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7  No. 03 ( 2019 ), Article ID: 30988 , 8 pages
10.12677/ML.2019.73051

Re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on Speech Act Theory Applying into Literary Research Method at Home and Abroad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19 Years (2000~2018) Papers of Domestic SSCI, CSSCI and Core Journals and Journal of Pragmatics

Meng Wang, Weiwei F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n. 3rd, 2019; accepted: Jun. 17th, 2019; published: Jun. 27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chooses 76 articles published in domestic SSCI, CSSCI and core journals and 101 articles published in Journals of Pragmatic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ech act theory to literature from 2000 to 2018 for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views its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plore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literature research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 China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ifferent objects and themes need to be improved in diversity,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ity. Finally,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ech act theory to literar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ech act theory to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future.

Keywords:Speech Act Theory,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方法回顾与反思

——基于国内SSCI、CSSCI和核心期刊与国外Journal of Pragmatics期刊19年(2000~2018)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王孟,樊葳葳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9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27日

摘 要

本文选取2000~2018年发表在国内SSCI、CSSCI和核心期刊上76篇和国外Journal of Pragmatics期刊上101篇有关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对其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便了解其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在方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实证研究严重不足,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对象、主题的研究方法在多样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均有待提升。文章最后基于对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方法的反思,对国内未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文学,研究方法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文学尤其是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值得人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反观多年来的文学研究结果发现,之前的研究者主要从文学的社会形态、某种意识的觉醒、写作风格及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较少。从语用学角度对文学的研究少之更少。在这一背景下,将言语行为理论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开创了语言理论和文学话语的新局面,全面性深化了文学言语行为基本问题的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分析哲学家约翰·兰肖·奥斯丁(1962) [1] 在他的作品《论如何以言行事》中首次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并不只是陈述某事,而是在做某事,即说出某种语言而是用这种语言做某事,语言具有行动的力量。他将这类言语称为施为言语,又将施为言语分为言语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奥斯丁在判断有效施为言语的同时,将文学言语排除在外,认为其为无效的施为言语,这一观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Van Dijk (1976) [2] 认为语用学与文学之间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Marry Louise Pratt (1977) [3] 曾充分地论证了“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并无二样,用来研究“普通语言”的理论当然可以用于文学批评中。美国当代富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希利斯·米勒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局面,米勒(2001) [4] 提出了文学言语行为理论,明确反驳了奥斯汀和其他认为文学语言应排除在言语行为理论研究之外的观点。正如米勒(2011) [5] 所言,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可以是叙述者的施为言语,也可以是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施为言语,而这些施为言语往往是文学作品中的关键部分。因此在阅读行为中有必要密切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物和叙事者的言语行为并探究这些言语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如何起作用。判定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作品文本的话语分析的研究,又可细分为会话研究和言语行为研究,后者属于作品内的微观言语行为的研究,具有行动的力量;二是对文学话语的宏观言语行为的研究,彰显作者、读者和世界的关系。这方面研究的着眼点不是作品文本是怎样的,而是作家如何用他创作的作品文本做事、做了些什么事以及这些事以怎样的方式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王汶成(2016) [6] 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意义极为重大,它力图从“以言行事”的角度对文学话语的性质和功能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

目前,我国学术界不乏关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综述文章来探讨其发展态势,它们多数着眼于从综合角度对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和对文学批评某一层面如反讽、礼貌原则、面子、语用策略、合作原则等进行介绍,而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总体水平的研究方法探讨却滞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质量的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与研究方法的使用息息相关。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不仅能保证正确的研究方向,使研究达到既定目标,还关系到学术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可信度。对研究方法的充分理解及有效运用是每位学者的重要学术素养之一。近年来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势头削弱,为促进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引起广大学者对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中的施事和取效行为的重视,有必要加强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探讨。

国内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方法所做的系统考察相对匮乏,将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拟考察当前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0~2018这19年来有关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发表在国内SSCI、CSSCI期刊上76篇和国外Journal of Pragmatics期刊上101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发现存在的不足,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领域发展研究,寻求语用学与文学批评结合的契合点。

