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10 ( 2020 ), Article ID: 38351 , 7 pages
10.12677/ASS.2020.9102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的影响 及解决途径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赵丽敏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0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20年10月21日;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8日

摘要

在21世纪的中国,农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群体,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情形,一部分人没有工作,造成劳动力剩余。于是,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纷纷转移到城市中去寻求就业机会,这能够实际地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更直接地帮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并有助于缓解西部民族地区农民贫困问题。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的竞争力度加大,影响了城市就业市场的稳定并形成了其与城市就业之间的矛盾问题。所以,做到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将会是促进农村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劳动力的现状,阐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说明其对城市就业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on Urban Employment and Its Solutions

—Taking Hohhot,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Limin Zhao

School of Economic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Oct. 8th, 2020; accepted: Oct. 21st, 2020; published: Oct. 28th, 2020

ABSTRACT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farmers are a large group that cannot be ignored and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ethnic regions, the supply of rural labor is oversupply, and some people are out of work, resulting in a labor surplus. As a result, this part of the surplus labor force has moved to the cities to seek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hich can actually increase the income level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and more directly help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it will help alleviate the poverty problem of farmers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However, the transfer of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increas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urban labor force, 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urban employment market and create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it and urban employment. Therefore, achieving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will be an important meth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countryside. This article takes Hohhot City,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labor force by consulting data, clarifi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western ethnic regions and urban employment, and further explains its impact on urban employment, and then proposes solutions.

Keywords:Hohhot, Rural Surplus Labor, Urban Employment, Impact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农民是中国人口职业分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是关系到中国走向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各民族地区频繁出现高素质人才用工短缺、技术人才招录困难以及民工潮等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转移到城市就业引起其与城市劳动力之间的竞争,进而激发就业矛盾。西部民族地区如何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唯有处理好这一问题才能够更有效地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协同发展,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含义及特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生活在农村的劳动力既没做任何农业生产类的相关工作也没做其他生产或服务类工作,而是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剩余劳动力的过剩导致一部分人在农村家中没有事情可做,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消费以前年度的收入,这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并非长久之计,所以这部分劳动力为了维持生计获得更多的收入纷纷向工作机会较多的城市转移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别为:一是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较差,二是裙性较强,三是兼业性较明显,四是职业性转移占主要位置、多数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3. 呼和浩特市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呼和浩特市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2018年呼和浩特市政府人口统计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12.64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增长率为3.92%。其中,城镇总人口和农村总人口分别为218.32万人和94.32万人。

呼和浩特市是一个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的地方,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2018年占比为29.32%。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满足于农业种植所带来的微薄的收入,纷纷向城市转移以求有机会找到收入较理想的工作。据统计2015年农村转移就业人口总值约为7.9万人,2016年约为7.6万人,2017年约为7.4万人,2018年约7.1万人。柱状图如图1,随着呼和浩特市各地方经济、社会、技术、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农村转移就业的人口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总人数相差不大,依然很多。

Figure 1. Data 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from 2015 to 2018

图1. 2015年至2018年农村转移就业人口数据

3.1. 呼和浩特市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农村人口中有大量的劳动力放弃农业种植,选择外出务工。对这部分人来说,从事农业种植所获得的收入不稳定,不如外出务工更轻松踏实。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等都比较低,留守老年人相对青壮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及整体素质更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受教育程度及素质相对较高的留守青壮劳动力大量减少,农村知识型人才大量流失。现在的青壮年大多是80、90后,这一代人受到其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多数的新生劳动力宁愿外出寻找工作机会也不愿意留在农村种田,将农田交给父母或亲人耕种,使得老弱病残之人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从事的岗位主要以依靠体力而对教育程度要求较低的工业为主,非农业劳动所得的收入已逐渐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经济收入。

3.2. 呼和浩特市劳动力的流入

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农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以及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就业变得愈加艰难,很多城镇在职工人被迫下岗,全市普遍形成了劳动力的供大于需求的状况,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每年还有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市中寻找工作,使得呼和浩特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总数不断增加。2015年增长人口2.9万,2016年约为3.4万,2017年约为4.2万,2018年约4.3万。柱状图如图2,这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地聚集的情形更加剧了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竞争力。

Figure 2. Data on newly-increased employment population in cities from 2015 to 2018

图2. 2015年至2018年城市新增就业人口数据

4.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的影响

4.1.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的矛盾

根据呼和浩特市政府发布的工作报告中的统计数据可知,近几年来每年新增的城镇就业人口大概都在3.5万人左右,而每年进行转移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都在大约7万人左右,除去转移到省外的人口,向省内城市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依然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很难找到工作。除此之外,在各企业的企业形式改革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过程中,企业对从事纯体力劳动的低级劳动力的需求比改革前更少了,导致许多人被解雇失业,且再次寻找到工作比较难。低级劳动力供大于求,带来了劳动力与就业的矛盾,而改革后,新的企业形式需要职业技术能力较高的员工,这又造成了高级劳动力供不应求。这一劳动力供求上的差异和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术水平与城市就业岗位不匹配的情形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的矛盾更加剧烈。二者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第一,由于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而导致的城市就业容量的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所从事的主要是像服务行业这一类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因为服务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学历文凭要求不高,对于农民工来讲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职业,而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这一情况阻碍了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城市服务业就业岗位和就业容量受限。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很难满足城市部分就业岗位的要求。城市里很多岗位对员工的职业文化素质有一定要求,伴随着各地方经济、技术、教育、社会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各企业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引进了很多机械化、自动化才能够完成的作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这就需要一些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来操作这些设备,而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很难满足这些岗位的基本要求。第三,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工资待遇和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农村劳动者被强行要求加班,超时工作以及克扣、拖欠工资是常见现象。另外,很多企业为城市就业员工购买各项保险,而不为农村进城就业的员工购买,将这一部分费用交给员工自己缴纳,增加企业资本的同时更给农村劳动力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

