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5 No.05(2015), Article ID:15984,6 pages
10.12677/AE.2015.55022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blems

—Based on Global PISA Test Reflections

Wen Shi

Academy of Fine Art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Email: shiwen08@mail.ahnu.edu.cn

Received: Aug. 15th, 2015; accepted: Sep. 1st, 2015; published: Sep. 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PISA test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authoritative studies of basic education literacy test. Shanghai, China, was ranked first in 2009 and in 2012 in the international tests, which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in education and the media. This result led to mixed reviews at home and abroad of many disputes.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hanghai PISA te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is undoubtedly positive.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1)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culture shows its vitality in contemporary basic education; 2) basic education ha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3)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Chinese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4) the thing that Shanghai wins in PISA test is not yet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China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blem, PISA Test, Shanghai Win

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基于全球PISA测试思考

史文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

Email: shiwen08@mail.ahnu.edu.cn

收稿日期:2015年8月15日;录用日期:2015年9月1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4日

摘 要

PISA测试是全球基础教育最权威的学习素养测试之一。中国上海在2009、2012年连续两次的国际测试中均名列第一,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教育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一结果在国内外引来了褒贬不一的诸多争议。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上海PISA测试,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研究结果认为,1) 中国教育文化传统在当代基础教育中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发展成就显著;3)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4) 上海PISA测试夺冠尚不能代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国际化视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问题,PISA测试,上海夺冠

1. 引言

目前,PISA测试已成为全球最权威的学习素养测试之一。中国上海于2006年提出申请,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参加PISA的地区。非常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2012年连续两次的国际测试中,中国上海均名列第一,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教育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位美国记者甚至将其意义与当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相提并论[1] 。OECD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格尔ž古里亚在报告中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国上海在此次测评的各项中都以明显优势领先,这表明了在多元社会背景中,凭借中等经济资源也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欧美有多家媒体惊呼“意外”,并追踪分析上海教育的成功经验;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ž邓肯在对比本国学生在测评中所表现的不足时认为,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警醒”;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ž特鲁斯率领包括数学专家、校长在内的英国教育代表团造访上海;继英国代表团之后,南非教育代表团也来上海学习取经。与此同时,这一结果在国内引来了诸多争议。有评论说,这不能代表“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更“不能遮蔽中国教育的落后”;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测试考察的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上海学生取得好成绩不足为奇。甚至有人抛出观点,认为上海取得好成绩是中国教育的失败。面对国内的种种评说,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说,有很多国人对于PISA测试还不太了解,甚至对其有误解[2] 。他认为上海PISA测试是一次难得的国际性基础教育水平的检验,其结果本身是非常正面的,它向世界展示了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成效,也暴露了上海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笔者认为,PISA测试是一项具有国际性、科学性的权威测试,上海PISA测试成果的取得,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大方向是正确的,也显示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然而,上海PISA测试所取得的成绩,尚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面貌;测试本身所反映出的问题及目前中国基础教育事实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如果将上海PISA测试作为契机,以国际化视域和积极的态度认真分析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发展之路,对于未来中国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无疑将是大有裨益的。

2. 上海PISA夺冠显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成就

2.1. 中国教育文化传统在当代基础教育中生命力旺盛

中国教育文化传统主要是儒家教育传统。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种教育文化传统早已融化在中国人日常的教育意识之中。如儒家传统中的“教学相长”、“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博闻强记”等,这些教育文化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历史进程,而且仍以隐性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的教育。正因如此,在中国现代基础教育中,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与此有高度契合。如儒家教育传统中的“教学相长”要求教师要始终保持学习者的态度,包括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不断钻研教材、同侪互助及在教中学等,使得教师始终保持对知识的不断更新,方法的不断丰富,这也正是现在中国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共同提倡的;如“学而时习之”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所学的知识回顾、温习和操练的作用,而反复温习、操练则可以明显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如“举一反三”强调的是为了加强理解而实施的变式教学,这有利于对相似和相近的问题解答;“博闻强记”则强调的是练习与记忆结合产生的积累和质的提升[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吴刚教授认为,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最终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对学生的日常要求,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的认知能力,从而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而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对目前PISA测试的项目大多有效。如2009年上海学生在测试中使用理解记忆策略最低的1/4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为512分,而欧洲同样级别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仅为380分;学生在连贯文本分量表上平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出了26分。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两次夺冠所表现在各项成绩数据上的特点,特别是在记忆和理解方面的突出成绩,以及在解答应用型问题时的娴熟技能,印证了中国儒家教育传统的生命力在今天依然旺盛[4] 。

