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056 , 11 pages
10.12677/CES.2023.117266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近20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视化分析

李树靓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收稿日期:2023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0日

摘要

为了了解近二十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历程及热点前沿,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为搜索引擎,应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功能绘制国内外文献发文量时间分布图,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图谱以及时间线图谱来揭示近二十年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 国外研究起步早,近年来更加关注,而国内研究起步晚,近年来进入了冷却期;2) 研究内容方面,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内容狭窄,方法单一;3)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前沿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上。

关键词

职业倦怠,教师,CiteSpace,研究综述

Summary of Teacher Burnout Research in Recent 20 Years Based on CiteSpace

Shuliang Li

Facult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May 17th, 2023; accepted: Jul. 11th, 2023; published: Jul. 20th, 2023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hot frontier of teacher burnou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Web of Science and CNKI are used as search engines, and the visualization function of CiteSpace is applied to draw the tim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eacher burnout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s revealed by keyword co-occurrence clustering and emergence graph and time line graph.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oreign research started early and pai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while domestic research started late and entered a cooling period in recent years; 2) Compared with foreign research, domestic research is narrow in content and single in method; 3) The current frontier of teacher burnout research 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stress and teacher burnout.

Keywords:Job Burnout, Teachers, CiteSpace, Research Review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职业倦怠一词是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因工作产生的疲惫状态 [1] 。教师职业倦怠指的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鉴于此,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回顾以往研究内容,展望最新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CNKI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可视化分析,了解近二十年的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基本现状、把握研究热点并梳理研究脉络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文应用基于Java平台的CiteSpace软件作为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可视化工具,该软件是以所下载文献为数据来源,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能够直观、清晰地分析和预判某个知识领域的研究发展脉络 [2] 。该研究是利用这个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谱图以及关键词时间线图,了解近20年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成果,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2.2.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两大文献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的“教师职业倦怠”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差异,同时总结研究热点问题以及研究趋势。具体的搜索内容是:以“教师职业倦怠”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主题检索,时间限定为2023年4月15日之前,以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期刊类别选择为“SCI”“CSSCI”,找到688条结果,去除资讯、会议通知、征稿通知、重复论文、非学术性论文以及缺乏作者、摘要关键词等信息的文献后,最终获取有效期刊文献554篇。在“Web of Science”检索标题词“teacher burnout”(TI-teacher burnout),文献类型是文章(article)和综述(review),期刊来源是“SCI”“SSCI”,检索时间同上,最终筛选出626篇有效文献。

3. 研究文献概述

3.1. 知识基础

为了了解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文献发文量的特点,本文对511篇外文文献和550篇中文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1。外文文献的发文年份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2003年~2018年缓慢发展期;2019~2023年爆发式增长期。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起步较晚,在1995发表了1篇,2003~2008急剧上升,2008~2015稳步发展,2016至今是冷却期。

Figure 1. Tim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publication volume

图1. 发文量时间分布图

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其节点大小、节点颜色深浅、节点间连线及宽度分别代表发文量多寡、发文时间早晚、发文作者间的合作关系与强度。结合图2(a)分析,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数量庞大,合作交流与国内相比强度更大。形成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主要研究群体,各研究群体间连线多且密,表明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群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内容的拓展与深化。Sun,Sun,Li等人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研究合作网 [3] 。

(a)(b)

Figure 2. Co-occurrence diagram of authors in the study of teacher burnout at home and abroad. (a) Co-occurrence map of authors in domestic studies; (b) Co-occurrence map of authors in foreign studies

图2.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共现图。(a) 国内研究作者共现图;(b) 国外研究作者共现图

结合图2(b)分析,国内教师职业倦怠文献发文作者具有“点多、线少、不均匀”的特点,发文量靠前的作者有:伍新春、刘晓明、唐芳贵、康永军、屈正良等人,还有发文时间较早的杨莉、邓砚、谭机永等人。共形成6个较为稳定的研究合作网。其中,以周春燕等为主导的研究群体合作强度较大,发文量第一的作者伍新春固定合作成员较少,只有齐亚静一位,而康永军和屈正良两位作者更是没有固定的合作。

3.2. 热点主题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凝练,是文献研究主题的核心概括,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可进一步研究其主题。一个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说明相关主题受关注程度越高,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为了深入探索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本文将所筛选的554篇中文文献和626篇英文文献在CiteSpace (6.2.R6)中文献建立项目,再以关键词为分析单元,时间跨度为2003年至2023年,得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其中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有357个节点、765条连线,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有314个节点、1235条连线。节点圆圈大小与出现频率呈正相关,节点越大表示该节点所代表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 [4] 。

