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 12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5042 , 6 pages
10.12677/VE.2023.123040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张刚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3年3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9日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包括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学趣味性、生动性、实效性。其既能在思想与理论层面引导学生“求真”、“悟道理”、“明事理”,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层面解“困”、解“渴”。对于《思想道德法治》课程而言,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在多个方面都是相契合的。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积极整合教学资源,让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相互配合;在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场所,营造出融合红色文化场所的氛围;在考核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双重维度的考核成果,将重点放在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展现上。

关键词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教学,教学资源

Regional Red Culture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Gang Zhang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Mar. 23rd, 2023; accepted: May 1st, 2023; published: May 9th, 2023

ABSTRACT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y include both written and unwritten materials, which can enhance the interest, vivid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y can guide students to “seek truth” “comprehend principles” and “understand reason” at the level of ideology and theory, and help students solve “difficulties” and “thirsts” 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For th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compatible with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principles in multiple aspects. In the preparation stag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combin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stage, teachers should fully utilize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that integrates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assessment stag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in both ideological and practical dimensions.

Keywords:Region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等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精神文化资源和物质载体。面对多元化社会思潮和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需要更好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充分利用它们,延续红色血脉。高校思政课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主要阵地,必须讲好课。为了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打好组合拳。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也更容易被开发和利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高,而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中则包含大量高尚人格的革命先辈,这些品德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课题。

2. 浸润育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

(一)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价值意蕴

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理解理论和掌握时代性知识。只有正确理解理论,大学生才能更深入理性地认识现实问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党的奋斗历史全貌,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符合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1)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求真理”,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下,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福建革命老区时提出,要从党史事件、红色资源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背后的基本逻辑 [1]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更生动地讲解革命先辈的巨大牺牲和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深入学生内心,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认知和追求。

2)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悟道理”,切实感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鲜明特征。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成果展现,更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讲到,“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也体现着党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藏的精神宝藏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血脉相连、水乳交融,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党的奋斗历史的呈现滋养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为党和国家储备高质量的时代新人。

3)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明事理”,在认清社会形势与国家命运之后做事成事。中国青年生活在盛世,但面临物质诱惑和思想冲击。青年大学生有发展机遇,但选择多。若认知模糊,易迷茫、焦虑,忽视责任和道德。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资源蕴含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资源。中国是红色中国,革命先辈是学习楷模,深刻展现高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榜样可塑造学生,引导正确认识形势,培养情怀、理想,提高技能和道德水平,取得成功。

(二)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历史和真理,也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引领、党的领导和高尚道德、爱国主义情怀的推动,在历史长河中越来越耀眼。它引导青年大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同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提出新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1) 帮学生解“困”——回答为何实践的问题。中医学上人容易犯困的原因多为气血两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往往也存在着“困”的现象,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犯困”的现象时常发生,不愿实践、不想实践,归根到底是因为不知道为何实践。而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价值之一便在于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补“气血”。具体而言,一补追求真理之“血”,正确的道路离不开伟大的长征实践,红色文化资源告诉青年大学生,只有在奋斗实践中,才能真正感悟真理的力量,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二补追寻理想之“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东北三省时提到,“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 [3] ,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将这种志气保持于整个实践过程,保持于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过程中。开展实践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理想,补足这两股“气血”,才能唤醒“犯困”的学生和“装困”的学生。

2) 帮学生解“渴”——回答如何实践的问题。对真理的追求与对理想的追寻激发青年大学生开展实践的意愿,空有意愿缺少方法便会面对“渴”的问题,即面对可以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无从下手,有清醒的认知却没有恰当的方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教会学生如何实践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要素与有效方法。红色文化资源是由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共同铸就的,也正是这些典型人物汇聚成了磅礴的红色文化资源,诠释如何实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实践指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层面的要求不谋而合,面对现实问题,面对解决问题的实践 [4] ,我们缺少的从来不是空喊口号之人,而是敬业实干之家。因此,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榜样的力量能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如何实践”的“甘泉”,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引领缓解实践之“渴”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师需通过连续性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展开不同时空的对比,感知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新时代面临的多重危机与挑战,以激励学生保持参与实践的动力。这可以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后劲不足问题,即青年大学生面对长期战线容易出现倦怠现象。同时,这也有助于长效解决学生“困”“渴”“乏”的问题。

3.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契合点

(一)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进思政课与课程目标相契合

高校思政课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教育一道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也是如此。具体而言,2021年新修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旨在服务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不断提升 [5]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引入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通过展示陈延年、陈乔年等一代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八佰》等红色电影,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历史,内化真实道德情感。将学生带入红色场馆,让其亲身体验中国革命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辈足迹,如在李白烈士故居模拟发电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革命工作伟大;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展览馆观看历史变迁,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热情。这些教学案例展现时代脉动和精神力量,研学红色场馆更能激发青年学生立志成才,担当国家大任。通过“课堂 + 实践”模式,促进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实现。

