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07 No.06(2017), Article ID:22953,12 pages
10.12677/AEP.2017.76059

Study on Public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Haze Risk in Baoji Urban Area

Yan Zhang, Ziwei Lv, Pu Xie, Bianhong Zhou*

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Mechanism Simulating in Shaanxi Province,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Baoj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Baoji Shaanxi

Received: Nov. 14th, 2017; accepted: Nov. 29th, 2017; published: Dec. 8th, 2017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public risk awareness to haze weather in Baoji city, this article is the survey of the public in four regions of Baoji, 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s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random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ublic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aze risk awareness. Public information on haze cannot more accurately and scientifically distinguish between fog and haze and the meaning and difference of PM2.5,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haze on the season in Baoji is very high. In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the impact of smog,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the haze’s impact is relatively high, but it still remains on the surface of haze recognition and has to be deepened. During the severe haze days, the public will moderately adjust the activity of travel and daily life, and have a good and positive awareness of haze prevention.

Keywords:Smog, Risk Perception, Coping Behavior, Public

宝鸡市区公众对雾霾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研究

张燕,吕紫薇,谢普,周变红*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 宝鸡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14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9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8日

摘 要

为了解宝鸡市区公众对雾霾天气的风险感知能力,本文以宝鸡市四个地区的公众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不同人群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在公众对雾霾风险的现状感知方面,公众所得的雾霾信息无法较准确与科学地区分雾和霾以及PM2.5的含义与区别,但对宝鸡市雾霾集中的季节感知能力很高。在公众对雾霾灾害的影响感知方面,宝鸡市公众对雾霾影响的感知能力较高,但是多停留在对雾霾认识的表层,所以还有待深化。在雾霾天气严重时期,公众会适度调节出行的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具有良好且积极的防霾意识。

关键词 :雾霾,风险感知,应对行为,公众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然灾害作为一种极端的或猝不及防的环境变化,公众的响应以及有效地适应这种变化也逐渐得到了普遍关注,而对灾害或环境变化的感知,则是人类进行响应与适应的依据 [1] [2] 。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和灰尘凝结的产物,对人体并没有太大的伤害。而霾主要是空气中的烟尘等物质,能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体内,并黏附在肺叶和呼吸道中,诱发呼吸道疾病,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染使得大气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造成了严重的雾霾污染现象。

风险感知,是公众对客观存在的风险事件在主观上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不仅受到主观感受的影响,还受到客观事件特征的影响,并且这种主观判断和客观存在风险事件间存在偏差,在这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下,公众容易出现一些偏离理性框架的行为决策,在使公共危机事件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的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3] 。对于风险感知,我国学者在心理测量范式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刘金平拓展细化了风险特征的维度:采用可控性、可见性、可怕性、可能性和严重性来衡量风险事件的特征 [4] 。时勘、范红霞等人通过对“非典”疫情的大量研究,形成了风险认知模型,丰富了“风险认知地图” [5] 。周洁红等人研究了公众对食品的风险的认知,结果表明性别对风险认知状况具有显著影响,男性对食品的安全认知高于女性 [6] 。而王甫勤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如果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并且接触媒体多,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却高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低、并且接触媒体少的男性 [7] 。

国外学者对风险与风险的认知可包括三个阶段:风险研究的萌芽阶段、重视研究风险的本质特征的研究、风险认知的测量和评估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将研究视角转向风险的本质特征,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视角重新转向对风险认知的关注 [4] 。最早对风险认知的研究是Cohen等人,他们对日常生活的交通风险首先进行了研究,关注其中的预期利益与损失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风险接纳”这一概念 [7] 。1987年,Slovi在Science上发表了名为《Perception of Risk》的研究文章之后,大量有关风险认知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3] 。

本文通过对宝鸡市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和高新区公众的调查,从现状感知、受影响程度、行为改变程度等三方面分析当地公众对雾霾的感知状况,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认识程度,为当地政府的防霾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2. 调查方法与设计

2.1.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针对不同人群对雾霾天气的风险感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放为主、网上调查为辅,对问卷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得到相应的数据,为理论分析结果的验证做好准备。