3.2.1.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热点

图3(a)可知,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自我效能感(self efficacy)、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工作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等几个方面。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将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关键词节点加以聚类使其更加清晰明了的再现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4,图谱中聚类数字越小则表明该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节点越多。该聚类图谱Q值(网络模块度) = 0.4119(>0.3000),S值(平均模块值) = 0.7435(>0.5000)表明各个聚类结构明显、信效度良好。聚类令人信服。分析图4(a)发现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a)(b)

Figure 3. Keyword co-occurrence diagram of teacher burnou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 Keyword co-occurrence in foreign studies; (b) Domestic research keywords co-occurrence

图3.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共现图。(a) 国外研究关键词共现;(b) 国内研究关键词共现

(a)(b)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of teacher burnou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 Keyword clustering in foreign research; (b) Clustering of domestic research keywords

图4.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聚类。(a) 国外研究关键词聚类;(b) 国内研究关键词聚类

研究关注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学校氛围(school climate)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Freire,Carlos等人在2019年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低的教师表现出显著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倦怠水平低的教师有高心理资本,因此他们认为能够聚集心理资本四个组成部分的教师更能防止职业倦怠 [5] 。Shackleton, Nichola等人对英国40所学校和2278名教师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线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探讨了学校环境的各个方面与教师倦怠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学校环境确实会影响教师的倦怠 [6] 。

研究关注幼儿园教师(preschool teachers)、中学教师(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和中国教师(Chinese teacher)等主体。研究比较关注中国幼中小学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孙长康等人研究对222016名中国女教师进行了调查,从职业认同、心理资本、工作参与等方面对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出了对策 [2] 。

研究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consequences)和干预措施(intervention)。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同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对影地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3.2.2.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热点

根据图3(b)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去个性化、工作满意度、疲劳、工作压力等方面。进一步地,聚类整合关键词,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3(b)。关键词聚类标签视图中聚类模块值Q = 0.6063 > 0.3,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 = 0.8915 > 0.7,聚类令人信服。分析图4(b)发现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研究关注的主体集中在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伍新春、齐亚静等特别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2016年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卷进行了修订 [7] ,这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提供了依据,在2019年他们又对全国567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特点与差异表现 [8] 。高校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值得关注 [9] 。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于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等方面。李鹏等人在2022年对362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 [10] 。周丹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工作压力会影响教师职业倦怠 [11] 。

研究关注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和对策。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研究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邬余俊的研究指出,教师职业倦怠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学生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维度,提出了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化解对策 [12] 。胡玥的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教师从情感层面、人格层面和认知层面采取策略缓解职业倦怠 [13] 。

3.2.3.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热点比较

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有两点不足。首先,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在研究方法上,量化与实证研究较多,质性与理论研究较少。其次,研究内容与范围过于狭窄。研究内容大都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诸如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和测量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

3.3. 趋势变化

根据陈超美博士所言,突现词可以反应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变化趋势 [14] 。在CiteSpace中利用突现词探测功能将前二十个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呈现,如图5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某一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清晰地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程展现出来。于是,利用CiteSpace在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生成呈现关键词的时间线图便可以直观的了解各个聚类及其中的关键词的时间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究的时间演进趋势,以探究这一领域未来新的发展方向。输出的图谱如图6

(a) (b)

Figure 5. Temporal ranking of emergent words in the research on teacher burnout at home and abroad. (a) The change map of foreign research emergent words; (b) The change map of emergent words in domestic research

图5.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突现词时间排序图。(a) 国外研究突现词变化图;(b) 国内研究突现词变化图

根据图5(a)可见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突现的时间排序为:小学(elementary school);量表(inventory);效度(validity);工作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工作(work);后果(consequences);环境(environment);影响因素(predictors);儿童(children);适合指数(fit index);抑郁(depression);特殊教育教师(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中介作用(mediating role);影响(impact);疲惫(exhaustion);工作家庭冲突(work family conflict);中介效应(mediating effect);正念(mindfulness);学校(school);工作压力(job stress)。根据图5(b)可见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突现的时间排序为:教师职业倦总;去人性化;体育教师;影响因素;教师;职业;疲劳;学生保健服务;高校教师;高职教师;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投入;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情绪劳动。

根据图6(a)可以发现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早期,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层面开展探索,研究内容比较宽泛。随着学术界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持续关注,学校气氛(school climate)、干预(intervention)、后果(consequences)、等关键词逐渐出现成为研究热点。随后,幼儿教师(preschool teachers)、中学教师(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等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点。而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在2003年至2010年研究内容比较宏观,不够深入和细致,2005之后逐渐关注工作满意度、疲劳和工作压力等,2010年之后,中介作用的研究开始呈现,这说明对于研究逐渐深入。但是,2015年之后,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入冷却期,研究逐渐变少。

