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2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8147 , 9 pages
10.12677/SD.2022.121019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寇磊鹏

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12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14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21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于是在低出生率和更高的平均寿命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快速进入至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时间与空间不平衡的特征。从多方面影响着中国的经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高速优质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中国老龄化快速增长的原因、发展现状,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来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以上研究提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我国应提高生育率,大力发展老年产业并提高劳动供给,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现状,影响,对策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ipeng Kou

Dong Fureng Economic & Social Develop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Dec. 12th, 2021; accepted: Jan. 14th, 2022; published: Jan. 21st, 202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andards, people’s concept of fertility has gradually changed, so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low birth rate and higher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China has quickly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 Therefore, my country is currently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n accelerated period of population aging.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development, aging before getting rich, and imbalance between time and space. It has affected China’s economy in many ways and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rapid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the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rive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hina’s economy; and gives suggestions for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tter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aging population, China should increase the fertility rat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lderly industry and increase labor suppl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curity system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to promote innovation.

Keywords:Population Aging, Economic Growth, Current Situation, Impact, Countermeasur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年龄以及人口数量方面。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又或者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目前虽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多元结构界定老龄化,因为老龄化不仅是数字老龄化,而是社会老龄化。但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于年龄以及人口数量上,且“老龄化”这一定义仍以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为标准。

改革开放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经济社会问题,比如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家和人民重视的人口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已不再是人口数量的问题,而是年龄结构的问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老龄化速度也在快速增长。我国只用了18年便完成了从成年型人口结构转化到老年型人口结构转变的过程,而根据之前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5年。

《中国统计年鉴》结果显示,2000年末中国总人口仅为126743万人,65岁以上人口为8821万人,仅占总人口约7%,此时为初步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而从2007~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且呈平稳上升的态势,2018年末在中国总人口139538万人的前提下,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1.9%,达到了16658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56.62%。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时期。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8亿人,届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人口老龄化程度同样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07年的8.1%上升到2018年的11.9%,增长3.8%。在经济水平尚待提高、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前提下,老龄人口占比不可谓不高。同时,2009~2018每年老龄人口占比增速都在3%以上,而2018、2017年与上年相比老龄化增速都将近5%。

目前,我国老龄化发展呈现诸多问题,如高龄、高速、规模大、结构失衡等问题,伴随而来的财政负担加重、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企业利润、商品与服务的产出,也对整体经济福利水平带来严重的冲击。“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未富先老”的弊端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在老龄化问题的应对过程中出现了治理理念和目标的缺失、治理主体结构缺失、制度保障体系的缺失等问题。因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分析,以及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探讨和研究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其现状分析;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第五部分提出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

郑伟等采用分要素预测法和人均GDP分解法对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根据1950~2010年的生育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的分析,得出我国的人口已具备典型的老年型特征。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的基数也大,在未来的百年内,我国将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1]。与此同时,樊艳华、袁建华等学者以静止人口模型指标值为指标进行分析,并精准预测出我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时间和未来人口“负利”的发生时间,同时结果显示未来一百年我国始终是一个老年型国家 [2]。依照聂旖晴相关研究的结果,在2001~2020年里,我国的老年人群数量每年增加数量高达596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28%,这一数量是相当惊人的。2021~2050年属于加速老龄化阶段,每年将有620万新增老年人口,并且我国总人口会慢慢由零增长朝着负增长进行过渡;2030~2050年是我国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阶段,这一时期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会高达40%~50% [3]。由此看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都将处于规模庞大且增长速度快的老龄化阶段中,老龄化社会已经是我国不可逆转的长期社会基本形态,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深思。

2.2.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蔡昉等揭示了随着我国人口的发展,人口红利即将逐步消失的趋势,据此提出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是最大化促进就业 [4]。随着老龄化的加深的情况下,王森从国民收入分配、储蓄和消费、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数量等方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层面的影响,认为应该增加医疗和养老保险支出 [5]。杨雪,侯力等指出,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有效供给会减少,劳动生产率速度也会加速下降,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和增加养老保障的负担等,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显著冲击 [6]。