(二) 红色文化资源进思政课与课程内容相契合

2021年修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相较于2018年修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更能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新进展。教材中的案例更具青春气息,但仍需与学生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相适应。例如,在倡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材引用黄大年的案例进行说明。对于在武汉高校就读的学生而言,除学习黄大年先生的事迹外,还可以通过前往武汉革命纪念馆研学,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思政课教材需要增强针对性、可读性和实效性,而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鲜活的内容。例如,在绪论部分谈到新时代内容时,单纯依靠经济增速等数值无法使学生增强时代感,也难以理解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在这方面,武汉的高校学生可以参观武汉博物馆,通过古今对比体会时代的幸福,深入理解“两个大局”等基本概念,为成为时代新人奠定基础。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展示出来的教学资源是多维的,因此与课程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可以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内容。

(三) 红色文化资源进思政课与教学原则相契合

1) 提升教师主动性,于红色文化场馆收集并整理材料,有利于实现以案例启发学生与以理论灌输学生相统一。灌输性原则自思想政治教育诞生以来便备受重视,“灌输法”也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流方法。然而,重灌输轻启发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实效性却并不高,从此视角入手,增强课程的启发性就变得格外重要。“‘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6] 。“我们”所指便是思政课教师,“之”在此所指便是生动的现实实践、具象化的鲜活案例等,在此文中具体而言便是武汉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将各种红色文化资源“拿来”并融入思政课堂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增进课堂启发性的主动性不断增强,才能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以案例的形式融入高校思政课,在促进思政课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同时,也能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生机永驻。

2) 增强课程实践性,于红色文化场馆走访并参与研学,有利于促进以实践锻炼学生与以理论教育学生相统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科学理论培养人,加强思政课实践性,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成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看革命纪念馆短片,领会革命先烈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到红色场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巩固教学成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结合路径

(一) 在备课环节,积极整合教学资源,触发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合力

传统思政课资源难以吸引当代大学生,育人效果不足。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应被利用。整合红色文化与传统教学资源可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成效。备课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备好深度、趣味、青春感、时代感的课程可引领学生。整合传统与红色文化资源在备课阶段显得格外重要。

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两种教学资源的不同特点,将其有机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众多,包括课本和网络教学资源。然而,单纯的文本叙述难以直击学生内心,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更能走近学生。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传统教学资源也具有价值,课程资源系统性强,且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反复利用性。整合教学资源的意义在于因时而新地利用两种教学资源,提高课程教育效果。

思政课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将课本教学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以达到增强学生使命感、责任感的目的。例如,在谈到人生“三观”的培育时,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如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纪念馆等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随着科技进步,VR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参观走访方式可能会带来影响,教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参观对象。整合新技术和传统教学资源并考虑学生特点的要求,是思政课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

(二) 在教学阶段,充分利用教学场所,利用课堂与红色文化场所营造氛围感

传统课堂教学效率高,但缺乏专题性;相比之下,红色文化场所能够更好地凸显专题性,成为思政教育的催化剂。教学目标不变,但学生在红色文化场所的活跃程度不同,这也是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

一是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利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方式传递《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高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要场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渠道,必须上好这门课。但是,一些不良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单纯灌输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需要辅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老方法,但在思政课中格外需要,可以将讲故事和讲道理结合起来,引入红色文化资源营造积极氛围,充实课堂教学。

二是要开发红色文化新场所,利用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方式传递《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沉浸式体验是近年来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概念,要求环境具有代入感,体验者专注度高。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红色文化场馆的体验感更强,如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升旗奏歌,让学生沉浸于其中,领悟国歌的意义和人民奋斗的精神。但由于疫情和经费等原因,开展红色文化思政课存在阻碍,建议选择距离近、成本低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三) 在考核阶段,注重考核双维成果,着力在思想与实践两个方面双维呈现

无论利用何种教育教学资源,无论通过怎样的渠道开展思政课教学,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是重要且必要的反馈。作为思政课教师评估并精进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托,教学成果体现为思想理论层面的教学成果和社会实践层面的教学成果,思想与实践的双维考核成果是对教师教学最好的评价。

一是要抓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成效,多维度测评学生思想理论层面学习成果。对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从阶段性作业、问题讨论、时事观点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对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书面作业和考核是最基本的评估方式,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参观红色场所、观看红色电影后的感受也可以作为学生测评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这种情感态度比较抽象,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在思想上的震撼效果。对话式的考核则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对时事和问题的观点,更能够评估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的主观学习效果。

二是要抓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校外学习成效,联合红色场馆多方面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对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其教学评估不仅应该考虑理论维度,还需要注重实践维度。在实践成果的展示与评估方面,高校与红色文化场馆应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舞台,例如馆内讲解志愿者、微团课志愿服务教师、红色文化精神宣讲团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可以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评估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实践维度的评估目的。

结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育人价值重大。本文提出了结合红色文化资源的可能路径,但只探讨了思想道德层面,没有详细论述法治教育。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需要注重社会实践、多方合作、教学流程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让红色资源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无论教师是“正式编”还是“预备役”,都应不断探索有效的路径,培养能够承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

文章引用

张 刚.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Regional Red Culture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J]. 职业教育, 2023, 12(03): 256-261.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3040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 求知, 2021(6): 4-10.

  2. 2.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N]. 人民日报, 2017-11-01(001).

  3. 3.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 人民日报, 2018-09-29(001).

  4. 4. 方水明. “微”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2(2): 195-200.

  5. 5. 沈壮海.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9): 23-26.

  6. 6.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 [N]. 人民日报, 2021-03-07(00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