,相比于非独生家庭,一方面祖辈对女孩的教育期待可能不高,而且对独生孩子能给予更多更集中的关爱,所以独生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的;另一方面,非独生女孩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是被平均的爱意,而独生女孩则感受到祖辈对她们唯一的爱护,所以非独生女孩的领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独生的。

主观经济情况在领悟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主观经济情况较好的留守儿童显著高于较差的,较差的留守儿童显著高于很差的。相对于主观经济情况较差的留守儿童,这可能是因为较好的儿童能感知自己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可以供自己使用,由此对周围环境的满意度也较高;也可能是因为较好的留守儿童明白父母出外辛苦工作,自己才有现在较好的物质经济情况,所以更能感受到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支持。此外,主观经济情况很差的留守儿童能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较差的,这可能是由于很差的主观经济情况,让他们对周围的善意和关爱更加敏感,更能感受到来自社区、学校、老师和同学给予的支持和关心。

4.2. 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亲子亲合与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亲子亲合显著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潘毅,2020)。根据家庭功能理论,当儿童处于留守等不利处境时,父母仍能借助互联网、电话等通讯设备保持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此时跨时空的家庭也能发挥出联结亲子间的情感、帮助孩子处理外部应激事件等功能。而留守孩子处于高水平的亲子亲合状态时,也更容易感知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关心和支持,并逐步建立起自己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系统。

亲子亲合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负相关,亲子亲合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林昕潞,2019)。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亲子亲合作为个体的家庭微观生态系统,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交需求理论表明,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个体这种爱的社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留守的处境,让孩子无法随时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亲子间的信息可能也会存在滞后。在这种不利处境下,父母如果不借助其他通讯手段与孩子保持积极式的沟通(刘金华等, 2020),无法维持高水平的亲子亲合状态,留守儿童的对于归属和爱的社交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进而产生严重的孤独情绪体验。

孤独感与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孤独感显著负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史滋福,谢云天,2019;张庆华等, 2019)。根据生成情绪理论,情绪情感弥漫性地存在于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叶浩生等, 2021)。当留守儿童身处于关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不利环境时,具身地体验到了孤独的负性情绪情感。而这种具身性的负性情绪情感状态会影响留守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评价,降低他们的领悟社会支持。

4.3. 留守儿童孤独感在亲子亲合与领悟社会支持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据研究结果,孤独感在亲子亲合和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亲子亲合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领悟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社交需求理论和生成情绪理论,当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无法满足他们的亲子关系需求时,即亲子亲合水平较低时,他们个体内部就能具身地体验到留守处境带来的强烈孤独感,这种孤独感若无法得到缓解,就会弥漫延展至个体对外界的认知和评价,降低自身的领悟社会支持。

4.4. 教育启示

在探究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性别*独生子女*抚养类型和性别*独生子女的交互效应和主观经济情况主效应,可以显著影响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和建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时,应该综合考虑留守儿童在性别、独生子女、抚养类型和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情况,并针对性地提供教育帮助。

此外,亲子亲合、孤独感与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亲子亲合不仅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还可以通过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在丰富和促进留守儿童自我感知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家校合作,一线教师可以将自己作为沟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桥梁,让孩子理解外出务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成长发展期望,也让父母了解留守孩子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有效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降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体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和组织课堂活动、课后活动以及社区活动,让孩子在参与群体活动中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进而缓解留守孩子因父母出外而引起的孤独情绪体验。

5. 结论

1)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独生子女*抚养类型和性别*独生子女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主观经济情况具有显著的主效应。2) 留守儿童的亲子亲合、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3) 留守儿童的亲子亲合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显著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在留守儿童的亲子亲合与领悟社会支持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致谢

此文之所能撰写成功首先必须要感谢周丽荣和张妮花两位一线老师的倾囊相助,竭心尽力地为我提供被试资源,也特别感谢学校的学生们,感谢他们的合作和支持。其次,要感谢温州大学提供免费的学术搜索资源平台,让我得以在免费的学术平台搜索资源;也要感谢前人的研究成果,让我得以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开展自己研究课题。最后,我还要感谢陈美芬老师,由于她的指导建议,让我能在贵期刊并进行试投。

文章引用

黄日丽,周丽荣,张妮花,陈美芬. 孤独感在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和领悟社会支持间的中介作用
The Mediating Role of Loneliness in Parent-Child Cohes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f Left-Behind Children[J]. 心理学进展, 2022, 12(11): 3808-381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11461

参考文献

  1. 1. 白翠平, 杨艳林, 黄彦(2021). 留守中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量-效”趋势研究. 四川精神卫生, 34(5), 464-468.

