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2 ( 2023 ), Article ID: 78553 , 8 pages
10.12677/AE.2023.13121649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管理策略

周红艳,田野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27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9日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高职院校教育的任务愈加重要,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本研究旨在探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特点、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问题以及管理策略。研究发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特点有多元化和开放性、政治化和争议性、新媒体和信息社会、新兴问题和挑战。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问题主要有教育内容单一化、缺乏实际应用、教育方法和教材陈旧、社会需求与教育脱节、缺乏国际视野。研究认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管理策略有多样化教育内容、实际应用导向、教育创新、社会联系和实践、国际化教育。

关键词

新时期,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管理,大学生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Hongyan Zhou, Ye T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Nov. 27th, 2023; accepted: Dec. 23rd, 2023; published: Dec. 29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task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ne important task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roblems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haracterized by pluralism and openness, politicization and controversy, New Media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emerging issues and challeng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re the unitary educational content, the lack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obsolet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social needs and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ideologic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nclude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cont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social contact and practic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nagement of Mainstream Ideology, College Student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来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社会建设者。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至关重要,确保他们的教育和培训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当今社会变化迅速,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大学生暴露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中,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价值观批判性思考能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现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威胁的时代,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在于确保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培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新一代社会建设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期繁荣。

2.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现状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是教育体系中所传授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研究,其目标通常是深入了解和评估教育体系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以确保教育体系不会传播有害或不适切的意识形态,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陈瑶研究认为 [1] ,感知社会规范视角下,价值观的代际传递主要受个体发展关键期、代际接触、亲代言传身教、家庭环境、家庭重大生活事件、学校、朋友、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际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探讨的是教育体系如何传递和塑造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政治体制、文化认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价值观。当前高校“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功效有限。“思政课”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色彩,因而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引导功能,崔玉田在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研情况发现形势不容乐观 [2] 。通过分析教材、课程和教育方法,主要是以确定它们是否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包括教科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审查。这样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有“本”可教,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发挥教材引导。

除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传递和可成教材分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也关注教育政策对学校体系和教育实践的影响。分析政府颁布的教育政策,以了解它们是否推动了特定的意识形态。调查学生的观点和态度,以了解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反应和理解程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还会考察教育体系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和政治态度的影响。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的目标通常是深入了解和评估教育体系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以确保教育体系不会传播有害或不适当的意识形态,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类研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作用,以更好地塑造未来的社会和文化。

3.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特点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受到社会、文化、技术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3] 。同时,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和言论自由,促进校园内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讨论,以培养出有思想深度和社会参与意识的毕业生。

3.1. 多元化和开放性

在现代大学校园中,学生群体非常多元化,包括来自不同背景、信仰、文化和政治观点的学生。这导致了在校园内的意识形态多样性和开放性。学校通常鼓励自由思考和学术自由,但也面临如何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多元化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大学校园吸引来自不同文化、宗教、种族和地区的学生。这种多元化促使学校提供一个容纳各种观点和价值观念的环境。学生在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互动时,有机会开放心态,接触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开放性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另一个关键特点。学校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受拘束地参与讨论和辩论。这种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和评估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学校也提供资源和平台,以促进公开的辩论和思想交流,确保教育不受到偏见或狭隘的影响。

3.2. 政治化和争议性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常常涉及政治和社会议题,这些议题可能非常争议性。学校需要面对如何在政治化和争议性议题上平衡教育内容,以确保学生接触到多种观点,同时避免偏见或政治化。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常常与政治有关。政府和学校通常试图通过教育传递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公民。然而,这种教育容易受到政治干预,政治利益会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这可能导致意识形态教育受到政治偏见的影响,引发争议。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经常涉及争议性议题。社会、文化和伦理问题常常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部分,而这些议题通常在社会中引发分歧。例如,性别平等、宗教自由、环境保护等议题可能在校园内引发激烈的争论。学生可能持不同的立场,这可能导致校园内的政治和社会争议。政治化和争议性问题也涉及到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问题。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核心原则之一,但在政治敏感的话题上,学术自由可能受到限制。一些学者和教育者可能因表达或教授争议性观点而面临批评或压力。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学校必须寻求平衡。他们需要确保意识形态教育传递的价值观念是广泛认可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包括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观点,鼓励开放的辩论和讨论,以促进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的文化。