2.2. 调查设计

2.2.1. 预调查

先对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周边高新一路和水木清华小区步行街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回收30份,回收率100%,回收有效答卷30份,回收率100%。

本文运用SPSS 19.0,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估计法对风险认知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 Alpha系数越大,表明各个测量项目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越高 [3] 。从表1可以看出,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90,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2.2. 正式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其中陈仓区共发放88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99%;渭滨区共发放79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有效率97%;金台区共发放88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回收率98%;高新区共发放65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100%。

2.3.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宝鸡市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和高新区等四个区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信息收集。

关于本次调查对象的信息,如表2显示。

表2看出,本次问卷对象女性大于男性;年龄介于21~30岁阶段的人数最多,其次是31~40岁;调查对象高中或中专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本科生,而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最少。

Table 1.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表1. 调查问卷可靠性析

Table 2. Basic data of respondents

表2.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3. 结果

3.1. 公众对雾霾风险的感知现状分析

公众对雾霾的风险感知包括对雾霾的认识、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的危害以及公众对雾霾做出的反应等。公众经常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对雾霾等各种自然灾害现象的感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普遍认为宝鸡市的空气污染程度相比以前较严重,且雾霾多发生在秋冬季。与本地区近几年来冬季频发的雾霾实际状况基本一致,这表明了公众对雾霾天气的感知能力较准确。但公众对雾霾的感知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和感觉上,具体分析如下:

3.1.1. 公众对雾霾的区别认识

据统计(图1),渭滨区仅有24.1%和8.9%的公众对于雾和霾的区别比较熟悉和非常熟悉,从数据柱状图可看出大多数人对于区分雾和霾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陈仓区有23.4%的人对于雾和霾的区别认识比较熟悉;金台区有40.1%的公众对雾和霾的区别认识比较熟悉,4.5%的人对于区分雾和霾表示非常熟悉;而高新区有近96%能够区分雾和霾。综上所述,宝鸡市中大多数人对雾和霾的区分偏于陌生,也表明了公众对霾的感知停留在表面。

3.1.2. 公众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据统计(图2),渭滨区接近20%的人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表示陌生,数据柱状图可看出有较多数的人对于雾霾产生的原因表示较为熟悉;陈仓区有接近76%的人对于雾霾产生的原因相对了解,其中有35.2%的人对雾霾形成的原因比较熟悉;金台区有47.2%的公众对雾霾产生的原因表示一般;而高新区有近93%对雾霾产生的原因表示了解。从柱状图可看出,公众对雾霾产生原因表示非常熟悉的人数占少数,但宝鸡这四个区域内的绝大多数人对雾霾产生的原因较熟悉。

3.1.3. 公众对雾霾成因的认知分析

由条形统计图(图3)可以看出:

1) 陈仓区公众对雾霾成因认知分析按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汽车尾气 > 工业生产 > 扬尘 > 焚烧农作物 = 燃放烟花爆竹 > 冬季供暖;

Figure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og and haze

图1. 雾和霾的区别认识

Figure 2. Causes of fog and haze formation

图2.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Figure 3. Public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haze

图3. 公众对雾霾成因的分析

2) 渭滨区公众对雾霾成因认知分析按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业生产 > 汽车尾气 > 扬尘 > 燃放烟花爆竹物 > 焚烧农作 = 冬季供暖;

3) 金台区公众对雾霾成因认知分析按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汽车尾气 > 工业生产 > 扬尘 > 燃放烟花爆竹 = 冬季供暖 > 焚烧农作物;

4) 高新区公众对雾霾成因认知分析按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汽车尾气 > 工业生产 > 冬季供暖 > 扬尘 > 焚烧农作物 = 燃放烟花爆竹。

