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seas English Testing: Pedagogy and Research
Vol. 04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8407 , 6 pages
10.12677/OETPR.2022.44017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华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方法探究

何依,陈千谦*,陈曦*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29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17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8日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体现中国立场的权威声音,一直是汉语政治新闻语篇英译的最高范本。鉴于此,本文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技巧进行探究。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针对汉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中华文化负载词,译员可使用直译加喻体保留、直译与意译互为补充、意译、直译加减译与增译等英译方法再现源语信息,实现交际功能,传递文化价值,展现大国风采。

关键词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华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策略,功能对等理论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Terms in China’s 202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Yi He, Qianqian Chen*, Xi C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Oct. 29th, 2022; accepted: Nov. 17th, 2022; published: Nov. 28th, 2022

ABSTRACT

As an authoritative voice to disseminate Chinese culture and show China’s stanc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has always been the best exemplar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news text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the ecological culture-loaded terms, material culture-loaded terms, social culture-loaded terms, and linguistic culture-loaded terms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202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By case analys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several techniques can be 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terms in Chinese political news text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retention of figurative vehicles,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free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omission and addition based on literal translation, which effectively conveys the source information, fulfills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fosters cultural values, and promotes the great-power image of China.

Keywords:202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Chinese Culture-Loaded Term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乘上高速发展列车,政治与经济地位在国际社会中显著提高,成就举世瞩目。自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代表中国发声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无疑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国策国力的权威窗口。《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生态、社会、历史等多个领域,蕴含大量中华文化负载词,其英译本既精准传递中华文化深远内涵,亦完美体现中国政治外交立场,其规范性与严谨性为汉英政治语篇翻译提供了极佳范本。鉴于此,本文基于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 1914~2011)的功能对等理论,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政治新闻语篇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方法,期冀对广大译员的翻译工作有所助益。

2. 理论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学家奈达于1969年创新性地以对等的概念界定翻译 [1],而后于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1986)一书中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即“在遵循‘动态对等’原则的前提下,翻译也应符合交际理论做到形式对等 [2] ”。奈达认为,“动态对等”实为“功能对等”,意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2] ”。虽提倡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的统一,但因目的语中不存在与源语形式和功能完全一致的对等语,奈达认为“功能对等”优于“形式对等”,且“最自然的对等”优于“最切近的对等” [2]。由此可见,译员应在充分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汉英翻译,不能为追求形式一致而改变源语核心含义或生搬硬套译文。

“功能对等理论”将翻译过程拆解为“分析–转语–重组–检验”四个步骤。其中,“分析”聚焦于源语及其“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转语”为分析结果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移,但因为此步骤容易导致“语义内容‘走失’ [3] ”,所以应“不惜一切代价保存源语内容,形式处于次要地位 [3] ”;“重组”指按目的语的规则将源语重新组织并输出,同时“需考虑语体结构和译者的职能 [3] ”;“检验”包括“翻译的准确性、可懂性、语体的对等性等 [3] ”,应确保目的语受众接受译文与源语读者阅读源语时的反应一致 [3]。简而言之,为实现源语交际目的,译员需充分理解与分析源语语义,依托目的语文化背景进行转语,而后根据目的语习惯重组译文,最终检验译文是否满足预期交际需要。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完美契合奈达的四步式翻译原理,使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做到了目的语与源语的功能对等,实现了译文的交际作用。

3. 案例分析

中华文化负载词意指标志中华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 [4] ”,这些词汇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4] ”。依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生态、物质、社会、宗教与语言五种文化的分类方法 [5],本文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华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由于文本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相较偏少,本文仅以《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物质、社会和语言四类文化负载词的译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奈达的四步式翻译原理进行案例分析,探究政治新闻语篇的翻译策略,以期助推中华文化负载词的外译工作。

3.1. 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生态文化负载词涵盖动物、植物、气候、天气和地理词汇 [6]。鉴于各个国家在“地理位置、地质结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7] ”,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态文化负载词的含义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这对其英译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基于奈达的四步式翻译原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依目的语表达习惯重组理想对等语,彰显中华文化内涵,发挥交际作用。现举例说明如下:

原文: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让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译文: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must give strong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ed forces, and conduct extensive activities to promote mutual support between civilian sectors and the military, so that the unity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people will remain rock solid.