3.3. 新媒体和信息社会

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中,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这种环境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意识形态观点和信息源。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以帮助他们分辨真假信息和各种观点。

新媒体和信息社会使大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多种意识形态观点和信息源。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体系。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真伪难辨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以帮助他们辨别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参与讨论、分享观点,甚至参与社会运动。这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过滤和信息茧房的问题,使他们更容易受到自我确认偏见的影响 [4] 。因此,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交媒体素养,教导他们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公共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信息社会也引发了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学生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收集和滥用,这需要加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和教育。同时,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也可能引发网络欺凌和虚假信息的传播,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在数字环境中保持安全和谨慎。

3.4. 新兴问题和挑战

当今社会面临许多新兴问题,如气候变化、科技伦理、社会不平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综合的意识形态教育,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参与解决这些挑战。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要适应这一新兴问题,培养学生对环境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的认识和责任感。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个人和社会在应对环境挑战方面的角色。此外,社会也越来越关注科技伦理,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大学生需要接受伦理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面对这些复杂的伦理挑战。社会不平等问题在当今社会日益突出,不仅在国内,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不平等的原因和后果,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平等和正义的推动。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减少社会和经济不平等,促进包容性和公平的社会。社会多元性和文化认同问题也是新兴问题。大学校园变得更加多元化,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尊重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文化交流。学校需要确保学生具备跨文化理解和敏感性,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数字社会带来了信息和隐私问题。学生需要了解数字时代的信息传播和隐私挑战 [5] ,包括如何辨别虚假信息、维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这些技能是现代社会参与的关键。

4.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校积极开展党史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了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一些高职院校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反映了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特点,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4.1. 教育内容单一化

部分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相对单一,主要聚焦在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程上。这导致学生可能只接触到有限的意识形态观点,缺乏对多元化思想的了解。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培养出具备广泛视野和开放思维的毕业生。

内容重复性。许多学生在多个课程中接触到相似的内容,例如党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这导致了教育内容的重复性,学生可能感到疲惫和失去兴趣。缺乏多元性。一些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未能涵盖多元的意识形态观点和价值观。这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广泛的思想启发,限制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广度。教育方式单一。单一的教育内容通常伴随着单一的教育方式。教师可能过于强调传统的讲授方法,缺乏互动和讨论的机会 [6] ,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而不是积极参与。局限性。单一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可能使学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缺乏准备。他们可能无法应对多元化的观点和挑战,也难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4.2. 缺乏实际用

有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清楚,影响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理论偏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通常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如党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然而,这些课程往往缺乏与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感到教育缺乏实际应用性。缺乏实践机会。一些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未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缺乏参与实际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感到教育脱离实际。教材陈旧。一些教材和课程内容可能陈旧,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导致学生接触到过时的信息和观点,无法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评估方式单一。学校通常使用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来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是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教育方法和教材陈旧

部分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采用陈旧的教育方法和教材,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可能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失去兴趣,而新兴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未能充分应用,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

陈旧的教育方法。一些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如课堂讲授和教科书学习。这种陈旧的教育方法可能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7] 。过时的教材。一些教材和课程内容可能陈旧,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导致学生接触到过时的信息和观点,无法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缺乏互动和实践。陈旧的教育方法可能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可能被动接受教育,而不是积极参与,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单一的教育资源。一些学校可能缺乏多元化的教育资源,难以提供新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4.4. 社会需求与教育脱节

部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未能充分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这使得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和职业环境。

