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5 No.02(2015), Article ID:14928,6 pages
10.12677/AE.2015.52003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apanese Teaching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 To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i’an Jiangsu

Email: tongshan2004@163.com

Received: Feb. 27th, 2015; accepted: Mar. 6th, 2015; published: Mar. 11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Undergraduates are precious human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hope of the nation and country. It is crucial to life when one is in the period of undergraduate as it is the period that one forms his three outlooks. World outlook, philosophy and sense of worth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undergraduate play the fundamental role in life.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Japanese teaching will play a positive effect on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 Subject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deology and Politics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高校日语教学中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佟姗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Email: tongshan2004@163.com

收稿日期:2015年2月27日;录用日期:2015年3月6日;发布日期:2015年3月11日

摘 要

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时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作用。在日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思想政治

1. 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高校学生不同于高中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接触五湖四海的同学,不同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做事、做人的原则融合,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进入大学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变多,网上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容易导致思想偏激,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当前大学生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2.1.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大学生进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其主要表现如下。1) 在学习方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深,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也是对大学生面临的巨大挑战。2) 生活方面。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衣食住行等日程生活都要自己安排,和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同学交往,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交际能力,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3) 社会活动方面。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知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总之,面对暂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同时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1] 。

2.2. 思想不够成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网络时代复杂多变的环境包括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世界范围内各种的相互激荡,有吸收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有一部分大学生头脑不够清醒、忧患意识不够强烈、目光不够宽广,做事情容易冲动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的违法事情。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态势、新的局面时,一定要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大无畏的胆略、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2.3. 人生观、世界观不够明确

大学时代,是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世界和人生观紧密联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体现。一些在校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目的不明确、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或者在解决人生一系列重大问题时没有明确的态度甚至做出错误决定,投机专营、铤而走险、虚度人生、悲观消沉、厌世轻生,没有昂扬乐观的正确态度对待人生坎坷[2] 。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日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定崇高信念,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为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为中日两国青年的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3.1. 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正确对待中日青年交流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经过战争、合作等形式的沉积,矛盾和利益总是同时存在。中日两国的交往已有20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国曾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也曾战争相伴,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既要敢于直面过去的战争又要努力为人来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很多大学生都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理想信念不只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 。实现崇高理想,要从我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作为教师精心选择正能量的官方网站,积极引导学生,将中日之间摩擦的真实情况介绍给日本的年轻人,告诫日本年轻人正视历史,不要回避不要逃避,勇于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同时,坚信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能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日两国青年的友好交流做出贡献。

3.2. 加强道德修养,展现礼仪之邦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很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对大学生的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人,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4] 。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以礼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而日语中,对自己的长辈和尊敬的人要求使用敬语,这一点中日两国是共通的。

3.3. 弘扬民族精神,不忘国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民族才能够求同存异、维护整体,在自己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爱好和平,痛恨侵略;维护团结统一,反对分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不忘国耻。爱好和平不仅表现为中华民族之间的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往来、休戚与共,一切破坏和平的国家或个人行为都会遭之唾弃[5] 。日本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事件等破坏人类和平的行为,为此我们要提高警惕,不忘国耻,以此为出发的动力,用信义、和平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日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与珍贵的视听资料讲解历史事件,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事件真相,并通过他们让更多的日本年轻人了解事实。

4. 日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伴随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网络的盛行,信息技术也遇到了难得的发展空间,这既是机遇同时又是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甚至教育结构都需要发生改变,空讲的一堂课、陈旧的教学资源和呆板的板书这些传统教学模式都要选择性的摒弃,使思想教育回归本身的意义,那就是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相结合,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又提醒教师加强思想教育。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的结合并非难事,且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不仅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还可以图文并茂、师生互动。日语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手段,可以起到双科并进的学习效果。但要达到这种学习效果,必须有配套的数字化日语教学资源开发平台(如图1)。日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4.1. 课前

课前预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课堂寻找答案,可以让学生占据学习的主动权。

上课之前,教师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法有很多,通过QQ、电子邮箱或者微信等向学生发布,布置的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做适当补充。例如,在讲到中日两国交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九ž一八事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有关内容或段落翻译成日语,上课时发表3~5分钟的演讲,演讲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并规定学生在演讲中必须使用的句型,这样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又加深了解了历史事件。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可以分组分类收集相关资料,遇到问题可以通过QQ群发布,老师在线解答,这一过程既实现了师生互动,又克服了师生空间、时间交流的障碍。

