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seas English Testing: Pedagogy and Research
Vol. 03  No. 01 ( 2021 ), Article ID: 40975 , 7 pages
10.12677/OETPR.2021.31002

释意理论视阈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汉英 口译策略

姚岱奕,陈千谦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1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21年3月8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16日

摘要

在汉英口译实践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习惯上存在差异,汉语的特有文化会给译员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并影响传译质量。此外,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层面上的差异,译员往往很难短时间内用英语进行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对等表达。因此,本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以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招待会、大会主旨发言等材料为文本,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官方译文进行分析,探讨了直译、意译、信息增补、信息精简四种汉英口译策略的可行性。

关键词

汉语文化负载词,脱离源语外壳,汉英口译策略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of Culture-Loaded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ive Theory

Daiyi Yao, Qianqian C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Feb. 7th, 2021; accepted: Mar. 8th, 2021; published: Mar. 16th, 2021

ABSTRACT

In Chinese-English (C-E) interpreting practice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nterpreters may mis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which would lead to inaccurate interpretation. Moreover, it is hard for interpreters to find English equivalents to Chinese culture-loaded terms instantl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grammar. Therefore, in the light of Interpretive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fficial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loaded terms in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replies to reporters’ questions and conference addresses, and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four C-E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literal interpretation, free interpretation, adding information and removing duplicates.

Keywords:Chinese Culture-Loaded Terms, Deverbalizatio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深入且日趋频繁。国际交流对口译员的需求不断上升,对口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汉英口译过程中,汉语作为母语,对中国译员来说一般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式、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汉语中经常会出现文化负载词,照字直译往往会对听众理解源语造成影响。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terms)指某种文化中标志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 [1]。在汉英口译过程中,译员应当恰当处理文化负载词,准确传递语义,让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 理论依据

释意理论(The Interpretive Theory)诞生于法国,由著名的翻译家赛莱斯科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 1921~2001)创建,主要代表人物是塞莱斯科维奇和其学生勒代雷(Marianne Lederer, 1990~1999)。释意学派认为,交流双方感兴趣的并不是彼此所用的语言,而是他们试图传递的信息和意义,这才是交流、理解和合作的目标 [2]。因此,口译的目的就从传递词义变为传递说话人的目的 [2];而口译的过程也从对源语词义的直接阐释变为“领会源语的意义,并通过目标语将意义再表达出来” [3]。此外,意义的领会并非是分阶段完成的,即并非先理解语言,再理解话语篇章,而是即刻在篇章层次上进行语义的理解 [4]。因此,在进行汉英口译时,译员应紧抓源语的核心语义,理解语篇,跳出源语语言形式上的限制,做到“得意而忘形” [5]。

释意派学者认为,口译不是一种单纯的转换语言符号的活动,而是一个话语意义的再表达过程,它包括理解源语、脱离源语外壳和重新表达三个步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线性转换过程”,而是一个“三角形的过程” [6],即听辨源语 → 理解意义 → 目标语表达,这一过程后来就发展为了释意理论中的“三角模型”(见图1)。

在这一模型中,“语言一”(源语)和“语言二”(目标语)分别在三角形底部的两侧,意义则居于顶端。从语言一到语言二有两种途径:直接从“语言一”转化为“语言二”是简单的代码转换,适用于术语、数字等的传译 [6];而释意翻译是译员对源语进行理解与释意之后,将得到的意义用目标语翻译出来。勒代雷指出,释意翻译由三个阶段组成,即理解源语、脱离源语外壳和重新表达 [7]。“脱离源语外壳”这一过程是释意翻译与代码转换最本质的区别,也是释意理论下口译的核心。这一过程要求译员在充分理解源语的语言符号所承载的语言意义之后,摆脱源语语言形式的束缚,并结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重新表达说话人的语言风格以及隐含意义 [5]。

Figure 1. The triangular model of interpreting [6]

图1. 释意理论的口译三角模型 [6]

3. 实例分析

与英语不同,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在表达上常有许多文化负载词,如“开弓没有回头箭”“另起炉灶”等。因此,译员应当充分理解源语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以合乎目标语表达习惯的方式,对文化意义进行重述,实现译文“意义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对等” [8]。这需要译员跳出源语的限制,从整体上把握意义,灵活使用直译、意译、信息增补、信息精简的汉英口译策略,处理汉语文化负载词。