首先,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一步进行“分析”。“磐石”意为“厚而大的石头,后比喻稳定坚固 [8] ”,出自东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诗句,用以比喻爱情天长地久,永恒不变 [9]。由此可见,此例中的“磐石”并非自然界的大石头,而意指“稳定而坚固的石头或关系”。

在第二步“转语”过程中,依照奈达“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原则,“切近的对等”意味着意义的贴近 [2]。就“磐石”而言,由于中西方有着类似文化背景,译文牢牢把握汉语的比喻意义,将“磐石”译为“rock”,即“坚硬的巨大岩石 [10] ”,以此凸显原文中“磐石”厚而大的特性。与此同时,其“稳定坚固”的联想意义和“solid”完美契合,这更强调意义的贴近。面对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意象,译员巧妙寻找目的语与源语的平衡点,在保留“石”明示意义的基础上,突出“磐”的“坚定”含义,以此实现意义对等。

关于第三步“重组”,奈达认为,若指称意义与联想意义能实现功能上的对等,翻译时则不需要改变源语的形式 [3]。在此例中,因译文已保留“磐石”意象,且“坚如磐石”中“坚”与“磐石”的联想意义相互呼应,因此译员并未重复翻译,而将“坚”与“磐”整合译为“稳固”一词。这种译法既可生动表明原文“团结像石头一样坚定稳固”的文化内涵,又能实现功能与形式“切近的对等”。

在第四步“检验”环节中,“rock solid”强调“关系像磐石般稳固”,可有效传达源语交际意图,充分体现中国政府坚定军民一致的原则。由于熟悉“rock”的文化涵义,目的语受众能够轻易理解源语“稳定的军民关系”,接收源语政治语篇所传达的交际信息,理解中国政府为政爱民之心。

综上所述,若政治新闻语篇中的中华生态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存在对应文化意象,译员可采取直译加保留喻体的翻译方法,准确传递源语文化内涵,有效实现译文交际效果。

3.2. 物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由于不同社会的生活习惯相去甚远,思维方式大相径庭,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词汇往往存在不同解读 [6]。比如,“饭碗”这一物质文化负载词在汉英文化中共同指代“盛饭用的碗 [11] ”,但汉语中的“饭碗”亦有“职业 [11] ”的引申涵义。基于对《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华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理解,译员通过传递源语交际意义,协助目的语读者精准接收源语信息,达成功能对等。现举例说明如下:

原文: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译文:There is no doubt but that China’s economy will withstand any new downward pressure and continue growing steadily long into the future.

第一步“分析”:“慎始而敬终,行稳致远”一句出自《礼记》(2019),意为“仔细、谨慎地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自始至终毫不怠慢”,通常联想为“稳步前进才能到达远方,不断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12]。鉴于此,本文认为原文中的“行稳致远”意指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积极态势。

第二步,“转语”:奈达提倡“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必须从作者、作品内容、读者、作品背景、作品表达手段等各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转换出能类似原作交际作用的译文 [2] ”。此例中,译员充分把握“分析”步骤得出的“行稳致远”的字面意义“稳步前进才能到达远方”,同时结合文本语境对原文内容进行转语:“经济稳步发展才能未来向好”。基于此,译员将原文中的“稳”与“致”直译为“steadily”与“into”,另结合“发展”与“未来”的转语,将“行”与“远”意译为“growing”与“future”,以此得到意义对等的目的语,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第三步,“重组”:由于汉语以“意合”为特征,大多使用动词,仅凭语义关联成句,而英语常见“形合”,惯用介词等表示语义关系 [13],因此,译员需通过词性转换才能吻合英语特征,造就译文连贯性。本例中,“行稳致远”中的“致”实为动词,意指“达到、实现 [14] ”。而译文中介词“into”暗合“致”的动作,与“growing steadily”和“future”共同构成动词短语“growing steadily long into the future”。这种词性转换的“重组”符合目的语习惯,行文地道流畅。

第四步,“检验”:原文旨在表现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导向,若译员直译中华物质文化负载词“行稳致远”,则会产生歧义“走得稳走得远”,难以实现原文交际作用。因此,译员在意义对等的基础上,使介词“into”凸显英语的形合特征,强化译文逻辑,使得译文契合目的语表达习惯,有助于目的语受众清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综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华物质文化负载词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译员可采用直译与意译互为补充的方法,摆脱源语限制,结合文本语境,阐明引申涵义,提高译文接受度,实现交际功能。

3.3. 社会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由于“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 [6] ”不同,汉英社会在各自发展进程中形成蕴含独有文化的词汇。通过融合中华文化背景知识,明辨中华社会文化负载词的指代意义,译员有效防止译文“走失”,实现目的语与源语的功能对等。现举例说明如下:

原文: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译文:Support polices will be weighted more heavily toward enterprises in these sectors to help them stay afloat and get through challenging times with bright prospects.

