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0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7587 , 5 pages
10.12677/AR.2023.102030

新时代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及实践路径

王亚男,朱奎泽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4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6日

摘要

新时代老年人再社会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关乎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阐述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实质和价值旨归,探讨新时代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实践路径,以便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老年人再社会化应避免单一化、经济化的倾向,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主体性、尊严感,推动老年人的再社会化由“依赖性”向“自主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加强老年人和其他年龄群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领老年群体融入社会发展潮流,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和双重提升。

关键词

老年人,再社会化,马克思主义人学

Marxist Anthropology Review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Re-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New Era

Yanan Wang, Kuize Zhu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pr. 13th, 2023; accepted: Jun. 14th, 2023; published: Jun. 26th, 2023

ABSTRACT

The re-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new era is not only a hot topic of current socie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topic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human theory,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essence and value of the re-sociali- zation of the elderly and probes into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re-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new era, so as to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enhance their sense of happiness and gain,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tendency of simplification and economization should be avoid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The subjectivity and dignity of the elderly should be fully respecte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from “dependence” to “autonomy”. In this proces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other age groups, actively leading the elderly to integrate in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alizing the organic unity and promotion of the self-value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elderly.

Keywords:The Elderly, Re-Socialization, Marxist Anthropolog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老年人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都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的作用和影响不可替代。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再社会化问题日趋显著。如何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发挥他们的人生经验,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关注。现实中,针对老年人再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和重要问题,可以明确,老年人再社会化不仅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生动展示,也是对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无疑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2. 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概念和意义

2.1. 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概念

再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学百科辞典》中将“社会化”解释为:“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1] 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化的内涵被赋予了更宽泛的意义。学者郑杭生指出: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社会适应生活的过程。 [2] 其进一步强调再社会化是放弃原有的社会认知,适应社会变化,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其对再社会化中“再”的阐释包含着否定、强制的意味。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再社会化可以理解为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再”是继续、提升的含义,包含肯定、主动、升华的意味。因而,关于再社会化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定论。

关于老年人,不同学科、不同论者有不同的内涵定义,一般是而从年龄上对老年人进行界定,实际上也就是对老年人概念的外延进行界定,这便于统计和运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我国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指出,老年人是指超过60岁的公民。

综合相关说法,我们认为,老年人再社会化,就是指年龄超过60岁的公民在经历退休后,为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重新融入社会,继续进行教育学习、就业创业、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功能的过程。

2.2. 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意义

当人们以年龄和退休为分界线,骤然迈入“老年”群体的时候,他们的社会身份和角色出现较大反差,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往往成为了他们要面对的难题。老年人再社会化,将是人们顺利进入并适应老年期的重要保证,对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老年人再社会化,首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次有利于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转换和社会互动,使老年人有机会继续发挥其社会价值;最后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老年人再社会化的人学之思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强调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发展性。故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注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深切表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在老年人再社会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观点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进而避免老年群体再社会化过程中单一化、经济化等问题。

3.1. 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 , p. 135)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老年人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其社会价值不应被忽视。作为社会成员,老年人同样具有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中会获得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感,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老年人再社会化应当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老年人和社会之间的适应与互动。

3.2. 人的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是历史的产物,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老年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一部分,应当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尊重和重视。因为老年人在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与影响之后,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所以承载着一定历史重量的社会经验和生活智慧。因此,老年人再社会化应当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即老年人的个人历史和社会历史的交融与发展。

3.3. 人的发展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 , p. 422)从人的发展性来看,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和可塑性。虽然老年人在生理上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在心理、认知和情感方面仍然可以继续发展和成长。同时,老年人也可以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社交活动等途径,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和进步。如此,老年人再社会化应当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即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发挥社会价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和尊严感。

综上所述,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看,老年人再社会化应当是一个社会化、历史化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核心是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适应和互动。

4. 新时代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人学强调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全面发展,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应是互相支持与合作的。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老年人应该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群体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所以开展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实践,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实现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应该坚持以下的实践路径:

4.1. 建立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群体间的合作

在传统社会的文化观念中,老年人被看作是社会的智慧之源,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化观念发生了转变,老年人的地位和价值逐渐有被忽视和淡化的倾向,加之现代社会的结构不断变化,使得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交流日趋缩减,影响着老年人社会作用的充分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当积极推动建立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群体互动的社会生态系统。其一,创造机会促进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减少代沟与隔阂,促进代际和谐。在既不“偏老”,也不“弱老”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机会供给系统,塑造“有能力”“有魅力”的老年人,从而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引入年轻世代人群的认知系统中,重塑老年人的社会意象,同时将老年人带入年轻世代的生活功能系统,实现老年人与年轻世代之间的功能–需求的契合,进而实现老年人社会系统与年轻世代社会系统之间的嵌合。 [4]

其二,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比如,老年人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陪伴、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的帮扶等等,在满足老年人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发挥其助人功能。在实践中,各地的老年大学、各种的老年活动、各样的互助养老模式(邻里互助、志愿队伍等),都是加强老年人之间交流与互助的成功举措。

4.2. 强化老年人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落后,我们对老年人幸福的固有认知就是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递进,现代统计学意义上的老年人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大不相同。新时代的老年人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身体条件、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收入与消费水平都显著提高。新时代老年人个人生活的变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和体现,又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因此,政府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加大对老年人社会化的投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做到老有所养。社会要营造尊重老年人、支持老年人的社会氛围,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环境;加强对老年人再社会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各领域适老化改造,完善老年人友好型服务和设施,积极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与时俱进,做到老有所依。老年人自身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热情拥抱互联网,减轻进入老龄化后数字鸿沟所引发的社会焦虑,避免老年人的社会断裂,促进老年人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4.3. 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新时代老年人的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传统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多数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如食品、住房、医疗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也从单一的生存需求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新时代老年人再社会化实践应避免单一化、经济化趋向,应该重视老年人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智慧和资源,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断推动老年人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义工服务、社区建设、文化艺术活动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全面发掘老年人的个性和潜能,让银发智慧和人力资源惠及社会,做到老有所为。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人学提供了对老年人再社会化问题的深刻理论阐释,为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老年人再社会化是一个全面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努力。在老年人再社会化过程中,不仅需要以老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为基石,还需要以社会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为纽带,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推进和完善,方能实现老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文章引用

王亚男,朱奎泽. 新时代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及实践路径
Marxist Anthropology Review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Re-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New Era[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02): 240-244.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2030

参考文献

  1. 1. 袁方. 社会学百科辞典[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 433-435.

  2. 2.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2.

  3.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 4. 贾玉娇.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2): 4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