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0036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1002

公共管理学科PBL与思政元素融合逻辑分析

刘力玮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4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1月6日

摘要

公共管理学科专业课程在思政元素融合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从公共管理学科课程特点、PBL教学方式出发,研究其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可行性。通过对两者融合进行思维考量后,从五个方面对其融合进行逻辑梳理,并依据梳理的逻辑内容,构建PBL与思政有机融合的保障建议,为后续深入课程设计与课程研究方法贡献成果。

关键词

思政元素,公共管理学科,PBL

Logic Analysis of the Fusion of PB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wei Liu

School of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Dec. 4th, 2022; accepted: Dec. 30th, 2022; published: Jan. 6th, 2023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organic integr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urses and PBL teaching methods. After thinking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 paper logically combs the integration from five aspects, and constructs the guarantee suggestions for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BL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content, so as to contribute achievements to the further curriculum design and curriculum research methods.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 PBL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公共管理学科与课程思政建设契合

公共管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天然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设置体系优势。公共管理学科中对公共政策的解读、实施、规划、管理、应用、评估类的课程占据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而且均为必修课程,如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因为其所有理论都构建在政府治理中,而政府治理首先依据的是党的领导,也就为课程思政的融入奠定了天然的基础。第二、教学模式优势。公共管理学科内的所有专业课程设计中都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均涉及大量的真实政府管理案例,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天然养分。所以,公共管理学科在课程思政假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研究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模式中课程思政设计具有良好的基础与前景。

2. 公共管理学科PBL教学方式

在公共管理学科中由于其庞大的理论教学需求,为规避纯理论教学带来的枯燥与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极差的情况,必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用以推进教学任务。而在大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PBL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模式。PBL教学方式是基于问题与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设计课程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兴趣及教师引导能效,将案例与问题成功促进学生自发学习与组团完成,进而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1] [2]。

PBL教学方式核心逻辑,首先需要弄清楚专业术语,依据关键词界定问题。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的同时,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态度,能够对自身专业领域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总结、归纳、提炼的能力。其次开展头脑风暴,自由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学习效能 [3] [4] [5]。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是最好地解决问题、发现解决路径的方式,只有充分发展学生自主钻研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辅助学生重构案例及问题,引导其在正确方向上解决问题。必要的干预措施是保证整个PBL教学程序乃至整个课程有效性的前提,不能因为学生讨论激烈或者学生参与意识不强烈就低干预甚至不干预,任由其发展,这样就失去了PBL教学的核心,学生可能出现偏差或完成不了既定目标,以至于任务失败,会造成学生挫败感,更甚者丧失学习动力。最后共享全部学习成果。共享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的成绩和错误,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信心,促使其继续参与后续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的是为学生总结不足,完善其学习方式,提升其学习效率,进而增加整个PBL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所以,完整的PBL教学需要七个步骤,如图1:1、教师准备案例及问题;2、详细阐述案例及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学习要求;3、依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分组;4、依据问题及案例构建学生分工;5、学生自主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料;6、小组内部讨论研究案例或者问题,讨论一致结论;7、学生汇报结论,教师针对全体过程进行系统评价。

Figure 1. PBL design flow chart

图1. PBL设计流程图

3. PBL教学方式中的思政考量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在中国的中国化和发展进程、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在当今国际形势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综合背景下,思政元素讲授的必要性就不用言语了。

课程思政则是在认可思政元素必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体系的力量,来完善整体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教育。也就是说在“润物细无声”的前提下,让学生耳读目染地了解中国政治发展、认识中国政治立场、树立学生正确政治观,从而避免技术能力强,但政治意识弱的人才现状。课程思政需要以知识传输为主,思政引导为辅,本质上课程思政还是需要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那么公共管理类学科就具备天然的优势,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运用好适当的案例进行讲解,实质上就是初级的思政元素融入,那么运用科学的方法、恰当的选择、合理的构建、精心的设计就能实现公共管理学科全面普及课程思政的构想。

