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5 No.10(2015), Article ID:16178,5 pages
10.12677/AP.2015.510070

The 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 of New Media in Campus Culture

Shujun Liu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751117549@qq.com

Received: Sep. 23rd, 2015; accepted: Oct. 16th, 2015; published: Oct. 1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New media, which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ampus culture, is the only way of campus culture. Under the new media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characteristiced with times and diversity, coexisted with interactivity and personalization, extended content and form. It also brings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 regulatory information, fragmented information, culture shock to multicultural mainstream, network dependence and so on. To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t is feasible to enrich campus cultural content and form, play a propaganda role to adapt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increase network monitor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media quality.

Keywords:New Media, Campus Culture

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

刘淑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751117549@qq.com

收稿日期:2015年9月23日;录用日期:2015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9日

摘 要

新媒体为校园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新媒体下校园文化建设呈现时代性与多样性融合、交互性与个性化共存、内容和形式扩展的特点,也带来了信息监管难、信息碎片化、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冲击、网络依赖等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快校园数字平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加大网络监督,提高学生的媒体素质。

关键词 :新媒体,校园文化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群体,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会形成该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情感意向以及生存意识。对于一个国家和名族而言,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是创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而言,校园文化体现了学生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是学校人文氛围的体现和表达。作为国家人才的聚集区,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文化大系统,更为重要的是高校校园文化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最直观最贴近的社会环境,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电话、广播、电影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于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具体来说,包括手机网络和互联网网络等多种形式 (廖祥忠,2008) 。新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快闪、微博打拐、微博问政、各类微信平台的建立等都表现出了新媒体对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也极为深刻。在学生的生活中,上网占用了大量时间,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然成为了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甚至主要渠道,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新媒体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为校园文化带来了更贴近世界、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内容,当然一些糟粕也不可避免得冲击着主流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意识习惯,塑造和培养着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了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外一件事便可能将教师在课上所有的努力带来的成效归为零,在新媒体条件下,学生接受外界的信息是更为开放和自主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加强新媒体与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协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合理应对新媒体形势带来的冲击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2. 新媒体下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特点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它身上既有前沿、新颖、精华的内容,又有消极、腐朽、低糜的信息。新媒体具有内容形式丰富、覆盖面广,分众性、交互性、实时性强、传播广泛、传播成本低廉等特点。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新的变化:

2.1. 时代性与多样性融合

网络上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无时间限制的,可以随时的发布消息,利用新媒体,可以让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达到同时、同步。信息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校园文化借由新媒体发展的契机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设更多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受众,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2.2. 交互性与个性化共存

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线性传播方式,而是一种交互性的裂变传播,有利于增加信息的来源和信息量以及信息的反馈,其信息内容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呈现出几何级速度增长。同时新媒体提供一个自由快捷的信息传播平台,人们可以发表个性化的言论,是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方式,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人与人之间有更强的互动。当代学生在其中无疑占据了重要部分,他们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可以借由个性化的网络语言、网络恶搞等展现活跃的思想,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2.3. 内容和空间的拓展

新媒体技术上的革新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变化。新媒体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形式,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新媒体也是知识技术应用创新的前沿阵地,拓展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加强了各单位、各组织、个人之见的联系,扩大了文化的覆盖面,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3. 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3.1. 信息监管难度大

新媒体“个人–个人”的传播方式架构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传播网络平台,在交互性空间发展,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交流便利的同时,也使信息传送处于一个毫无限制的状态。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学生除了依靠自身认知能力和经验进行甄别判断以外,没有一个有力的监控系统能够充当信息的“过滤网”。学生一旦获取不良信息,就会立即在学校传播,造成的消极影响效应会瞬间放大,许多子虚乌有的事情也会成为心中的现实。虽然目前对校园网站、BBS论坛、博客等内容加大了监控力度,但对于手机终端的上网信息却没有十分有效的监控手段,不良信息追查的难度加大。新媒体传播方式可控性弱的特点,使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维护正确舆论导向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

3.2. 信息碎片化

新媒体的出现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碎片化。通过新媒体获取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成了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在短期内能够获取海量信息,但学生在这种方式之中,容易缺乏思考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也易产生被信息淹没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新媒体自身传播信息碎片化的缺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与思维的发展。

3.3. 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高校作为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汇中心,西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通过新媒体快速而深入的传播到校园当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建设将直面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个文化因素,在他本土的社会体内本来无害或是有利的,但是把它移植于另一个社会体内,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 (陈湘舸,吴太贵,2006) 。高校校园已不能像过去那样“象牙塔”般游离于社会之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正以不可挡之势向广大师生传递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其中混杂着大量渲染暴力、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同时,大学生触觉敏锐、判断力不够、可塑性极强,这使得多元的文化趋势、多维的价值视角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

3.4. 网络过度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与方法,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生动有趣的形式无疑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网络交往本身是缺位的交流,过度以来可能造成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导致自卑、孤僻等不良的影响,而一些社交平台、社交游戏的广泛流行也会有成瘾的风险。

4. 着眼新媒体,抓住校园文化建设主动权

新媒体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现实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新媒体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适应潮流的发展,抓住主动权,占领教育的高地。具体措施包括:

4.1. 把握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趋势,加快校园文化数字平台建设

新媒体作为人类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针对这一现实,加快校园文化数字和网络平台建设。应适当超前规划大学校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应加强大学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统筹整合和开发利用,提升广大师生使用新媒体的基础平台条件;应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也可借助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平台,开发校园独立的新媒体专用平台,以提升校园文化网络和数字平台建设的质量 (李彬,吴一敏等,2014)

4.2. 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校园文化形式

应加强引导,按照新媒体特有的信息采集、制作、存储、传输的方式方法,大力提高内容生产水平,大力提高内容制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传播形式的适应性,用品类丰富、内容清新、格调健康、使用方便的信息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创新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质量。可通过引领行为文化,以师生员工在从业、为学、休闲娱乐时的具体行为展示,全方位打造契合校园生活的独特品牌。如可通过校园微博直播校园迎新节目、毕业晚会、歌手大赛等,以独具特色的现场感吸引大学生注意;还可以通过“转发有奖”、“公益募捐”、“读万卷书”、“看红色电影”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参与的亲近感等。

4.3. 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处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要是弘扬主旋律,通过大量正面、客观、权威的信息发布进行引导,使新媒体上有正面声音和正向能量;应加强校园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把校园文化作为建设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建立需考虑学生特点,为学生所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在平台中强化互动内容,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其中,顺应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升校园文化的亲和力。

4.4. 加强网络监管,重视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

学校要加强网络监管,学校可培养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并对已存在的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培训,引导网络舆论的积极导向;针对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手机网络信息难追踪等问题,可发挥学校的技术优势,开发校园新媒体监控的绿色软件,与手机网络等运营商合作,共同研究重点区域信息监控技术的创新 (刘昌成,2013)

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主要包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分析能力,能较好的使用操作新媒体的技能,以及增强网络道德法律意识等内容。应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养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等活动中。通过讲座、倡议公约等形式倡导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文章引用

刘淑均. 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
The 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 of New Media in Campus Culture[J]. 心理学进展, 2015, 05(10): 544-548.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5.51007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陈湘舸, 吴太贵(2006). 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 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7期, 228-231.

  2. 2. 李彬, 吴一敏, 朱志(2014).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经济师, 4期, 172-174.

  3. 3. 廖祥忠(2008). 何为新媒体. 现代传播, 5期, 121-125.

  4. 4. 刘昌成(201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闽江学院学报, 6期, 131-13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