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Vol. 10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8671 , 5 pages
10.12677/ULU.2022.104016

上甘棠村古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探索

刘天曌,杨载田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25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24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日

摘要

江永县的上甘棠村是千年古村落,极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归纳其村落特色,一是氏族文化脉络绵长,二是文化景观绝胜,三是所涌现出来的文化名人地位显赫。但其旅游开发利用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生态脆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力求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三是解决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共同营造“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人间美景,使上甘棠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

上甘棠村,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利用

Explo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Shanggantang Village

Tianzhao Liu, Zaitian Yang

City and Tourism Colleg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Received: Oct. 25th, 2022; accepted: Nov. 24th, 2022; published: Dec. 1st, 2022

ABSTRACT

Shanggantang Village in Jiangyong County is an ancient village with a history of a thousand-years-old village, which is very valuabl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o sum up its village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 clan culture has a long vein, second, the cultural landscape is unique, and third, the emerging cultural celebrities are prominent. However,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faced with two outstanding problems, one is the fragile ecology, and the other is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land.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and strive to solve four problems, first, adhere to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second, vigorously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third solve outstand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ourth,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adhere to the human beauty of “government leading, villagers participating, and creating together”, and “the whole village lives in the picture without people’s awareness”, so as to make Shanggantang village better.

Keywords:Shanggantang Villag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时期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它所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形成和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记录了其传统建筑风貌、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与根基 [1] [2]。但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尤其是在其快速乡村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都迫切希望能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和文明,却忽略了对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故此,早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会议部署农业配套改革试验中指出,要采取保护措施,注重保护我国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特色,探索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3] [4]。我国南岭山区北侧传统村落高度集中,而地处永州地区的江永县上甘棠村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千年古村落,“千年古村落”与“千年女书”、“千年瑶寨”一同构成了江永县的“三千文化”,三者互为映衬,极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归纳其村落特色,最为突出的有三个方面。

2. 氏族文化脉络绵长

上甘棠村,已有1000多年的建村历史。在进行全省文物普查的背景下,湖南省文物局于2002年12月14日组织了20多名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结果一致认为上甘棠村是一个罕见的千年古村落,是湖南省目前发现创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延续时间最长的村落 [1]。考察其氏族的历史文化脉络,上甘棠村是周氏族人长期聚居不散的古村落,周氏家族在中国渊源历史久远,上溯可至殷商时期的周文王、三国时期的东吴周瑜、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乃至近现代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树人(鲁迅)、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等高端名人。古代周氏家族主要居住于中原地区,后逐渐南迁,湖南、江西、浙江、广东等地多有族人分布。其中,一脉迁至湖南南岭山脉北侧的湘南大山之中。唐太和二年(829年)居住湖南宁远县大阳洞(峒)的二十四弘一脉其先祖从宁远县迁出,其中一支定居于道州即今日之道县,为北宋理学宗师周敦颐的先祖。另一支周弘本则定居于道州的永明即今日之江永县上甘棠村。据民国二年《永明上甘棠族谱》记载,“唐太和二年(829年)十一月初五日,由机峰山择徙上甘棠村为世居焉”。清光绪年间,道县《周氏族谱》也记载周氏“二十四弘”从宁远大阳洞迁出,周弘本一脉迁至上甘棠一事。曾任唐代高州刺史的周如锡生有18个儿子,其哥哥也生有6个儿子,以“弘”字排辈,是周氏家族中最为有名的“二十四弘”。周如锡的第十五个儿子周弘本的后人于唐太和二年迁居永明之上甘棠村,周如锡的长子周弘谦之后则迁往道州。因此,周敦颐和上甘棠村的周氏一支族人都是一个祖先,同是“二十四弘”之后。“二十四弘”中有18人中过进士,他们的后裔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少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如月陂亭宋代石刻所云:“春秋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上甘棠”,由此可见一斑。上甘棠村口的月陂亭石刻中,北宋宣和年间《步瀛桥记》也记载“本坊所居,惟周氏一族”。在这些记载中都说明在1000多年前,即最晚在北宋时期,周氏家族就在上甘棠村定居繁衍,延续至今,兴旺发达。上甘棠村一直在中国最为传统的儒家理学思想影响下发展,是血缘家族聚居、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和宗法礼制道德的综合产物。村民皆奉周敦颐为祖先,称周敦颐为族宗,以儒家道德礼仪为升降进退。其文化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