张斌,李军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加入产业结构演进模型中,从理论上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程度 [7]。结果显示,在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的经济体中,就业结构和产出结构具有一致性的倾向;在静态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影响效应体现在工业部门就业比重下降,农业部门就业比重上升,而服务业就业比重则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赵春燕对1998~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面板回归门槛模型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效应 [8]。实证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产业对结构升级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当城镇化水平高于门槛值时,人口老龄化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反之,人口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毛中根,孙武福等研究得出人口老龄化可通过劳动力数量、资本积累及劳动生产率等影响居民收入进而间接影响居民消费。老龄化会使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总储蓄率下降进而资本积累缓慢;并且,老年人对于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下降,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上因素通过负向影响经济增长率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在老龄化的不同阶段,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 [9]。张士运等通过对2015~2040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模拟了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深,我国GDP增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0]。王云多通过运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大,人口增长率则会随之降低,养老金占GDP比重越高,教育占GDP比重越低 [11]。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得出,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增长速度快,规模庞大的社会进程中。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劳动率、消费率、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负面影响。下面具体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原因及现状;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

3. 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原因及现状

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两大主要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人口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所导致的人口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医疗条件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中国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这使得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3.1. 人口老龄化增长的原因

3.1.1. 新中国成立后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实现了人口的跳跃式增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振兴国内产业以达到提升综合实力,政府鼓励家庭生育,此时的人口增长达到300%。1962-1973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的结束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第二次婴儿潮的开始,连续多年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这个期间人口出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1980年,由于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开始成家立业,第三次婴儿潮开始出现。预计到了2050年时,国内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会迅速上升。当第三波婴儿潮老去之时,每四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三次婴儿潮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口支撑。正是这三次婴儿长大衰老后的群体是构成当今老龄人口的主力军,规模非常庞大,不容小觑。

3.1.2.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养老制度的完善延长了人口平均寿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迅速进步,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且养老制度的日愈完善,许多在之前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病、老无所依的尴尬情形等都有了应对解决措施,实现了解放前的35周岁到2018预期达到76.6周岁的突破。这大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且提升了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00年中国刚达到老龄化标准时的预期平均寿命为71.4岁,而2018年的预期平均寿命已达77岁,增长趋势迅猛且仍有增长的可能性,也是促成老龄化加剧主要原因之一。

3.1.3. 生育率降低

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削弱了“养儿防老”的生育动机。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社会制度不完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同时金融体系还未建立,个体常常难以在壮年期间准备足够储蓄来维系老年时期的生活开支,并且社会成员以血亲为纽带结成群体,维护共同利益,家庭仅能依靠后代来解决老人赡养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到来,人均收入开始快速增加,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储蓄来维持年老时的生活支出。同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使得即使是低收入群体也可能通过“低保”等手段来维持生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过去“养子防老”的动机,从家庭层面分析生儿育女不再是养老的必要保障,进而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生育的机会成本提高。抚养孩子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直接的物质投入,还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人的体力劳动,女性在家庭外的工作机会非常有限,因此女性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抚育孩子。而在现代社会中,产业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社会大力推行男女平等,女性在相当多的工作岗位中表现出不亚于甚至优于男性的优势。在女性广泛参与市场劳动的过程中,因生育以及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机会与家庭收入成为了家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於嘉和谢宇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每多生育一个孩子将会导致女性工资下降7%。并且随着住房成本的不断提升,从家庭的角度来考虑生育决策,家庭为实现效用最大化会考虑降低生育意愿,所以会导致总体生育率会下降 [12]。

3.2. 人口老龄化增长的现状

3.2.1. 我国年轻化和老年化两种趋势并存

一方面,我国的年轻人口在不断增多,政府从2013年开始采取“单独二孩”政策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于是在2016年,为应对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鼓励大家生二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数据显示,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我国新出生人口的增长速度不断增加,年轻人口增多;另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多,再加之医疗卫生技术的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会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不断加快。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里显示,我国大陆老年人的数量高达17759万人,相对应,我国大陆总人口数量为13328万人,这一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加快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我国成为发展中国家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3.2.2. 我国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富先老等现象严重

发达国家一般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老龄化现象,此时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具备足够的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而我国则是在经济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出现了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结构失衡的现象 [13]。加剧了较为薄弱的社会财富积累和庞大老年群体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的养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始终难以得到妥善解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他们往往会更加注重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等,如果这部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将会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与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挑战。

3.2.3. 我国老龄化地区差异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思想、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差异大,进而生活、医疗、保险等发展水平也有差异。东部相对于中部和西部高,原因有四:首先,东部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女性结婚生育的年纪相对中西部较晚,使得人口的出生率低;其次,东部地区较发达,医疗卫生条件优于中西部,使得人口死亡率降低;再次,东部地区前些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比较严格,进一步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使得老年人口数相对中西部要高;最后,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之间的差异,会直接导致老年人口的集聚程度。老年人口更倾向于向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流动。