2. 研究方法分类与特征界定

根据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分类(高一虹等1999;Brown 1988), [7] [8] 研究方法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两大类。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原始数据或某一案例对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研究,根据研究过程等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定量研究主要建立在实证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采用调查问卷、实验、量表和语料库等手段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强调研究的严密、客观性和控制。多使用演绎法分析资料,从特定假设出发,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量化或数理统计分析,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定性研究基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建构主义范式,通过研究者本人与研究对象互动获得解释。多采用访谈、观察、个案、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等手段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因此数据不易量化。混合研究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以更好地理解并阐释研究问题。

而非实证研究指的是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理念或经验或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这些理念提出看法。可进一步分为思辨研究、文献综述和评介。思辨研究基于研究者个人经验反思,通过逻辑演绎推理,对某一主题进行观点陈述、经验总结以及理论探讨或建构。文献综述对某一主题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前景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归纳评论等。评介指对书籍、研究项目、课程实验及论文等进行评述和引介。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文拟探讨以下3个问题:

1) 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方法的总体分布情况如何?

2) 各类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主题上的分布情况如何?

3) 各类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对象上的分布情况如何?

3.2. 研究对象及数据采集

本研究中笔者以言语行为理论与文学作品,文学言语行为为主题和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对2000~2018十九年间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设定期刊来源所属为SSCI,CSSCI和核心期刊,如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并且仔细研读这些论文,筛选出国内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分析的论文共76篇。并选择了国外权威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收集相关文章101篇。其选择标准如下:

相关性(relevance)原则:所选取文章的来源期刊,无论是国际期刊还是国内期刊均为外语类重要核心期刊,且Journal of Pragmatics是语用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与本研究主题十分契合。本研究只收集与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相关的文章作为样本。

可靠性与权威性(reliability & authority)原则:Journal of Pragmatics为SSCI期刊,代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中的专业性较高研究。国内期刊来源设定为SSCI,CSSCI和外语类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期刊来源所属上,都在Web of Science上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得到一一验证,这标志着样本选择的可靠性与权威性,从中也可以探讨出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趋势。

可取性(accessibility)原则:为便于收集数据,所选样本均为电子期刊。所获得的中英文期刊从如下数据库获得:CNKI、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Journal of Pragmatics官网以及EBSCO数据库,凡是与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相关的文章均被挑选出来作为样本。

一致性(uniformity)原则:为平衡收集的数据,从国外Journal of Pragmatics上收集关于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文章数量与从中文杂志上收集的文章数量大体一致。中文76篇,英文文章101篇,共计177篇。

3.3. 统计分析分类标准

本文采用一级编码(open coding)、二级编码(axial coding) (Strauss & Corbin 1998) [9] 以及不断比较法(Glaser & Strauss 1967: 105-115; Merriam 2002: 146) [10] [11]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具体过程如下:

1) 一级编码阶段:通过阅读国内外期刊论文题目、摘要,并对研究方法不明确的论文进行全文略读,将每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题分别进行编码。

2) 二级编码阶段:对一级编码进行评估,并进行项目聚类。

3) 不断比较阶段:将国内外研究方法进行国内及国间比较,寻求相似性和差异性。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根据上文提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对76篇中文期刊文献以及101篇英文期刊文献进行编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比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4.1. 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方法总体分布情况

表1可以看出,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方法上,2000~2018十九年国外所用实证研究发表期刊文献数量66篇,占比高达65.35%,而国内实证研究发表数量为18篇,占比23.68%,国内实证研究方法远远低于国外。其中国外采用实证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文章共23篇,占比18.81%。定性占最高比例为32.67%。而国内没有定量研究的发表,表1中所列的国内实证研究均为定性研究。混合研究中,三个时间段对比发现,国外呈现增长的趋势,显然国外学者已经意识到,仅靠定量研究文学言语行为发展难以揭示其复杂性及动态性。而定性研究也有一定缺点,将定量与定性有机整合的混合研究能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遗憾的是,国外的混合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只占13.86%。而国内没有混合研究的采用。就非实证研究而言,国内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以非实证性研究为主(76.31%),其中思辨研究占最高比例(73.68%),文献综述于评介仅有2篇。国外非实证研究发表文献35篇,占比34.65%,其中思辨研究发表28篇,占比27.72%;文献综述与评介7篇,占比6.93%。相比国内研究,国外更重视综述与评介的方法。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专著、论文等成果的评介与综述,有助于读者快速系统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容,具有很好的导读和信息功能,而我国评介综述类文章在所有方法和年限中均使用比例最低。同期比较,国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较国内起步早三十年,并且国外研究在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持下,定量分析备受推崇。定量方法主要应用于语言学、语言学习和跨文化研究,使用统计知识描述和推断,可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语料库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词频研究。但定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解释研究现象。因此,2006年后国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开始把重点放在定性方法上,2006~2018这几年间,国外发表期刊数量定性研究为25篇,超过定量研究的篇数。而同期随着国内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国内采用实证研究发表则大大增加。表1发现现阶段即2012~2018几年间处于过渡期,国外开始重视定性和混合研究,而国内的实证研究呈上升趋势且开始重视该研究领域的综述与评介。