教育内容不实用。一些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可能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性。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无法直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职业中。教育与职业脱节。部分学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导致教育内容与职业发展之间存在脱节。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难题,因为他们缺乏与实际职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社会变革速度较快。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职业需求不断演变 [8] 。然而,一些学校的教育内容较为滞后,未能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评估方式单一。学校通常使用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来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是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5. 缺乏国际视野

部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未充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在全球化时代,限制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参与能力。

缺乏国际化内容。一些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主要关注国内政治和历史,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和观点局限于国内范围,无法真正了解国际事务和多元文化 [9] 。国际交流机会有限。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学生难以与国际同龄人交流和互动,缺乏国际化的经验。教材局限。一些教材和课程内容可能过于国内化,未能涵盖国际事务和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技能。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可能缺乏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教育经验的师资力量,难以为学生提供全球化教育。

5.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管理策略

5.1. 多样化教育内容

多样化教育内容是一种致力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多元技能和兴趣的教育方法。通过引入广泛的学科、主题和教学方法,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术需求,促进全面发展。多样化教育内容强调跨学科的课程设计,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这种全面的知识覆盖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综合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跳出学科界限,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体系。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学科和兴趣选修课程,多样化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对不同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多样化教育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学习、小组合作等。这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多样化教育内容是为了培养具备广泛知识、多元技能和开放思维的学生。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体差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灵活和丰富的教育体验。

5.2. 实际应用导向

实际应用导向注重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以提高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习、实训、项目驱动等形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实际应用导向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促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挑战的能力。这种导向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顺利地融入职业生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实际应用经验建立了与职业领域相关的实际技能和经验。实际应用导向的教育方法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为他们能够看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和影响。通过这一导向,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3. 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一种以变革和更新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旨在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需求。这一概念涵盖了多方面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教育技术的创新。

在教育创新中,强调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平台、人工智能等,以提供更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创新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导向的学习、项目驱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教育创新还强调跨学科和跨界合作,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综合素养。通过与行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一教育理念通过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促使教育机构更灵活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教育创新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使他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5.4. 社会联系和实践

社会联系和实践是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培养中的关键要素,旨在将学术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获得实践经验。通过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和社区联系,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的需求。

社会联系和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等形式,通过这些实践机会,学生能够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为企业提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紧密联系促使教育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更加贴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服务项目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各类社区项目,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社会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社会联系和实践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学生更全面、综合地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和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5. 国际化教育

国际化教育旨在使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理念包含多层次的国际化策略,涵盖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课程设置方面,引入国际化教育元素,如国际课程、跨文化交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同时,推动双语授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加强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有助于高职院校融入全球学术体系,提升研究水平,推动创新和知识产出。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引进具有国际背景和经验的教师,同时鼓励本土教师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国外高校、企业的合作,开展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等形式的国际交流,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和生活,培养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技能。国际化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背景、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国际化的职业环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 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价值观念,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方法和教材陈旧、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实际应用、政治化和争议性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改进措施包括引入实际应用导向教育、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国际化教育、提供国际交流机会、多元化教育资源、培训教师等。通过综合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国际化要求,为社会和职业成功做出更有贡献。

文章引用

周红艳,田 野.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管理策略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700-1070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649

参考文献

  1. 1. 陈瑶. 感知社会规范视角下价值观代际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22.

  2. 2. 崔玉田. “思政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16.

  3. 3. 洪亚飞. 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4): 68-70.

  4. 4. 孙东屏.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策略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十所高职院校为例[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3): 53-56.

  5. 5. 王新维.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基于江苏部分高职院校[J]. 大学, 2023(9): 42-45.

  6. 6. 陈峰. 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12): 55-56+95.

  7. 7. 肖凤伟. 后疫情时代加强高职院校藏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90-91+96.

  8. 8. 李毅, 刘莉莉. 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相关问题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87-88+93.

  9. 9. 曹士东.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J]. 教育与职业, 2010(23): 85-8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