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1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6837
,
5
pages
10.12677/JC.2023.112035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台创新转型路径 研究
——以河南卫视出圈文化节目为例
张新如,张肃云,张筱铭月,常檬元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3年4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9日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为人们创造出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地方电视台创新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河南卫视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创新为根本推出的系列文化节目得到了广泛好评。其运作模式、创新理念等都为其他地方电视台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以河南卫视出圈文化节目为例,详细分析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困境及其原因,探析河南卫视系列节目的创新理念,最终整理总结出河南卫视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转型路径,为其他地方电视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地方电视台,传统文化,创新转型,河南卫视

A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Local TV Stations in the New Media Era
—A Case Study of Henan Satellite TV’s Out-of-Circle Cultural Programs
Xinru Zhang, Suyun Zhang, Xiaomingyue Zhang, Mengyuan Chang
School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rts,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Apr. 23rd, 2023; accepted: May 30th, 2023; published: Jun. 9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w media technology not only creates huge benefits for people, but also continuously impacts traditional media. In such an era background, local television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s imminent.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rooted in cultural innovation, Henan Satellite TV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cultural programs that have been widely praised. Its operation mode and innovative ideas provide a great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other local TV station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media era,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out-of-circle cultural programs of Henan Satellite TV as an exampl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local TV stations and their causes in detail, explore the innovative ideas of Henan Satellite TV series, and finally summarize the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Henan Satellite TV in the new media era,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ther local TV stations.
Keywords:Local TV St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Henan Satellite TV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背景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迅猛提升。在此基础上,新媒体经过长期的理念、技术、形式上的革新逐步被大众接受,走向主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信息社会的产物,能够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复合呈现,其极高的科技含量是无可比拟的。此外,较高的自由性、极强的融合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得新媒体有着深度创新的巨大潜能。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大量资本的投入,新媒体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更新,产业种类更加丰富,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新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创造出来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时代周刊》曾指出,在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现代媒体产业最终将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产业。
近年来,各地方电视台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其中河南卫视凭借系列文化节目脱颖而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兰陵王入阵曲》等节目相继爆红网络。河南卫视立足自身特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推出“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将现代新媒体技术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汲取文化内涵,借助先进科技进行重组后的再融合、再创造、再应用,用创新演绎经典,推动电视台节目的年轻化发展,最终赋予自身新的生命,成为各大卫视竞争路上的强劲对手和学习对象。
