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e Mathematics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870 , 6 pages
10.12677/PM.2023.136175

双圈图的补图的谱半径

邱欢,王岚,王国平*

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收稿日期:2023年5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8日

摘要

θ n 是将 n 4 条悬挂边粘到 θ ( 2 , 1 , 2 ) 的一个三度点得到的双圈图。本文我们证明了n个点的双圈图的补图的最大谱半径只在 θ n ¯ 取到。

关键词

邻接矩阵,谱半径,补图

The Spectral Radius of the Complement of Bicyclic Graphs

Huan Qiu, Lan Wang, Guoping Wang*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Received: May 20th, 2023; accepted: Jun. 21st, 2023; published: Jun. 28th, 2023

ABSTRACT

Let θ n be the bicyclic graph obtained by attaching n 4 pendant edges to a vertex of degree 3 on θ ( 2 , 1 , 2 ) .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e maximum spectral radiu is achieved uniquely by θ n ¯ among all complements of bicyclic graphs of order n.

Keywords:Adjacency Matrix, Spectral Radius, Complement Graph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G ( V , E ) 是一个连通图,它的邻接矩阵 A ( G ) 是一个 ( 0 , 1 ) 实对称矩阵。所以它的特征值都是实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 λ 1 ( G ) λ 2 ( G ) λ n ( G ) ,其中最大的特征值 λ 1 ( G ) 为图G的谱半径,记为 ρ ( G ) 。刻画图的谱半径的文章很多,诸如文献 [1] [2] [3] 等。刻画带限制条件的谱的文章也很多,例如在文献 [4] 中作者刻画了具有完美匹配的双圈图的谱半径,文献 [5] 中作者刻画了有n个点k个悬挂点的双圈图的谱半径。相对来说刻画图的补图的谱半径的文章还不太多,在文献 [6] 中作者刻画了单圈图的补图的谱半径。本文主要刻画了双圈图补图的谱半径,以及谱半径达到最大时的极图。在本文中我们假设图G和它的补图 G ¯ 都是连通的,定义矩阵 A ( G ¯ ) 的特征值 ρ ( G ¯ )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x ( G ¯ ) = ( x v 1 ( G ¯ ) , x v 2 ( G ¯ ) , , x v n ( G ¯ ) ) T ,其中 x v i ( G ¯ ) 是点 v i 对应的分量。

边数等于点数加一的连通图是双圈图。令 C n P n 分别表示n个点的圈和路,我们定义图 b ( p , l , q ) 是由两个点不交的圈 C p C q 和一条路 P l 组成的图形,其中 P l 的两个端点分别和 C p C q 有一个公共点,而当 C p C q 有唯一的公共点时,我们记这个图形为 b ( p , 0 , q ) 。定义图 θ ( p , l , q ) 为给定两个点中间连接有三条路 P p + 1 P l + 1 P q + 1 ,其中这三条路两两之间除了两个给定的点外没有公共点。我们把 b ( p , l , q ) b ( p , 0 , q ) 粘上一些树构成的图形记作 B n ,把 θ ( p , l , q ) 粘上一些树构成的图形记作 Θ ( p , l , q ) 。显然,所有n个点的双圈图由 B n Θ n 组成。

θ n 是将 n 4 条悬挂边粘到 θ ( 2 , 1 , 2 ) 的一个三度点得到的双圈图。本文我们证明了n个点的双圈图的补图的最大谱半径只在 θ n 取到。

2. 主要结果

下面的定理在矩阵的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负矩阵的Perron-Frobenius定理 [7] :如果M是一个 n × n 阶的非负不可约矩阵,那么有以下结论成立:

i) 若 ρ ( M ) 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则 ρ ( M ) 0

ii) ρ ( M ) 是矩阵A的单重根;

iii) M有对应于特征值 ρ ( M ) 的一个正的特征向量,使得 M x = ρ ( M ) x

众所周知图G是连通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图G对应的邻接矩阵是不可约的。

引理1 [6] 假设u和v是图G的两个不同的点, { v i | i = 1 , 2 , , s } N G ( v ) \ ( N G ( u ) { u } ) ,其中 N G ( v ) 表示点v的邻点集。令 G = G 1 i s v i v + 1 i s v i u ,若 x u ( G ¯ ) x v ( G ¯ ) ,则有 ρ ( G ¯ ) < ρ ( G ¯ ) 成立。

假设u是图G的一个点, T l 是以v为根节点的一个l个点的树。我们将图G的u点和图 T l 的v点粘接成一个点得到的图形记作 G u v T l 。接下来用 K 1 , l 1 来表示以w为根节点的l个点的星图。由引理1容易得到下面的引理。

引理2 若图G, T l K 1 , l 1 如上所定义,那么有 ρ ( G u v T l ¯ ) ρ ( G u w K 1 , l 1 ¯ ) ,其中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G u v T l G u w K 1 , l 1

