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7 ( 2022 ), Article ID: 53847 , 11 pages
10.12677/CES.2022.107253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

郭静静,詹梦玲

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收稿日期:2022年6月8日;录用日期:2022年7月13日;发布日期:2022年7月20日

摘 要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有利于提高家长们教育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顺利过度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本研究通过文献、问卷、访谈并采用SPSS差异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的现状。研究发现目前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幼儿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同时从幼儿身体、心理、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展开行动。与此同时创造好的家庭环境,做好与幼儿园、小学和社区的联合。

关键词

家庭,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A Preparation Study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Jingjing Guo, Mengling Zha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Received: Jun. 8th, 2022; accepted: Jul. 13th, 2022; published: Jul. 20th, 2022

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arents’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helping children transition smoothly to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hildren.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SPSS differenc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ridging prepara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is at a medium level of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Parents of infa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infant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create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do a good job with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community.

Keywords:Family, Young Street Mee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学龄前教育阶段的重视,社会也慢慢关注到幼小衔接阶段出现的一些教育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政策,使得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致力于有效幼小衔接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加强加快推进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准备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幼小衔接目前来看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源头,起着促进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以及指导幼儿人生的终身教育作用,相对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它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幼小衔接的相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线上发布问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P市公立、私立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家长。研究采用的问卷是在许舒敏编制的《幼小衔接实效性研究——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问卷从大班幼儿家长的角度入手,对幼儿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培养方式进行系列调查,一共随机发放205份,作为分析的依据,但是其中共有3份问卷不符合实际有效问卷的要求,未加到总的分析数据中,因此最终有效问卷为20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9.02%。通过对SPSS的运用分析得出本次问卷的信度Cronbach为0.938,效度KMO值为0.908,满足信度和效度的要求。以下是问卷调查的基本状况,见表1,主要从幼儿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长角色、是否为留守儿童、家长学历水平和家庭住址这六大维度来展开。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test

表1. 被测基本情况

2.1.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研究的总体现状

在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中发现这六大维度中,心理准备发展方面均值数据最小(4.305),语言认知发展均值为4.315,相比其他四个维度较为欠缺。表2中数据显示心理发展准备方差最大,稳定性也最差。

Table 2. Research statistics of each dimension (N = 203)

表2. 各维度研究统计情况(N = 203)

2.2.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研究的差异性分析

2.2.1.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在幼儿性别上的差异

通过表3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物质准备方面P = 0.742 > 0.05,在心理准备方面P = 0.644 > 0.05,因此可以得知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物质准备发展与心理准备发展在幼儿的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Table 3. Basic information of each dimension in terms of gender (N = 203)

表3. 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基本情况(N = 203)

注:*P < 0.05,**P < 0.01,***P < 0.001。

2.2.2.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表4中发现,在健康与运动、物质准备方面的显著性P > 0.9,在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方面P > 0.8可以得知以上六个发展方面与幼儿是否为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

Table 4. Basic information of each dimension on being the only child or not (N = 203)

表4. 各维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基本情况(N = 203)

2.2.3.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在家长角色方面的差异

表5数据观察到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研究的物质准备发展方面的P = 0.04 < 0.05,学习和能力发展P = 0.03 < 0.05,可以认为家长扮演的角色与学习和能力发展、物质准备发展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Table 5. Basic information of parental roles in various dimensions (N = 203)

表5. 家长角色在各维度的基本情况(N = 203)

注:*P < 0.05,**P < 0.01,***P < 0.001。

2.2.4.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在是否为留守儿童上的差异

表6数据发现学习能力发展方面P = 0.025 < 0.05、在语言认知发展方面P = 0.018 < 0.05、在心理准备发展方面P = 0.044 < 0.05,认为是否为留守儿童与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中学习能力发展、语言认知发展、心理准备发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Table 6. Basic inform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each dimension (N = 203)

表6. 是否为留守儿童在各维度上的基本情况(N = 203)

注:*P < 0.05,**P < 0.01,***P < 0.001。

2.2.5.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在父母学历上的差异

表7中数据可得出家长学历水平在物质准备发展维度上的P值为(0.744) > 0.05,可得出家长的学历水平与物质准备发展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家长学历的层次对比发现低学历和高学历之间在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研究存在显著差异。

Table 7. Basic information of paren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various dimensions (N = 203)

表7. 父母学历在各维度上的基本情况(N = 203)