4. PBL与思政有机融合逻辑梳理

公共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的构建主要有效途径是在案例教学中得以突破,那么案例教学中目前在公共管理学科认可度较高的是方法就有PBL教学法,那么科学构建PBL教学过程,合理引导思政认识,促进两者有机融合,则是促进公共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依据PBL与思政元素的特点出发,找到合理且科学的切入点。PBL教学方式特点为:1、问题与案例是核心。PBL的设计核心是问题或案例,其设计质量一边关联着学生学习水平,另一边又决定着其教学效果。一个恰当的案例是能够有效传递理论知识和运用时间的关键途径,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要考量案例本身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与此同时又要明确其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度,既要科学严谨且理论支撑强,又要立足现实能够适应教学进度,迎合学生兴趣。2、学生是主体。老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提出案例及问题后,负责营造氛围、引导方向、铺垫基础理论。而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由学生自由组队、学习、挖掘、讨论,从而起到激励其探索知识更深层次应用的潜能,起到巩固理论知识理解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目的。3、过程把控是重点。解决问题是学生自我潜力激发与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切入角度是否正确、组队分工是否明确、具体实施是否科学、最终结论是否正确,不仅仅是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全过程的把控问题,问题设计好、学生积极性调动好,只是第一步,过程把控精准且引导得当,才是整个PBL教学成功的重要步骤。PBL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很多,只有循序善进的引导,一步步地启发,才能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地加深,才能把学生“拿来主义”的思维转变为“自主深度学习”。思政元素特点为:1、可溶性强。思政因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导致其边界模糊且可塑性强,案例从任何角度、任何途径都能与之融合,且违和感低,所以思政的传输只要找到合理、恰当等案例都能有效融合且说服性高。2、依赖性强。思政本质是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理论传导,由于其本质理论过强,导致其与真实案例的结合讲授就显得尤为重要。3、感染力强。思政本身是历史的沉淀与前人思考的总结,那么其必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真理性,对其的运用就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那么其就具有天然的感染力,能让学生有切身感受的同时,也抱有认同感。那么,从PBL与思政特点,就不难看出,两者从理念、设计、实施都可以成机融合的切入点 [7]。

其次,把握“两个转换”。即课堂主体老师向学生转换、学习意向由被动向主动转换。将学生转换为主体,可以有效释放学生的能动性,降低教师的压迫感,减少两者之间距离 [8]。进而在PBL过程中有效促进交流,提供思想迸发的平台,降低学生思想围墙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教师传输的思政元素,达成思想上的认同感,能够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在解决问题不断地探寻答案、寻求解决途径、总结提炼成果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辅助恰当的思政问题引导,自然而然地就完成思政教育的目的。

第三,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授课进度、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与启发性。特别是在开放性问题的选择上,开放性问题既能引发观点碰撞、又有足够的空间去设计思政元素 [9] [10]。在开放性问题的基础上,既可以引出授课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把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相互联系的、系统性的专题模块,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又可以围绕观点设计思政问题,在讨论与挖掘中,学生主动的将思政相关知识理解,提升学生政治认识。

第四,案例挑选。案例教学是PBL教学主要实施手段与载体,选择一个适合专业教学且贴近经济现实、学生易于接受的真实案例,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适时切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案例可以分为三种:导入案例、课堂分析案例、课后研学案例。导入型案例是指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导入经典事件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特征后案例,随着知识讲授,辅以导入型案例来形象阐述知识。导入型案例既可以是历史标志性事件、当前热点话题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例、公益事件以及名人事迹,这样的案例由于其具有晓瑜性,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能够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其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在这样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显突兀,能够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及查询考证的同时,达成思想一致性,有利于完成思政目标。课堂分析案例是指占用课上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的案例。课堂分析案例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准备阶段,课前提前布置案例,一般提前3~7天下发相关资料让学生预习;课上组织阶段,在相关知识点铺垫后,开启案例讨论模式,学生为主体,老师解释关键点引导辅助,一般占用课上20~30分钟,将学生预习及课上讨论内容集中后汇报阐述观点,既能营造紧张的氛围,又能刺激学生激进性;汇报后总结阶段,老师将学生对案阐述的观点进行汇总后梳理逻辑、讲解要点、点评过程、评价结果。在课堂分析案例中前期准备尤为重要,需要对案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都要考虑在内,设计的问题与课上需要引导的环节要考虑可行性,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专业问题与思政问题的思考,形成知识输出、理论应用、思政启发的闭环。课后研学案例是指将课上教学与思政目标结合后,依托案例分析的开放性问题形式,留给学生课后的综合性作业。课后研学案例可以充当平时成绩作业考核部分重要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课后对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政认识程度,经过设计后的课后研学案例内容包含相关专业知识点的考核和思政问题的解读,这样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就可以用文字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能够完善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和思想动态的了解。三种案例形式都可以附以相应的权重用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这样既能完善教学形式,又能行使教师职能保证学生进行由被动向主动的转换。