陈仓区、金台区、高新区的公众普遍认为汽车尾气对雾霾影响最大,分析可能是近年来社会发展导致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机动车,促使宝鸡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剧增,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剧烈增加导致空气恶化,雾霾严重。同样工业生产也成为公众认为促使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宝鸡市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各个区、县开始建设新工厂,工厂数量的增加使得烟气的产生量随之增加,其中陈仓区21%、渭滨区23%、金台区23%、高新区22%的公众认为工业生产是导致雾霾成因之一。但是,公众普遍认为冬季供暖对形成雾霾天气的影响不大(具体见图3),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可能原因是公众不了解冬季供暖的主要方式,亦或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暖。如图3显示,只有少数公众认为焚烧农作物和燃放烟花爆竹是雾霾的成因之一,这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关,公众没有认识到烟花爆竹的燃放会增加空气的负担,加重雾霾的形成。在每年的小麦成熟之际,对于收获后产生的秸秆,由于公众对燃烧农作物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了解不够充分,因此一般会采用燃烧的方式将其处理。

综上所述,宝鸡市公众认为雾霾产生的原因主要以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为主,有关气象和环保的专家表示,雾霾天气的形成除由气象因素导致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化学工厂的增多等引起了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增加 [8] 。这表明了宝鸡市公众对雾霾的形成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但是大多数只是对雾霾有一个表面认识,并没有对其有较深层的理解。对于身边的一些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为,公众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因而警惕性不高。

3.2. 政府在雾霾防治中的地位及影响程度

政府在雾霾防治中起引导及主导地位,在关于雾霾的防治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发布的信息是普通民众了解接触雾霾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表明:风险发生后,官方信息传播的渠道越多,传播越广,就越能消除公众的恐慌 [9] 。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宝鸡市大多数人同意政府对雾霾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有效,但仍有大约6%的人不同意政府对雾霾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测和预警,宝鸡公众中大多数人认为政府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政府在雾霾防止过程中对雾霾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监测,政府通过短信,网络等方式发布了雾霾的预警信息,并且在雾霾严重时期向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布了停产令,对于没有环保设备的工厂,对排放的尾气没有处理,政府也会使其停产并限期整改。大多数公众表示同意或以一般同意政府对雾霾监测和预警的及时有效,但仍有少数公众表示不同意。为了让公众能及时获得关于雾霾的有效信息,提高警惕,谨防在雾霾严重天气社会中散播谣言,政府应当加强对公众雾霾知识的传播,提防社会中传播各种谣言,加强政府的公信力。

每个区都有超过80%的公众一般、同意、完全同意政府要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合理有效,说明公众大多数还是比较信服政府的应对措施,但是仍有少部分的公众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些人群,加大应对措施的宣传力度,公开透明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让公众了解到政府在雾霾天气的应对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发挥到哪种程度。

综上所述,对于雾霾的防治和宣传中政府占据了重要地位,政府部门对于雾霾天气的预警是公众获得雾霾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政府应该增加向公众发布雾霾信息的渠道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方式传播雾霾信息,防止公众因不正确信息的传播所引起恐慌。政府部门对于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是改变雾霾天气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工厂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于汽车的尾气排放也要加强监督,同时要对公众宣传正确的公众应对雾霾天气的方式,提倡公众绿色出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雾霾的影响。

3.3. 雾霾天气对公众行为的改变程度

风险应对是指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群体处理自己所认为的存在危险的情境的思想和行为,人们在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行为是基于感知到的风险的应激反应。人们往往为了降低风险,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降低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降低风险出现的后果。

为了减小灾害的影响,公众在雾霾天气严重时会在自己的出行行为上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据本次调查结果(表2~表5)显示大多数人会选择尽量减少外出或者减少晨练以及其他一些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出

Table 3. 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haze timely and effectively

表3. 政府对雾霾及时有效地进行了监测和预警

Table 4. Government response to fog and haze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表4. 政府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合理有效