注:*P < 0.05,**P < 0.01,***P < 0.001。

Table 8. Post-test of paren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dimension

表8. 父母学历在维度上的事后检验

注:*P < 0.05,**P < 0.01,***P < 0.001,1 = 初中及以下,2 = 高中,3 = 大学及以上 均值差为负数表示I小于J。

表8各个维度上,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幼儿家长与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家长的sig(双尾) < 0.05,因此具有显著差异性。

2.2.6.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在家庭住址上的差异

表9中家庭住址的层次对比发现在学习和认知发展方面农村与城市在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研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心理准备发展方面,农村与城市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P值0.024 < 0.034 < 0.043 < 0.05)。

Table 9. Basic information of family address in each dimension (N = 203)

表9. 家庭住址在各维度基本情况(N = 203)

注:*P < 0.05,**P < 0.01,***P < 0.001。

Table 10. Post-test of home address in each dimension

表10. 家庭住址在各维度上的事后检验

注:*P < 0.05,**P < 0.01,***P < 0.001。

表10中数据发现在学习能力发展、语言认知发展、心理准备发展三方面上农村与城市的显著性p < 0.05,因此可以认为家庭住址与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存在显著差异。

3.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研究的讨论分析

3.1.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整体处于良好发展态势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整体处于良好发展态势。通过调查发现可能以下几种可能。第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针对幼小衔接阶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来建立健全机制,推动科学、有效衔接。第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实力日趋提升,全体家庭齐奔小康,在这个物质前提下,家长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幼儿的教育实践中。第三,家长学历与素质的提高。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更加普及,义务教育势不可挡,教育规模和质量都有了空前的提升。

3.2.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研究在变量上的讨论分析

3.2.1.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发展上不充分

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第一是留守儿童一般住在乡镇地区,自然环境资源更加丰富,幼儿活动空间较大,在健康和运动发展方面均值较非留守儿童高。第二,年轻家长相较老年人来讲,教育理念更加完整科学,思想接受能力也更强。他们更加关注幼儿的语言认知、学习习惯和能力发展以及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心理变化,及时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3.2.2. 男性在承担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准备发展的责任方面不够努力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我国古代一直强调“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小农意识,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女性。因此女性一般在家相夫教子,男性父亲的角色更多是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二是女性心思细腻,更为耐心,比较适合教导幼儿。男性性格一般更暴躁,粗心,相比女性来讲没有耐心,很难开展家庭中幼儿的教育。

3.2.3. 低学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尚不够充分

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种可能。一是低学历家长更可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繁忙且工作量大,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去进行家庭中的教育。二是低学历的家长们接受新观念和思想的能力还不够强,对所谓流行的家庭教育方法没有辨别优劣的能力。

3.2.4. 城乡地区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的准备质量发展还不够充分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两种可能。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达地实力强盛,更能吸引优秀人才入驻,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优化,教育水平更高。而处于城乡的教育水平就明显落后,优秀教师少,教育资源也相对薄弱。二是由于经济因素,许多年轻爸妈们外出务工,农村里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也限制了家庭教育的展开。

4.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策略

当前我国家庭主要是是“4 + 2 + 1”模式的家庭结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愈来愈高,家长们愈发重视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但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在家庭中进行幼小衔接的准备只停留在观念上,并没有认真将幼小衔接教育在家庭中付诸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还是要将理论教育内化为行动。以下是本研究针对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提出的一些策略。

4.1. 幼儿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们的教育模式,幼儿园教育是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小学教育是教师系统教授知识并要求掌握。因此广大幼儿家长们应该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1]。

幼儿家长应该尊重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切勿干预过多,忽视幼儿成长规律性 [2]。同时端正思想,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幼儿,以一种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未来。家长们要以幼儿的实际发展为标准,不能教授知识。“幼小衔接”衔接的不只是知识的虚无堆积,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2. 幼儿家长应该从身体、心理、生活和学习这四个方面展开行动

家长应该从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来引导帮助幼儿减少进入小学的焦虑感与不安全感,便于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帮助幼儿适应新的环境,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准备。

4.2.1. 做好身体上的衔接

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但发育尚不完善,很容易生病和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多开展一些符合幼儿年龄段的游戏活动,可以增强巩固幼儿的身体素质 [3]。在固定时间陪伴幼儿到户外玩耍,使其得到足够锻炼。此外,家长们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是保证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条件。