第五,总结反思。最终教学及思政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及思政效果是否提升,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及反思。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必要性是说总结及反思是每个教学环节抑或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的环节,只有经过总结反思,教师才能发现自身在设计教学、引导教学、考核教学中的不足及问题,只有清楚认识不足与问题才能进行补充与解决;重要性是说总结和反思应该占据整个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汇总分数,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理解、思想反馈中总结经验,并运用在下一个教学周期的授课过程中。只有通过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工作,才能清晰的认识到思政元素与PBL教学方式融合是否恰当、存在什么不足、存在什么问题。

5. PBL与思政有机融合的保障

(一) 问题意识长存

PBL运用需要教师长期保持问题意识,也就是需要老师针对教学与思政内容时刻保持挖掘问题的观念,这是PBL与思政有机融合的前提。在准备过程中就需要审视哪些方面与案例能够融合思政元素,并依据思政目标构建公共管理学科问题。同时需要转换视角,以低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生视角重新考量问题,是否适合这个阶段、是否能够突出重点、是否能够启发思政思考。所以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敏锐的发现观点并设计问题,长存问题意识。

(二) 关注热点与焦点

自媒体蓬勃发展时代,信息传播途径便捷且知识获取难度降低,学生对于国家乃至世界实时公共管理学科热点与焦点的关注较为密切。同时,学生缺少一定的主观判断能力与知识阅历,容易出现偏差,教师在案例选取及问题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热点与焦点,依据其构建核心案例问题,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研究兴趣。同时思政具有一定的哲学性,那么热点及焦点问题从思政视角进行解读就较为容易,且学生接受程度较高,易于达成思政教学目标。

(三) 围绕教材设计

目前大部分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材都已经变为“马工程”类教材,教材内容的政治型与专业性具有一定的保障,那么在PBL案例选择与思政融合的过程中,选择的案例与融入的思政元素都应该围绕甚至紧密的与教材内容向吻合,这样才能保障教师的PBL教育设计与思政元素选取不出现主旨偏离的情况。

6. 结论

公共管理学科PBL教学方法与思政元素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是“万无一失”,特别涉及国家重大事件乃至国际重大事件上的思政引导,就会出现认识错误的问题,所以在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PBL案例分析的时候,需要耐心、细致的思考,以及具有一定政治高度的认识,才能保证PBL教学方法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出现偏差。

PBL教学以问题为主,思政元素需要以问题为载体才能有效发挥其“引人深思”的作用,那么通过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控制其思想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日常党政的学习成果,只有教师坚定思想、稳定认识,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既可以有效解决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问题,又可以为社会与公共管理岗位培育更多优质人才。基于本文研究成果,期望学校能够重视PBL教学方法与思政有机融合,以此为依托,明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对公共管理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机制进行优化,以到达强化教师素质、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完善学生“三观”质量、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基金项目

黑龙江科技大学2022年教学研究项目“思政元素融入公共管理学科PBL教学模式研究”。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1C78)“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文章引用

刘力玮. 公共管理学科PBL与思政元素融合逻辑分析
Logic Analysis of the Fusion of PB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J]. 教育进展, 2023, 13(01): 8-1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02

参考文献

  1. 1. 廖玲. “PBL+课程思政”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综合英语II》为例[J]. 英语广场, 2022(27): 85-88. https://doi.org/10.16723/j.cnki.yygc.2022.27.020

  2. 2. 邹斌, 宋京津. PBL法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设计——以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J]. 绿色财会, 2022(5): 52-56. https://doi.org/10.14153/j.cnki.lsck.2022.05.007

  3. 3. 周丽媛. PBL教学法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2, 39(6): 77-80.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2.06.018

  4. 4. 周艳芬. PBL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8): 64-66. https://doi.org/10.16681/j.cnki.wcqe.202208019

  5. 5. 李慎刚, 张锋春. PBL与专业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 2022, 8(17): 72-75+79. https://doi.org/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18

  6. 6. 陈金龙.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向之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6): 91-94. https://doi.org/10.16580/j.sxlljydk.2019.06.018

  7. 7. 杨柳, 刘高阳. 基于PBL教学法的环境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 大众文艺, 2022(19): 123-125.

  8. 8. 杨姚静. 课程思政视角下基于PBL理念的《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究[N]. 山西科技报, 2022-08-08(A06). https://doi.org/10.28712/n.cnki.nshxk.2022.000577

  9. 9. 宋文轩. 面向设计思维的初中Python课程PBL教学方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2.

  10. 10. 章昌平, 王洁, 陈淑萌, 常继元.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公共政策学为例[J]. 教育观察, 2022, 11(13): 40-44. https://doi.org/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2.13.00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