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12 ( 2022 ), Article ID: 59116 , 6 pages
10.12677/ML.2022.1012402

及物性视角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本的中国青年形象分析

付昕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17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6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5日

摘要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我国首次就中国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由此塑造和展示的中国青年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借助UAM Corpus Tool 3.3v,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版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探讨其构建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形象。研究发现,物质过程占比最高,其次为关系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而存在过程占比最小,塑造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堪当大任的形象。本文将有助于有关青年形象文本的翻译研究,丰富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青年形象自我建构研究。

关键词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及物性,中国青年形象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hinese Youth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outh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

Xinyu Fu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Received: Nov. 17th, 2022; accepted: Dec. 6th, 2022; published: Dec. 15th, 2022

ABSTRACT

Youth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is China’s first white paper on the Chinese 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image of Chinese youth thus shaped and presented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study. With the help of UAM Corpus Tool 3.3v, this paper conducts a tra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outh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to explore its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of Chinese youth in a new ag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terial proces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followed by relational, behavioral, psychological, and verbal processes, with existential processes accounting for the smallest proportion. It has shaped the image of Chinese youth in the new era as robust, confident, with an open mind 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s of texts related to Chinese youth’s image and enrich the study of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of Chinese youth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Keywords:Youth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Transitivity, The Image of Chinese Youth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1日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就中国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是一部记录中国青年随着新时代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在这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下,发展事业成果、取得巨大成就、反应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英文版白皮书全文约9千字,笔者将这一白皮书的英译本作为话语分析样本,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框架下,借助UAM Corpus Tool软件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本进行及物性分析,从而研究中国青年形象的自我构建。

2. 系统功能语法和及物性理论

系统功能语法是由韩礼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语法从功能和意义的视角分析句子,该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潜在意义的系统。韩礼德认为任何语言的语法系统都是一种选择系统 [1]。功能是由语言的形式来实现,该语法的任务就是要捕捉功能与形式的复杂关系。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2]。其中,概念功能是通过语言的及物性系统实现的。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人们在现实世界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被分成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一共六大过程: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物质过程是用来描述一个动作或通过一个动态动词来实现一个目标的活动,这一过程也是描述现实世界中经验的最常用过程。物质过程由动态动词来表示,通常包含“动作者”和“目标”。一些物质过程还包括“环境”,一般是用来说明时间,地点,方式,原因,伴随等行为背景。

关系过程的作用是对事物或经验进行分类或识别,从而构建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或表征现实世界中的某个实体。有两种类型的关系过程描述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经验,它们可分为“归属类”和“识别类” [3]。

心理过程是用于描述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指表示感知、认知、情感和欲望的动词 [4]。这一过程中一般有一个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知者”,还有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言语过程是用于描述各种说话的行为,主要用于交流真实话语或经验的信息 [3]。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语言特征,如say,tell等。参与者有“讲话者”和“受话者”,两者传达的信息为“讲话内容”。

行为过程专门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某种类型的人类行为,常用的动词有breathe,cough,sigh,dream,laugh,cry,watch,listen等。行为的人在这一过程中被称为“行为者”。

存在过程是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该过程的功能是证明某些东西存在或特定活动发生 [3]。be常被用于这一过程,此外还有arise,exist等。所有存在过程必须有一个“存在物”,通常也包括“环境”。

国内外有关及物性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及物性理论本身的研究和及物性理论的应用研究。第一方面主要是从梳理及物性理论的发展历程、探究及物性各种分析方法以及重新建构及物性理论框架等角度进行的 [5] [6]。第二方面,主要是从利用及物性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利用及物性理论进行语篇分析 [7] [8] [9]。本文选取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英文版作为研究样本,在及物性视角进行语篇分析,语料较新且具有研究价值。

3. 研究设计

笔者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本作为研究样本,通过UAM Corpus Tool展开研究。首先,创建名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项目,并向项目中扩充样本的txt文档。随后,利用软件自带的及物性系统理论框架的标注体系,对语料进行手工标注,总计进行了3次标注。最终,根据生成的统计数据,对及物性分布特征进行定量阐述,并对白皮书如何通过及物性结构的配置构建中国青年形象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尝试解答以下两个问题:

1) 及物性系统的各个过程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本的语篇中是如何分布的?

2) 这六个及物性过程的分布是如何影响中国青年形象的建构的?这一白皮书中表现的中国青年形象是什么样的?

4. 结果和讨论

笔者对六种及物性过程的数量和比例进行了统计,六个过程排序为:物质过程 > 关系过程 > 心理过程 > 言语过程 > 行为过程 > 存在过程,而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所占比例均不足1%。接下来,笔者将对几大过程分别进行举例分析。

4.1. 物质过程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物质过程是用一个行动动词和一个行动者(即逻辑上的主语)来描述一个行为或活动,从而达到一个目的 [9]。白皮书英译本中的含有物质过程的小句一共有711个,所占的比例高达80.61%,这说明国务院新闻办在此类宣传性材料中多以对客观事件的描述为主。由于物质过程体现客观行为,故该过程的大量涉及很容易达到形象自我建构的目的。该样本在描述中国青年时,运用了大量的积极词汇来建构物质过程,给读者呈现出一个敢于冲锋国家建设一线,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积极形象。

例(1)

Through their hard work in their grassroots work posts, they have turned the ordinary into the extraordinary, and make the impossible achievable.