4.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劳动供给来看,随着经济体中劳动力数量的持续增加,进而提高产出的数量,推动经济进入“快车道”;第二,是经济体中非劳动人员比例下降,即有更高比例的适龄劳动人口从事劳动与价值创造,此时需要劳动力赡养的人口比例较低,整体社会负担小,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而由于目前低生育率所导致的老龄化趋势,使得中国目前的人口红利消失,进而对中国中长期的社会经济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4.1.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数量减少,供给不足

在我国老龄化这个漫长的转变过程中,特别是在前期,劳动力供给超出了劳动力的需求。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不仅可能会引起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而且能引起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化和劳动参与率发生变化,进而对劳动力供给造成影响。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公布的数据测算,到2016年末作为劳动年龄人口的16~60岁人口数量比2011年降低约3325万人;与之相应的,到2016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较2011年增加了4587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是经济活动或在业人口的基础,劳动年龄人口的萎缩就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这将给我国未来劳动力的供给产生较大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快速呈现老年化,中青年劳动力将率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中高年龄组劳动力人口比重和规模将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后续劳动力人口供给不足,劳动力价格提高,生产成本增加,许多经济活动或将无法正常开展,产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4.2. 人口老龄化使抚养比增加从而中国的养老负担加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报2014——人口变动与公共服务》指出,人口抚养比是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因而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负担。人口抚养比通常被作为判断人口红利的首选指标,一般把抚养比小于50%作为是否进入“人口红利期”的标准。人口老龄化,使从事直接生产的劳动力比例变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导致抚养比急剧上升,我国养老负担加重。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养老的资源增加,必定会挤占用于生产的资源的空间。相应的,在社会总收入有限的情况下,用于社会养老等消费方面的比重增加,也会导致投资等生产方面的资源投资比重缩小。因此,抚养比的恶化还会导致社会储蓄率的下降,降低投资率,进而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4.3. 人口老龄化加重卫生医疗体系的负担

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会对我国卫生服务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卫生体制的公平性的挑战,如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的广度、医疗保险可及的程度等;二是对卫生体制的效率提出的挑战,包括要素制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会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大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多,养老所需的医疗费用、生活费用、基础设施费用等将大幅度提高,那么养老的费用将会占据国民经济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重塑。

4.4. 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抑制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人口作为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最终主体,它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通过供给和需求方面体现出来。从最基本的层次来看,人口结构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需求结构,从而最终影响产业结构状态。一方面,从劳动供给方面来分析,当前社会大发展的情况下,产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偏移以适应当代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老龄化的加剧,年轻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很多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的部门更倾向于选择有创新力及具有良好体质的青壮年,而老龄化的加剧则严重阻碍了他们对人员的筛选,甚至满足不了他们对相关岗位的需求,进而增大了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难度。另一方面,从需求方面分析,我国婴幼儿(0~14岁)的人口不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地下降,而且在绝对数水平下都不断下降;15~64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先增加然后降低,呈现U型;老年人(65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的上升。因此,在以后的时间中,我国的婴幼儿产品的市场需求会降低,用于服务于青壮年的市场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然而老年人的生活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会增加。因此,老龄化的人口结构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方法

在人口转型的全球背景下,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不断走低,人口年龄结构会趋向老龄化,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还面临着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且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是对中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该部分先分析我国老龄化问题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再对人口与老龄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时,尽管我国对老龄化重视程度和治理力度都在提升,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治理仍存有许多问题。一是对老龄化治理过程中的理念和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我国治理老龄化的原则就是以经济支持为主,也就是对老年人贫困的治理。但实际上我国大部分老年人不仅存在收入贫困,也存在心理贫困、健康贫困等非物质性贫困,而这也是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老年人的教育大都集中在娱乐活动方面,关于生活技能、知识技能、人生理念等教育尚处于缺失状态。二是治理主体结构缺失,即老年人自身的参与。目前社会中将老年人作为弱势的、需要被动帮助的群体,以社会中的相关理念对老年人实施帮助,忽视了老年人作为主体地位的自身的真实需求。如在人才市场上,我国有67.86%的招聘岗位都对应聘者的年龄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就堵住了老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通道,仅有一小部分能力较突出的老年精英能够通过返聘的方式再次进入劳动市场发挥功能。三是制度保障体系的缺失。目前我国关于老年人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的状态,更不用说是帮助老年人进行终身学习。在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大碎片”的景象,但从局部着眼,农村又衍生出许多“小碎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如下几条:

5.1. 放开生育限制并鼓励生育政策

目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要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增加劳动力供给。2015年12月2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并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自2016年起开始实施放开二胎,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虽然受“二胎政策”影响,2016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但是这一增长并没有持续下去,随之而来的是连续两年下滑,政策效应明显消退。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原因在于生育率过低,生育率过低的根本原因,是生育意愿低迷。根据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06~2016年,中国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个,而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5个。因此,如果居民生育意愿没有得到提升,而是仅仅放松生育数量管制,将远远不足以提升生育率,政策制定必须切实解决当今社会养儿育儿的成本高昂问题,如推出延长产假、生育儿童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生育儿童的预期,只有多措并施才能有效地鼓励并提高生育率。

5.2. 适应人口结构的改变,发展老年产业并增加劳动力供给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老年人消费品需求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的层次也会相应提高,过去被商人边缘化的老年消费群体也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因此过去的夕阳产业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朝阳产业。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流向老龄化产业,比如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健身机构以及老年大学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积极培育和研发老年产品市场,多为老年人提供一些服务的机构和场所。因为新增劳动力是远远补不上老年人缺口的。因此需要开发老年人劳动力资源并充分利用。比如:给一些有意愿再次回到工作岗位的老年人机会,再次发挥其效用,减速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效率缺失。再比如:老年人对于住房的各方面需求有其独特性,比如房屋面积小、带扶手、保健功能、周边医疗配套设施齐全等。而目前我国住宅的结构特点很少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大多偏向年轻化住宅结构,存在一定的供求错位,因此,在政策方面应该鼓励开发商增加老年住宅的供给,努力达到住房供给的效用最大化。最后,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性,应加快劳动力资源流动,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就业方面的资源供给能尽量维持平衡。面对老龄化,需要的不仅是预防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将挑战变成一次经济发展的机遇,应多在老年经济上做文章,寻找新的经济突破点,缓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5.3. 建立健全医疗保健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强大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可预防疾病,或者在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使长期卫生和护理的支出减少。采取疾病预防是一个关键调整措施,许多低成本干预措施,从旨在鼓励行为改变到治疗措施,都可以改善或维持老年人健康。同样,旨在预防或延缓健康失调和改善健康状况的政策和以人口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对老年人来说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制订符合老年人需要的基本保健服务项目,并重新调整初级保健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和疾病,更加注重提供综合服务,改革卫生保健筹资机制、提高其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这种改革有可能减少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财政支出压力,并为处境不利群体提供服务的机会。

养老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要的解决办法之一。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从微观角度来看,养老保险可以缓解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使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及流动性约束等,还能够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使居民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从宏观角度来看,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整个社会具有“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养老保障,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或增强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并解决老年人延迟退休的后顾之忧。

5.4.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水平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训练,鼓励职业高中、高职高专的发展,培养就业型人才,而大学部门应该注重对高端就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经济和 科技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储备,实现由“人口数量”优势到“人口质量”优势的转变,要重视对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为中西部的落后产能升级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支持。而对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丧失优势,政府应该坚持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通过科技研发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

新时代是包容发展的时代,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新的需求需要新的视野、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以理性、有效地帮助老龄人口。同时,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老龄化社会治理结构,以学习型社会促进老龄养老治理,使老有所养、老有所用,人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文章引用

寇磊鹏.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J]. 可持续发展, 2022, 12(01): 155-163. https://doi.org/10.12677/SD.2022.121019

参考文献

  1. 1. 郑伟, 林山君, 陈凯.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8): 3-20+38.

  2. 2. 樊艳华, 袁建华, 史正, 杨蝶. 论我国未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J]. 科学决策, 2014(3): 1-29.

  3. 3. 聂旖晴.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8(4): 91-93.

  4. 4. 蔡昉.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 人口研究, 2004(2): 2-9.

  5. 5. 王森.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J]. 经济问题, 2007(10): 124-126.

  6. 6. 杨雪, 侯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J]. 人口学刊, 2011(4): 46-53.

  7. 7. 张斌, 李军.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效应的数理分析[J]. 老龄科学研究, 2013, 1(6): 3-13.

  8. 8. 赵春燕. 人口老龄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研究[J]. 人口研究, 2018, 42(5): 78-89.

  9. 9. 毛中根, 孙武福, 洪涛.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分析[J]. 人口研究, 2013, 37(3): 82-92.

  10. 10. 张士运, 杨茜淋.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J]. 科学决策, 2015(6): 65-75.

  11. 11. 王云多. 老龄化对公共养老金、公共教育支出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4): 66-73.

  12. 12. 於嘉, 谢宇. 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J]. 人口研究, 2014, 38(1): 18-29.

  13. 13. 邓大松, 李玉娇.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制度理性、供需困境与模式创新[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1): 107-114+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