3. 文化景观资源绝胜

现代旅游者普遍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越是奇特,其吸引魅力就越大。千年古村落上甘棠可以说是步步有奇景,但其中最为绝胜的还是步瀛桥、月陂亭、文昌阁、寿萱亭四处包含丰富文化内容的古建筑。步瀛桥与神话传说相联系,又称渡仙桥,位于谢沐河下游的主要出入口。该桥初建于宋靖康元年,此后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四次“重修”或“大修”,仍基本保持原貌,而且至今仍牢固的跨越在谢沐河上。现残存30 m,为半圆形薄拱,造法科学,造型小巧别致,与其左侧雄伟壮观的文昌阁互为映衬,至今过往行人不少。“月陂亭”位于古村落的西侧,据说是当年周如锡读书的地方,正是湘中地区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在沿河的石壁上所凿开的一条险道小径,形成了遮日避雨的天然石凉亭。其背倚昂山,前临沐水,山水相映。在月陂亭附近几十米长的石壁上,有不同时期各种形体的摩崖石刻有24块,是周氏家族在1000多年间陆陆续续镌刻下来的,字体怪异,令人迷惘。其中有周如锡题刻的诗:“痴儿事未了,山照已衔西。数曲寻江路,层层步石梯。楼高得日早,壁峭与天齐。往矣初擦足,摩沙旧碣题”,从中可看出周如锡的心境向好。文昌阁位于谢沐河下游的村口,始建于明代,其东侧曾建有濂溪书院。文昌阁高9 m,一二层为青砖砌筑,三四层为楼房全木结构,做工精细,其童柱所骑驼峰均采用莲花瓣座,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屋顶为小青瓦歇山顶,三重斗拱飞檐,柱体庄重稳定,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寿萱亭是上甘棠通往广西的古驿道上的一个凉亭,位于文昌阁西南500 m处,立于田间旷野。亭内两边有条石长凳供人休息纳凉,并勘石碑三方,石碑上的“八十一个他字歌”成为上甘棠人世代相传的祖训。寿萱亭为上甘棠村周际隆于清光绪年间为庆祝慈母陈氏七十大寿、胞嫂六十寿辰修建的寿庆建筑。周际隆的曾祖父周振帮是奉政大夫,周际隆是例属奉政大夫,均官居五品。

周际隆的母亲吃斋信佛,体恤乡邻,故而被尊称为“慈悲佛母”,内涵丰富的“八十一个他字歌”一文即为其所著。周际隆请人将其全文石刻成碑,砌在亭内的墙体之中,以此劝导世人行善做好事。“八十一个他字歌”雕刻极为精湛,全文553字,开篇开宗明义:“事事有成有败,休争谁弱谁强”。纵观横览,涉及人际交换、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内容。“他”字歌可谓人生箴言,引导后人鉴别是非、美丑、荣辱,极富哲理性。其中有的内容,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几乎一致,很有教育意义。它跨越历史的岁月时空,如和风细雨般的润泽着上甘棠村历代人的心灵。及至当代,四面八方来客如潮,也成为向广大游客宣传上甘棠村的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瑰宝。

4. 所涌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地位显赫

千年古村上甘棠,前来游览观光考察、名人互访联谊或认祖归宗,古往今来,络绎不绝。但是最为重要的有四位,一是宋元之际的文天祥,二是明代末年的徐霞客,三是当代的梁思礼,四是当今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据《宋史·文天祥传》记载,咸淳七年(1271年)冬至,文天祥被提拔为湖南运判。咸亨九年,广西恭城秦孟日起义军攻破永明(今江永)县城,安抚使江万里委派文天祥前往平定秦孟日起义,驻军湘桂边境上甘棠村。在此期间,文天祥办事分外勤奋谨慎,主张对老百姓少用刑法,多用义理,受到当地人民的崇敬和钦佩。当其经过村里的“濂溪书院”时,目睹其书院正墙上所书“忠、孝、礼、仪”四字,感慨良多。因受周敦颐、朱熹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其对周敦颐的《爱莲说》推崇备至。加以其时蒙古军大举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更坚定了文天祥“忠君报国”的思想。考虑到上甘棠周氏族人与周敦颐的同源关系,便挥笔写下了“忠孝廉节”的题词。这既是对上甘棠村人的殷切期待,也是对其自己的鞭策和激励。此后,其题词在上甘棠族人中传谕了490年,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永明县令王伟士闻识上甘棠有文天祥的手书,出于敬慕之心,命人镌刻摩崖,成为激励后人洁身自好的座右铭。“忠孝廉节”碑刻四字,字迹遒劲有力,堪称湖南“忠、孝、廉、节”第一碑刻 [2]。这与文天祥坚贞不屈而就义前所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脉相承。