Table 1. The diachronic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method

表1. 不同研究方法在国内外历时分布

4.2. 各类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主题上的分布情况

本文通过一级编码、二级编码以及不断比较的方法将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发展近18年来的主题概括为间接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合作原则及语篇分析共4种。国外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方法多样化,涵盖了所有实证和非实证研究种类。国内除语篇分析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以外,其他3项主题均以理论思辨为最主要研究方法。而语用策略、合作原则及语篇分析只涉及质性和理论思辨2种,显然缺乏多样性。国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混合研究上在间接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合作原则及语篇分析主题上均有所涉猎,但比例都不高。混合法虽然在语用策略和语篇分析上占比较大,但在其他两个主题的比例都非常小。与国内相比,国外的4个主题基本上都涵盖了6种研究方法,每种主题均以定性和思辨为主。另外,国内外研究中每个主题都很少涉及到评介这一研究方法。总的来说,国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各主题均采纳多元的研究方法,但每一主题研究方法的分布呈不均衡态势。而国内在各个主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显然缺乏多样性,尤其在定量、混合和文献综述评介上,几乎没有涉及,且国内过于倚重思辨研究(表2)。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themes and methods

表2. 国内外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分布

4.3. 各类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对象上的分布情况分布

鉴于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本领域国内外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文学分析和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如文学体裁中的小说,诗歌和戏剧;对文学言语行为理论领域中著名学者的访谈记录等和文学言语行为的理论研究与补充五类。本文将对收集来的177篇论文进行标注,分别按照小说,戏剧,诗歌,理论探讨和访谈记录进行方法的分类,值得一提的是,理论性研究主要指对文学言语理论和现象的补充和探讨。这一分类标准便于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所发展的程度及状态。

统计发现,国内外在对小说,戏剧,诗歌,理论探讨和访谈记录这五类对象研究时主要使用定性研究和思辨研究,其次是文献综述及评介,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介使用都比较少,国内仅有2篇,如申丹(2003) [12] 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发表的语境、规约、话语——评卡恩斯的修辞性叙事学,以Michael Kearns的《修辞性叙事学》一书为研究对象,提出可将文学作品中的叙事分析的修辞学方法与结构主义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是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根基的。国外一共7篇。另外,与国外相比,国内尚未发现使用语料库方法进行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然而,建立在大量语言基础上的语料库在深化文学言语行为理论及进一步验证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可将语料库引入文学理论研究。在实证研究中,国内研究者聚焦于定性研究,多集中在对小说和理论性的探讨,分别发表了8篇和5篇文章。而国外实证研究在5个对象上几乎都有所体现,均以定性研究为主,发表文章33篇,占比32.67%。其中戏剧和访谈记录多采用定性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对话解释隐含真理。非实证研究中,国内外均以思辨研究为主,尤其在理论探讨上,国内发表42篇思辨性文章,2篇综述文章,占比57.89%,说明国内学者在该领域注意到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理论建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国内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的研究发展并不成熟,缺乏广泛的实践性和完备的实证研究和总结评价。就综述与评介研究的方法而言,国内外的比例都不太高,尤其是在戏剧和访谈记录中的文学言语行为的研究中尚未广泛开展。