4.2.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的影响

根据以上对呼和浩特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转移的分析,总结出呼和浩特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的影响 [3]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市场的影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虽然对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其不断扩大的规模也大大的限制并挤压了城市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农村教育水平比较低且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也比较低,所以对工资的要求就相对较低,并且解除劳动关系时无需给予补偿,对于一些对技术能力以及学历要求不高的职业,城市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雇佣农村劳动力来代替城市劳动力,以便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甚至很多服务行业的领导者公开明确表示招聘农村人口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这一态势的结果是:在技术要求不高、无需很高的文化水平且劳动力较为密集的行业中,城市劳动力大批的被农村劳动力“驱逐”出服务业就业市场。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环境的影响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转移到城市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使得城市的就业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地区汇聚财富的主要地方,要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就必须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最大程度上实现充分就业。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转移到城市使得许多企业和部门的就业压力增大,劳动力供给的增加给了企业多重选择,企业在衡量企业利润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裁剪低级岗位富余人员,以农村劳动力代替城市劳动力。另外,企业利用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就业心理进行讨价还价,部分城市劳动力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必须降低要求,使劳动力在整体上变得较以往更廉价,造成就业市场的扭曲,加大了城市就业环境的压力。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政府就业管理职能的影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增加收入,给劳动力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给城市政府的管理增加了难度。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向城市转移在城市务工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并且给社会的安全带来很多未知性的问题。人口的增加必然关系到住房问题,由农村而来的城市新增就业人口没有固定的住所,人口不断流动,不利于人口的管理与统计。而且,人口增加会带来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对社会的治安有一定的威胁。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间社会保障上的差异,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更加困难。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和就业单位上的变动比较明显,所处的不同职位或不同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一定的差异,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根据呼和浩特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的矛盾以及其对城市就业的影响,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5.1. 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民族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共同进步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促进城市各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以使其与工业化共同进步,不断扩大就业空间,挖掘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以便容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会是未来使农村劳动力合理、理性转移的重要方式,也将对统筹呼和浩特市城乡发展发挥很关键的作用。在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减小城乡之间距离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和各大中小城市,以大城市的发展来带动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城市化建设 [4]。

5.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

现在呼和浩特市劳动力市场还存在很多缺点,城市中各行各业对农村劳动力还有许多不同程度上的歧视,致使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有效的保护。拖欠工资,剥夺员工社会福利的现象不计其数,城市很多企业、行业给予城市劳动力优厚的待遇,而苛待农村劳动力,把从农村劳动力身上搜刮来的资金福利分散给其他成员,这种对城市与农村劳动力差别对待的情况对农村劳动力极度不公平。故而,只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民族地区的城乡劳动力享受同样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3. 积极探索灵活就业方式,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城市各企业和劳动力本身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就业方式,城乡劳动力各自的就业侧重方向及就业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企业应试图探寻更多元化的就业方式供劳动力进行自主选择,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兴趣和欲望并进一步提高就业率。鼓励劳动者进行多渠道就业,以多个方向作为切入点寻找更多的就业渠道,以发放职位津贴、给予保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劳动者自行寻找工作或进行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像服务业这类能容纳较多劳动力,对劳动力需求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职位供农村及城市劳动力进行选择 [5]。

5.4. 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

对呼和浩特市的农村劳动力来讲,提高其文化素质对实现其就业起关键性作用 [6]。政府应当以农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主,支持并增加对农村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让城市与农村人站在教育的同一个起点。同时应该对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与岗位相应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就业几率,使农村劳动力在面对工作岗位时可以有更多选择。所以,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并对劳动力进行相应的就业上岗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工作技术能力,将会更好的帮助呼和浩特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转移。

6. 结语

呼和浩特市的发展需要城市和农村共同进步,增加农民收入,让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是使城乡共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是增加农村劳动力收入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呼和浩特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其转移的不合理性,也给城市就业市场和就业环境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和问题。因此,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间的矛盾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理性的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一环。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发展,实现二者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并最终推动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

文章引用

赵丽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及解决途径——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on Urban Employment and Its Solutions—Taking Hohhot,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10): 1648-165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0231

参考文献

  1. 1. 杨文彦, 蔡防, 陈金永, 王德文. 城市就业与劳动力市场转型[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122-146.

  2. 2. 吴敬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 宏观经济研究, 2002(6): 6-9.

  3. 3. 谢芳. 内蒙古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07.

  4. 4. 孟传慧.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J]. 农村经济, 2018(1): 117-122.

  5. 5. 王雪芸, 段欣, 金玥.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J]. 中国市场, 2019(2): 58-62.

  6. 6. 张俊卿. 内蒙古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探讨[J]. 内蒙古统计, 2005(2): 25-2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