2.2. 中国基础教育正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PISA的中文意思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英文“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缩写;是一项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针对15岁快要完成基础教育的学生所进行的评估。2000年PISA评估开始举办,以后每3年进行一次。PISA测试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所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PISA测试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PISA测试主要是考查基础教育末期学生是否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测试对象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抽取4500至10,000名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PISA测试题目由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专家共同出题,剔除那些因经济、文化、宗教等差异难有共同理解、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力的测试目的相关度低、以及翻译成各种语言后存在歧义的题目后所形成的国际共同文本。应该说这是一项具有国际性的、科学的、权威的测试,其结果能够反映出所测对象的综合水平。早在2000年首次举行PISA测试时全球就有43个国家参与,2012年全世界有6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PISA测试,国际影响非常大。

上海分别参加了2009年和2012年两次PISA测试,两次均获得了总分第一。上海PISA测试结果足以证明上海基础教育与国际基础教育是接轨的,并正在沿着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方向发展;当然,这一结果也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处于教育改革前沿的上海,其改革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2.3. 中国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成效显著

2009年上海第一次参加了PISA测试,当时全球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测试。根据OECD对测试抽样的技术标准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了测试,他们在阅读(是这次测试的主要领域)、数学和科学各项中均列首位;2012年上海第二次参加了PISA测试,这次测试的主要领域是数学,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有65个,来自上海的155所学校的6374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的9万余名15岁在校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在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三方面又均获第一。

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负责人张民选教授在总结上海取得优异成绩时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像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专家,我们甚至比他们本国人知道得还多。取“洋为中用”众人之长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一个学习的心态、开放的心态,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5] 。其次,中国基础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均衡化这一块上海率先进行了改革,如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中心区与郊区学校结对、名校托管弱校等,使得薄弱学校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达到均衡化和整体优化的发展。2009年的测试,整个上海15岁学生和学校的参与率和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8.6%,可以说是真正的“全覆盖”;测试结果还反映了上海不同学校学生的成绩分布差异远远小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业内人士介绍,上海在基础教育改革这一块对教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视,张民选在总结时说,一所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教师质量高了,学校就好了。上海基础教育一流的秘密在于全力提升教师的素质;教师“爱生、善教、乐学”是上海教育取胜的真正秘密。另外,学校还提倡以及创造条件使教师间相互交流、经验共享,具体到分教研室、年级组等进行每周教学研讨活动,而在欧美国家,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多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从上海PISA测试取得的成绩来看,上海所采取的基础教育改革手段无疑是有效的,成绩是显著的。对此,著名的教育学者程介明教授对上海这两次测试夺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面对一个不可测的、不稳定的、没有保障的、不安全的风险社会,你该怎样准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上海在PISA测试上的成功,其背后的意义很大,因为它是测试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其他许多国家,还没有走到这一步,把教育移到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还要一段路。”

3. 上海PISA夺冠背后隐藏的问题与不足

3.1. 基础教育某些方面尚存问题与不足,有待提高

2009年PISA测试将文本认知分为“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方面。通过测试发现,虽然上海学生在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位居第一,但是在“访问和检索”上比较薄弱;在小说、散文等连续性文本和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测试结果反映出上海学生比较善于阅读连续性文本,但对于读图、读表等显得比较困难。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平均分为539分,达6级水平的学生比例仅为1.9%,低于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日本、英国等7个国家,而“图”、“表”是现在和未来社会生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6] 。在控制策略的掌握和使用方面,上海学生与经合组织指数平均值(0)有显著差异,为−0.28;与以色列(0.33)、新加坡、(0.30)、德国(0.21)等国家相比,上海学生运用控制策略的人数和频率差距很大。这说明学生还不太善于自己选择、判断、反思阅读材料的重点、难点,自主学习能力不够。PISA测试将学生阅读素养分为7个精熟度等级,最高级为6级,OECD认为达到6级的学生将来在知识社会可胜任领袖级任务,达到5级的学生被看作明日潜在的世界级知识工人。上海17%的学生达到5级,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达到6级水平的学生仅占2.4%,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具有创新和决策水平的阅读素养高段竞争力上并没有太大优势[7] 。PISA 项目主管和督导,德国数据家、教育研究者安德烈亚斯ž施莱歇在被采访时充分肯定了上海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上海的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我概念较弱、自信心不足,而在现代社会,参与度、学习态度、自我概念、自信心都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这些是上海教育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领域所在。