引理3 [6] 假设图G和 G ¯ 都是连通的,uv是图G的一条非悬挂的割边,图G压缩边uv为一个点w并给w带一条悬挂边得到的图形记作图 G ,那么有 ρ ( G ¯ ) < ρ ( G ¯ )

假设G与其补图 G ¯ 都是连通的。在接下来的内容里都用 x ¯ ( G ) = { x ¯ v ( G ) | v V ( G ) } T 表示 A ( G ¯ ) 的对应于 ρ ( G ¯ ) 的特征向量,其中 x ¯ v ( G ) 对应点v。

定理4 若 G B n ,u是G的子图 b ( 3 , 0 , 3 ) 的4度点,则 ρ ( G ¯ ) ρ ( b ( 3 , 0 , 3 ) u w K 1 , n 5 ¯ ) ,当且仅当 G b ( 3 , 0 , 3 ) u w K 1 , n 5 时等号成立。

证明:令 G B n 使得它的补图 G ¯ 具有极大的谱半径。

首先我们来证明 b ( p , 0 , q ) 是图G的子图。

假设图G的子图是 b ( p , l , q ) ,其中 l 1 P l + 1 = u 1 u 2 u l + 1 是连接两个圈 C p C q 的路,其中 u 1 V ( C p ) u l + 1 V ( C q )

如果 x u 1 ( G ¯ ) x u l ( G ¯ ) ,令

G 1 = G u 1 w + u l w

如果 x u 1 ( G ¯ ) x u l ( G ¯ ) ,令

G 1 = G u l w + u 1 w

其中 w C p N G ( u 1 ) w C q N G ( u l ) 。显然 G 1 , G 2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1 ¯ ) > ρ ( G ¯ ) ρ ( G 2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故 l = 0 ,因此 b ( p , 0 , q ) 是图G的子图。

其次我们证明图G只有一个树子图,并且它以G的两个圈唯一的公共点u为根节点。

假设点v是图G的一个树子图 T 1 的根节点,其中 v C p 并且 v u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3 = G w N G ( u ) T 1 u w + w N G ( u ) T 1 v w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4 = G w N G ( v ) C q u w + w N G ( v ) C q u w

显然 G 3 , G 4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3 ¯ ) > ρ ( G ¯ ) ρ ( G 4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因此 v = u 。继续上述过程我们可以证得图G只有一个树子图,并且它的根节点为图G的圈上的4度点u。

由引理3很容易证明接在点u出的树是一个星子图。

最后我们证明两个圈 C p C q 都是3长圈。

不失一般性,假设 p 4 ,并且 C p = u 1 u 2 u p u 1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5 = G u 2 u 3 + u 1 u 3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6 = G u N G ( u 1 ) \ { u 2 } u 1 u + u N G ( u 1 ) \ { u 2 } u 2 u

显然 G 5 , G 6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5 ¯ ) > ρ ( G ¯ ) ρ ( G 6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因此 p = 3 ,同理可证得 q = 3

综上所述,如果 G B n ,要使得 G ¯ 极大,则必有 G b ( 3 , 0 , 3 ) u w K 1 , n 5 。 □

定理5若 G Θ n ,则有 ρ ( G ¯ ) ρ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 ) ,其中点u是图G的子图 θ ( 2 , 1 , 2 ) 的3度点,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G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证明:令 G Θ n 使得它的补图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

首先我们来证明图G只有一个树子图。

假设 T 1 T 2 是图G的两个树子图,它们分别以 θ ( p , l , q ) 上的点u和v为根节点。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7 = G u N G ( u ) T 1 u u + u N G ( u ) T 1 u v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8 = G u N G ( v ) T 2 u v + u N G ( u ) T 1 u u

显然 G 7 , G 8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7 ¯ ) > ρ ( G ¯ ) ρ ( G 8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继续上述过程可知图G只含有一个树子图。

由引理3很容易证明接在点u出的树是一个星子图,我们记该树子图的根节点为 u 1

接下来我们证明 θ ( l , p , q ) θ ( 2 , 1 , 2 )

假设 l 3 ,并且 P l + 1 = u 1 u 2 u l + 1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9 = G u 2 u 3 + u 1 u 3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10 = G u N G ( u 1 ) \ { u 2 } u u 1 + u N G ( u 1 ) \ { u 2 } u u 2