3.1. 直译法

直译法强调忠实传达源语文化负载词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将原汁原味的信息传达给听众 [5]。直译法不等同于简单的代码转换,而是译员在判断源语的文化信息易于被目标语听众接受的前提下,为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而做出的选择,这与释意理论中的“脱离源语外壳”的过程并不相悖。采取直译策略的可行情况有两种。其一,随着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许多中国特色表达已经有了对应的英文表达。对这些文化负载词采取直译策略,目标语听众能够准确把握源语的意义;其二,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简单明确,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不会影响听众的理解。在这两种情况下,译员均可采用直译法,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如:

1) 原文: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

译文:As a Chinese poem reads, “Heaven does not speak and it alternates the four seasons; Earth does not speak and it nurtures all things.” Earth is our only and shared home.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2020)

此处,“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出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意为“天不会说话,但四季依然交替;地不会说话,可是百物依旧生长。”比喻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此处对古文的引用体现了说话人在气候保护行动中发出“中国声音”这一层交际意图,因而译员对原句采取直译,体现出了汉语的文化特色。同时,“earth”既与汉语中的“土地”对等,又承接了下文的“地球”语义,在保留了原句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了语篇的通顺。

2) 原文: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译文:We need to boost confidence and pursue a new approach to climate governance that highlights green recovery. Mountains and rivers green are mountains of silver and gold. It is important to encourage green, low-carbon ways of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seek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impetus from green development.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2020)

此处,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表明了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决心。“绿色”在此句中是借代用法,以“绿色”来指代环境状态良好,意义相对浅显易懂;同时在英文中也有以“green”来指代植物的表达习惯,因而将“绿色复苏”直译为“green recovery”也易于为目标语听众所接受。此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字面意思非常明确,因此将“绿水青山”直译为“mountains and rivers green”,这能够让听众联想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金山银山”直译为“mountains of silver and gold”,可以形象地展现出“成堆的财富”,这也易于被听众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此译文将“green”置于“mountains and rivers”后也实现了与后一句“mountains of …”结构上的对仗,既能为听众所理解,又保留了源语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句式工整。

3) 原文:我们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一致重申致力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译文:We enriched the concept of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reaffirmed our commitment to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19)

此处,总书记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属于缩略词。汉语中有许多归纳性的词语,往往采用“数字 + 后缀词”的形式,以达到易懂易记的目的 [9]。由于“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首次提出以来,作为我国建设开放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立足点,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0],并为英语国家所广泛了解和接受。因此译员可以不展开叙述,而是遵照其字面意义,译为“Belt and Road”,便于目标语听众的理解。通过以上对直译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直译法体现的是释意理论中“词义对等”前提下的“意义对等”。

3.2. 意译法

释意理论认为,翻译追求的是原文和译文的意义对等,而非词语对应 [7]。意译是释意理论的集中体现,即在口译过程中,译员获取源语意义之后,摆脱源语语言形式的束缚,以合乎目标语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传译,其优点在于译员可以清楚地传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义。如:

4) 原文:这位记者朋友喜欢单刀直入,那我也开诚布公。

译文:You went straight to the point in your question and I will not beat about the bush.

(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2019)

此处,“单刀直入”和“开诚布公”都是李总理在2019年的记者招待会上用到的四字成语。中文的成语短小精悍,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处理起来相对复杂,因此译员往往会弃其形式,取其意义,从而使目标语听众能顺利理解说话人想要传递的意思。“单刀直入”意为“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后比喻为“说话直奔主题”,与字面的“刀”并无直接联系,如果直译,听众难于理解。因此译员采用意译策略,使意义脱离了源语外壳的限制,直白地呈现给听众。“开诚布公”意为“开诚心、布公道”,即“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若照字直译,“开”“布”“公道”都难以在英文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述,无法通过直译实现意义对等,因此,译员采用英文俚语“beat about the bush”(拐弯抹角)来对应源语“坦诚,不绕弯子”的意义,体现为“脱离源语外壳”,使听众能顺利理解源语意义。

5) 原文: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译文:We will scrutinize all expenditure items and see that every cent is used where it is needed.

