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2  No. 10 ( 2022 ), Article ID: 57167 , 6 pages
10.12677/AP.2022.1210417

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和 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黄柱1,李平2

1武警后勤学院学兵二大队,天津

2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天津

收稿日期:2022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22年10月18日;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6日

摘要

目的:探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70名毕业集训学员进行调查。结果:毕业集训学员生活满意度在家庭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来源的学员显著高于城镇来源的学员;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并能共同预测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和生活满意度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18.2%。结论:主动性人格对生活满意度既存在直接影响,同时又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主动性人格,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毕业集训学员

The Relation between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s’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Zhu Huang1, Ping Li2

1Cadet Brigade 2 in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PAP, Tianjin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Armed Police Special Medical Center, Tianjin

Received: Sep. 21st, 2022; accepted: Oct. 18th, 2022; published: Oct. 26th, 202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s’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Methods: Proceeds investigation among 170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s using Active Personality Scal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Results: Ther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place of family at life satisfaction, and cadets from rural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urban areas; both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y could well predict life satisfaction;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partially plays a role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mediation effect is 18.2%. Conclusion: The proactive personality not only has directly impact on life satisfaction, but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s it through general self-efficacy.

Keywords:Proactive Personality, Life Satisfaction, General Self-Efficacy, Mediating Effect,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性指标,它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对自己一段时间内或多数时间内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价(Diener, Suh, Lucas, & Smith, 1999)。它受到个性特征、人格特质、认知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身心健康、职业相关因素有关(Whisman & Judd, 2016)。根据生涯建构理论(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 CCT)的观点,毕业集训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可以看作处于职业生涯初始阶段个体职业适应的结果(Savickas, 2005)。根据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人们会主动对其行为进行调控、评估,而人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是否能够采取合适行为的信念或知觉,是用自信的心理来应对生活中所遇压力的能力,是行为的决定因素(Bandura, 1977)。主动性人格是指个体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约,主动采取行动以改变外部环境的行为倾向性,是影响主动性行为的稳定的个体特征(毛晋平,文芳,2012)。从主动性人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主动性人格会引起个体主动的动机加工,如自我效能感,并最终产生更好的行为结果。许多实证研究也发现主动性人格对自我效能感的显著预测作用(曾炜鹏等,2020;王华,2015;王雪玲,关荐,2018)。

毕业集训学员刚刚从军校毕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如何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岗位,面对新环境,走好职业道路第一步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以毕业集训学员为研究对象,探究主动性人格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引导集训学员正确认识职业发展道路有一定启示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部今年参加岗前培训的军校毕业学员,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男生134名,占97.1%;女生4人,占2.9%),有效率为81.18%。本科生128人,大专生10人;军龄范围3~9年,均值 ± 标准差为4.72 ± 1.46;农村家庭77人,城镇家庭61人。

2.2. 研究工具

① 主动性人格量表(Active Personality Scale):采用商佳音等修订的中文版主动性人格量表(商佳音,甘怡群,2009),共11个项目,采用利克特7点评分,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②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采用王才康等修订的由Schwarzer等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王才康等,2001)。该量表共10个题目,采用4点计分制,从1“完全不正确”到4“完全正确”。用项目平均分作为指标,分数越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4;③ 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中文版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LS) (汪向东等,1999)。该量表包括5个题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总得分越高表示满意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另外本研究还自制了人口学变量问卷,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军龄、身份类别、家庭住址。

2.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为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P < 0.05视为差异显著。

3. 结果

共同方法偏差:针对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程序上使用问卷的匿名性、统一施测问卷等进行控制,再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统计控制。将所有变量的项目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周浩,龙立荣,2004)。结果表明,KMO值为0.903,Bartlett值为2192.443 (P < 0.001),有5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解释了61.529%的变异,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38.292%,小于临界值40%。因此,本研究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1. 不同家庭来源的集训学员生活满意度的差异

对集训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在家庭来源上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集训学员生活满意度在家庭来源上差异显著,农村来源的学员生活满意度高于城镇(表1)。

Table 1.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table of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trainees in the family source [n, x ¯ ± s ]

表1. 集训学员生活满意度在家庭来源上的差异分析表[n, x ¯ ± s ]

3.2. 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对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两相关。见表2

Table 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life satisfaction,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proactive personality of the trainees

表2. 集训学员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动性人格的相关分析结果

***在0.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在0.05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下同)。