基于及物性分析,我们可得例1物质过程由turn和make实现,行动者是they,目标是the ordinary和the impossible achievable。在现实世界的经验中描述了一个中国青年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的有关行为。构建了传承“永久奋斗”的精神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形象,他们投身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把平凡做成了不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将奋斗精神印刻在一个个普通岗位中。

4.2. 关系过程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关系过程将参与者与他人联系起来,它用于对事物或经验进行分类或识别,从而构建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或描述现实世界某些实体的某种特征。白皮书英译本中的含有关系过程的小句一共有90个,所占的比例达10.2%,位列第二大及物性过程。

例(2)

They have the spirit to engag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s it grows ever fiercer, and have become a strong force driv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例2的关系过程描述了中国青年思想开放、开拓创新,敢于参与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世界创新的新一代力量。从及物性系统来看,这个关系过程反应了所属关系,被认同者是they(即,中国青年一代),认同者是the spirit。从中国青年形象的自我建构而言,关系过程强调了中国青年与创新精神的紧密联系,引导世界充分了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形象。

4.3. 心理过程

在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中,心理过程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过程,也称为感觉过程。它包括感觉、思考、认识、想象、喜欢等。笔者试图找出及物性系统心理过程背后的中国青年形象自我建构。白皮书英译本中的含有心理过程的小句一共有51个,所占的比例达5.78%,位列样本的及物性过程中第三名。

例(3)

Although sometimes confused by exchanges, mingling and clashes of ideas, young Chinese always love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sincerely, and continue to pursue their lofty values and ideals.

例3的心理过程表达了中国青年在这一复杂的新时代面临着许多思潮冲击,拥有困惑和迷茫,但中国青年仍然对党和国家充满热爱的情感。从及物性分析的角度看,这一心理过程由love一词实现,过程中的感受者是young Chinese,现象是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从中国青年形象的自我建构而言,该过程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树立正确的理想、坚信崇高的价值观作为发展之基,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的积极心理。构建了中国青年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类社会思潮时,仍然能够分辨是非、坚定初心的形象。

4.4. 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中主要由announce, advocate, respond, testify, stipulate, emphasized等词实现。白皮书英译本中的含有言语过程的小句一共有22个,所占的比例达2.49%,比例较低,说明这类官方宣传性材料极少引用或描述某人的话,以确保其客观性。

例(4)

In his speech addressing a ceremony celebrating the CPC centenary … our people.

例4中说话者是国家领导人,言语过程通过emphasize实现,讲话内容是习总书记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能发现在这类宣传性材料中,言语过程使用比例较低,样本虽与中国青年有关,却没有一句言语出自中国青年,一旦需要引用或描述某对象的观点,则是引用国家根本大法或领导人的言论,国家领导人的级别越高,话语影响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突出 [10]。

4.5. 行为过程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行为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行为,它与概念功能的物质、心理过程高度相关。它专门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某些类型的人类行为,如做梦、微笑、看、听和思考 [11]。行为过程在全文中位列第四,仅有六个小句,占比0.68%,样本中涉及到行为过程的动词为require、worry、need、allow等。

例(5)

Their sweat and toil demonstrate that Chinese youth ······ grassroots posts.

例5中的行为过程是need,行为者是they(指中国青年)。结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自我形象建构而言,行为过程塑造了中国青年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新时代,心理上,意志力强大、肯吃苦;生理上,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能吃苦的形象。他们在担险担难中磨砺本领才干,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绽放。

4.6. 存在过程

基于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功能的及物性分析,存在过程表明某物存在或某一活动发生。语法特征很明显,常常用“there is”或“there are”来表征,是六个过程中最容易识别出来的过程。存在过程在全文中占比最低,仅有两个小句,占比0.23%。

例(6)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7600 county-level ······ guidance of the CYLC.

例6中的环境为At present,存在物是more than 7600 ······ of the CYLC。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拥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注重全方面的发展。例6运用存在过程为这一事实提供了充分的数据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在社会发展建设方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能够树立了解、适应、融入社会的意识,他们以7600多个共青团指导的青年社会组织和15万余个青年活动团体为首,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各项建设。

5. 结语

本文借助UAM Corpus Tool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本语篇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旨在探究白皮书是如果建构中国青年形象的。研究发现,样本语篇主要由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构成。在建构中国青年形象时,利用物质过程体现“做”这个经验实体,彰显中国青年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的形象。而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而奋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融入世界的青年形象主要通过关系过程的描述及分析得以体现。总体而言,虽然各大过程的分布具有差异性,但每一过程都是不可或缺的。

文章引用

付昕语. 及物性视角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本的中国青年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hinese Youth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outh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2): 2983-298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2402

参考文献

  1. 1. Halliday, M.A.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2. 2. Halliday, M.A.K. (1973)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s. Edward Arnold, London.

  3. 3. Halliday, M.A.K. (2002)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In Wenster, J., Ed., On Grammar, Continuum, London, 173-195.

  4. 4. Saragih, A. (2010) Introducing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of English. Medan: FBS Solution. Stabler, AEE Publishing.

  5. 5. Halliday, M.A.K. (1976)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 Journal of Linguistics, 3, 37-81. https://doi.org/10.1017/S0022226700012949

  6. 6. 许酉萍, 彭宣维. 及物性过程模式重构[J]. 外语教学, 2017, 38(4): 18-24.

  7. 7. 辛志英, 单健. 英语及物性系统中结果属性的入列条件[J]. 现代外语, 2019, 42(6): 731-742.

  8. 8. 朱慧. 及物性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以后疫情时代《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报道标题为例[J]. 外语教育, 2021, 21(1): 72-84.

  9. 9. 王晓棠. 及物性系统与北京冬奥会英文外宣翻译文件中的中国形象自我构建[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2.

  10. 10. 文秋芳. 国家话语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新领域[J]. 中国外语, 2016, 13(6): 9-11.

  11. 11. Gerol, L. and Wignell, P. (1994) Making Sense of Functional Grammar. Gerd, Queensland.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