(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

此处“钱用在刀刃上”是中国民间俗语,并非字面意义的“把钱用在刀刃锻造上”。“刀刃”是刀最锋利的部分,也是刀的实际作用部分。“钱用在刀刃上”意为“将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以发挥最大的作用”。但由于西方表达中没有以“刀刃”来指代“紧要事务”的表达习惯,因此直译为“putting more money on edges”不仅不能使听众理解源语,反而容易造成误解。于是,此处译员抓住了此处的核心意思,并将其译为“every cent is used where it is needed”,实现了意义的重述。此外,由于“cent”被广泛运用于英语习语,如“not a red cent”(一分钱也没有)、“two cents”(不值钱的观点,拙见),一般包含“钱”的意思。因此,译员用“cent”对应源语的“钱”,这也实现了意义上的对等。译员的处理方式能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

此外,对于汉语中的隐喻,为了确保口译的及时性,译员往往也会采取意译策略,将源语中隐含的意义传达给听众。如:

6) 原文:个别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以清洁为名向别国泼脏水,以安全为借口对其他国家领先企业进行全球围猎。

译文:Bent on unilateral acts, a certain country keeps making groundless accusations against others in the name of “clean” network and used security as a pretext to prey on enterprises of other countries who have a competitive edge.

(王毅在“全球数字治理研讨会”上的主旨讲话,2020)

此处的“泼脏水”为隐喻,并非其字面意思,而是指“毫无根据地污蔑、指控”,直译为“splash dirty water”难以向目标语听众传达源语的意义。因此,译员紧扣“泼脏水”的意义,跳出了源语的形式束缚,将其意译为“make groundless accusations”,确保了意义的完整传达。

7) 原文:如今,在中国,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一部手机走天下”:打车、付款、点餐、购买火车票,统统可以用手机进行。

译文:Nowadays, people in China use their cellphones for everything: Ordering taxis, making payments, booking train tickets and ordering takeaway.

(中国三分钟,2021)

此处的“走天下”为汉语中的一语双关,既可以照字面意义理解为“走遍所有地方”,如“人走天下,心系桑梓”;又可以理解为“办到任何事,通行无阻”,如“有理走天下”。从后文“打车、付款、点餐、购买火车票”可以看出,此处的“一部手机走天下”指的是“用手机处理一切事情”,而非“带着手机走遍世界”。因此,此句中“use cellphones for everything”体现了译员对“走天下”的准确理解。此处译员对“走天下”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翻译出了其具体内涵,实现了顺利传译。

8) 原文: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译文:Catching “tigers” as well as “flies”-senior officials as well as junior ones guilty of corruption.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发言,2013)

此处为转喻用法,习总书记用“老虎”“苍蝇”两种体型悬殊的动物来比喻涉嫌贪污腐败的官员职位高低。但是这组文化负载词的对比在英文表达中不常见,直译为“tigers and flies”可能会造成英语国家听众的不解。由于此句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因此,为了使目标语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译员选择保留源语中的喻体,对“老虎”“苍蝇”两个喻体采取直译策略,同时将喻体包含的“贪污腐败的高等官员”和“低职位腐败官吏”两个意义明白地传达给听众。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又向听众传达源语“各级贪污腐败官员”的意义。此句的译法也说明了译员在传译过程中,往往会搭配使用多种口译策略,以实现意义的完整传达。

3.3. 信息增补法

信息增补指的是译员在理解过程中识别出源语中未明示的信息,通过增词的方法,将源语中暗含的信息传达给听众。信息增补法体现了释意理论下译员在语篇层面上对源语的整体把握。在汉英口译中,增补法多用于处理汉语中常常省略的逻辑关系、习语等,以消除目标语听众可能产生的疑惑。

9) 原文:“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译文:As a line of a classical Chinese poem goes, “Spring and autumn are lovely seasons in which friends get together to climb up mountains and write poems.”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论坛”上的开幕致辞,2019)

此句出自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描写了诗人迁居后与友人的生活志趣,意为“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道登高赋写新诗”。汉语中的古诗语言精炼、结构紧凑,主语往往隐含在句中。因此“友人”这一意象未被明示,简单直译为“Spring and autumn are lovely seasons to climb up mountains and write poems”会造成意义的缺失;因此,译员对“友人”进行了增补,将其补全为“Spring and autumn are lovely seasons in which friends get together to climb up mountains and write poems.”完整传递了原诗的意蕴,同时也明示了源语传递友谊的交际意图。

10) 原文:深化“放管服”改革。

译文:We will press ahead with reforms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 and upgrade services.