2.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困境及其产生原因
2.1. 困境
2.1.1. 中央、省级等媒体的竞争和挤压
技术是带领电视台创新的根本核心动力,资金是电视台成功转型的基本物质基础。与中央省级等各大台相比,地方各电视台在对节目创作以及编排等方面,所能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相对较少,采编、制作等设备更新相对较慢,这同样也严重地限制了地方电视台的创新发展。
2.1.2. 新媒体对电视台的冲击与挑战
受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快节奏影响,人们并不具有大量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时间与精力。电视台受本身传播机制的影响,难以迅速将最热门的新闻传递给观众,新闻的时效性远不如新兴媒体。受短视频平台互动性强、碎片化传播特点的影响,观众更偏向于在网络平台等新媒体观看节目,所以电视作为传统传播媒介的使用频率正在不断降低。
2.1.3. 电视节目模仿现象频发、节目编排形式创新能力不足
节目的内容是节目的生命,节目的展现形式是节目能否存在的根本。因此,不断创新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展现形式有利于推动电视台的转型发展。在娱乐热流影响下,不少省级电视台将节目内容创作重点放在闯关、相亲、综艺等娱乐性的节目,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节目内容形式。现阶段,电视台创造新节目的形式千篇一律,比如国内真人秀综艺《奔跑吧兄弟》自2014年成功出圈后,国内各大电视台便纷纷效仿创作起各类明星真人秀节目。但这种综艺节目同质化现象容易使观众对此类节目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电视节目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受传统电视节目的编辑制度影响,电视台节目内容的编排有固定模板,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都有固定模式,现阶段的电视台节目创作编排形式陈旧,不适应时代的超前潮流化发展 [1] 。
2.2. 原因
2.2.1. 新媒体的崛起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受众迫切地想更快、更准确的获得信息内容。传统媒体受繁琐的运作机制影响,新闻制作周期高于新媒体,在实时性方面不具备优势,受众通过新媒体可以了解到全球最新的动态。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沟通方式,使得信息传递呈现双向互动形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受众的互动性、可选择性、主观能动性大幅度增强,导致越来越多的观众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各类精彩节目。
2.2.2. 传统电视台的发展思维禁锢,运作机制僵化
传统媒体现阶段缺少用户思维,媒体运营思维仍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现有的节目形态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电视台的生产体制僵化,原有生产模式和内容形式既不利于各类新闻要素的有机整合,也不利于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快速传播,阻碍了地方电视台全媒体矩阵的形成。
2.2.3. 新媒体人才缺失
电视台改革力度不够,电视台单位性质并没有实现真正企业化,编制岗位也有一定的限额。现阶段,在电视台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种顽固的等级制,许多电视台出现了正式员工、台聘、中心聘、部聘等不同的身份等级,而且员工不能够根据自己表现改变等级序位上的位置,这就变成了一种等级观念极强的身份管理。因为电视台工作人员长期受到计划体制和传统方式发展的限制,所以正式员工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比例失衡、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弊端。现实上的不平等不但限制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视台招揽更多的英才。
3. 河南卫视文化节目分析
3.1. 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节目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
河南卫视的文化系列节目,主要分为几种类型:舞蹈类、音乐MV类、科普讲解类。舞蹈类多采用实景 + 虚拟景象结合的形式呈现,虚拟景象依靠5G、VR等高科技技术制作,使得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带给观众眼前一新的感觉。在2022年的《端午奇妙游》中,开场节目《王风·采葛》的拍摄团队和舞蹈团队去到河南新乡取景,将舞蹈与自然景色结合,使得人和景的融合在舞蹈的润色下更具高级感,带给观众新的观感体验。舞蹈节目《飞龙在天》采取的是实景和虚拟景象结合的方式,这种形式让舞蹈本身所想表达的恢弘气势得以展现,观众能直观地体会到舞蹈蕴藏的思想情感,让节目贴近观众。河南卫视系列文化节目把文物、建筑、戏曲、歌舞、武术等多种文化形态和艺术精品巧妙地串联起来,并通过酷炫的高科技完美地呈现出来 [2] 。这些丰富形式的创新,打破了舞台的空间限制,增强了传播效果。
3.2. 剧情向表达,加深作品的故事感
故事化的叙事形式,既将情节渗入最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又将文化意向中体现出的精神充分移植到节目之中,深刻诠释了节目的文化内核,增加了节目的厚重感和感染力 [3]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精神内蕴,从而增强了受众的文化认同。众多音乐MV类节目在剧情的基础上进行节目表达,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再结合类似歌曲MV的视频,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如在著名歌手屠洪刚演唱的《武家坡》节目中,MV古今相映成辉,将时代人物的故事与当下国家大背景相结合进行艺术表达,其极强的故事性表达和深远的立意,满足了观众的艺术鉴赏需求。
3.3. 极具审美艺术的同时,推动节目创作年轻化
河南电视台的文化节目精准把控网络文化,组合“戏 + 乐 + 舞 + 画 + 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打破舞台的限制,通过逼真的特效向观众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让观众身临其境,实现了节目的个性化传播。2022年《中秋奇妙游》中的《思钧如见君》节目通过舞蹈去体现禹州钧瓷的制作过程,其色彩的变化十分震撼,在艺术审美价值上提高节目的质量,获得诸多观众的喜爱。此外,河南卫视采用年轻化且接地气的审美风格打破文化壁垒,拉进观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引发受众共情, 激发年轻人心中那份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骄傲感, 做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说唱节目《一封家书2022》结合了街舞以及歌唱的形式,符合年轻人审美,采用古今对话的方式,增加了节目的互动感。
3.4. 传播方式的创新