4.2. 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人认为课堂是教师的“主场”,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教师传授知识只是完成了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一方面,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承担着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是否领会、理解,需要学生做出反应,学生如果对此毫无反应,此次的讲解就没有任何意义。传统的教学,就会让教和学分开,教学不能互长,而在信息技术平台下,就可以避免教与学分离的尴尬。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 “合作者”,教师的讲解,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

课堂中,学生预先准备的3~5分钟的演讲,教师可以一边倾听演讲一边将其拍成视频或者录音,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帮助学生查找语法错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课后查漏补缺提高日语口语水平。对于课前没有预习的内容,教师要积极引导,既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导出上课的难点、重点,教师可以将视频、音频甚至网站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作为讲解的实例。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日语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很难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这种情况在高校日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作为教

Figure 1. Japanes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图1. 数字化日语教学资源开发平台方框图

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这是教师深思的问题。人民网日文版:http://j.people.com.cn,NHK电台广播,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学生通过这些网站可以及时、准确了解中日两国最近所发生的大事、要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轻松获得适合学生和教师的资源,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当然由此带来的学习效果也是令人满意。

4.3. 课后

课后学习是课前、课中学习有效的补充,课后学习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后学习中担当“督导”的角色。

课后学习的模式依然可以信息化。首先,教师对课中出现的问题总结,通过网络或者群或者邮箱发布,这既是课中的延续又是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逐一对照,有问题的地方逐一改进。此外,学生可以下载教师上课的音频、视频,加深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其次,课后对学生学习进行跟踪,避免学生学习怠倦,也可以及时制止纠正学生发布危害社会完全、政治稳定的不良言论。同时,课后“督导”也是和学生建立互信、互通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中如果发现学生旷课或者观察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胆怯、紧张等现象,可以通过课后的“督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这种交流避免了面地面交流的尴尬和不安、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感。一旦信任感建立,就会避免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不稳定的学习思想、不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课后“督导”也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日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形式需要打破传统,结合时代特色和学生特点,既需要静态内容又需要动态音、像,既要克服师生互动的空间、时间障碍又要考虑到时效性和直观性。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如图2所示。

5. 日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爱利普ž杰克逊曾经说过:“教学有着自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认得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归根结底是教出一个健全的、和谐的人!”可见,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知识过硬、思想品德高尚,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优秀人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思想观念又会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由此,知识学习和思想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图3所示。

Figure 2. A learning style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图2.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

Figure 3. A virtuous circle diagram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图3. 基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良性循环图

5.1. 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面临如何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6]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各自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根基而难以更好地推进。只有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道德,加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优秀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5.2. 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大学生需要

大学时期,学生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面临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提高意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5.3. 弥补日语教学资源的需要

如今高校,日语专业课任务重、时间紧、课时有限,日语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利用网络、报纸等搜集一些与上课内容相关的事件,这样可以弥补现有教材内容呆板、事例陈旧的缺陷[7] 。教师边讲解语法单词知识边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很多问题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无法完全解决的,课堂之外教师和学生在通过微信或QQ这样一个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学生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汇报思想、交流学习生活心得。

6. 结语

网络技术助推人类社会以更快地步伐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利用率高、费用低、效率高等这些优势占据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但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科学习和思想教育充分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8] 。作为日语教师尤其是高校日语教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授日语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有义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

文章引用

佟 姗, (2015)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高校日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apanese Teaching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教育进展,02,10-16. doi: 10.12677/AE.2015.5200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2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3.

  2. 2. (2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65.

  3. 3. (2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33.

  4. 4. (2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45.

  5. 5. (2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56.

  6. 6. (2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94.

  7. 7. 祝智庭 (2012) 中国电子课本–电子书包的发展机遇. Florida: 第二届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教育应用交流研讨会.

  8. 8. 张琳, 郑自国 (2008) 信息技术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山东省农业关了干部学院学报, 6, 189-19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