Table 5. Changes in public behavior in fog and haze

表5. 雾霾天气公众行为的改变程度

门,则会选择佩戴防霾口罩;若在雾霾天气出现咳嗽等症状,会立即选择就医;在自身方面,会通过改变出行的交通方式来为治理雾霾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更会选择积极参加一些环保活动,为社会的防霾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公众会根据户外的空气质量调整个人的户外活动、出行及其日常生活在电子产品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网上信息量的增多,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会因信息的获取发生改变,部分公众认为大众传媒对雾霾信息的报道存在夸大或过度报道的可能,这会影响公众的判断,造成公众的恐慌。公众在雾霾天气下行为的改变程度,4个区都有超过60%的公众完全同意或同意减少外出、减少晨练和其他运动、在家合理开关窗户,可以得知超过半数的公众对于雾霾天气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愿意通过一些措施减少雾霾对自己的危害。但是在改变出行方式上陈仓区有44.3%,渭滨区31.6%的公众完全同意或同意,可能是因为在雾霾天气中,部分公众因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下暂时没法改变出行方式。在调查中了解到每个区的公众大多数都会经常和家人谈论雾霾,说明雾霾的确已经让公众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公众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行为改变来减少雾霾对自身以及家人的危害。

3.4. 公众获得雾霾信息的渠道以及了解雾霾的目的

根据图4得知宝鸡市公众49%认为污染较重,41%认为污染很重,6%认为污染稍微减轻,3%认为污染程度和以前一样,只有1%的公众认为污染大大减轻。可以得知极大多数公众认为宝鸡市的雾霾污染程度和以前比很严重,污染问题急需解决。据图5可以得知57%公众关注雾霾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17%因为大家关注自己也关注、7%为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说明超过半数的公众关注雾霾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有一部分公众是因为别人关注自己也关注,有一定的从众心理,这样可能会在获取错误的雾霾信息受到误导,容易让一些人利用来散播雾霾的谣言引起恐慌。根据图6可得宝鸡市公众获得雾霾信息22%使用手机、20%使用电视、17%使用网络、11%通过与他人交谈,统计有59%的公众是通过手机、电脑、网络来获得雾霾信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在这些渠道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官网发布雾霾预警信息,可以发送短信给公众传播正确的防止雾霾的方法,政府部门在雾霾的防治过程中占

Figure 4. Public opinion on air pollution in Baoji

图4. 宝鸡市公众认为空气污染程度

Figure 5. Causes of haze in public concerns in Baoji

图5. 宝鸡市公众关心雾霾的原因

Figure 6. Baoji public access to haze information channels

图6. 宝鸡市公众获得雾霾信息的渠道

有领导和指挥地位,因此要加强政府对雾霾信息的宣传,以防不法分子通过传播假消息或恐怖言论引起社会恐慌。

4. 结论

雾霾影响属于公共危机事件,目前对公众风险感知与雾霾之间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对风险的错误感知会影响着社会的正常发展,政府应及时关注公众风险感知的动态变化,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降低公众因错误判断导致恐慌等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1)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雾和霾的区分偏于陌生,并且公众对于雾霾的形成原因了解的不够充分,并不能对雾霾形成正确的认识,表明了公众对霾的感知停留在表面。

2) 公众认为雾霾的成因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但是对于冬季供暖、扬尘等原因并没有深刻认识,表明了宝鸡市公众对雾霾的形成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但是大多数只是对雾霾有一个表面认识,并没有对其有较深层的理解。对于身边的一些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引起公众的警惕。

3) 政府部门在雾霾信息的宣传和雾霾天气的防治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大多数公众都同意和完全同意政府对雾霾信息的报道和宣传,并且相信政府在雾霾的防治过程中的措施有效,表明该区域的公众是比较信服政府的公信力。

4) 公众在雾霾天气下自身的行为方式改变了很多,减少了外出和晨练、合理地开关窗户、改变了出行方式等一系列行为,为了减轻雾霾对自身和家人的危害,表明了公众对雾霾足够重视,并且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减轻雾霾带来的危害。

5) 公众普遍认为目前的空气污染程度比以前严重了很多,认识到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表明公众急切地希望空气污染能够得到控制,雾霾天气能够得到治理。公众获得雾霾信息的主要渠道依靠网络、手机、电视等,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这些媒介手段宣传好雾霾信息,使公众可以了解到政府对雾霾防止的态度和方法。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610721045, 201610721049)。

文章引用

张 燕,吕紫薇,谢 普,周变红. 宝鸡市区公众对雾霾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研究
Study on Public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Haze Risk in Baoji Urban Area[J]. 环境保护前沿, 2017, 07(06): 453-464. http://dx.doi.org/10.12677/AEP.2017.76059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葛全胜, 泮琦, 等. 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 挑战与研究对策[J]. 科学进展, 2014, 19(4): 516-524.