河南卫视除了在节目制作上进行了创新,在传播方式上也进行了调整。由于视频传播呈碎片化、竖屏化的趋势,河南卫视采用全媒体宣传机制,整合广播、电视、互联网资源,在新媒体平台上率先上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其节目的曝光度,再在电视端上线,采用“先网后台”的模式。其次,河南卫视打造全媒体矩阵,除自有媒体之外,充分利用其他平台资源,进行媒体矩阵式传播,从而保证节目在各个平台上的统一性。与此同时,河南卫视加强新媒体账号建设,节目播出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话题引导,引起网友对节目的讨论,持续加深节目的后续影响力。
4. 地方电视台转型路径
4.1.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特色文化IP
符号作为信息传达的载体,被认为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通过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就是表达意义 [4] 。历经五千年的洗礼,不少文化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地方电视台应该积极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将文化符号融入电视节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予文化符号新的价值内涵,并将地方特色融入系列文化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当地特色文化IP,在扩大电视台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4.2. 推动机制改革,树立创新、融合思维
电视台节目的创作和传播都依赖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地方电视台也应与时俱进,转变理念。首先,地方电视台顺应新媒体大潮,建立新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协调统筹全台的新媒体资源,占据新媒体阵地,打造全新的地方电视台数字名片。其次,地方电视台应转变传统思维,树立创新、融合发展思维。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冲击,也是转机。地方电视台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发展,推动自身节目创新转型。
4.3. 引进新媒体人才,为地方电视台注入新鲜血液
地方电视台应以新媒体发展需求为基,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推动新媒体团队建设;加强新媒体技术培训,提升媒体工作者的新媒体运营能力,提高媒体工作者的新媒体资源整合能力及现代媒体技术利用能力,促进报道手段的更新。地方电视台还应打破编制限制,壮大新媒体人才队伍,优化薪酬和奖惩制度,推动电视台内部良性竞争。
4.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表达形式
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为电视节目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各地方电视台可以以文化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打破时空界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直观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有利于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在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台可以利用大数据,洞察实时热点,洞悉观众喜好,采用网剧、网综等新型节目形式,推动电视节目朝着年轻化、新颖化方向发展,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新闻乐见的电视节目。
4.5. 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传播矩阵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有受众选择性强、互动性高、信息发布及时等优势。地方电视台应改变传统传播策略,重视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能,从电视单向传播向多媒体协同传播方向发展,打造全媒体矩阵。地方电视台还需顺应受众碎片化浏览趋势,将电视节目进行二次创作,拆分为多段短视频,剪辑出核心部分,方便受众在新媒体平台进行观看和讨论,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新媒体平台向电视端引流,提高电视端传播力度。
5.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提高,媒体行业被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潮流化、年轻化、大众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电视台应积极主动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相互汲取、相互补充,实现再创造、再发展,打造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的电视节目,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吸引、影响年轻人。最终赋予地方电视台自身新的生命内涵,实现电视台的创新转型,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致谢
感谢刘旸老师对本论文的耐心指导!
文章引用
张新如,张肃云,张筱铭月,常檬元.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台创新转型路径研究——以河南卫视出圈文化节目为例
A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Local TV Stations in the New Media Era—A Case Study of Henan Satellite TV’s Out-of-Circle Cultural Programs[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02): 226-230.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2035
参考文献
- 1. 李丹丹. 融媒体时代省级电视台转型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J]. 传媒论坛, 2022, 5(3): 36-38+108.
- 2. 景仕通. 电视节目制作如何“融”出精彩——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为例[J]. 新闻前哨, 2022(20): 27-28.
- 3. 杨少华.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何以出圈[J]. 科技传播, 2022, 14(20): 53-56.
- 4. 赵毅衡. 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J]. 国际新闻界, 2013, 35(6): 6-14. https://doi.org/10.13495/j.cnki.cjjc.2013.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