整体来看,国内外对各个研究对象的方法中定性和思辨占据绝对优势,国内在每一研究对象上研究方法分布过于集中,缺乏定量,混合和综述评介性研究(表3)。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s

表3. 国内外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5. 思考与展望

以上可见,过去19年来国内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总体上有了较大成绩,但与国外研究相比,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5.1. 提高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的方法意识和能力

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是整个文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领域之一,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是确保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质量的前提,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又能反过来促进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因此,为了提升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的质量,有必要针对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的特点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的探讨,以提高该领域研究者的方法意识和能力。例如,研究者如何根据不同主题和对象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如何及时认识发现该研究领域出现的问题并完善研究方法的缺失等,如上文中提到的国内在各个研究对象上定量和综述评介性研究方法不足,促使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所侧重改进。我国学术核心期刊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的应用范例提高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的方法意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培养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如借鉴其他学科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方法成果,从而推动提高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的方法意识和能力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拓展与创新。

5.2. 加大实证研究的力度

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的研究以非实证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比例偏小。适当的经验解读和理论探讨非常必要,但这些思辨性结果还需在实证中得以验证和发展。国内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的使用与国外相比严重不足,几乎没有涉及。定量研究注重科学性,研究者通过语料库进行文本分析,从而能对某一现象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挖掘,这一方法在以小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未来有必要更充分地开展定量研究,发挥其在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上的优势。当然,定量研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倡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有机整合,通过混合法来弥补各自的局限。鉴于目前国内外的混合研究都严重不足,今后应加强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实践。

5.3. 实现研究方法在研究主题和研究对象上的多样化和均衡性

目前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的研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还比较单一,分布不均衡,基本上以定性和思辨研究为主,诸如语料库研究、定量研究、混合研究等都十分欠缺。随着信息化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语料库应用于文学批评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国内学者在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文学的同时,也应关注其现实意义,注重文学研究的动态性与“语言”到“言语”的转向,发挥文学在社会中的施为功能和建构性。在研究对象上,国内对诗歌和戏剧等其他对象的定量研究几乎没有,国外相关定量和混合研究也不多,说明该领域过于偏重思辨研究,研究方法过于集中,缺乏多样化。特别是独白式诗歌和戏剧语言多以对话组成,富有诗性和更深层的含义,以充足的对话文本为语料利用混合研究法应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6. 结语

本研究对2000~2018年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表明,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的研究在方法上还存有一定不足。在全球化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我国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的研究需借鉴国际上一些科学有效的研究经验,在反思和比较中结合我国实际,加快本土化过程,提高我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国内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具科学性,以此推动言语行为理论全面均衡发展,深化文学理论的研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文章引用

王 孟,樊葳葳. 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方法回顾与反思——基于国内SSCI、CSSCI和核心期刊与国外Journal of Pragmatics期刊19年(2000~2018)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Re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on Speech Act Theory Applying into Literary Research Method at Home and Abroad—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19 Years (2000~2018) Papers of Domestic SSCI, CSSCI and Core Journals and Journal of Pragmatics[J]. 现代语言学, 2019, 07(03): 384-391. https://doi.org/10.12677/ML.2019.73051

参考文献

  1. 1. Austin, J.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2. 2. Van Dijk, T.A. (1976) Pragmatic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3. 3. Pratt, M.L. (1977) Toward a Speech Act Theory of Literary Discours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Vol. 17, 43-65.

  4. 4. Miller, J.H. (2001) Speech Acts in Litera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5. 5. Miller, J.H. (2011) Speech Acts in Litera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6. 6. 王汶成. 作为言语行为的文学话语[J]. 文学评论, 2016(2): 65-71.

  7. 7. 高一虹, 等. 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2): 8-16.

  8. 8. Brown, J.D. (2014) Mixed Methods Research for TESOL.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Edin-burgh.

  9. 9. Strauss, A. and Corbin, J.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Sage, Thousand Oaks.

  10. 10. Glaser, B. and Strauss, A.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Aldine, Chicago. https://doi.org/10.1097/00006199-196807000-00014

  11. 11. Merriam, S.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2nd Edition,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12. 12. 申丹. 语境、规约、话语——评卡恩斯的修辞性叙事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 2-1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