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10 ( 2022 ), Article ID: 56737 , 4 pages
10.12677/ASS.2022.1110578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对其社会交往影响的 研究进展

郭志玲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收稿日期:2022年8月30日;录用日期:2022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摘要

心理理论指对他人心理状态进行归因并对他人行为做出预测的能力,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异常对其社会交往有重要影响。本文就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对其社会交往影响的两个方面进行归纳,重点梳理了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及其相关的干预研究,并提出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建议,以期从心理理论角度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社会交往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ory of Mind on Children with Autism on Their Social Interaction

Zhiling Guo

School of Psych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Received: Aug. 30th, 2022; accepted: Oct. 7th, 2022; published: Oct. 14th, 2022

ABSTRACT

Theory of mind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make attributions to other people’s mental states and to make predictions about other people’s behaviors.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human social interac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bnormal theory of mind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social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wo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mind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ir social interaction,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mind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related intervention research, aiming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ldren with autism.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search of autistic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s 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of mind.

Keywords:Children with Autism, Theory of Mind, Social Interac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闭症(Autism)是儿童常见的并且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关于其发生机制,目前学界主要以心理理论为主流研究方向。该理论聚焦于社会认知损伤层面,认为自闭症个体是心理理论发育异常,致使自身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或兴趣,无法有效识别他人的交际意图,最终导致社交缺陷 [1]。

“心理理论”的概念首次提出于1978年 [2],在这之后掀起了一波研究热潮,Premack和Woodruff认为心理理论是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归因从而去预测和解释他人行为的一种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理论是人类社交活动的基础 [4] [5],在此之后心理理论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

数据显示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保持逐渐升高的态势。据2019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其中儿童占比超过20%,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有大约200多万的自闭症儿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将近20万的速度增长。社会交往是个人尤其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发展的必要环节,对其发展自我意识、形成社会规则与责任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上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培养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其融入社会、正常生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共识 [6]。自闭症的高发人群是2~3岁的幼儿,自闭症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主要群体,我国目前有数量庞大的自闭症患病儿童,因此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刻不容缓。目前关于心理理论对自闭症儿童影响的实证研究不断完善,但缺乏总结与归纳。因此本文将梳理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的以往相关研究,并据此提出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建议,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

2.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的关系研究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显示,心理理论是建立人际沟通和社会关系的先决技能,而这种能力的缺乏阻碍了孩子们有效地与他人交往。心理理论的发展让孩子具有同理心、能够敏锐地感知他人的心理意识和活动过程,从而帮助其社会交往顺利进行。由此得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先决技能,对个人社会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低于正常水平。2017年,研究者使用10项任务来评估100名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以衡量他们的心理理论,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经常发生刻板印象,因此其心理理论水平普遍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同时在中国,杨娟和周世杰选择了18名自闭症儿童完成三项心理理论测试。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刘艳丽从同理心的角度解释了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障碍的关系。她认为一些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反应受损,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受损,共情能力不足,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产生同理心。这种情感体验的缺失,使得自闭症儿童难以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成为社交互动的障碍 [7]。

基于同理心的相关研究,孟静和沉琳发现,自闭症患者倾向于在任务复杂或内隐的实验条件失去该能力,但在简单或外显的实验条件下却能够产生一定的同理心 [8],自闭症儿童的共情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社会交往意义,失去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性。上述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证明了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之间的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二者影响的机制。但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与心理理论之间是什么关系,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

3.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的干预研究

在证实了心理理论与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关系后,一些学者尝试采用心理理论干预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的有效干预策略有多种,如社会故事法、关键反应训练法、同伴干预法、视频演示法等。李静、王丹阳等人以心理剧的形式对一名6岁的自闭症男孩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干预研究,并且干预结果较好:相较于干预之前,男孩三个月后在目光接触、听从指令、集中注意力、模仿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并且社交沟通能力显著提高。詹晓芹通过系统的自我意识干预,提高了自闭症儿童的沟通和互动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理论能力,促进了他们整个社会技能的发展。毛洁玉以自闭症心理理论为基础,采用跨行为多基线设计的单学科研究方法,在杭州某公办特殊学校开展社交技能训练,结果表明心理理论结合社交技能训练对自闭症青少年的社交技能干预是有效的 [9]。此外还有学者将心理理论与社交技能干预相结合,对有明显情绪行为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技能培训。与以往单方面的干预研究相比,复合型的理论加技能训练结果显示更加有效,让被试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理论和社会交往能力,并且跟踪发现他们成功将通过训练获得的能力转移到新的环境中 [10]。

