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0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6597 , 6 pages
10.12677/AR.2023.104161

农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新困境与解决路径

邬照兰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3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6日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较多研究者关注的是农村养老机构本身的建立与发展问题,鲜有文献研究农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困境、意愿困境以及需求困境。通过探究农村经济水平、国家养老政策和社会热点,以期在已有养老机构的农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完善农村养老机构服务体系,来解决农村养老新困境,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村规民约,农村经济

The New Dilemma and Solution Path of Rural Elderly Living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Zhaolan Wu

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Sep. 21st, 2023; accepted: Nov. 28th, 2023; published: Dec. 6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ople’s life concepts, the problem of rural pens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rough combing the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more research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pension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and there are few literatures to study the economic dilemma, willingness dilemma and demand dilemma of rural elderly staying in nursing institutions. By exploring the rural economic level, national pension policies and social hot spots,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mprove the willingness of the elderly to stay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of rural pension institutions, so as to solve the new dilemma of rural elderly care and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Keywords:Aging Population, Family Pension, Village Regulation, Rural Econom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长期的挑战,我国已基本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享受养老服务是老年人的核心权益,处理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在年轻劳动力外流,高知识人才留不住的农村,养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人口老龄化导致我国老年抚养比越来越高,养老资源匮乏已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老年抚养比从2016年的15.0%增长到2021年的20.8%,同比增长了5.8%;2020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达19063.5万人,占总人口约13.4%1。党和国家一直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提出要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更是提出,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要更加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由此,一系列的养老院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有的农村养老院建成后并没有老人愿意入住,有的养老院配套设施不齐全,有的养老院费用过高等等。

因此,解决我国农村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改变农村老人的封建思想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政府和社会任重道远。只有农村养老问题得到缓解,农村养老模式得到创新,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才能逐步解决,让我国家庭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国家发展更有活力。

2. 文献综述

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目前我国已出现“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特别是在“空心化”加剧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性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农村养老困难,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是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并未有一个确定的模式。农村一直依靠的家庭养老在逐渐弱化,但不会消亡,因为家庭养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功能 [1] 。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能完全承担养老重任了,“社会养老”模式推广势在必行 [2] 。然而,在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设取得成绩时,却出现了有些养老机构门可罗雀、无人入住的现象 [3] 。互助养老模式是代表未来农村养老发展方向和出路的独特方式,是较低成本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有效解决未来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我国的互助养老模式起步较晚,但不影响未来的发展前景好 [4] 。只是近些年,养老模式虽然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下有所完善,却一直是“大而粗”的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5] 。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在已有养老机构的情况下,反而出现了新的问题——有养老机构,农村老人不愿入住、没钱入住、入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梳理大量文献。从已有养老机构的农村的角度出发,探究农村养老难题,探寻适合农村养老的解决办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刺激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

3. 农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新困境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问题,同时不断完善我国养老体系,使得农村的养老机构逐渐显出雏形。随着政策的普及和财政的增加,基本解决了原先农村养老存在的养老机构数量少,床位不足等问题。然而随着养老机构的不断增加,又出现了农村老人不愿、不敢亦或是不能入住,从而导致养老机构出现空床率高、使用效率低等新困境。

3.1. 部分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

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子代对父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互惠均衡的,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家庭本位观念在我国农村较为深厚,家庭代际赋予了家庭更加持久稳固的整合性伦理价值和天然养老责任,由此奠定了其在农村“尊敬孝养”老的本位,成为农村应对老龄化养老问题的中坚力量。

因此,农村老人认为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是最佳养老选择。面对已有的养老机构,大部分老人是不愿去入住的。

3.2. 部分老人不敢入住养老机构

农村虽然出现了大批养老机构,但现有的养老机构大都是“大而粗”的运行模式,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配套的医疗设备与养老设施也并不齐全。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一,入住养老院的需求也不同。特别是对于患有重大疾病的老人,普通养老院是无法照看的;对于失能老人和残疾老人,没有受过特殊培训的护工也是很难照顾的;老年人的社交圈子过小,在陌生的环境缺少交流和家人的关注度会让老年人产生孤独感,长此以往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部分老人也不敢轻易入住现有的养老机构。

3.3. 部分老人没钱入住养老机构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劳动力下降,无法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其收入来源并不稳定,儿女的赡养费作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也有少部分老人依靠养老金。但是据调查显示最便宜的养老院一个月2000元左右,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是每人每月589.5元,加上一般子女补贴的300元也远远不够。养老院的基础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老人来说都是负担,更何况昂贵的护理费用。因此面对近在眼前的养老院,部分老人也只是远远观望。

4. 原因分析

4.1.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不少老人依旧秉持“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孙儿承欢膝下才是真正的天伦之乐。且我国一直强调孝道,老一辈认为只有和子女住在一起,才能让子女尽孝道。面对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许多老人是不愿意去的,觉得是子孙不孝顺才会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更有老人认为入住养老院没有面子,失去了尊严,宁愿独自住在老宅子里。还有的老人担心入住养老院,不如在家自在,还可能会遭受虐待。基于以上原因,许多老人是不愿入住养老院的,还是依赖家庭养老。

但是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加大,大部分的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工,并留在大城市生活。且城市的医疗水平和教育资源远远高于农村,农村的年轻父母为了带孩子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前往城市扎根,这导致农村的“空心化”越演越烈。在这个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时代,来到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一边要肩负在城市生活的重担,一边又要寄钱赡养在老家的父母;且“家庭养老”模式会因为子女过多,而出现“谁该来赡养老人”的兄弟之争现象。这些都削弱了农村家庭的赡养能力,使得老人无法享受该有的养老权力。因此单靠“家庭养老”这种模式,农村老人无法安度晚年。