3.2. 学生课堂内外负担过重,值得关注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博士认为,PISA注重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反映的仍旧是知识教育的结果,而这恰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因此这一成绩的取得,不应遮蔽我们在个性培育、人格教育、创造力教育等方面的不足和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事实。中国学生学习的强度与密度,是许多其他文化和国家的学生难以比拟的。上海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为平均每周28.2小时,在65个国家(地区)中位于第9位,作业时间为平均每周13.8小时,位于第1位。做作业对于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8] 。上海研究的数据结果表明,上海15岁学生每周最佳作业时间为11小时左右(每周作业时间在11小时以内,作业时间越多成绩越好,但是超过11小时以后成绩随之提高程度很小)。中国学生在课堂里面“听课”40分钟的教学往往要比西方国家课堂强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中国学生的学习是全天候的,课堂以外,还包括课后的、课外的、校外的,还有学校、家长以至学生自己组织的学习活动,几乎挤占了学生一整天除吃饭休息之外的所有时间。因此,中国学生的学习不少是在“疲惫”、“痛苦”中进行,儿童少年“玩”是他们的天性,快乐是他们的权利;以牺牲孩子们的天性和快乐为代价,换来一时的“成绩”,让人生某一阶段有所缺憾,甚至导致他们将来不爱学习、讨厌看书,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必需关注的问题。

3.3. 不注重从培养兴趣入手,后劲不足

在这次测试中,上海学生的数学分数普遍较高,但在实际运用上稍有欠缺。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王维克教授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往往将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了,中国学生对数学的悟性不高,只解决问题,而不探求问题的本质。很多人学了数学,但是不喜欢数学,觉得数学可怕,“我们的教学要是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成功了。”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李红泽教授介绍,国外学生学数学压力较小,小时候以培养兴趣为主,因此,他们在普教阶段的习题非常简单。有兴趣的学生,将来会走入某一研究方向,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等专业人才;没有兴趣的学生以后也就不学数学了。他认为,“别看他们起步的试题简单,但这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往往后劲很足。”而中国那些解答试题的高手,却未必真正对数学有兴趣,一些国内学生学奥数、参加竞赛拿奖,往往抱着功利的目的;一些学数学的学生,往往将其当成从业金融、投行的跳板,真正最后做数学、搞研究的少之又少。“要学好数学,兴趣还是第一位的。”一味追求眼前的分数,不从培养兴趣入手,偏重功利,将来就会后劲不足,难成大器[9] 。

4. 上海PISA夺冠不能代表中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据张民选介绍,除了上海和港澳台是以地区为单位参加测试之外,其他地方多以国家名义参与测试,抽样的学生覆盖面更广,差异更大。因此,上海的测试结果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就如同上海的经济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很多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偏僻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还十分落后,存在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全等众多问题,如果将上海的PISA测试成绩认为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沾沾自喜,那么,这将会犯肤浅的认知错误。中国目前的国情是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不少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与上海的差距非常大,有的甚至不是三两年能够赶得上的问题。等将来有一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了,以国家名义参与测试,之后所取得的成绩,才能真正代表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5. 以国际视域看中国基础教育问题

对于上海PISA测试,吴刚教授认为,测试在面向学生素养及判断学生的日常问题应对上作出了独特贡献。但这个测试的本质不是探求人的创造力和高阶思维,它关注的是如何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所测试的问题也是基础性而非高挑战性的。因此,这种测试虽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它的缺陷所在,对此我们既不必责难,也不必崇拜。如何提升我国学生未来的胜任力和创造力是中国基础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培养学生对未来的胜任力,需要高阶思维以及自我控制的理性的系统思考(慢性思维),而这些未来胜任力的培养,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来说,可能是一种新的挑战。

中国基础教育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仅有PISA测试当然是不够的,应该以更广阔的国际化视域、更全面、更深刻的思考去面对未来的中国基础教育,这样或许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成功之路——这也许就是上海PISA测试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文章引用

史文. 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基于全球PISA测试思考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blems—Based on Global PISA Test Reflections[J]. 教育进展, 2015, 05(05): 124-129.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5.5502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吴刚 (2014) 上海的PISA测试全球第一的奥秘何在——基于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视角. 探索与争鸣, 1, 68-73.

  2. 2. 程介明 (2014) 上海的PISA测试全球第一到底说明了什么. 探索与争鸣, 1, 74-77.

  3. 3. 张民选, 等 (2011) 专业视野中的PISA. 教育研究, 6, 3-10.

  4. 4. 潘涌 (2012) PISA价值观和评价观对中国教育创新的启示. 教育发展研究, 2, 47-52.

  5. 5. 鲁毓婷 (2007)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业成就比较研究——TIMSS和PISA. 考试研究, 3, 76-92.

  6. 6. 李伟涛 (2012) 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教育政策调整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 4, 44-47.

  7. 7. 王蕾 (2009) 从PISA试测研究实践的视角看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 中国考试(研究版), 5, 17-25.

  8. 8. 亓永平 (2002) PISA: 全球性学生素质评价. 全球教育展望, 10, 59-62.

  9. 9. 陆璟 (2011) PISA研究的政策导向探析. 教育发展研究, 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