然而,现有干预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衡树鹏对6名自闭症儿童进行心理理论干预,考察了干预前后心理理论和社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有所改善,但他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他推测可能是由于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没有直接关系,并且在两个月的训练中,将心理理论作为一种抽象的心理现象理清并不容易。事实证明,要想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经验,也是提高他们心理理论的一种方式。

4. 未来研究的展望

4.1. 注重长期干预研究,帮助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

尽管近年来我国开始出现一些关于心理理论干预自闭症儿童心理的实证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人员只讨论了干预对儿童的即时和维持效果,并未纳入对自闭症一般效果的评估。这可能是因为心理理论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心智状态,难以具体分开。但是只讨论心理干预理论对自闭症儿童的即时和维持作用,而忽视对干预效果的一般研究,很难确保所采取的干预措施能够长期有效。在日常生活中干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心理理论,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好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一些学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现有的干预研究已经提高了自闭症儿童提高心理理论的能力,但目前的长期干预效果还是比较受限。因此,干预研究超越了对“维持效果”的探求,更重要的是,将干预的效果延伸到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增强他们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4.2. 探索多方式多途径干预研究,提高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因此要得到有效的干预结果就不能仅仅从心理理论单方面下手,根据以往研究可知,目前有学者尝试结合心理理论与社交技能训练从而去提高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这为之后的干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复合型的干预方案出发,如将理论教育和儿童社交游戏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探索新的路径方法。同时可以借鉴其他类型特殊儿童的干预方式,从多途径入手,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干预体系,全方位为自闭症儿童设计一套干预方案。此外,根据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病因,大致分为3种社会交往类型:冷漠型、被动型、主动但怪异型。研究人员也可以从这三种不同的社交类型着手,设置对应的干预方案,这能有效提高干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4.3. 探索国内本土研究方法,形成本土化的研究范式

现有关于自闭症儿童和其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非常依赖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大部分干预方案是将国外的方法本土化,并且有些研究只是对国外现有研究成果的介绍,缺乏详细的本土化研究。以本土人口和文化特征为依托的干预方式还处于萌芽阶段。然而,跨文化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心理理论特征。对其心理理论研究的范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简单地将国外的心理测试理论和研究方法移植到国内自闭症儿童身上,可能会影响干预效果。对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不仅要参考国外的经验,还要以本国儿童的心理理论特点为基础,做到真正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首先,通过调整测试任务的语言风格使其更符合中国风俗,将国外任务的英文名改为中文名等,将其圣经等带有西方色彩的故事换为中国寓言,增强研究方法的本土适应性。这对自闭症儿童理解和改变心理理论很有帮助,其次,也可以根据我国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规律进行调整,以形成本地化的研究范式。

文章引用

郭志玲.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对其社会交往影响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ory of Mind on Children with Autism on Their Social Interaction[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0): 4244-424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0578

参考文献

  1. 1. Andreou, M. and Skrimpa, V.J.B.S. (2020) Theory of Mind Deficits and Neurophysiological Operation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Review. Brain Sciences, 10, 393. https://doi.org/10.3390/brainsci10060393

  2. 2. Premack, D., Woodruff, G.J.B. and Sciences, B. (1978) Does the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 515-526. https://doi.org/10.1017/S0140525X00076512

  3. 3. Baron-Cohen, S.E., Tager-Flusberg, H.E. and Cohen, D.J. (2000) Understanding Other Minds: Perspectives from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4. 4. Baron-Cohen, S., Lombardo, M.V., Auyeung, B., et al. (2011) Why Are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s More Prevalent in Males? PLOS BIOLOGY, 9, e100108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1001081

  5. 5. Frith, U. and Frith, C.D. (2003) Development and Neurophysiology of Mentalizing.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58, 459-473. https://doi.org/10.1098/rstb.2002.1218

  6. 6. 朱卫国. 实施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办好适合每一位特殊孩子的教育[J]. 现代特殊教育, 2017(21): 5-10.

  7. 7. 刘艳丽, 陆桂芝.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共情缺损的产生机制与干预方法[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9): 48-54.

  8. 8. 孟景, 沈林.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共情及其理论与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 59.

  9. 9. 毛婕妤. 心理理论结合社交技能训练促进自闭症青少年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20.

  10. 10. 龙妍. 多重例子教学法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