显然 G 9 , G 10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9 ¯ ) > ρ ( G ¯ ) ρ ( G 10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继续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l 2 ,同理可以证得 p 2 q 2 ,由双圈图的定义可知l,p和q最多有一个为1。不失一般性我们令 l = 1 。因此 θ ( l , p , q ) θ ( 2 , 1 , 2 )

d G ( u 1 ) = 2 ,则 G θ n ,若 d G ( u 1 ) = 3 ,则 G θ n ,如图1所示。

Figure 1. (a) θ n ; (b) θ n

图1. (a) θ n ;(b) θ n

最后我们证明 G θ n

用反证法,假设 d u 1 ( G ) = 3 ,比较 x u 1 ( G ¯ ) x v ( G ¯ ) 的大小。

如果 x u 1 ( G ¯ ) x v ( G ¯ ) ,令

G 1 = G u N G ( u 1 ) \ { v , w } u u 1 + u N G ( u 1 ) \ { v , w } u u 1

如果 x u 1 ( G ¯ ) x v ( G ¯ ) ,令

G 2 = G v y + y u 1

显然 G 1 , G 2 Θ n ,且 G 1 G 2 均与 θ n 同构。由引理1有 ρ ( G 1 ¯ ) > ρ ( G ¯ ) ρ ( G 2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 □

定理6 假设G是一个n个点的连通的双圈图,则 ρ ( G ¯ ) ρ ( θ n ¯ ) ,当且仅当 G θ n 时等号成立。其中 θ n 图1所示。

证明:令v是图G的子图 b ( 3 , 0 , 3 ) 的4度点,由定理4.2.4和定理4.2.5可知在双圈图中我们只需证明 ρ ( b ( 3 , 0 , 3 ) v w K 1 , n 5 ¯ ) < ρ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 ) 即可。

H 1 = b ( 3 , 0 , 3 ) v w K 1 , n 5 H 2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则有

P ( H 1 ¯ ; λ ) = | I λ A ( H 1 ¯ ) | = λ 3 ( λ + 1 ) n 6 ( λ + 2 ) ( λ 2 + ( 4 n ) λ + 2 ( 4 n ) )

P ( H 2 ¯ ; λ ) = | I λ A ( H 2 ¯ ) | = λ ( λ + 1 ) n 4 ( λ 3 + ( 4 n ) λ 2 + ( 7 2 n ) λ + n 4 )

因为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非负,所以 ρ ( H 1 ¯ ) = n 4 + n 2 16 2

f ( x ) = x 3 + ( 4 n ) x 2 + ( 7 2 n ) x + n 4 ,则 f ( x ) = 3 x 2 + 2 ( 4 n ) x + 7 2 n

如果 x > n 4 + n 2 2 n 5 3 ,则有 f ( x ) > 0 ,因此当 x > n 4 + n 2 2 n 5 3 f ( x ) 是个增函数。显然 n 4 + n 2 16 2 > n 4 + n 2 2 n 5 3 ,并且

f ( n 4 + n 2 16 2 ) = ( n 4 + n 2 16 2 ) 3 + ( 4 n ) ( n 4 + n 2 16 2 ) 2 + ( 7 2 n ) ( n 4 + n 2 16 2 ) + n 4 = n 4 n 2 16 2 < n 4 ( n 4 ) 2 2 = 0

因为 ρ ( H 2 ¯ ) 是方程 f ( x ) 的一个根,所以 ρ ( b ( 3 , 0 , 3 ) v w K 1 , n 5 ¯ ) < ρ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 ) 成立。 □

基金项目

新疆自治区研究生创新项目(XJ2021G253)。

文章引用

邱 欢,王 岚,王国平. 双圈图的补图的谱半径
The Spectral Radius of the Complement of Bicyclic Graphs[J]. 理论数学, 2023, 13(06): 1714-1719. https://doi.org/10.12677/PM.2023.136175

参考文献

  1. 1. Cvertković, D., Doob, M. and Sachs, H. (1980) Spectra of Graph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2. 2. Cvertković, D. and Rowlinson, P. (1990) The Largest Eigenvalue of a Graph: A Survey. Linear and Multilinear Algebra, 28, 3-33. https://doi.org/10.1080/03081089008818026

  3. 3. Hong, Y. (1998) Upper Bounds of the Spectral Radius of Graphs in Terms of Genus. 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ies B, 74, 153-159. https://doi.org/10.1006/jctb.1998.1837

  4. 4. Chang, A., Tian, F. and Yu, A.M. (2004) On the Index of Bicyclic Graphs with Perfect Matchings. Discrete Mathematics, 283, 51-59. https://doi.org/10.1016/j.disc.2004.02.005

  5. 5. Guo, S.G. (2005) The Spectral Radius of Unicyclic and Bicyclic Graphs with n Vertices and k Pendant Vertice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408, 78-85. https://doi.org/10.1016/j.laa.2005.05.022

  6. 6. Liu, J. and Zhang, Z. (2010) Spectral Radius of the Complement of Unicyclic Graphs.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5, 14-19.

  7. 7. Horn, R.A. and Johnson, C.R. (1986) Matrix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8.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