4.2. 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复杂多样,现有养老机构无法完全满足

从身体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以及各项器官都开始出现衰老,自我照看的能力下降,没有专人陪同容易发生危险。除此之外,老年人较易出现突发疾病的情况,在众多老人集聚而工作人员较少且没有齐全的医疗设备时,是无法保障其安全的。从心理上来看,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失去了家人的陪伴,缺少家人的关爱,心理容易变得扭曲,没有定期的心理疏导和关心不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养老院不仅要具备齐全的医疗设备,还需有细心、耐心且专业的看护,同时还要有宜居的环境等等,这些在乡村养老院都无法同时满足。

4.3. 部分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入住养老机构困难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总体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农村发展速度还相对较慢。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很大一部分地区的生产基础还很薄弱,经济基础较弱,农民的收入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农村老人无法像城里老人那样一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诱人的退休金,因此目前大多数农民依然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收入较为单一,导致农民自我供养能力不足。农村的空巢家庭经济收入更低,主要来自低保、卖粮种地以及子女偶尔的经济补贴。由于经济水平有限,老年人生活大部分依靠自身务农或子女供给,但大多数老年人为减轻子女的负担,会尽量自己解决自身的赡养问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只有先满足生理需要,才会考虑安全需要,然后才会依次考虑社交需要和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依靠薄弱的经济来维持老年生活的老人,往往生活得比较拮据,该看病不看,小病拖成大病,更没有多余的钱入住养老院。

5. 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解决路径

5.1. 广泛宣传,提高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

广泛宣传入住养老机构的优势,改变老年人的传统思想。第一,通过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宣传养老不只有家庭养老这一种模式,入住养老院也没有违背传统孝道。反而可以让老年人获得幸福感,提高生活水平,解决家庭赡养矛盾。村规民约一般是由村里有威望的几位元老和村委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召开村民集体会议,收集村民的提议和建议,拟定草案,经过讨论和修改制定。这样的村规民约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村民更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既传承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容,又融入了大量现代价值理念。通过村规民约来弘扬孝道文化,提升农村养老福利保障水平,让老年人放心入住养老院。第二,开展养老院试住活动,让老人真正体验养老院的生活。让养老机构用服务改变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坏印象,并且记录老人的入住感受进而对养老院进行新的改善,以便养老机构发展更好。

5.2.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农村老人有钱入住养老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钱是决定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养老这个问题。只有钱进入老百姓自己的腰包,老百姓才能敢花钱,敢享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

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党和国家已经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给出明确指示。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解决农产品向外流通问题,增加经济收益;第二,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第三,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刺激农村经济;最后,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充分依托县域的优势资源,延长既有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县域内形成的参与度广、带动能力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除此之外,也应该开展养老公益来降低养老院的入住费用,减轻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

5.3. 整合资源,响应政策,搭建多元化乡村养老院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目前的乡村养老院还是处于一种“大而粗”的建设模式,养老院的功能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层面。然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结构是多层次和立体性的,不仅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两方面,还包括精神慰藉这个方面。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十四五”时期,面对新任务,我们要推动养老服务体现实现“从有到优”的新突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乡村养老院还需在服务功能与其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出要发挥政府在促进健康老龄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搭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乡村养老院。

第一,优化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推动资源下沉,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供更多公益性床位,降低入住资金门槛,提高床位利用率;利用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建设更加完备的养老院;调动城市养老院的医疗资源,补足农村养老院医疗条件不足的短板。第二,吸引相关优秀人才回村管理养老院。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守护最美“夕阳红”,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提高管理人才的工资待遇,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才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当然,也需强化管理人才的相关技能,让现有的乡村养老院朝着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多个方面去发展。第三,基层领导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多多关怀养老院的老人,为其准备集体活动,例如广场舞、歌唱比赛等,让其体会到社会的关注和温暖。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提升乡村养老院的服务能力,加强乡村养老院的学科相关专业建设,壮大乡村养老院的服务队伍,丰富乡村养老院的服务内容,为搭建多元化乡村养老院的保驾护航。

6. 结论

当前,我国日益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突出短板。在我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农村发展环境。虽然新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机构”已经出现,但仍然出现投入使用效果远不如城市的现象。为此,为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养老机构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更顺利地推进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本研究从老人和养老机构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农村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经济条件差无法入住养老院;同时农村养老机构也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因此,转变老人的传统观念,建立多元化的乡村养老院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对于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未得到有效使用或者未被完全认可的乡村养老院,急需相关人才来进行管理和发展。把已有的乡村养老院进行规范整改,变成老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家园,让老年人放心入住是目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文章引用

邬照兰. 农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新困境与解决路径
The New Dilemma and Solution Path of Rural Elderly Living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04): 1228-1233.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4161

参考文献

  1. 1. 穆光宗, 姚远. 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纪要[J]. 人口与经济, 1999(2): 58-64+17.

  2. 2. 张川川, 陈斌开. “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14, 49(11): 102-115.

  3. 3. 赵志强.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与策略[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0(1): 72-75.

  4. 4. 纪春艳.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及优化策略[J]. 农村经济, 2018(1): 90-96.

  5. 5. 孙枭坤.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3, 24(2): 98-111.

  6. NOTES

    1数据来源于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