3.3. 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均有显著正相关。因此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主动性人格和自我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和主动性人格均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变异程度的33.2%,且自我效能感(t = 3.875, P < 0.01)、主动性人格(t = 2.289, P < 0.05)都能显著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线性回归方程为:生活满意度 = 4.997 + 0.385*自我效能感 + 0.15*主动性人格,见表3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table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self-efficacy on life satisfaction

表3. 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表

3.4. 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由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三变量间可以进行中介作用的分析。为进一步考察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按照中介作用分析程序,首先将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再采用PROCESS宏程序,参照Bootstrap方法,以95%为置信区间,样本量为5000,进行中介作用检验(陈瑞等,2013)。结果显示,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LLCI = 0.0797, ULCI = 0.3029)没有包含0,说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控制了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后,主动性人格对生活满意度仍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LLCI = 0.0205, ULCI = 0.2805)也不包含0,表明直接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生活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18.2%。因此,主动性人格可以直接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同时又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见图1表4

Table 4. Mediating effect table of self-efficacy on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表4. 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表

Figure 1.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on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图1. 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模型图

4. 讨论

毕业集训学员生活满意度在家庭来源上差异显著,农村来源的学员生活满意度高于城镇,这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3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的调查结果一致。来自农村的学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军校,毕业后当军官无论是对其个人还是家庭甚至整个村庄都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其更能认可军官这个职业,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另外,自国家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地区的发展就坐上了快车道,经济、环境、医疗等方面较之前都有明显改善,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生活幸福感。而反观城市,其发展水平因为本身就高,各方面发展增速较慢,居民体验不到明显的发展,且城市的物价、房价高,生活节奏快,居民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低于农村也就不难理解。

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在面对挑战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全身心专注目标的完成,当他们战胜挑战时,内心会体验到快乐,这会使得他们比较满意生活现状,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陈容,张琴,2022)。虽然在挑战困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他们会主动作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主动性人格实质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外倾性,他们往往会主动出击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一旦他们有了目标,内心就会持续产生动力,调动自己的一切资源,树立足够的自信心,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唐小庭,吴光路,2012)。

毕业集训学员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和娟,2015)。这是因为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会体验到一种自我肯定的积极体验,他们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确立较高的目标,坚持到底,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很快找到其他的解决途径,努力实现目标,使其更容易成功,这样的良性循环让他们对生活越来越满意。

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生活满意度,又可以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间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类似,李佳芹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也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进行预测(李佳芹,2014)。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积极的探索尝试或者观察,获得成功的经验或者替代性强化,积极主动构建人际关系会让个体收获更多的社会支持。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成功经验以及替代强化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而一般自我效能越高的个体,就越可能以积极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乐观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他们更容易战胜困难与挑战,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除此之外,在主动性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很可能还存在其他一些中介或调节变量,这有待于后续的研究。

基金项目

课题来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科研创新团队课题;课题号KYCXTD04。

文章引用

黄 柱,李 平. 毕业集训学员主动性人格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The Relation between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s’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eneral Self-Efficacy[J]. 心理学进展, 2022, 12(10): 3428-3433.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10417

参考文献

  1. 1. 曾炜鹏, 苏小凤, 许文兴(2020). 主动性人格对员工主动顾客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 50-52.

  2. 2. 陈容, 张琴(2022). 高职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3), 1-4+8.

  3. 3. 陈瑞, 郑毓煌, 刘文静(2013). 中介效应分析: 原理, 程序, 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 营销科学学报, 9(4), 120-135.

  4. 4. 和娟(2015).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感戴、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3(7), 1011-1014.

  5. 5. 李佳芹(2014).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6. 6. 毛晋平, 文芳(2012). 主动性人格: 概念、测量及其相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1(2), 106-109.

  7. 7. 商佳音, 甘怡群(2009). 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3), 548-554.

  8. 8. 唐小庭, 吴光路(201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1(6), 124-126.

  9. 9.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1999).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0. 10. 王才康, 胡中锋, 刘勇(200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应用心理学, 7(1), 37-40.

  11. 11. 王华(2015). 理工科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31(20), 14-15.

  12. 12. 王雪玲, 关荐(2018).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8(5), 34-39.

  13. 13. 周浩, 龙立荣(2004).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 12(6), 942-950.

  14. 14.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No. 2, 191-215.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84.2.191

  15. 15.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25, 276-302.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25.2.276

  16. 16. Savickas, M. L. (2005).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reer Construction. In S. D. Brown, & R. W. Lent (Ed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pp. 42-70). Wiley & Sons, Inc.

  17. 17. Whisman, M. A., & Judd, C. M. (2016).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Measurement Invariance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8, 239-244. https://doi.org/10.1037/pas000018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