首先,对案例中的社会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奔头”意为“努力奋斗,可指望的前途 [8] ”,形容人们的生活有无限可能,前景一片光明 [8]。在本例中,“奔头”用于描述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意指“企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其次,对“奔头”进行“转语”。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奔头”在英语中缺乏相近表达。若译员依照原文将“奔头”直译为“run head”,目的语受众必然不知所云,无从理解。因此,译员根据“分析”得出的联想意义“企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意译,将“光明前景”转换为理想对等语“bright prospects”。

随后在“重组”过程中,由于“奔头”与“bright prospects”同为名词短语,二者在意义和形式上对等,因此译文无需改变语言形式便可达成功能对等。

关于第四步“检验”,译员融合中华文化知识,以地道的译文“bright prospects”达成功能对等,准确表达原文“企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的引申涵义,成功传递中国政府帮扶企业度过疫情难关的积极态度与交际意图。

综上所述,在政治语篇的汉英翻译中,由于中华社会文化负载词源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目的语中通常缺乏对应的文化意象,直译难以准确传达源语信息。因此,译员可采用意译法实现目的语与源语的功能对等,以便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3.4. 语言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在语言表达上,汉语重“意合”,追求“节奏铿锵,琅琅上口 [13] ”,而英语重“形合”,由于“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 [13] ”,韵律感相较不强 [13]。鉴于此,译员优先阐明源语核心内涵,达成意义对等,实现译文的交际作用。现举例说明如下:

原文: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

译文:We must always keep in mind the people’s security and well-being. We will work to understand the realities, take specific steps, and deliver solid outcomes to promptly respond to the people’s concerns.

第一步,从“分析”入手,原文中的语言文化负载词“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采用三字结构排比句式,极具韵律,意为“了解实际情况,实施具体措施,求得切实效果”。显然,此例中的“实”一字分别隐含“实际、务实、切实”的语义信息,具有不同交际效果。

第二步,译员在“转语”步骤将原文隐含信息增补完整。基于对汉英共通文化的了解,译员只需直译“实际的情况”,“务实的举措”与“切实的效果”便可得到理想对等语“realities”,“specific steps”与“solid outcomes”。此外,为避免“realities”与“实际”的对等语“real”语义重复,译文省略“real”一词。这种译法符合奈达“自然对等”优先于“切近对等”原则,在实现意义对等的基础上,侧重语意流畅,并未生搬硬套译文 [2]。

第三步,关于“重组”,汉语作为意合语言,“语法意义通过词语或分句表达 [13] ”,与之相反,英语作为形合语言,惯于使用衔接手段传达意义 [13]。在此例中,汉语原文依仗排比句式传递交际意图,而英语译文在意义对等的基础上却难以做到形式完全对等。因此,译员增加连词“and”作为衔接,构成并列动宾短语“understand the realities, take specific steps, and deliver solid outcomes”,以此传达原文语义。

第四步,“检验”译文。原文中的“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通过“实”的重复彰显中国政府体察民情、实干兴邦的决心。译员通过阐述“实”不同的核心内涵“the realities”,“specific steps”与“solid outcomes”,帮助目的语受众深入理解中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达成交际意图。

通过上述案例可知,基于汉英语言差异,目的语较难完全保留中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语言形式。因此,译员可在优先直译的基础上采用减译法与增译法,实现译文交际功能。

4. 总结

基于以上案例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中华文化负载词的译文符合奈达的四步式翻译原理,完美实现了信息输出、文化传播与政治外交的统一,高度体现了我国政治文献英译的责任、立场与纲领,其英译方法具体如下:一,若目的语中存在与中华文化负载词完全对等的文化意象,译员可保留意象,进行直译;二,若目的语与源语具有部分对应的文化意象,译员可同时直译与意译,在“切近”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的功能对等,凸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三,若中华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文化中缺乏对应文化意象,译员可采用意译法,实现译文的交际作用;四,若中华语言文化负载词难以在目的语中保留源语语言结构,译员可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减译与增译,把握核心涵义。通过上述翻译方法,《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界传颂中国政府勇毅前行的奋斗赞歌,展现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大国之姿。

文章引用

何 依,陈千谦,陈 曦.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华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方法探究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Terms in China’s 202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2, 04(04): 146-151.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22.44017

参考文献

  1. 1. Waard, J.D. and Nida, E.A. (1986)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ng.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Nashville, 9.

  2. 2. Nida, E.A. and Taber, C.R. (198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E. J. Brill, Leiden, 12-32, 38, 99-163.

  3. 3.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02-240.

  4. 4. 张南峰. 文化输出与文化自省——从中国文学外推工作说起[J]. 中国翻译, 2015, 36(4): 88-93.

  5. 5. Nida, E.A. (1945) 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 in Translation-Problems. Word, 2, 196.

  6. 6. 孙琳, 韩彩虹. 《北京折叠》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生态翻译学视角[J]. 上海翻译, 2021(4): 90-94.

  7. 7. 余立霞.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对比研究[J]. 外语学刊, 2016(6): 106-109.

  8. 8.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93, 572.

  9. 9. (宋)郭茂倩. 夏华, 等, 编译. 乐府诗集[M].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18: 222.

  10. 10. 英汉大词典[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1720.

  11. 11. 新编现代汉语词典[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6: 326.

  12. 12. 许嘉璐, 主编. 钱兴奇, 译注. 礼记: 下册[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 940.

  13. 13.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73-88.

  14. 14. 新华大字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1118.

  15.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