  2. 2. 段成荣, 周福林(2005).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人口研究, (1), 29-36.

  3. 3. 范兴华, 范志宇(2020). 亲子关系与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 心理资本的中介与零花钱的调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8(3), 624-627+632. https://doi.org/10.16128/j.cnki.1005-3611.2020.03.039

  4. 4. 范志宇, 吴岩(2020). 亲子关系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抑郁: 感恩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6(6), 734-742. https://doi.org/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6.12

  5. 5. 金文静, 耿耀国, 张雨微, 詹婷婷, 石丽萍, 余洁静, 杨敏齐(2021). 精神病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9(12), 1773-1778. https://doi.org/10.13342/j.cnki.cjhp.2021.12.004

  6. 6. 李辉, 杨晓娟, 赵海涛, 牛娟, 李晶晶(2022). 核心自我评价对同性恋者感情孤独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0(3), 346-352. https://doi.org/10.13342/j.cnki.cjhp.2022.03.006

  7. 7. 李梦龙, 任玉嘉, 孙华(2020).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领悟社会支持与希望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41(6), 904-907. https://doi.org/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6.028

  8. 8. 林昕潞(2019). 华侨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现状及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理工大学.

  9. 9. 刘金华, 吴茜, 秦陈荣(2020). 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研究. 人口与发展, 26(2), 79-87+48.

  10. 10. 宁宁, 周正(2022).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 66-72.

  11. 11. 潘毅(2020). 留守儿童的亲子亲合与安全感的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12. 12. 庞芳芳, 赵佳, 苏英, 官锐园(2019). 老年人共情能力与抑郁: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多重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7(2), 330-333. https://doi.org/10.16128/j.cnki.1005-3611.2019.02.025

  13. 13. 瞿廷念, 杨竹, 袁莉, 周业红, 江湖, 王代琼, 黄波(2022). 遵义地区在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49(4), 591-594+604.

  14. 14. 沈丽丽, 游达, 满其军(2019).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 (5), 45-48+44. https://doi.org/10.16194/j.cnki.31-1059/g4.2019.05.010

  15. 15. 史滋福, 谢云天(2019). 问题性网络使用对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发展与教育, 35(5), 581-588. https://doi.org/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9.05.09

  16. 16. 汪向东, 等(1993).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17. 17. 王美萍, 张文新(2007).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的发展特征. 心理科学, (5), 1196-1198.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07.05.040

  18. 18. 温忠麟, 叶宝娟(2014).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 22(5), 731-745.

  19. 19. 徐礼平, 邝宏达(2018). 珠三角地区随迁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机制研究.

  20. 20. 严标宾, 郑雪(2006).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60-64.

  21. 21. 叶浩生, 苏佳佳, 苏得权(2021). 身体的意义: 生成论视域下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报, 53(12), 1393-1404.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911.b.20211026.0954.014.html

  22. 22. 张庆华, 张蕾, 李姗泽, 王智, 邵景进(2019). 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抑郁的影响: 一项追踪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3), 69-75.

  23. 23. 张群林(2014). 缺席的性/权利视角. 探索与争鸣, (9), 25-27.

  24. 24. 赵景欣, 刘霞, 张文新(2013). 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 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 心理学报, 45(7), 797-810.

  25. 25. 郑明娟(2021). 儿童期累积生态风险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检验. 中国特殊教育, (11), 74-82.

  26. 26. Weiss, R. (1975). Lonelines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 (pp. 41-52). MIT Press.

  27. 27. Zhou, X. Y.,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 Gao, D.-G. (2008). Counteracting Loneliness: On the Restorative Function of Nostalgia.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1023-1029. https://doi.org/10.1111/j.1467-9280.2008.02194.x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