4.2.2. 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家长应该为幼儿做好心理上的衔接,当幼儿的幼儿园时光快结束之前,家长们可以提前告知幼儿即将步入小学生活,她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积极引导幼儿,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4]。而当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环境的转变很可能会让幼儿觉得焦虑不安。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情绪,对幼儿付出的努力和学习上的进步都要予以肯定和赞许;当幼儿情绪不佳时,家长要仔细询问,善于倾听,及时为幼儿除疑解惑。

4.2.3. 做好生活上的衔接

幼儿在园时,可以依靠老师。可进入小学之后,幼儿需要遵守小学的作息时间以及日常行为规范,自己整理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具,也要能做到一些简单却又必要的事情(比如喝水、上厕所)。因此,在大班期间家长要逐渐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5]。家长尽量让幼儿独立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同时安排作息表,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使其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幼小衔接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家长们长久的坚持和耐心才能成功。

4.2.4. 做好学习上的衔接

幼儿进入小学后,就将从游戏学习转向文化知识的学习。家长们应该注意保持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当幼儿有问题时,家长不能斥责打击或是忽视幼儿的问答,应与幼儿共同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减少自己娱乐的时间,多陪伴幼儿。

4.3. 家长需要创造好的家庭环境

4.3.1. 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注意力大幅发展,但仍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注意力极易分散。家长应该为幼儿选择适合幼儿的书桌、椅子以及台灯等必要的用具。此外家长给幼儿选购学习用品时,应遵循安全、实用的原则,以免华而不实的物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3.2. 家长应该为幼儿创造好的精神环境

家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做好示范,为幼儿提供榜样模范。家长们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将言教与身教做好统合。同时家庭成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种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热情温暖的气氛 [6]。

4.4. 家长应该做好与幼儿园、小学和社区的三向联合

家长不能成为家庭与学校、社区合作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家长参与者 [7]。

4.4.1. 家长应该做好与幼儿园的联合

首先,家长必须要与幼儿园行为要求一致,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饭后漱口、禁止幼儿带弹珠类等危险玩具……那么家长们就需要遵守幼儿园提出的要求。第二,家长可以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园共育活动,加强亲子情感的链接。第三,家长在幼儿大班时,应该与幼儿老师积极沟通,主动询问幼衔接的相关事宜,及时解决问题。

4.4.2. 家长应该做好与小学的联合

第一,幼儿家长可以跟小学沟通,带领幼儿去参观实际的小学生活,观看小学生升国旗等课余活动,让幼儿去实际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光荣感。第二,家长也可以通过幼儿园邀请小学老师和小学生讲一讲上课的故事,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的情况,减轻幼儿进入小学的思想负担。

4.4.3. 家长应该做好与社区的联合

第一,社区里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家长们可以充分利用社区里的自然环境资源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比如通过观察树叶、沙土、蜗牛等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幼儿的认知。第二,家长们可以利用在社区里的小超市买菜,告诉幼儿蔬菜的种类、懂得吃饭不能挑食,要营养均衡的道理。第三,家长平时可以多多留意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积极带领幼儿参加活动,使幼儿学会与人交流友好相处。比如社区举办的“环保小卫士”活动,既可以让幼儿懂得垃圾分类,也可以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发展与其他幼儿的友好相处的亲社会行为。

5. 结语

家庭教育是新生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作为新时期幼儿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人终身发展的基石作用。与此同时家长们不能忽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家长需要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来为幼儿做好准备。家长们应该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也需要家长尊重理解幼儿,幼儿是发展性的,应用长远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当然,幼小衔接的好坏也离不开家长与幼儿园、小学以及社区的通力合作,只有互相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引用

郭静静,詹梦玲. 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准备研究
A Preparation Study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7): 1586-159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7253

参考文献

  1. 1. 樊豫争.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幼小衔接[J]. 教育观察, 2021, 10(20): 54-56.

  2. 2. 王培培. 家庭中幼小衔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7: 36.

  3. 3. 张博倩. 幼小衔接接什么[J]. 幼儿教育, 2020(49): 214.

  4. 4. 但菲, 昌兴茹. 终身教育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的“思”与“行”[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 38(2): 43-47.

  5. 5. 田茵. 浅析家园合作如何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19): 212-213.

  6. 6. 许立鲲. 幼小衔接入学适应的父母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延吉: 延边大学, 2018: 11-13.

  7. 7. 路娟.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小衔接的关键[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 13(5): 53-5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