我国明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旅行家徐霞客晚年西南万里遐征时期,于1637年顺道旅行考察了道州周敦颐故里的“濂溪祠”,并在其《楚游日记》中留下了“祠环于山间而不临水,其前可容万马,乃元公所生”的记载 [3]。梁思礼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逢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之际,毅然回归祖国服务于祖国的航天发展事业,他曾旅行考察过上甘棠村,而且说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4]。周强在湖南省委书记任上,曾考察过上甘棠村,或许是对湖南旅游发展的需要而考察,或有礼祖归宗之念。据周氏文化展览馆的讲解员复述周强同志所言“看来我也是周敦颐之后了”。随着上甘棠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深入,前来旅行考察的高端人士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乃至成为振兴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

5. 村落旅游开发必须重视的几个相关问题

上甘棠古村落旅游开发面临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当地的地面组成岩类为容易被流水溶蚀的石灰岩,尽管其岩溶山水具有山美、水美、洞奇的岩溶山水风光优势,但其生态极为脆弱,一旦遭受人为破坏,就很可能难以恢复原貌而成为穷山恶水之地;二是古村经千百年的人类繁衍,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随着旅游开发建设的深入发展,便会迎来大量游客深入其境,一旦超过其环境承载量,紧接而来的就是人满为患,丧失其诱人魅力。为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至少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第三,坚持解决环境中突出存在的问题;第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综合治理。在人们强烈追求健康长寿的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地方政府应该倡导并落实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同时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整治体系;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旅游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古村、古镇、古民居。这些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还需要人民大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对于正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上甘棠村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其可持续稳定发展。

6. 余论

古村落在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同时,还追求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晋代士大夫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摹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生活空间,就是一种与外界相对隔绝的“世外桃源模式”。之后,这种以文人士大夫生活方式为特点的“世外桃源模式”逐渐渗入村居之中,使追求恬淡抒情风格的村居生活逐渐成为古村落生活空间的目标。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古人庄》诗中,所展示的生活空间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亦属“世外桃源模式”。“世外桃源意境模式”的流行,一定要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村落保护较好,二是村落中的文化人士占一定的比例,因而懂得如何创造一个优雅宁静的生活空间 [5]。属于新安文化的江西省婺源县晓起村即是如此 [6],其旅游开发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与晓起村相比,上甘棠村在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条件,都是有过之无不及,应该加强学习和研究。尤其是上述所提及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都已十分明确 [7],更应该很好学习和吸纳。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特别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倡导建设美丽家园,也热切期盼上甘棠村在旅游开发中建设得更美、更好!

项目基金

衡阳师范学院2020年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0QD02)。

文章引用

刘天曌,杨载田. 上甘棠村古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ulturalHeritage Resources in Shanggantang Village[J].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22, 10(04): 99-103. https://doi.org/10.12677/ULU.2022.104016

参考文献

  1. 1. 黄禹康. 千年瑶寨藏古韵——走进湖南永州市上甘棠古村寨[J]. 建筑, 2016(1): 61-63.

  2. 2. 湖南省江永县志编纂委员会. 江永县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5.

  3. 3. (明)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M]. 褚绍唐, 吴应寿, 整理.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0.

  4. 4. 刘骄, 彭文涛. “爱国这一课, 我不曾落下半节”学习梁思礼院士的爱国精神[J]. 新湘评论, 2017(11): 50-52.

  5. 5. 刘沛林. 古村落: 和谐的人聚空间[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6. 6. 万建强, 施由明, 尧水根. 秀美乡村建设的典范——婺源县上晓起村[J]. 农业考古, 2013(5): 326-328.

  7. 7.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