(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

此处“放管服”为缩略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缩略词是指“在言语过程中,说话人对出现在某一语法位置上过长的词语进行的简化处理”,一般用源语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形式来组成一个“与原形式等义,且具有与原形式相同的语法功能的新形式”,以避免繁复冗赘 [11]。由于缩略词是原语代表性成分的合集,仅在意义上与原形式相同,信息并不完整;因此,如果将“放管服”照字直译为“streamline, regulation and services”,过于空泛,听众难以理解。因此,译员对这组简称增补了原文中缺失的信息,将其分别扩译为了“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improve regulation”“upgrade services”。此举通过补充说明了“放”“管”“服”的具体含义,便于听众理解。此外,此句为无主句,译员在进行传译时,添加了主语“we”符合英文的语法要求。

3.4. 信息精简法

信息精简指在翻译过程中,舍弃原文的修饰语,直接翻译发言人所要表达的意义 [8],这也体现了释意理论中的“脱离源语外壳”观点。英语重视表达的简洁明了,同义词的堆砌被视为语义重复。因此,在汉英口译时,译员可以采取信息精简的策略,脱离源语外壳,过滤多余修饰语,保留源语的核心意思。

11) 原文:中国历来重信守诺。

译文:China always honors its commitments.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2020)

此处“重信”和“守诺”这两个词表达的意思都是“信守诺言”,如果译为“honors its commitments and keeps its promises”,则在语义上重复。因此译员精简了重复部分,直接译为“honors its commitment”,既完整保留了源语中“守诺”的意义,又符合了英语的简洁原则,体现了译员脱离了源语外壳,在理解层面对源语的精简处理。

12) 原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

译文:While continuing to implement regular covid-19 control measures, we will adjust relevant measures and simplify procedures to boost the resumption of work,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

12) 原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

此处译员在处理“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时采用的精简策略非常巧妙。原句是以“复”连接起来的动词短语,如果直接照字译出,对于英文听众来说过于冗余。因此,译员在这里采用了精简的技巧,以“resumption of”的名词短语统领,简化了句式结构,更能为目标语听众所接受。同时,译员脱离了源语外壳,对“复市复业”做了概括式的解读,即“恢复商业运转”。

从以上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处理汉英口译的文化负载词时,译员需灵活运用各种口译策略,理解并把握源语的意义,以合乎目标语表达习惯的方法重述语义。在口译的过程中,译员不能拘泥于源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要脱离源语外壳,实现意义而非字词的对等。从释意理论的角度来看,直译法、意译法、信息增补法与信息精简法都是译员在脱离源语外壳前提下采用的汉英口译策略,能够在口译过程中准确完整地传达源语的意义。

4. 结论

在结合释意理论相关观点,对上述文本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笔者发现,直译、意译、信息增补、信息精简四种汉英口译策略能最大限度保留中国语言文化特色,并在意义层面上实现与原文的对等。因此,译员在处理汉语文化负载词时,应当跳出源语外壳,合理运用口译策略,准确完整地传达源语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大学横向项目(SKH202003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姚岱奕,陈千谦. 释意理论视阈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策略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of Culture-Loaded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ive Theory[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1, 03(01): 8-14.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21.31002

参考文献

  1. 1. 郑德虎. 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 上海翻译, 2016(2): 53-56.

  2. 2. 高素芳. 释义派理论指导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浅析[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10): 130-131.

  3. 3. Seleskovitch, D. (1978) Interpreting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Pen & Booth, Washington.

  4. 4. 刘和平. 职业口译教学与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5. 5. 刘玥, 兰杰. 释意理论视域下习近平进博会开幕式讲话的口译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 2020(15): 179-180+211.

  6. 6. 张吉良.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2): 74-80.

  7. 7. 勒代雷.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 刘和平, 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8. 8. 王芬. 释意理论视角下分析记者招待会中国特色词汇的口译策略[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2015.

  9. 9. 李瑟, 郭海云, 刘伟. 关于政治词汇的汉英翻译问题[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65-68.

  10. 10. 申现杰, 肖金成.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 宏观经济研究, 2014(11): 30-38.

  11. 11. 俞理明. 汉语缩略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大学, 20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