结合图5图6分析,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突现词在近几年结束且突现率高的关键词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和中小学教师。

工作满意度是和工作压力是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关注点。例如,2022年立鹏等人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影响职业倦怠,既可以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情绪劳动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 [11] 。陈相宇,刘晓等以中职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15] 。Atmaca等人考察教师情绪与职业倦怠、工作满意的关系发现,“快乐”和“爱”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而“爱”“悲伤”和“恐惧”对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6] 。Smetackoval等人的调查发现,工作满意度越高的教师不仅倦怠症状越低,而且自我效能越强,使用积极策略应对职业倦怠的频率也越高 [17] 。

(a)(b)

Figure 6. Time chart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urnout at home and abroad. (a) Timeline of foreign research; (b) Timeline of domestic research

图6.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时间线图。(a) 国外研究时间线图;(b) 国内研究时间线图

4. 结论与建议

4.1. 讨论

通过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基本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起步早,近年来更加关注,而国内研究起步晚,近年来进入了冷却期。从国内外发文量时间分布表来看,近些年来,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发文量变少,这说明专家学者对该方面的关注变少,需要重新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根据发文作者共现图来看,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数量庞大,合作交流与国内相比强度更大,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群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网络,这有利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内容的拓展与深化。而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研究者的合作比较少,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网,这并不利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深化。在研究热点领域与国外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相比,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内容大都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诸如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和测量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研究内容比较狭窄;另外,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方法单一,多采用量化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很少采用质性与理论研究。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前沿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上。

4.2. 建议

首先,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应当深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注重该方面的研究。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国家的未来,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2022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二成左右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严重,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可以忽视教师职业倦怠的地步。因此,应当想办法来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在社会体制层面,可以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的进程,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另外在学校层面,应当采取措施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最后,教师个人也要想办法调节自己,应对不良情绪,学会自我关怀,摆脱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扰。

其次,国内研究者可以通过彼此间交流合作,建构合作网络来深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通过研究者的合作互动,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和测量等方面,扩展研究内容面,为教师职业倦怠的检出和应对提供支撑。并且通过研究者的合作研究,可以促使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让研究结果彼此印证,有助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扩展和深化。

文章引用

李树靓.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近20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视化分析
Summary of Teacher Burnout Research in Recent 20 Years Based on CiteSpace[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7): 1787-179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7266

参考文献

  1. 1. Freudenberger, H.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0, 159-165. https://doi.org/10.1111/j.1540-4560.1974.tb00706.x

  2. 2.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胡志刚, 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3. 3. Sun, C., Feng, X., Sun, B., et al. (2022)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Burnout among Chinese Female School Teachers: Mediating Roles of Work Eng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 Article 13477.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2013477

  4. 4. 陈悦, 陈超美, 胡志刚, 等.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5. 5. del Mar Ferradás, M., Freire, C., García-Bértoa, A., et al. (2019) Teacher Profil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urnout. Sustainability, 11, Article 5096. https://doi.org/10.3390/su11185096

  6. 6. Shackleton, N., Bonell, C., Jamal, F., Allen, E., Mathiot, A., Elbourne, D. and Viner, R. (2019.) Teacher Burnout and Contextual and Compositional Elements of School Environment. School Health, 89, 977-993. https://doi.org/10.1111/josh.12839

  7. 7. 伍新春, 齐亚静, 余蓉蓉, 臧伟伟.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进一步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 24(5): 856-860.

  8. 8. 伍新春, 齐亚静, 臧伟伟.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特点与差异表现[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37-42.

  9. 9. 黄先政, 张朋.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 36(7): 130-133.

  10. 10. 李鹏, 张志超, 杨洋, 杨佳奇, 李洪玉. 工作压力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情绪劳动和工作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3): 412-418.

  11. 11. 周丹, 王雁. 学校融合氛围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工作压力和教师能动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22(7): 82-88+96.

  12. 12. 邬余俊, 杨绍祥.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化解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22(20): 69-72.

  13. 13. 胡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现状与对策[J]. 外语界, 2021(4): 88-96.

  14. 14. 陈超美, 陈悦, 侯剑华, 梁永霞. CiteSpace II: 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 情报学报. 2009, 28(3): 401-421.

  15. 15. 陈相宇, 刘晓.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基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J]. 职教论坛, 2021, 37(12): 102-109.

  16. 16. Atmaca, C., Rızaoğlu, F., Türkdoğan, T., et al. (2020) An Emotion Focused Approach in Predicting Teacher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90, Article 103025. https://doi.org/10.1016/j.tate.2020.103025

  17. 17. Smetackova, I., Viktorova, I., Martanova, V.P., et al. (2019) Teachers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Burnout Syndrome: What Makes Difference in Czech Elementary School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Article 02287.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9.0228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