  2. 2. 叶笃正, 符淙斌, 季劲钧, 等. 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4): 453-460.

  3. 3. 代豪. 雾霾天气下公众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 4. 安东尼. 失控的世界[M]. 周红云, 译.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3.

  5. 5. 景怀斌. 公共危机心理: SARS个案[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6. 6. 刘金平. 公众的风险感知[M]. 武汉: 科学出版社, 2010.

  7. 7. 李怀祖. 决策理论导引[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8. 8. 渠雪.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J]. 科技资讯, 2013(11): 144-144.

  9. 9. 邓滢, 汪明.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舆情风险特征——以雾霾天气的社会涟漪效应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14(8): 61-69.

附录

雾霾天气下风险认知调查问卷

您好!首先感谢您抽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雾霾天气的风险感知状况和行为特征,我们用心编制了这份问卷。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都将严格保密!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一部分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或中专 C、大专 D、本科 E、研究生及以上

4、您目前的职业:

A、学生 B、公务员 C、企事业单位人员 D、教师 E、个体工商业者 F、工人 G、其他

第二部分

5、您对雾和霾区别认识:

A、非常陌生 B、比较陌生 C、一般 D、比较熟悉 E、非常熟悉

6、您对雾霾污染指数(如:PM2.5的浓度)意义的认识:

A、非常陌生 B、比较陌生 C、一般 D、比较熟悉 E、非常熟悉

7、对自己生活居住地雾霾程度的了解:

A、非常陌生 B、比较陌生 C、一般 D、比较熟悉 E、非常熟悉

8、您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A、非常陌生 B、比较陌生 C、一般 D、比较熟悉 E、非常熟悉

9、您对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

A、非常陌生 B、比较陌生 C、一般 D、比较熟悉 E、非常熟悉

10、您对雾霾天气的监测预警:

A、非常陌生 B、比较陌生 C、一般 D、比较熟悉 E、非常熟悉

11、您对雾霾天气的防护措施:

A、非常陌生 B、比较陌生 C、一般 D、比较熟悉 E、非常熟悉

12、您认为雾霾天气的形成:

A、完全不能控制 B、基本不能控制 C、一般 D、基本能控制 E、完全能控制

13、您认为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

A、完全不能控制 B、基本不能控制 C、一般 D、基本能控制 E、完全能控制

14、政府及时有效对雾霾进行了监测和预警:

A、完全不同意 B、不同意 C、一般 D、同意 E、完全同意

15、政府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A、完全不同意 B、不同意 C、一般 D、同意 E、完全同意

16、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对雾霾信息的报道存在夸大或过度报道的可能:

A、完全不同意 B、不同意 C、一般 D、同意 E、完全同意

17、您认为宝鸡市雾霾天气的发生多集中在哪个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您认为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有(多选):

A、汽车尾气 B、冬季供暖 C、工业生产D、扬尘 E、焚烧农作物 F、燃放烟花爆竹

19、您认为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有(多选):

A、影响交通安全 B、对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影响 C、影响植物生长

第三部分

20、在雾霾天气严重时期,您的行为有多大程度的改变?请在合适的选项上打“√”

第四部分

21、您获得雾霾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A、广播 B、报纸、期刊 C、电视 D、与人交谈 E、手机

F、上网 G、学校、师长 H、宣传手册 I、其它

22、您关心雾霾的目的是(可多选):

A、大家关注我也关注 B、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 C、为了在交流时有话题

D、为了学习和考试 D、调查研究 F、其它

23、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空气污染程度(单选):

A、污染很重 B、污染较重 C、一样 D、污染稍微减轻 E、污染大大减轻

期刊菜单